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俊逸才子大贪官: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俊逸才子大贪官: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2 更新时间:2024/1/8 22:03:30

说到和珅,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大贪官、马屁精、矮胖子、无能……这几个关键词。然而,真实的和珅却是面目清秀、颇具才能的清第一大权臣。优越的天资与败坏的官德奇妙地结合在他的身上,乾隆帝的宠爱与嘉庆帝的赐死又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

电视剧中的和珅常被描画成不学无术、丑态百出的滑稽角色,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并非如此庸碌不堪。恰恰相反,他倒是一位才貌俱佳、学识出众的“才子”。和珅最初的发迹正是与他出色的个人资质紧密相关。

和珅原名和善保,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官宦之家,10岁时进入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显示出过人的天资。读书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努力,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18岁那年,他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和珅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22岁时,和珅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所谓“粘杆处侍卫”,就是负责皇帝巡狩时扶车撑伞的差使,和也因此有了与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

相传一次巡狩时,乾隆帝审阅边境要犯逃脱的奏报,随口诵了一句《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老虎和犀牛从笼中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是谁的过错呢?孔子借此来指斥管理者的过失。)乾隆帝身边的侍从大多没读过书,听后面面相觑,不知何意。而饱读诗书的和珅在旁听得分明,当即应声回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帝对身边侍卫有如此学识感到非常惊奇,又见和珅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颀长,仪度俊雅,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不禁赞赏有加。

从此之后,和珅凭借出众的资质和珅皇帝的赏识青云直上,历经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都统等职,随后任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总裁官、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担任户、兵、吏部三部尚书等显赫之职。除此之外,和还成为了乾隆帝的亲家翁,乾隆帝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赐婚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和珅可谓“凭才而起”,之后“乘宠登天”。

飞黄腾达之后的和珅“集万千宠信于一身”,其官阶之高、官位之多、掌权之广、权力之大,清代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位。因此,他又被称为“清朝第一大权臣”。

乾隆帝为何如此宠信和珅呢?当然,首先是因为他有才能。举个例子:清朝史馆编修的和珅原始档案《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31岁的和珅被派遣查办云贵总督李侍的贪污案。类似的案件通常由于缺乏证据而很难处理。但和珅很精明,他首先拘审了李侍尧的管家,取得了贪污的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前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了断此案,令乾隆帝大加赞赏。另外,乾隆朝《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还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而且还掌握鲜为人知的西藏秘咒,这种才能在当时的朝廷官汉、蒙、藏四种文字,而且还掌握鲜为人知的西藏秘咒,这种才能在当时的朝廷官员中是极为少见的。

当然,才能并不是和珅做官“登峰造极”的决定性因素,他得宠的关键还是在于擅长揣摩圣意,迎合乾隆帝的心思。和珅发迹之时,乾隆帝已步入老年。此时的乾隆帝已是志得意满,自诩为一代圣君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身边有人迎合他的自满心理。和珅恰恰摸透了这道心思,做了乾隆帝“为君父解忧,舍汝其谁”的知心红人。

乾隆帝晚年生活奢靡无度。为了庆祝自己的八十大寿,他计划举行万寿大典和珅千叟宴,但这需要大把的银子。当时,国库已经濒临枯竭,无处筹款,满朝大臣要么无计可施,要么力图节省,使乾隆帝大为扫兴。而和珅却坚决支持乾隆帝的想法,想出很多“邪门歪道”的主意为皇帝敛财。在任命为大寿庆典的筹办总管后,和珅想出主意,让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要进献大量的银子来祝寿。如此一来,和珅很快就筹足了大寿庆典所需的费用,讨得了乾隆帝的欢心。

除此之外,和珅还很能投乾隆帝之所好。乾隆帝一生喜爱诗文和珅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他,在这些方面下苦功夫,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常与乾隆帝对诗,所作中有不少佳篇;他还经常临摹乾隆帝的书法,以至后来他的字竟酷似乾隆帝的笔迹。乾隆帝自然也很喜欢,于是在晚年干脆把一些题匾交由和珅代笔了。

尤其到了晚年,乾隆帝很多事情已经再也离不开和珅。老到口齿不清的乾隆帝,只需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和珅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并马上办好。而“吃透”了皇帝的和中堂,又怎能不呼风唤雨呢?

