众所周知,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智者。他们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拥有丰富的知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在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就有许多尚为智者,如湘军总司令曾国藩、晚清著名的大臣左宗棠和著名的商人胡雪岩。
当时,晚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清政府的腐败,中西方思想的影响,以及外国势力的觊觎,可以说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当时,不仅老百姓难以自保,官员们也如履薄冰。而一些懂得未雨绸缪的官员,为了保护自己,开始研究鬼谷子留下的理论学说,甚至曾国藩也不例外。
然而,同时期的左宗棠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宜研究鬼谷子学说。由于如今时代的不同,鬼谷子的生活方式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左宗棠拒绝研究鬼谷子用人技巧。然而,不学习并不意味着左宗棠不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尤其是如何驾驭小人这一事上。左宗棠只用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易学,甚至比鬼谷子的方法更高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
有一次,左宗棠受到湖南总督张亮基的邀请,让他去湖南帮助抵抗太平天国的叛乱。于是左宗棠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长沙。当他去城墙视察时,他遇到了一位看不起文人的武将。这个人就是湖南提督鲍起豹。在鲍起豹看来,左宗棠只是一介书生,他随便带着几个人就来城墙前指指点点。他的心理非常不平衡,也非常不与左宗棠配合。
在晚清,提督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官职,比巡抚的官职高一级到二级。他是一个省的军事首领。现在他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军事区域的总司令。因此,这样一个大人物还是有资本看不起左宗棠的。毕竟,左宗棠在当时并不那么有名。
当时,鲍起豹对左宗棠说:“如果一个学者也能带头冲锋陷阵,那要我们这些武将干什么呢?”左宗棠听了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眼看就要发泄出来了,但被张亮基迅速止住了。毕竟,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即将兵临城下,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撤退敌人。目前的内乱不是一个好兆头。
左宗棠忍着怒气,开始讨论如何对付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并请求鲍起豹注意分配。最后,在左宗棠的计谋下,太平天国的起义军被打的落荒而逃。胜利后,自然是要求朝廷悬赏了,于是左宗棠开始写奏折。然而,在论功邀赏的时候,他将鲍起豹的名字给划掉了。
虽然张亮基后来加上了鲍起豹的名字,但这件事还是传到了鲍起豹的耳朵里。鲍起豹立刻火冒三丈,去问他为什么划掉自己的名字。左宗棠当机立断地说:“作为湖南的提督,守城是天职。没有广西、湖北的资源,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长沙怎么能撑下去?从那时起,鲍起豹就痛恨左宗棠。
为此,张亮基还特意劝左宗棠,鲍起豹脾气大,应该用鬼谷子的方法来控制他这样的小人。左宗棠回答说:“鬼谷子只有学问,没有实践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教他如何做人,我们只需要用严厉的方法对待他。顺则留,不顺则去;不必花那么多时间去揣摩一个小人物的心思。左宗棠讲完后,张亮基对他非常钦佩。而鲍起豹因得罪了曾国藩,以无能为由革去了他的职务。
而且,左宗棠后来留下了一句名言:“小人物虽然可以辉煌一时,定不能长久,因为小人心胸狭窄,没有格局,迟早会走到尽头。”对于这样的人,越早得罪反而更好,千万不要勉强相处,更不要和他藕断丝连,这将伤害我们自己。由此也可以看出,左宗棠控制小人的方法确实比鬼谷子的方法简单、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