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襄公是过于讲究信义在泓水之战中惨败?

宋襄公是过于讲究信义在泓水之战中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4/1/29 20:47:36

说了那么多宋襄公带兵打仗的故事,这会我们来说说他孝顺母亲的典故,为什么春秋五霸有宋襄公的一席之地,相信仅凭他推行仁义,获得大家的信任是不够的,那么宋襄公身上究竟还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呢。

我们知道,宋襄公他忠孝、仁义、他诚实守信、他讲究礼仪,正因为有这些美德在身上,宋襄公才可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如此多动人的故事,才会有如此多的人敬重他。

我们要说的是宋襄公孝的故事,宋襄公是一位大孝子,他的母亲是一位爱国女士,当年北狄灭卫的时候,夫人就想加入战斗抗击侵略者,丈夫宋桓公当然不同意,把自己的夫人遣送回国。

宋襄公的母亲回国后,她没有放弃反抗,先后策动兄长、次兄奋起反抗,驱狄出境,帮助卫从困境中走出来,完成国家的复兴。

但是宋桓公却不让他再回宋国,从此宋襄公就与母亲相隔两地,不能相见。宋襄公十分想念母亲,他知道母亲也念着自己。但是要是去接母亲就是违背父亲的意愿,是不忠心,但是不接母亲又有违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是不孝顺。

于是他决定在宋国西部的边境修筑一个望母台,因为卫国就在这个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当宋襄公想要修望母台的时候,周围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来帮忙,整个工程只用了五天就修成了,这还不是古代某些统治者强迫百姓这样干。

第六天的时候,宋襄公举行祭台大典的时候,他面向西北方跪了下来,台下的臣民也跟着一起下跪。每年宋襄公都会在母亲生日和自己生日的时候都要登台望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宋襄公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位霸主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国内动荡不安,宋襄公帮助齐孝公即位后,想要借机夸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拉拢中原地区其他国家,当中也有楚国旳份。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盟主的身份约盟楚成以及诸多小国,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几乎没有派什么随从就去了,为的就是取信于诸侯国,结果被一心想要捣蛋的楚国抓了个正着,在会场上给抓起来了。

在经过鲁僖公的调停后,楚成王才答应放了宋襄公,宋襄公回来后非常气愤,他痛狠楚王的不守信用,更愤恨各诸侯国见风使舵,这期间宋襄公想要攻打依附楚国的郑国,但是被赶来的楚国大军击退,宋国与楚国愈加不共戴天。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就看双方谁先动手,或者谁先点燃导火索,当楚军抵达泓水的时候,宋军已经严正以待,将士们也都满腔热血,想要为君王报仇。当时楚军正忙着过河,有人建议可以在楚军行军的河流的中央的时候发起进攻,打他个猝不及防。

可是这宋襄公也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推行仁政,这种偷鸡摸狗的是怎么能做,传出去也不光荣,这下真是断送了大好的进攻时机。

宋襄公啊宋襄公你这时候讲什么仁义啊,难道忘了自己就是被出卖的一方吗,过去的耻辱现在可以大仇得报的,你和我说要和他们堂堂正正来一场正面的交锋,男人的决斗。

好嘛,等到楚军全部上岸,排好阵型以后,宋襄公一看傻眼了,这部队的差距也太大了吧,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呗。结果不仅大败手下死的死,伤的伤,自己也受了重伤,回去不久就死了。

泓水之战后,楚国势力急剧扩张,而宋国则无力反击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变得无人问津。

宋襄公治军

宋襄公在与楚军的作战中,摆好了阵势,就等着楚军打过来了,当时的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这时候宋襄公的谋士就说了,主公啊,你对打赢楚军有多少信心,他们人多,我们人少,除非我们的军队骁勇善战,方可不用担心。

臣有一计,现如今楚军在过河,他们必定匆匆忙忙,可以称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的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您下令进攻,我们的弓箭手就可以准备就绪,射他们个片甲不留,到时候军心必定大乱,我们胜利在望啊。

混帐东西,宋襄公说道,我平日里是怎么教授你们带兵打仗的,你难道没有看见我军阵前的大旗吗,我素来以仁义练兵,训练士卒的时候也常常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这点。宋襄公一直没有进攻,等到楚军上岸了,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开战。