和珅的才能和攻心之道,并不能掩盖他的贪官本质。和珅是“历史上的一大贪官”,这十有八九是名副其实的。他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内到九卿,外到督抚司道,不向和珅行贿,是很难有官做的,于是出现了“政以贿成”的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他敛财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贪污,他利用职务之便,私吞各地进贡的银两和宝物,甚至皇宫里的宝物,他也敢私运出宫,据为己有。另外,和珅还经营着各种产业。他凭借自己的精明,通过买卖土地、古玩,收取租费,甚至经营瓦厂等方式,聚敛了大笔财富。

为了敛财,和珅还创立了一种叫“议罪银”的制度,就是让有过失的地方官员用交纳罚款来代替处分。“议罪银”少则数千两,多则几十万两。这种破坏纲纪国法的制度很快就让乾隆帝和他自己的腰包变得满满当当,但这却严重腐蚀了清朝的官僚队伍。许多督抚大员都受到过这种敲诈,而他们花钱买平安的途径就是把这笔钱层层摊派下去,最后全变成了对老百姓的盘剥。

和珅到底聚敛了多少财产?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中记载,嘉庆四年(1799)查抄和珅财产时,已发现的家资有:“地亩8000余顷,房屋3000余间,当铺75座,银号42座,古玩铺15座,紫檀铁梨库6间,绸缎库4间,玉器库2间,瓷器库2间,洋货库2间,皮张库2间……赤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白银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赤金580万两……金碗碟32桌(共4288件),银碗碟32桌(共4288件),金镶玉的筷子200副,水晶杯120个,碧玉茶碗99个,赤金脸盆43个,赤金痰盂220个……大红宝石280块,小红宝石383块,各色玉如意4126支,大东珠60余颗(每颗重2两),珍珠手串236串(每串18颗),宝石素珠1010盘,大金罗汉18尊,金玉朱翠各色首饰2.8万余件……”

有人做过估算,查抄的和珅资产总共估值约白银11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约15年的国库收入。据说,和珅的故宅恭王府中,至今仍有未被发掘的财宝。

尽管生前尽享尊贵荣华,和珅仍免不了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而不得善终。乾隆帝死后几天,和珅即被嘉庆帝以“二十大罪状”赐死,背负上千古骂名。

更多文章

  • 揭中国史上十大巾帼英雄:花木兰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巾帼英雄

    导读: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英雄,她们虽为女儿身,但是却一点也不比男儿差,而她们的丰功伟绩却很少为世人所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史上十大巾帼英雄,看看她们的英勇故事。NO.10冯婉贞冯婉贞是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

  • 揭秘战国孙膑:经历过挖骨刺面装疯的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孙膑

    孙膑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

  • 白起:战国最强之将也是最传奇之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起

    说起白起,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个白马白甲小鲜肉。不过呢,白起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已经37岁了,秦国的男子17岁就算成年了,成年了就要参军。这样算来,在参军20年后,白起才熬出头。白起,又叫公孙起,一看这个“公孙” 吧,就觉得像是王室成员。但是太史公也好,左丘明也好,他们都没有讲诶,这个白起到底是什么个

  • 康雍二帝对清官的不同态度 养廉埋下渐衰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雍二帝对清官的态度

    《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网络配图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

  • 揭秘历史上唯一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耶律德光

    中国自始皇帝算起,几千年来做皇帝这个职业的也不过几百个。虽然都是亿人之上权之顶峰,但结局却是各不相同。说起来,一般是明君多善终,亡君多惨死,但就有这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算是千古奇闻了。五代十国时期,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

  • 汉宫怨:汉宣帝三位皇后的悲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三位皇后的悲剧人生

    后宫,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她们也避无可避这诅咒般的悲哀。一生悲剧的皇后很多,多得数不胜数。汉宣帝的三位皇后并算不上有名的,写在这里,主要是个人的原因(偶对西汉,尤其是汉宣帝这一段的历史比较了解啦!)另外就是我觉得,这三个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舞台上的三位皇后,在中国五千年的整

  • 解密:刘备如何诱惑诸葛亮为其卖命一辈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网络配图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

  • 敢玩弄武则天的“官油子”狄仁杰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狄仁杰档案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经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网络配图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 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

  • 朱元璋“删孟子”:不满民为贵 君为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

    核心提示:朱元璋读《孟子》,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的时候,不禁暴怒:这哪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们吃冷猪肉的资格,而且特地下令,不准臣下对此发表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处以“大不敬”的罪名,杀头。网络配图明太祖朱元璋“删孟”,

  • 此人军功赫赫 只因写错四个字就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

    说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杜志国的形象,为人狠辣,杀人如麻。他在平定西藏和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为什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真的是应验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吗?年羹尧,字亮功,号双峰,同进士出身。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并加封一等公,可谓位极人臣。他在平定西藏叛乱和平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