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手下的这位将领,坑死两员猛将,最后却被活活吓死

董卓手下的这位将领,坑死两员猛将,最后却被活活吓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17 更新时间:2024/1/17 11:31:23

董卓之所以能够控制洛阳、挟持献帝,祸害国家数年时间,靠得就是手中的凉州军团。凉州军团以精悍骁勇著称,军中善打硬仗的猛将很多,牛辅、徐荣李傕郭汜、张济、华雄等人都是其中的“翘楚”,此外还有一个胡轸。不过胡轸这个人的经历很奇葩,属于专业“坑队友”的角色,在两场关键性战役中,竟然“助攻”对手斩杀本方两名猛将,这是怎么回事呢?

胡轸是凉州猛将,跟随董卓屡建战功

正史中关于胡轸的记载非常简略,我们只知道他出生于凉州,与豪强杨定齐名,都是凉州当地极有名气的大人物。董卓在凉州与羌人作战期间,胡轸、杨定都投靠他,因军功卓著不断被提拔、晋升,渐渐地便成了董卓的心腹大将。董卓执掌朝政后,任命胡轸为东郡太守,但由于关东被反董实力控制,所以胡轸迟迟未能就任。

董卓篡权后各种倒行逆施,最终将他推上“国家公敌”的位置。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联合讨董,并公推袁绍为盟主,兵分三路向洛阳进发。董卓闻讯后分兵防御,其中胡轸被任命为大督护,领骑督吕布及众多步骑校督,率军在南线阻击袁术孙坚的队伍,时在初平二年(191年)。

华雄在历史上是被孙坚斩杀的,而非关羽

胡轸为人轻率急躁,还没正式出兵,便扬言此次作战要斩一个“青绶”级别的高官(“青绶”级别的官员相当于副宰相)来立威,由此引起自视甚高的吕布嫉恨。胡轸率军抵达阳人城不久,吕布等人便在军中制造混乱,四处散布“贼军到来”的谣言,致使军中不战自乱。此时防守阳人城的名将孙坚,见状猛攻胡轸的部队,一战便打得对手落花流水。在混战中,孙坚还斩杀西凉猛将、帐下都督华雄。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见《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

胡轸大败而回后,令董卓暴怒不已,虽然免除了他的死罪,但却将职务一撸到底,再不肯信任他。胡轸被吕布陷害,本来就百口莫辩,如今再被主公罢免职务,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就在胡轸战败后的次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利用董卓入朝觐见的机会将其诛杀,随后联合执政朝政。此时,赋闲在家的胡轸在估量形势后,决定加入王允阵营,但让他失望时,作为董卓旧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

董卓被杀后,胡轸转而投靠王允

王允诛杀董卓后,吕布劝他尽诛董卓党羽,以防这些人聚众作乱,但被王允拒绝。但同时,王允却又迟迟不颁发赦罪诏书,导致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举兵反叛。王允闻讯后,才想起应该重用胡轸,于是匆忙派他和徐荣出兵平叛(徐荣此时也归降朝廷)。

然而令王允想不到的是,胡轸早已“反水”,暗中投靠了李傕、郭汜。所以一到新丰城,胡轸便率部投降,并联合李傕等人进攻徐荣。徐荣腹背受敌、独木难支,最终战死沙场(王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见《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就这样,又一位凉州名将被胡轸坑死在沙场。

胡轸因不受王允重用,转而投靠李傕

胡轸联合李傕等人击杀徐荣后,又跟随他们攻入长安,逼走吕布、杀死王允,并挟持献帝为傀儡。叛军占据长安后,各首领“沐猴而冠”,都给自己加官进爵,李傕自封为扬武将军,郭汜自封为扬烈将军,至于胡轸、樊稠等人皆自称中郎将。胡轸自封为中郎将后,又占据司隶校尉的要职,频频援引私党、干涉朝政,变得更加飞扬跋扈。

