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谦明明有儿子,为什么将徐州交给刘备?遗命被篡改了吗?

陶谦明明有儿子,为什么将徐州交给刘备?遗命被篡改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3439 更新时间:2024/2/3 3:42:35

陶谦这个人很有名气,不过他的名气不是来源于他本身的文治武功,而是来源于两个人,就是曹操和刘备。曹操进攻陶谦的徐州,陶谦没有办法抵挡,找公孙瓒来帮忙,公孙瓒的部下田楷和刘备一起去助拳,刘备就脱离公孙瓒帮助陶谦,后来陶谦去世的时候,就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因为陶谦的命令并不是直接传达给刘备的,当时刘备并不在下邳,还在小沛呢。陶谦的命令交给糜竺,糜竺等人再迎接刘备。因为有这么一个“中间商”,所以这道遗命也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会不会是糜竺等人为了支持刘备而篡改了遗命呢?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以及对这个说法的一些看法。

陶谦遗命被篡改这一说法

首先州牧只是一种官职而非爵位,理论上来说没有世袭这么一种特殊的权利。但是州牧能够掌握一州之地的军政大权,而东汉末年已经成为一种瓦解的态势中央对地方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实际上来说,中央所控制的区域和其他地方上的一个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州牧也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很多州牧已经形成割据的态势,将州牧的位置,或者说一个军事集团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

根据《吴书》当中的记载,陶谦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陶商和陶应。虽然其中强调了陶商和陶应都没有走上仕途,但是这个并不重要,事实上刘表有意将荆州牧的位置传给刘琮;袁绍有意将冀州牧传给袁尚,都没有看到他们上位之前的仕宦经历。所以陶谦没有把徐州传给陶商和陶应,而是让给一个外来人,让人感到非常反常。

光有这种质疑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陶谦遗命被篡改这个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呢?我们还是借鉴方诗铭先生的观点。方诗铭先生是认为陶谦的遗命被篡改了的。主要的论据是两个方面,当然也不是特别确实的证据,而是一些推论。首先是陶谦“非刘备不能安此州”的话有问题。因为在曹操伐徐州的时候,刘备以及陶谦的部将曹豹已经和曹操的军队接触,结果却是被曹操一锅端。证明刘备并不能“安此州”。而且在曹操在徐州杀疯了的时候,陶谦一度想要放弃徐州,回丹阳老家。可见他也认为刘备并不能抵抗曹操。

第二就是遗命的传达者。陶谦是丹阳人,他手下也有一支嫡系的部队,从丹阳招募的军队。当初拉拢刘备的时候,陶谦就用了四千丹阳兵,花费挺大的成本。而传达陶谦遗命以及全力支持刘备的人,却并不是丹阳系,而是徐州本土的豪族,比如说糜竺就是徐州的巨贾,再比如说陈登就出身在徐州有相当影响力的下邳陈氏。方诗铭根据陶谦疏远徐州名士赵昱的事情分析,陶谦作为一个外州的统治者,是比较排斥徐州本土豪族、名士、巨室的,也包括糜竺、陈登等人。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陈登发表支持刘备言论的时候,用了“彼州”这个词语,证明陈登从心底上是站在陶谦的对立面的。陶谦的遗命从这些徐州豪族的口中传达到刘备那里的,而不是许耽这样的丹阳将领,所以方诗铭先生认为陶谦的遗命被徐州豪族集体篡改。

如何看待这个阴谋论的说法?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阴谋论的说法呢?小编认为虽然在逻辑上可以讲通,但并不是作为主流。陶谦甘心让徐州的可能还是更大一些。第一是陶谦排斥徐州豪族这个说法。小编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并不能成为确实的结论。我们来看一下陈登、糜竺还有赵昱在徐州担任的职务。陈登被陶谦表为典农校尉,官秩比二千石,负责屯田提供军粮,可能距离决策层有一定距离;而糜竺与赵昱都做过别驾从事。治中从事和别驾从事都是州牧或者州刺史的高级佐官,别驾从事因为和州刺史出外时别乘一辆车而得名,被评价:“其任居刺史之半”;当初鲁肃劝刘备重用庞统,也提出:“使(庞统)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陶谦让糜竺和赵昱做别驾从事,不能说是不重用。

而且陶谦对赵昱的疏远也未必是因为立场上的不同,赵昱这个人有一些隐士的倾向,陶谦是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辟请赵昱出仕。陶谦后来疏远赵昱,或许也是因为赵昱这种比较消极避世的性情。至于陈登所说“彼州”的问题,小编认为方诗铭先生的推论是存在问题的。首先陈登本身就是徐州人,即便不认同陶谦的统治,也不至于用“彼州”的说法,《华阳国志》和一些学者均认为“彼州”应为“鄙州”的误写;其次陈登是说出来的,并不是写出来的,哪怕他内心中确实是“彼州”的意思,但是他以徐州名士的口中说出来,自然会被别人视为“鄙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彼州”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第二是徐州当时不具备割据的基础。刘表、刘焉、袁绍等人基本上是割据的状态,也将州牧的位置传给的后代。为什么小编说徐州不具备这种条件呢?原因很简单,徐州的处境非常危险,而且能够整合的资源很少。袁绍自然不用多说,虽然“官渡之战”失败,在河北仍然有强大的实力;刘焉所占的益州地理环境封闭,又有很多流民进入益州,被组建成“东州士”;刘表平定了张羡的叛乱,基本上控制了荆州。他们有强大的实力,有逐鹿的资格,所以会传给后代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而徐州则不然。陶谦所辖徐州本身就不是完整的,在境内存在臧霸、昌霸等豪强。虽然臧霸名义上服从陶谦,但就如关中军阀服从曹操一样,仍然具有独立性。另外徐州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很恶劣,刘备打算接受徐州的时候,他的别驾从事(当时刘备的官职是豫州刺史,但所辖只有小沛)陈群就劝说他,徐州西有吕布、南有袁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陶谦作为徐州的长官,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况且曹操刚刚两次征讨徐州,疯狂屠戮,对徐州的人口和文化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这样一个残破的徐州,显然不具备割据一方、逐鹿中原的物质条件。