这哪里打得过人家啊,救国宋军打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护卫官也都被杀死了。

宋国的人责备宋襄公,他说有道德的人,就算在战斗中,也要坚持仁义,只要敌人受伤了就不应该去杀死他们,年纪大的敌人,我们也不应该去把他们抓来当俘虏,这种借助地形,投机取巧的小人做法,怎么可以。我虽然是亡国的商朝后代,但我要坚持礼,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您真是不懂的作战的道理啊,强大的敌人没有摆好阵型,真是我们可以利用地利的时候啊,楚国和我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我们的敌人啊,遇到年纪大的,当然要抓来当俘虏啊,对于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可怜悯的。敌人受伤了,为什么不去杀了他们,不忍心杀了他们,就等于没有任何作为。主公您推行和崇尚的都是降低我军士气的做法啊。

标签: 宋襄公

更多文章

  • 虽是拜把子兄弟为何宋江越来越不喜欢武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江

    宋江和武松的关系一直让人感兴趣。有读者说,宋江在柴进府上的时候,他热情对待武松其实里面不一定是真热心,当时他已经是个逃犯,竟然还想着怎么结交人才,自己的稀饭都没吹冷,却想着别人的稀饭是不是烫嘴,从基本常识的角度来看,这不符合逻辑。其次是宋江当时结识武松,其实就是为了在柴进面前显得自己有善心,也是广施

  • 宋朝疑案:花蕊夫人香消玉殒的千古之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花蕊夫人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五代十国就至少出了四位以貌美如仙,诗赋似锦而得名的“花蕊夫人”。一位是前蜀内枢密使潘炕的爱妾赵解愁,据史料记载,赵解愁“有国色,喜为新声及工小词”,是最早被人喻为“花蕊夫人”的。二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宠妃,大小徐氏姐妹中的妹妹小徐妃,即徐惠妃,其诗词歌赋俱佳,特别是百首《宫词》留传至

  • 朱棣为什么让自己不喜欢的儿子朱高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网络配图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

  • 马谡被斩是因透露出诸葛亮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谡,诸葛亮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是后世人对蜀国后期人才凋零,极度匮乏的情况的一句评论,蜀国为何在后期面临如此严重的人才问题呢?有一种言论认为,诸葛亮才是蜀国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因为他的独断专行,事必躬亲,造成蜀国人才无法得到锻炼,因而无法承担起复兴蜀汉的重任。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诸葛亮是否有这样的

  • 明朝的张居正死后何会被抄家: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

  • 古埃及最出色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生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一生比较传奇,他是古代埃及王朝的一位出色的法老。于公元前1303年拉美西斯二世出生在埃及皇家,并开始书写他自己传奇的一生,在拉美西斯二世十岁左右时就开始参与处理军中事务,在他十五岁左右时已经开始远征作战。这些经历不仅使他增加了军事经验,也为他后来不断地对外远征埋下了种子所以拉美西斯二世也

  • 拒绝女色励精图治却被政治正确逼入绝境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

    趁着夜色,崇祯在近侍的护卫下企图乘乱混出宫去,刚骑着马出东华门,就被内城守军的乱箭所阻,再跑到朝阳门,守门的成国公朱纯臣却闭门不开。崇祯无奈,只好再转向安定门,然而此门的守军早已作鸟兽散,宫门被巨大的铁锁锁住。这时候,宫中早已是大火四起,崇祯之后再返回内宫。凌晨,该是上朝的时间了。崇祯亲自在前殿鸣钟

  • 揭秘四大忠心耿耿却死在自己人手上的绝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廉颇

    反间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中针对战争之外的谋略,是一条极为毒辣的计谋,同时也是无视将领之间谋略的一条计策。颇有点儿低投入、高产出的意味。可是,对于身中反间计的将领来说,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失败并非自身的原因,而是上位者的失误。武人没有死于战阵之上的刀兵往来,却死于权谋阴影。对于施行反间计的人来说,颇有

  • 历史唯一自动禅位的皇帝是谁?他放弃的是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公历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颙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紧接着,乾隆帝又宣布了更为惊人的决定:网络配图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

  • 吴桥兵变是孔有德引火自焚才逐渐平息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有德

    吴桥兵变的背景是崇祯三年,袁崇焕杀死了皮岛总兵毛文龙,引起了岛上将士的哗变而发生的。由于后金的崛起,明朝在山海关之外的势力几乎全部被后金荡尽。但由于袁崇焕的英勇抗击和毛文龙的地理优势,使他们两支军队,成为了关外唯一能和后金抗衡的军事力量。随着宁远和宁锦之战的胜利,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用,升为了蓟辽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