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吉:最终将西域成功纳入汉帝国版图的名将

郑吉:最终将西域成功纳入汉帝国版图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林知青 访问量:2661 更新时间:2023/12/26 15:17:53

郑吉:将军轮台戍,号令班西域

张骞通西域,这事人人皆知,但毕竟只是个“通”,西域众多的蕞尔小国就是再小、再弱,但于我大汉朝来说,依然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如今,当年的这些国家早已纳入我中华民族之版图,而立下这丰功伟绩之人便是西汉名将郑吉。

知道张骞之人多,然知道郑吉者寥寥,他是西域都护府的首任都护,相当于第一任新疆总督,是西汉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全权节制新疆军政事务,直属中央领导,相当于内地郡太守。

对郑吉,《汉书》中有一句最为重要的话,“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他册封西域地方首领管理各地事务,“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了西汉王朝版图,这是新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形成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郑吉,西汉会稽人,也就是现在浙江绍兴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

及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之新疆轮台的野云沟附近,处于西域诸国的中部。郑吉威震四海,且镇且抚。汉宣帝嘉其功,封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十年后郑吉去世,赐谥号为缪侯。

郑吉出身伍卒,他一生征战,但主要功绩是同西域密切相关,《汉书》记载他“为人强执”,就是做人坚强执着、胸怀大志。年轻时即“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

他从一个大头兵做起,出西域时为侍郎,这可不是明清六部那副部级干部哈,仅是一个食禄四百石的小头目。官阶不高,但地位重要。

郑吉的声名远不如卫青和霍去病,这个很是自然,征服西域断不能同逐匈奴相提并论,但在对后世的意义上,在大汉的疆土上多了一大块国土,其意义的重大却是远远超之。

西域这地方,如果按《汉书》所载“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它们是夹在大汉和匈奴之间的城邦制国家,数量多,规模小,民少兵弱,对两国的态度是时叛时附,,如楼兰国王所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这也没办法,谁都得罪不起。

汉朝对西域的属领有一个蚕食的过程,这一切必须是在击败匈奴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随着卫青霍去病击破匈奴,大汉在此置酒泉武威等郡,建玉门和阳关,据守新疆,并大量移民来此屯田,这样,西域便与大汉直接为邻。

西域诸国中车师国是对周边较有影响力的大国,汉匈双方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在此发生了多次惨烈地征战,反复拉锯,其中赵破奴李广利、李陵赵充国等都在此同匈奴血战,有胜有败,这便是西域史上著名的“五争车师”。

郑吉的登场是在四争车师中,当时他是带领着一帮免刑罪人在库尔勒屯田,大概类似于亦兵亦民的劳改农场,主要任务是供应出使西域的使者中途之需。除了自给自足外,一旦战争发生是要立即参战的。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之句,正是此时郑吉西域军旅生涯的写照。在西域诸国中,车师是个大国,他们勾结匈奴,劫杀汉使,于是郑吉率自己的屯田之兵,并动员周边一切力量,合力攻破车师,车师王归降汉朝,郑吉也因功升内卫司马,并被任命为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使护鄯善以西,即丝绸之路南道,也就是从楼兰,经于阗、莎车,疏勒,翻葱岭这一条线。

其中的乌孙国在这一时期起了重要作用,汉朝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拉拢,连续送了两位皇室公主和亲,这便是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有趣的是,解忧公主有个侍女叫冯嫽孰读史书,对外交军事颇有研究,曾经作为公主的代表,出使过周边诸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大家都称呼她为冯夫人。

冯嫽嫁给了乌孙国的右大将,而右大将与乌孙王乌就屠关系很好,郑吉趁机让冯嫽对乌孙国王晓以利害,让其归顺,不然有亡国之忧,结果这乌孙国终于归附了汉朝。

而此时的车师国亦已降汉,匈奴发兵攻之,郑吉引兵北上拒之,匈奴怯走,郑吉将车师国王家人接至长安,尽显尊贵,车师国王感恩,同意汉军在车师屯田,于是,大汉得以在车师国立足,此事对周边诸国影响颇大。

车师地处要冲,是汉匈必争之地,匈奴来袭,双方胶着,战事不断,郑吉上书朝廷增加屯田人数,惜朝廷未能批准,郑吉率兵退回乌孙,他坚壁清野,尽徒车师国民至乌孙,所以,“五争车师”最后的结局是,大汉放弃了车师之地,而民众皆附汉迁乌孙。

以上说了那么多,主要是这背景太复杂,难以说得太明白,到此为止,这郑吉也就是个在西域苦战的边将而已,并无多少出彩之处,但下面这一事件,对郑吉,对大汉王朝,乃至中国现在之疆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匈奴内乱,日逐王与郑吉相谋欲率众来降。郑吉所有能调配之兵力五万人前往接迎,车师复归大汉,由于此次郑吉抓住时机,勇谋善断,进退有方,将此次叛降的匈奴人口迁至河曲。

此时郑吉的官职名为“护鄯善以西使者”,也就是说,汉朝的实力仅能控制丝绸之路的南道,而自郑吉复车师,降日逐王后,原来被匈奴控制的北道也归于大汉,郑吉因此功亦被封为安远侯。

