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鬼谷子在《鬼谷子·内揵》中说道:“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鬼谷子想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总会碰见大小难事,遇事要懂得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人到中年,千万别梗着一根筋,做人懂点“心机”,做事要懂点“手段”。
上合下检,静待时机
人到中年,在事业上走到了一个分水岭的阶段。
有的人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有的人却成了泥潭老龟,只和稀泥。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这么明显。
在鬼谷子看来,在中年之后,能飞黄腾达的,多半是懂得“借势”的人。
“借势”在鬼谷子一书中被指为“飞钳之术”。飞,即是赞美,飞扬;钳,意指钳制,桎梏。
所谓“飞钳”就是懂得审时度势,因人而异,寻找适合自己的贵人。
大鹏能够在天空一展宏图,它所依赖就是飞扬的长风。人要获得成功,就要懂得借助“贵人”的势头,乘风而上。
在《战国策》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将昭奚恤不怎么打仗,却可让北方各国闻风丧胆。因此楚王非常纳闷,于是召集群臣来问询缘由。
期间一位大臣就讲到了“狐假虎威”的故事,大臣将昭奚恤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把楚王以及楚国的军队比喻成威猛的老虎,北方各国对大将闻声丧胆的原因不言而喻。
“借势”的好处就在于,能用他人的“势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在生活中,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帮你的忙,也不会随意的将自己的“势头”借出,但凡能“借”到势头的人,必然也是小有所成的人。
所以,人生在世,别一昧的觊觎他人的所长,要懂得弥补自己的所短。通过别人的“势”来填补自己的不足。
当你学会取长补短,借“势”补全。你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中寻得良机,一飞冲天。
了解自己,以己度人
若说“借势”,是鬼谷子的迂回之术,那么比起“迂回”,鬼谷子更看重的是“直面”。
《鬼谷子》:“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了解自己,是重要的人生智慧。
人到中年,更要学会直面自己,深入的了解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实现更长远的价值。
实际上,直面自己就是一种“反躬自问”的精神。反躬自问,即是自省。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曾国藩说:凡人一生,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
《史记·商君列传》也写: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由此可见,自省是一种严谨的“日常功夫”,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要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警醒的态度。
同时,自省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它需要你不断的反问自己,向自己的内心提出疑问。问的事无巨细,问的吹毛求疵,报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来直面你的心灵。
所以,能够自省的人往往也更容易成功。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到中年,学会自省,能够让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迷惑,陷入庸人自扰的僵局中。
也能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直面自己,从婚姻、家庭、事业等各个方面找到自己的短板,及时查缺补漏,以己度人。
人生,需要凭智慧去生活,也需要以超迈的精神去创造和享有美好。努力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形成新的自我,你的生命也能如其所愿丰满起来。
防微杜渐,所以无祸
某天,鬼谷子与三个弟子在山头欣赏早霞。
忽然间,晚风乍起,鬼谷子猛然对三个弟子说:“很快就要涨大水了,你们快去准备粮草,然后告诉山下的百姓逃难避祸”
三个弟子看着晴空万里的天气,将信将疑。无奈师命难违,只好下山。
三天后,等他们布置好一切回来,骤然间风雨大作,如鬼谷子预料那样,山下洪水暴涨。
三个弟子对鬼谷子的预料钦佩不已,鬼谷子却说,那天他们在山头,他看见早晨天空昏黄一片,就说明天边已有大水将至。所以推断出会有洪水来临。
正是依赖于鬼谷子的观察入微,防微杜渐,百姓们才幸免于难。
鬼谷子常说: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泰山之本。
天下大事,必出于细。任何年纪,都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尤其是人到中年,对待任何事都不能马虎大意,得过且过。凡事要做到尽善尽美,才算是真正做到顺天命,尽人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补好小漏洞,才能达成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