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淮南王刘长公然刺杀开国公侯审食其,为何汉文帝等人态度耐人寻味

淮南王刘长公然刺杀开国公侯审食其,为何汉文帝等人态度耐人寻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香茗史馆 访问量:4255 更新时间:2024/1/29 20:38:33

吕后作为西汉第二位实际执政者,在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执掌朝政长达十余载,而在此期间,审食其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亲信。然而,就在吕后去世后三年,审食其却被淮南王刘长公然刺杀身亡,而汉文帝和周勃等公侯对于此事的态度也是极为奇怪,这又是为什么呢?

审食其乃吕后绝对亲信, 吕雉掌权后权势大涨

审食其,沛县人,乃是刘邦同乡,刘邦起兵后因长期领兵在外,遂留审食其以舍人身份照顾家中妻儿老小。自此之后,审食其在沛县照顾刘老太公和吕雉等人长达数年,由此深受吕雉的信任。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彭城之战”爆发,刘邦攻陷楚都彭城后,却被项羽回军击败,逃亡之际才想起家中老幼,于是连忙派人去找,结果只找到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而刘太公、吕后和审食其皆被项羽俘虏。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九月,刘邦和项羽于鸿沟议和,深陷项羽军营两年之久的刘太公、吕雉、审食其这才被释放。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西汉立国之后大封功臣,审食其虽无战功,但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其常年照顾刘邦家小,还是被封为辟阳侯。

由于常年跟随吕雉,审食其早已深得吕后宠信,因此当刘邦去世,吕后执掌大权后,审食其不仅地位水涨船高,而且进一步成为了吕后身边最为重要的谋臣。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刘邦去世后,吕雉为掌权曾意图诛杀功臣,郦商正是通过审食其,才成功劝阻了吕后的疯狂举动。

吕后元年(前187年),由于汉惠帝刘盈去世,吕后失去了继续执掌朝政的名义,为加强对朝政的掌控,遂将审食其任命为左丞相,而其主要负责的,便是监视宫中情况和外廷官员,而且官员奏事皆要通过他的裁决。

吕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随后爆发“诸吕之乱”,吕氏族人尽被诛灭,然而身为吕氏一党的审食其,虽然由于吕后这座靠山的倒塌,失去了往日的权力,但身家性命却并未受到威胁。

审食其被淮南王刘长所杀,私怨之说很难令人信服

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淮南王刘长入京,一日前往审食其府上求见,审食其不敢怠慢连忙出迎,结果刘长却突然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猛然捶击审食其,有名随从魏敬上前将其杀死。

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淮南王刘长杀死审食其后,跑去向汉文帝请罪,刘长对于杀审食其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即“为天下除贼,为母亲报仇”,同时明确指出了审食其三大罪状。

一是当年母亲因赵国之事连坐,审食其作为吕后身边宠臣,却没能劝说吕后救下母亲;

二是戚夫人、赵王刘如意无辜被吕后所杀,审食其没有规劝;

三是吕后封诸吕为王,危及刘氏江山,审食其还是没有尽到规劝责任(原文如下)。

  • 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来看,刘长之所以杀死审食其,其中既有公愤,亦有私怨,然而仔细分析,他所提及的三大罪状,显然有些站不住脚。

首先,刘长母亲之死。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出征匈奴归来,途中路过赵国,由于刚刚遭遇“白登之围”,心情很是不爽,即便赵王张敖殷勤服侍,他仍是百般刁难,结果引发赵国国相贯高、赵午等人愤恨。

次年,刘邦攻打韩王信叛军归来,再度路过赵国,张敖为了讨好刘邦,献上美人赵姬,结果赵姬竟然就此怀孕。刘邦走后,张敖为避嫌,另外为赵姬修建宫室居住。与此同时,贯高等人为了替赵王出气,竟然意图行刺刘邦,不过并未成功。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贯高等人行刺事件暴露,张敖、赵美人等也被连坐下狱,赵美人入狱后告诉狱吏自己怀了皇上孩子,然而狱吏上报后刘邦根本不予理会。于是,赵美人的弟弟赵兼便求审食其告知吕后,希望通过吕后解救妹妹,然而吕后得知后当即便予以拒绝,审食其便也没有继续进言。

却不想,这赵美人性格极为刚烈,得知情形的她,竟然在生下刘长之后便自尽身亡。

纵观此事,赵美人之死虽是悲剧,但怎么也怪罪不到审食其头上,整个事件中他也只是个传话筒而已,他虽是吕后宠臣,又岂能过多干涉皇家事务?刘长找审食其报杀母之仇简直毫无道理可言。

其次,戚夫人和刘如意之死。戚夫人作为高祖刘邦的宠妃,凭借着刘邦的宠爱,竟然意图改立储君,严重威胁到了太子刘盈的地位,这岂能不让吕后怨恨?因此,当刘邦去世,戚夫人失去靠山之后,大权在握的吕后随即展开清算,毒杀赵王刘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折磨致死。