最后陶谦早已经想要脱离徐州。陶谦回丹阳老家可以理解为对刘备失望,但同时也体现出他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徐州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曹操暂时放弃徐州只是因为后院起火,吕布偷袭了兖州。而陶谦要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在于吕布的竞争中占据上风,消灭吕布后自然要继续对徐州下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眷,可能也存在保护徐州百姓的想法,陶谦把徐州让给具备一定军事能力的刘备集团,自己的两个儿子从而置身事外,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小结

总而言之,阴谋论,或者说颠覆传统观点的一些说法很有意思,思路上也很开阔,具有发性。陶谦遗命被篡改的观点,也有一些相对完整的论据。但是在接受这些阴谋论观点的同时,我们再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一些史料记载来看,会发现一些阴谋论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无法撼动主流观点。在陶谦让徐州这件事上,小编还是认为《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更加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三国人物散论》

标签: 陶谦刘备徐州曹操刘表袁绍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陶谦在徐州麾下有哪些武将,你都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卧龙吟标签:陶谦,臧霸,曹操,刘备,徐州,笮融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汉末三国时代,天下纷争,群雄并立,而割据徐州的陶谦无疑是当时一股重要势力。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陶谦能够在徐州立足,麾下

  • 陶谦转让徐州之谜(入益州后, 糜竺为啥是蜀汉官职最高的人! )

    历史解密编辑:郭福来标签:陶谦,益州,糜竺,刘备,曹操,袁绍,麋竺,汉朝,三国,公孙瓒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阅览,做了一个魏国史的合集,在首页就可以查找到:接着上篇,刘备刚依附公孙瓒,不久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就打响了!战前的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公孙瓒拉起了一个反袁联盟,将袁绍团团包围。黄河对岸的兖州刺史刘岱还在观望,逼的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袁绍此时唯一的铁杆盟

  • 正史上的陶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陶谦,曹操,袁术,刘备,臧霸,孙策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桥段就是“陶恭祖三让徐州”。那这里面的陶谦陶恭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杀了曹操父亲,导致曹操屠城。《三国演义》里的陶谦过于窝囊和谦和,和正史里的陶谦截然不同,生逢乱世,陶谦要真是那样的人,也不能成为一镇诸侯了。当然,陶谦让徐州给刘备也是真的。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

  • 陶谦转让徐州之谜(入益州后,糜竺为啥是蜀汉官职最高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陶谦,益州,糜竺,刘备,袁绍,麋竺,三国,汉朝,公孙瓒,曹操手下

    刘备刚依附公孙瓒,不久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就打响了!战前的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公孙瓒拉起了一个反袁联盟,将袁绍团团包围。黄河对岸的兖州刺史刘岱还在观望,逼的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袁绍此时唯一的铁杆盟友就是后来和他决战官渡的曹操。公孙瓒还拥有东汉末年最强大战力之一的幽州军,此

  • 从陶谦的北徐州,到下邳陈氏的南徐州,看徐州重心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陶谦,徐州,太守,袁术,曹操,汉朝,下邳陈氏,史说三国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出过汉末南、北徐州的概念。我们留意下就会发现,下邳陈氏在徐州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徐州南部的下邳国、广陵郡两郡国。(南北徐州)本系列介绍下邳陈氏,有必要先介绍清楚,下邳陈氏在南徐州的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这和基本盘主要在北徐州的陶谦的没落,有很大的关系。陶谦的北徐州基本盘188年十

  • 正史上的陶谦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从小以顽劣出名,不是省油的灯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陶谦,曹操,刘备,董卓,大军,汉朝,皇甫嵩,史说三国

    一直以来,三国中的陶谦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温静长者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记载:陶谦为人温厚纯笃,礼贤下士,是一个老好人般的存在,只不过后来不小心得罪了曹操,因此惹上了血祸。陶谦不单单三让徐州,在临死之前用手指指向自己的心,对糜竺说:“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希望他能够好好辅佐刘备。看罢小说,陶谦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节气,二十四节气,七月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作者:吴格格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有15天。古人又将这15天分成三段,每5天一候,用来进一步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吴汉杰国画作品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二十四节气,节气,国画,萤火虫

    作者:吴格格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处在三伏天的中旬左右,也表示着炎热到了极点。吴汉杰国画作品 《晨雀》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天气开始变得闷热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二十四节气,节气,吃饺子,二伏面

    作者:吴格格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

  • 中芯国际:委任吴汉明院士为公司独董

    历史解密编辑:IT之家标签:吴汉明,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委任,院士

    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中芯国际今日发布公告,宣布赵海军博士辞任执行董事职务,同时委任吴汉明院士担任本公司第一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委员会成员,自 2022 年 8 月 11 日起生效。1. 执行董事辞任赵海军博士(「赵博士」)为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