胡轸的结局极富戏剧性。按照史书的说法,胡轸在担任司隶校尉期间,因与僚属、司隶左冯翊功曹游殷先前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上任没多久,便找借口诬陷游殷,并将他处死。游殷死后,胡轸每晚都梦到他作祟索命,由此患上重病,没一刻能得到安宁。如此持续月余时间,胡轸竟然被活活吓死。

徐荣当年曾连败曹操、孙坚,最后被胡轸坑死

殷先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诬构杀殷。殷死月馀,轸得疾患,自说但言“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於是遂死。于时关中称曰:“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

标签: 三国,董卓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社会,五大得位不正的皇帝,为何总能开创盛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汉文帝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帝在继承问题上总是会讲究法理性。认真的说,并不是按照法理继位的皇帝就是好皇帝,比如宋徽宗等等。换句话说,那些得位不正的皇帝,并不是都没有能力。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有这样一群皇帝,本来不该自己继承皇位。但自己成为皇帝之后,将国家治理的非常好。那么,哪些皇帝属于这种类型的皇

  • 800年前发生的日本登陆战,以元朝的失败而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忽必烈

    元日战争 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用凶徒称呼之。这两次入侵也以北九州为主要战场。当时元朝舰队是世界史

  • 该怎么评价李白?因为一件事没当上宰相,却多了位诗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类似风格的诗句,在《李太白集》中可谓俯拾皆是。它们表露的意思用直白的话翻译就是:我很牛!我不是一般的牛!我非常非常牛!甚至,李白在写给当朝显贵的自荐信中,虽然非常艺术性地送了人家一顶高帽子,却依然不忘“自吹自擂,

  • 欧洲人为什么一直不喜欢俄罗斯人?他们有什么历史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世界,俄国

    欧洲人不喜欢俄罗斯其实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的,俄罗斯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其国际地位非常尴尬,他们虽然一直声称自己是欧洲国家,但大部分国土都在亚洲。而欧洲的一些传统国家则非常排斥俄罗斯。如果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需要从宗教,种族人口,历史战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巨大

  • 司马炎后宫佳丽三千,是如何做到雨露均沾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炎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站在权力最巅峰、最耀眼的男人。他们富拥四海,而且每一位皇帝都至少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加上宫女的话,那么整个后宫中可能就有着几千名女子来服务皇帝一个人。那么问题来了,皇帝面对如此庞大的后宫团,是如何做到雨露均沾的呢?如果让晋武帝司马炎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肯定只有一

  • 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后宫的皇帝,晚年却凄惨的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元璋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

  • 明朝可以吊打日本军队,可是为什么却打不过装备落后的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万历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中国和日本在明朝时打了一场万历朝鲜之战,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先进(相对于女真人来说)的日军,明军不仅能将占据天时地利的日军赶下海,还能斩获无数。即使是日军设伏的碧蹄馆之战,明军也是大有斩获。日本现代复原的铁炮(火铳)手但反观明朝和后金的战争,明朝却一再失败,甚至被逼到了

  • 明朝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361年前的甲申年夏四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么,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剑杀死了长公主,然后吊在紫禁城的煤山一棵槐树上

  • 中国史上最年轻的"间谍"辛弃疾,一身报复却只能止于文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辛弃疾

    歷史上的能人不少,可是要论文武双全的能人就少了,文才武略都是拔尖的人物就少之又少。但歷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能人,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个人就是宋朝的辛弃疾。可能人们认识的辛弃疾只是限于他的宋词,南宋时期,他是词坛的霸主人物,是可以与苏东坡相提并论的豪放词人,一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 明朝丁启睿是谁?丁启睿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丁启睿

    丁启睿是明朝大臣,河南永城人氏,生于公元1595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后官至兵部尚书。人物档案姓名:丁启睿别名:丁性如、圣临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河南永城出生日期:公元1595年逝世日期:公元1645年信仰:孔孟之道职业:朝廷命官主要成就:参加开封之战、官至兵部尚书丁启睿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