戚夫人和刘如意死的冤不冤,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而言,当然冤枉。然而吕后要报复杀人,又岂会去征求审食其的意见,他又能插得上什么嘴,更何况刘如意母子之死全部发生在皇宫大内,他又岂能第一时间知晓。这一条,显然也站不住脚。

最后,吕后封诸吕为王之事。刘邦临终之前,曾与大臣定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然而吕后在汉惠帝刘盈死后,却大肆分封诸吕为王。此举的确威胁到了刘氏江山,审食其也的确没有劝谏,勉强算是一条罪状,审食其作为吕氏一党,被清算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吕后大封诸吕为王事件中,大部分朝臣都没有表示反对,责任显然也不在审食其一人身上。

如上,淮南王刘长给出的三大罪状,前两条明显站不住脚,而如果仅凭第三条便公然刺杀列侯,刘长此举虽然合情,但却明显不合法理。

审食其被杀的根本原因,或许与当时的朝局有关

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审食其被刘长刺杀之后,朝廷各方的态度十分耐人寻味,其中写道,“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如果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审食其之死,实际上与当时的朝廷局势密不可分。

1.淮南王刘长:摆脱自身吕氏背景。刘长的母亲赵美人自尽后,汉高祖刘邦或许是觉得自己做的确实有些过了,再加上事后证明赵王张敖的确与刺杀事件无关,于是便将刚刚出生的刘长接进了宫里,交给吕后抚养,而刘长实际上就是吕后的养子。

“诸吕之乱”后,陈平、周勃等人议立新君,而当时刘邦在世的儿子,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即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两人,由于刘长的出身(毕竟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刘邦的孩子),再加上他吕后养子的背景,导致他最终被排除在外。

如此一来,汉文帝即位之后,实际上淮南王刘长的身份是十分尴尬的,虽是刘氏宗亲,但却具有吕氏背景,且血缘关系还弄不清。而想要改善生存环境,刘长就必须和吕氏背景划清界限,同时还要拉近与汉文帝的关系。

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刘长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入京之后,经常与汉文帝刘恒套近乎,从不称呼对方为皇帝,而是一口一个“大兄”,为的就是拉近与汉文帝的关系,希望汉文帝能够对他这个弟弟多照顾一二。

相较于与汉文帝拉关系,刘长想要短期内与吕氏背景说再见,可就不太容易了,而刺杀与自己同样有吕氏背景,且处境比自己还要尴尬的审食其,无疑是个极佳的途径,毕竟没有人傻到这种情况下去替审食其说话。

2.汉文帝刘恒:震慑功臣外戚。汉文帝刘恒虽是被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扶上皇位,但对于功臣集团的势力,他从即位那一天起便甚为忌惮。毕竟,陈平和周勃他们可以轻易灭了掌握军权的吕氏,将自己扶上皇位,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再将自己推下皇位。

因此,汉文帝在坐上皇位之后,虽然对陈平、周勃等人大加赏赐,但也开始着手限制功勋集团的势力。为此,他一方面大肆提拔贾谊等寒门名士,另一方面则任用薄昭等外戚。

正是在贾谊的建议下,汉文帝下令让留在长安的所有列侯返回封国,即便因为在朝中任职或恩准留京而无法回到封地,也要派遣“太子”回到封邑去。正是由于这条建议,周勃等功勋集团与贾谊爆发了激烈冲突,而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正是双方冲突的关键时期。

当初,“诸吕之乱”中审食其之所以逃过一劫,除了陆贾、朱建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其辟阳侯的身份。自汉初以来,还没有过列侯被杀的先例,因此即便双方是政治对手,出于集团利益的考虑,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列侯被杀。而审食其之死,无疑对这些开国列侯是个极大的震慑。

与此同时,为了对抗功勋集团,汉文帝虽然重用了薄昭这样的外戚,却也不想看到诸吕的故事再度上演,而审食其作为依靠外戚上位的官员,他的死无疑对外戚也是个极大的震慑。

也就是说,审食其这个已经失势的吕氏“余孽”,他的死对于刘长和汉文帝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或许正是因此,汉文帝才没有追究刘长的责任,轻而易举的便将其给赦免了,而也正是因为汉文帝这个态度,使得“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

事实上,在审食其去世后数月,周勃等人虽然迫使汉文帝将贾谊贬谪长沙,但随后便也在汉文帝的警告下,由绛侯周勃牵头纷纷离京返回封地,汉文帝的皇位自此开始稳固。而淮南王刘长却因此事愈发膨胀,结果在数年后便因谋反而在贬往蜀地途中绝食而死。

更多文章

  • 吕后的男颜知己审食其,在吕氏被灭时,是如何逃过清算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吕雉,审食其,刘邦,刘盈,项羽,汉王,吕后,男颜,吕氏

    在看过太多历史故事之后,我逐渐发现一个问题,人毕竟就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浮萍而已,在面对人生百态的时候,人们总还是逃不脱人性与世俗的干扰,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实际上一生都会在某些特殊的时期,感觉到莫名的无助。在看刘邦与吕雉的故事时,我总有一个疑问,为何刘邦自己出去打江山那么多年,吕后还能一个人在家安然照