公元前60年,宣帝时的大汉在西域正式建立管理机构,这就是西域都护府,所谓“都护”即为南道、北道皆护之意,派郑吉为首任都尉,这是中央首次正式把西域纳入版图,郑吉得功之高,《汉书》评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郑吉逝世后谥号“缪”,现在知道郑吉的人虽然不多,但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原因不言自明,当然是将新疆纳入了帝国版图,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历来治史之人却对这谥号视而不见,因为,这明明就不是个好名头嘛。

这个“缪”字在古代的谥号中也算常见了,比如南宋那个崇岳抑秦、发动开禧北伐的韩侂胄就是被谥为忠缪,忠自然是忠于国,而这缪则是考虑不周;而更为人所知的是关羽,他的谥号是壮缪侯,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也就是名不副实,名美而实伤之意,然郑吉何以被冠以这样的谥号,这其中肯定另有隐情,只是我们现在不得而知罢了。

标签: 郑吉匈奴张骞霍去病车师乌孙

更多文章

  • 贤·言 | 范晔《后汉书·虞诩传》——7月11日

    历史解密编辑:青岛九中标签:范晔,贤·言,后汉书·虞诩传

    《贤·言》总第1844期/《贤人贤言》第92期第2344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古代名人智慧:虞诩进军增灶吓追兵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虞诩,朝歌,太守,羌人,汉朝,孙伯灵,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中期孙膑是用进军减灶之计诱庞涓独军深入,东汉时期,虞诩却用进军增灶之计吓退了尾追的羌兵。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西方羌人造反,都守邓骘欲弃城而逃,遭到身为郎中将的虞诩斥责,邓骘由此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降为朝歌长吏。哪知这下正为虞谢创造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虞诩,太守,邓骘,凉州,羌军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初在太尉李脩充当郎中,永初四年,羌豪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堪向前看,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 不遇盘根错节,哪识刀斧之利:让东汉得以续命的名臣虞诩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虞诩,太守,宦官,匈奴,邓骘

    一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

  •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耿恭,修德三代,匈奴,太守,王安,汉兵

    东汉风云:耿恭孤军屯万里,修德三代振家风未几,已是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仲春,北匈奴闻汉兵已归便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往攻车师后庭。车师后王安得本来庸弱,不能抵拒,当即飞使至金蒲城,向耿恭处乞援。耿恭部下不过二三千人,未便多出,但令司马领兵三百,往救车师后王安得。试想,三百人如何济事?一至务涂谷旁

  • 汉匈历史:东汉时期匈奴大军为什么迟迟攻不下耿恭固守的疏勒城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耿恭,汉军,刘彻,东汉,匈奴人,疏勒城,汉匈历史,匈奴大军,汉高祖刘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拥有400年的国祚。我们都知道汉朝是以王莽篡汉为分界线,分为西汉和东汉。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汉朝把匈奴打的远遁大漠,实力不复当年,到了东汉时期匈奴由于内部的分裂,分为北匈奴和南匈奴。汉朝成为了西域的霸主。我们都知道匈奴内部虽然分裂,当时北匈奴的实力在西域诸国当中还是比较

  • 耿恭拜井——13壮士归玉门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耿恭,匈奴,壮士,陈汤,疏勒,车师

    东汉王朝196年,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儒家之盛,风化之美,三代以下仅见。而光武中兴、燕然勒功、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然而其中耿恭拜井得泉、13壮士归玉门之历史典故,却鲜为人知。一、平车师耿恭耿家在东汉可谓名将世家,耿弇、耿纯、耿秉、耿国,皆当世名将,耿氏一脉累叶以功名自终,荣宠与国相始终。耿恭

  • 荡气回肠的疏勒城之战后,汉章帝为何不优待13勇士不给耿恭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耿恭,章帝,封侯,匈奴,疏勒,匈奴人,汉明帝,疏勒城之战,汉章帝,艺术家,书法家

    “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极其悲壮,早些年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它描述的是东汉初年,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率领数千将士,与匈奴数万大军血战10个月,最后仅剩13人回到祖国怀抱的感人故事。西汉时期汉廷曾经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有效遏制了匈奴人控制西域,从河西走廊入侵汉地的战略被动。新朝时期由于战乱,失去了对西域

  • 东汉风云:耿恭死守疏勒城,班超东归无法行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耿恭,班超,匈奴,疏勒,太守,龟兹

    东汉风云:耿恭死守疏勒城,班超东归无法行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秋月,汉明帝患病不起,在东宫前殿告崩,享年四十八岁。遗诏不起寝庙,只在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庋藏神主。光烈皇后即阴皇后,前时所筑寿陵,椁广一丈二尺,长一丈五尺,不得逾限,万年后,只许扫地为祭,四时设奠,如有违命,当以擅议庙制加罪。故宫廷遵照

  • 大国雄魂:张译与耿恭,两千年不变的信念,万里之外带你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昭烈名臣标签:耿恭,匈奴,万里之外,嬴政,刘邦,秦国

    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艰难,比如说穿过战火纷纷是地带,把人从万里之外带回来,这种事无论电影上展现得有多难,实际发生的,都要比这还要难很多。太多实际的困难,无法被展现在电影上,因为他并不符合美学,但现实中就是存在大量这种类型的困难,只有战胜了能说的和不能说的困难,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从万里之外,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