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合纵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余晖?

为什么说合纵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余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3/12/19 14:50:32

春秋战国时代,在华山东边的国家有韩、赵、魏、燕、齐、楚,即是所谓的山东六国,而唯独在华山西边的诸侯国就是秦国。华山成为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屏障,秦国在华山上修筑城墙,借黄河为护城河,上有高耸的城墙,下有无限深渊,这样的防御工事,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但华山并非是唯一的屏障,绕过华山周边的山路和盆地,六国通过崤关和函谷关就能进入秦国,而六国合纵即往往以函谷关作为主攻关隘。

事实上说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形成对东方六国压倒性的优势,秦国的大军一度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几近攻灭赵国,赵国危在旦夕之际求救于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大军救援赵国,终于解得燃眉之急。赵国在三晋和中原地区的威慑力彻底瓦解,各诸侯国之间依然没有形成团结的力量,反而依然是在互相攻打。这些诸侯国们的后知后觉最终将彻底摧毁自己,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秦国的野心。

在长平之战的第二年,魏国因救援赵国而致声名显赫,魏国生出娇纵之心,没有凝聚中原力量对秦国作战,反而是发动对中原地区小诸侯国的攻伐,卫国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被魏国攻破,魏国人只给卫国留下了小小的濮阳城,卫国君主自贬为君,此后的卫国名存实亡。而那个遭受过长平之战的赵国,希望从别国身上找回尊严,在与燕国的战争中,廉颇率领赵军围困燕国都城,燕国割地求和而后赵国才率军撤退。而在东方的战场上,齐国已经衰败了,鲁国被楚国所攻占,周人最后的礼仪之邦国也便消失。

在长平之战后的六国合纵,已经无法阻碍秦国的脚步。面对中原列国的纷争,秦国既冷眼旁观,又伺机而动。韩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秦国的附庸,赵国经长平之战已属半残,三晋中唯独魏国还能与之抗衡,秦国此后的攻击对象则对准魏国,频繁开展对魏作战。公元前247年,秦国派遣大将蒙骜攻打魏国,魏国信陵君发起五国合纵,攻破蒙骜大军,直逼至函谷关前。此战而后,秦国遂诸侯国们若合纵,秦国当难以对敌;若分裂,秦国则能破之。秦国便派人到魏国行反间计,撺掇魏安釐王撤销信陵君军权,五国合纵之军自此瓦解。中原列国丧失了最后一次削弱秦国的机会。

秦王嬴政即位后,大力加强对中原的攻伐战争,灭周王室,设置三川郡,兵锋直逼中原腹地。山东诸国此时才意识到秦国之威胁,便推选楚考烈王为合纵长,以春申君为联军首领,准备展开对秦的作战。这场合纵之战,其实是东方六国在受尽秦国战争侵扰而后的自发意识,可是时间上稍晚了而已,最有号召力的战国四君子,要不然就是早已故去,要不然就是国家衰败,大多诸侯国都遭受过秦国的铁军的摧残,死伤大多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

东方六国的有生力量可说已是被完全摧毁。尤其是作为纵长的楚考烈王,可说是自顾不暇,楚国的大半国土都早已为秦国所有,楚考烈王哪里有什么大气魄与秦军开战。因此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次合纵,作为联军首领的春申君也根本无法掌控这群乌合之众,五国大军抵达函谷关前,秦人铁军尽出,这联军之众就灰溜溜的不战自退了。

事实上说,当时的楚国自失去鄢郢后,曾经与秦国之间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时期。这当然并非是因为秦国的楚国人宣太后掌权,更多的是因为受制于地理条件,秦国若是大举进攻楚国的西线和北线,就必须要越过韩赵魏和齐国,这在当时格局来看是基本不可能的,当时的诸侯国们虽不敢与秦国正面对抗,但若是要借道给秦国,大家还是会不自觉的想起“假道伐虢”的故事。