  • 诸吕被剿灭后,审食其作为吕雉的情人,为什么躲过了功臣派的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吕雉,审食其,刘邦,刘盈,汉惠帝,诸吕

    审食其这个人在《史记》中的形象很特殊,一帮从老家打出来的功臣,无不是凭借军功显赫,唯有审食其靠裤腰带升官。翻看史书,很难找到审食其的贡献,却一度身居丞相之职。最后死得又很“耻辱”,所以,审食其显得很“猥琐”。这大概就是有人觉得,审食其早该被“清算”的原因吧。审食其他与刘邦的弟弟刘交是好友,与刘邦一家

  • 吕雉 审食其给刘邦带绿帽,刘邦为何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莫负韶华标签:吕雉,刘邦,审食其,刘盈

    吕雉、审食其给刘邦带绿帽,刘邦不但不管,还给审食其封侯?这到底是为什么?身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虽然因 行事恶毒而被后世诟病,但她前期却是非常优秀的贤妻良母。当年,在吕家乔迁之时,还只是一个小小泗水亭长的刘邦空手前来贺喜,众人都轻视于他,唯独吕父认为他相貌不凡,会有大作为。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吕雉

  • 敢给刘邦戴绿帽的男人——审食其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刘邦,审食其,吕雉,项羽,刘盈,赵姬,汉朝

    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反秦后,将妻儿老小托付给审食其照顾。审食其不负所托,尽心守护了刘邦的妻儿老小,得封辟阳侯。刘邦死后,审食其更是成为了吕后的“蓝颜知己”和最信任的人,官至左丞相;但晚年却因一件事没办好,惨遭杀害。审食其和刘邦是同乡,也是沛县人。审食其从小相貌英俊,武艺高强。早在刘邦藏匿芒砀山时

  • 与晚年吕后相依为命的审食其,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吕雉,刘邦,刘盈,项羽,吕后,审食其,刘如意,汉惠帝

    在强调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女人要想出头是很难的,古代拥有权势的女人,两只手就可以数出来,而她们之中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边少不了男人的陪伴。比如说赵姬与吕不韦、吕后与审食(yì)其(jī)、武则天与张昌宗张易之、孝庄与多尔衮……这其中,有些关系是清晰明了的,有些是暧昧不清的,比如说吕后与审食其,他

  • 在大汉朝做吕雉的情人是什么感觉,审食其用生命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小白冷知识标签:吕雉,丞相,赵姬,赵王,审食其,汉高祖刘邦

    中国历史上,女性能名流青史的本来就不多,像武则天这样,长期掌握最高权柄的女人,那就更是凤毛麟角。这其中,吕雉是给常显眼的一个,因为他对待老公情人的手段非常残忍,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很多人都觉得吕后一定是个狠毒的女人。而且严格来说,吕雉应该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皇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个皇帝是

  • 吕雉和审食其更像一对患难的夫妻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吕雉,审食其,刘邦,项羽,刘盈,曹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十月,沛县百姓为了响应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聚众冲进县府杀死了当地县令。杀死县令后,百姓们想推举一个有威望的人带领他们一起起义反秦。在县府中担任文吏的萧何、曹参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萧何和曹参担心起义不成招来灭门之祸。于是大家拥立了泗水亭长刘邦。两天之后,刘邦便带领沛县百

  • 刘邦曾将妻子吕雉托付给好友审食其,二人有没有送给刘邦绿皇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邦,吕雉,审食其,刘盈

    刘邦在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曾经将自己的妻子吕雉还有家人托付给了他的同乡好友审食其,在刘邦起兵期间,一直是审食其日夜照顾吕雉及刘邦的家人,所以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感念审食其对家人的照顾,特意晋封他为辟阳侯。按照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吕雉很可能在刘邦起兵期间就与照顾她的审食其日久生情,而刘邦在世时

  • 前177年,审食其给刘长磕头。岂料,刘长掏出铁锤,就砸向他的头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铁锤,吕雉,刘邦,赵姬,刘恒,项羽,审食其,刘长(淮南王)

    前177年,丞相审食其喜滋滋出门迎接刘长。岂料,刘长二话不说,从袖中掏出铁锤,就砸向他的脑袋。可怜的审食其,历经五朝的不倒翁,竟然栽到了这个活霸王手中。顷刻间,审食其脑袋开了花,刘长还不解气,他大手一挥:“将他的脑袋割下!”刘长是谁?竟敢如此胆大包天,当街打杀宰相?审食其又是如何得罪了刘长,还不自知

  • 吕后宠臣审食其之死:少奋斗几十年得来的富贵,一点儿都不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吕雉,审食其,刘邦,项羽,赵姬,汉惠帝

    审食其(shěnyìjī)虽然是被私刑杀害,但对方可是正儿八经地跟他安了罪名的,那就是:“三不争”,即该努力争取的时候选择了不作为,而且还是三次。不作为、躺平竟然有罪?那要看是谁,审食其这种人就不可以。西汉初年,刘邦分两次、先后把约40位功臣封侯。当然了,绝大部分都是沛县老乡,毕竟这就是“圈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