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荡气回肠的疏勒城之战后,汉章帝为何不优待13勇士不给耿恭封侯?

荡气回肠的疏勒城之战后,汉章帝为何不优待13勇士不给耿恭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3/12/22 23:15:22

“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极其悲壮,早些年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它描述的是东汉初年,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率领数千将士,与匈奴数万大军血战10个月,最后仅剩13人回到祖国怀抱的感人故事。

西汉时期汉廷曾经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有效遏制了匈奴人控制西域,从河西走廊入侵汉地的战略被动。新朝时期由于战乱,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匈奴人再度控制西域,切断了丝绸之路,并经常以西域为跳板入侵汉地。

为了解决战略被动,汉明帝下令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军进入西域,力图恢复对西域的控制,打断匈奴的臂膀。

故事的主角耿恭,是东汉开国功臣耿况的孙子耿弇的侄子,耿秉的堂弟。

永平十七年,汉军打败了匈奴与车师国联军,顺利地恢复了西域都护府,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屯驻金蒲城。永平十八年3月,匈奴人派两万大军攻打车师国,耿恭派出的300援军遭遇伏击全军覆没。

匈奴骑兵气势汹汹地包围了金蒲城,耿恭只有数百人,他顽强地打退了匈奴人的进攻后,于7月份移师地理位置更佳的疏勒城。

耿恭预料到匈奴人必然会卷土重来,他抓紧时间招募了数千士卒,还来不及训练,疏勒城就被匈奴人包围了。

疏勒城虽然地理位置极佳,可是耿恭没想到匈奴人很阴,他们切断了流往疏勒城的河流,导致城中断了水源,数千将士靠马粪汁解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打退了匈奴人的无数次进攻。

一个月后,汉军终于打出了水井,可城中的粮食却告罄了。汉军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最后将铠甲和弓箭上的皮子都吃了。熬到冬季来临时,汉军人马仅剩数十人。

就在这种状况下,耿恭依然拒绝投降,他烧死了前来劝降的匈奴使者,发出与城池共存亡的呼喊!

朝廷为何不来救援?很不巧,就在那一年主张收复西域的汉明帝驾崩,同时又爆发大规模的灾害,还伴随着古人最恐惧的天象示警。新即位的汉章帝只能按照礼法,老老实实地闭门自省,不能出兵。

第二年正月,耿恭派出去求援的军士范羌,率领2000援军踩着一丈多深的积雪,终于出现在疏勒城下。此时疏勒城里仅剩的26名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将士,他们与援军抱头痛哭。

按照朝廷的指示,26名壮士随援军撤出疏勒城返回汉地。他们被匈奴人一路追杀,撤到玉门关时,仅剩13人活了下来!

这段气壮山河的历史感动了无数人,以司隶校尉鲍昱为首,他上书汉章帝说,耿恭的事迹比当年的苏武还值得尊敬,应该给他封侯以表彰他的忠勇。

然而,汉章帝给十三勇士的待遇实在有点拿不出手,耿恭仅仅被提拔为骑都尉,他的司马石修升任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范羌为共县丞,其余九人授予羽林之职,封侯想都别想。

一代明君汉章帝为何对十三勇士如此刻薄呢?原来汉章帝左右权衡,决定改变汉明帝的策略,放弃掉西域。

对西域的态度历史上颇有争议,光武帝统一天下后,西域诸国就主动上门,要求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可刘秀拒绝了。很多人认为,光武帝应该对此负责。

其实考虑到现实,光武帝此举也实属无奈。经过十几年战乱,统一的东汉帝国是满目疮痍,人口减少了八成,很多县都十室九空。这种情况下,帝国根本没有能力经营西域。

汉明帝晚年国力迅速恢复,所以他才有了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的行动。即便如此,他的行动还是遭到了诸多反对。

事实证明,一场大规模的天灾就打倒了东汉帝国经营西域的步伐。汉章帝被迫下旨撤销西域都护府,所有人员全部撤回国内。

在这个政策环境下,假如给耿恭封侯,就等于释放出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难免会引起两派的争议。再加上耿恭的这次军事行动从结果看是失败的,古代封侯要论战功,耿恭达不到“硬指标”。

幸运的是,有个人在回国的途中被于阗国臣民挽留,以先斩后奏的方式率领数百随从,历经17年艰辛再度重建了西域都护,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班超

应该说耿恭未能封侯有点遗憾,高兴的是,“十三勇士归玉门”的故事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让耿恭化作了我们的民族魂,这一点哪里是一个封侯所能达到的高度?

国家强盛方能抵御外辱,时代需要更多的耿恭,请为长眠的英灵致敬,请为十三勇士敬礼,请为耿恭点赞!