当秦国彻底攻破韩赵魏三家,秦军在三晋和中原故地纵横驰骋之际,即便是韩赵魏也无法阻挡秦国大军了,当秦国大军抵达南阳盆地,也就是当年楚人打通的北进中原地区时,南方的楚国就彻底的门户大开,楚考烈王要迁都寿春,正是受到了这种威胁。楚考烈王的合纵攻秦,不过是战国时代诸侯列国最后的垂死挣扎,无奈为之,不碍大势。

更多文章

  • 古代“人彘”有多残忍?这个刑罚是谁发明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吕雉,野史秘闻

    古代“人彘”有多残忍?这个刑罚是谁发明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人彘”这一残忍的酷刑,是由西汉的吕后发明出来对付当时得宠的戚夫人。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相关记载,“人彘”挖眼、割舌、去耳、四肢皆被砍去,被行刑之人只能被慢慢折磨致死,残忍无比,可见当时吕后对戚夫人有多痛恨。历史传闻,

  • 纪灵:东汉末年将领,他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纪灵,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前期众多诸侯中,袁术曾称雄一时,他实力巅峰时期不要说曹操,甚至连袁绍都不一定有他强,不过和曹操袁绍麾下谋臣猛将众多不同的是,袁术真正拿得出手的谋臣和猛将并不多,其中名气较大的猛将只有纪灵一人。之所以说纪灵小有名气,那是因为演义中的纪灵曾和关羽、张飞两大武力靠前的猛将都交过手,其中和关羽“大战三十

  • 《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如何描写?该怎么解开 “借风”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借东风,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

  • 定陶之战是怎么回事?曹操是如何击败吕布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时任衮州刺史的曹操在195年攻占定陶后,驱逐了奋威将军吕布势力,史称“定陶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攻吕布濮阳之战后,重整旗鼓,于是年正月,击败侵入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的吕布部将蒋兰、李

  • 东汉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人口损失从6000万降至2000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黄巾起义,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动乱始于北方瘟疫流行。黄巾起义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张角等人宣称能用“符水、咒语”为穷人治病,进而传授太平道,抓住了穷人的心理,于184年3月在河北地区掀起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让东汉政府焦头烂额,汉灵帝派皇甫嵩、朱儁、卢植分兵三路讨伐,经过8个多月的时间,将起义军主力镇压。下曲阳(河北晋州)一战

  •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跟李莲英有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慈禧,野史秘闻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相传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昌宗那样。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

  • 孙膑被剔去膝盖骨受尽折磨,他后来是怎么报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战国,风云人物

    嫉妒是一剂毒药,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做错误的事,即使是“苟富贵,无相忘”的同门师兄弟,也可能因为嫉妒,反目成仇,做出伤害对方之事。孙膑和庞涓这对同门师兄弟,就是因为嫉妒,做出了伤害对方之事。庞涓害怕孙膑取代自己,所以诬陷孙膑谋反,导致孙膑被处以膑刑和黥刑。事后孙膑如何报复庞涓的?一、庞涓陷害孙膑孙膑和

  • 冠笄是指古时汉族的成年礼,古代《礼记·乐记》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冠笄,指古时汉族的成年礼。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达20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人,可以结婚成家了。笄指笄礼,又称结发、加笄,是女子达15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女子已届婚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礼记·乐记》记载:“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 松锦之战的失败,导致明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松锦之战,明朝,战史风云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松锦之战的故事。中国古代从两汉以来,就没有产生国运超过300年的大一统王朝。朱元璋于1368年创建的明朝,本来很有希望打破这一“魔咒”,但事与愿违,最终倒在1644年的春天。明朝灭于1644年,可在1640年

  • 北魏孝武帝西迁简介,标志着东西两魏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孝武帝西迁,历史解密

    北魏孝武帝西迁是指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迫于权臣高欢方面的压力,亲总京师宗室股肱播迁长安的事件。孝武帝西迁关中之后不仅没有达到亲揽朝政的目的,反而陷入宇文泰关陇集团的控制之中。高欢立北魏皇族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孝武帝元修不久被宇文泰毒杀。北魏孝武帝西迁标志着东西两魏的形成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