更多文章

  • 东汉风云:耿恭死守疏勒城,班超东归无法行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耿恭,班超,匈奴,疏勒,太守,龟兹

    东汉风云:耿恭死守疏勒城,班超东归无法行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秋月,汉明帝患病不起,在东宫前殿告崩,享年四十八岁。遗诏不起寝庙,只在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庋藏神主。光烈皇后即阴皇后,前时所筑寿陵,椁广一丈二尺,长一丈五尺,不得逾限,万年后,只许扫地为祭,四时设奠,如有违命,当以擅议庙制加罪。故宫廷遵照

  • 大国雄魂:张译与耿恭,两千年不变的信念,万里之外带你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昭烈名臣标签:耿恭,匈奴,万里之外,嬴政,刘邦,秦国

    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艰难,比如说穿过战火纷纷是地带,把人从万里之外带回来,这种事无论电影上展现得有多难,实际发生的,都要比这还要难很多。太多实际的困难,无法被展现在电影上,因为他并不符合美学,但现实中就是存在大量这种类型的困难,只有战胜了能说的和不能说的困难,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从万里之外,把很

  • 耿恭几百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一年的围攻?顽强的人天护佑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耿恭,匈奴人,匈奴,刘秀,金蒲城

    耿恭的故事曾经被拍成了电影,被称为中国古代版《拯救大兵瑞恩》。耿恭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先后抵挡北匈奴近一年时间的围攻,这是事实。期间他们经历了突破生存极限的挑战,因此,耿恭被誉为超越苏武,乃至“古今未有”的节义之士。耿恭其人东汉有一个出了19位侯爷,世代与皇家联姻的家族。这个家族就是耿氏家族,耿恭就是

  • 耿恭凭几十个人,守住了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耿恭,匈奴,章帝,西域,羌人

    耿恭,出身于东汉名门、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好畤侯耿弇的耿家,为人慷慨多谋略,有统兵的才能,在对外作战中功勋卓著,“十三将士归玉门”事件更是让耿恭名垂青史,让西域诸国认识到东汉的威势和强大。公元74年,耿恭跟随东汉大军征战西域,击败北匈奴、降服车师国,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耿恭因为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率数

  • 东汉时期的耿恭,是如何以几十人,守住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耿恭,匈奴,汉军,苏武,玉门关,车师

    不是几十人是数百人,援军到达的时候仅剩26人。而安全到达玉门关的时候只有13人了。这个故事在《后汉书·耿弇列传》中有详细的描述,叫做“十三将士归玉门”。这比所谓的“斯巴达三百勇士”要真的多,而且他们这几百人守了数月,直到援军到达,还在坚守。匈奴围城事情是这样的,公元75年,汉朝重设西域都护。任命耿恭

  • 耿恭:汉代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十三将士归玉门,彰显汉家军魂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匈奴,匈奴人,西域

    耿恭:将士百战死,寒风碎甲衣题图是一幅油画作品,名为《十三将士归玉门》,它描述的是东汉将领耿恭,率领区区三百人,抵御两万匈奴军队的进攻,坚守西域的疏勒城,最后仅13人回归大汉的故事。图中的将士筚衣褴褛,手握兵刃,他们虽心境苍凉但目光坚定,眺望着家乡的方向,迈着坚定又疲惫的步伐,相互搀扶着,一步步地走

  • 东汉名将耿恭, 率600人守一座孤城, 打破2万匈奴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阿宝日记标签:耿恭,匈奴,匈奴人,骑兵,大军,大汉,东汉,孤城

    公元75年,耿恭率600人守卫疏勒城,他登上城楼,对城下匈奴大喊:“你们远道而来,尝一尝我们大汉神箭的厉害吧,中箭者必出怪事”,话音刚落,城上箭如雨下,城下一片哀嚎声四起。公元74年,东汉名将耿恭,被任命为戍己校尉,在西域打了一年的仗,打完仗之后,东汉大军就班师回朝了,留下耿恭和九百将士驻守。北匈奴

  • 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西汉苏武,东汉耿恭;西汉陈汤,东汉班超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苏武,耿恭,班超,窦宪,霍去病,匈奴

    汉朝有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时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西汉和东汉各有四个历史人物是对应着的。西汉的霍去病对应东汉的窦宪;西汉的苏武对应东汉的耿恭;西汉的陈汤对应东汉的班超;西汉的司马迁对应东汉的班固。西汉霍去病,东汉窦宪之所以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做了同一件著名的事——打匈奴,两人都打

  • 鬼扯东汉(卅四)耿恭是岳飞的偶像,他与十三勇士的故事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岳飞,匈奴,匈奴人

    在两汉近五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名将,其中以北伐匈奴的一群人最为后人所称道。有的人喜欢飞将军李广,也有人崇拜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也有人认为勒石燕然的窦宪最让人神往。虽然这些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固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这并不是他们一个人能完成的,他们的功绩后面还有无数汉朝的中底层将领和战士。本章节要讲

  • 十三将士归玉门后,为何两年后耿恭就被汉章帝免职,遣送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耿恭,汉章帝,匈奴,车师,疏勒,艺术家,书法家

    十三将士归玉门堪称汉朝版斯巴达三百勇士和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其主角耿恭更是被认为比苏武更有气节的英雄。这是一出慷慨激昂、悲壮凄凉的英雄归家之歌,只可惜归家之后的十三人虽然暂时得到了重用,然而耿恭却在两年后被逮捕入狱,随后被免职遣送回老家,不久死在老家,这结局实在算不上好。东汉政权稳定之后,朝廷重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