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刘备肯救孔融,却不肯救陶谦?原因在这里

为什么刘备肯救孔融,却不肯救陶谦?原因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2/14 16:13:40

东汉末年,董卓吕布杀死之后,李傕郭汜把持了朝政。另一方面,曹操也开始招兵买马,逐步扩充势力。正当此时,陶谦的手下竟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震怒之下举兵进攻徐州。同时,孔融也遭到黄巾军的围攻。刘备听说后,立刻赶了过来救孔融。但当黄巾军被刘备打败后,孔融要求刘备前去徐州救陶谦时,刘备却犹豫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首先,刘备与曹操是熟悉的。当初,十八路诸侯会盟时,关羽用一杯酒的时间斩杀华雄之后,本以为会得到奖赏。结果盟主袁绍并没有,而且袁术还侮辱了刘备等三人。反而是曹操在其中周旋。

从这件事来看,曹操对刘备可以说有知遇之恩。所以,当孔融要求刘备前去救陶谦时,那就意味着要与曹操作对。没有任何缘故就与一个薄有情义的人作对,自然会遭到世人的鄙弃。因此,刘备自然会犹豫。后来刘备在孔融的相逼之下答应了,他向公孙瓒借兵时,公孙瓒也是这样劝说他的。

但救孔融不同。因为围攻孔融的是黄巾军。黄巾军对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叛逆。叛逆者人人都可以诛杀的。不但不会被世人鄙弃,反而还能够得到一些清名。因此,当孔融来求救时,刘备才会立刻就答应出兵。这是因为他本人也想借着此战继续打响自己的声名啊。但如果救陶谦的话,那是陶谦和曹操之间的私事。自己无缘无故就去帮助一方的话,只会给人说自己的野心大。这是刘备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他一直以仁义称世。

再加上虽然孔融与陶谦交情很深,但刘备与陶谦之前并没有任何交情。放在任何人身上,要与一个同自己有交情的人相抗,而去救一个与自己没有交情的人,第一时间都是会犹豫的。虽然当时的社会很混乱,但人们的基本社会观念还在,而刘备一心想建立自己的仁义形象,那就凡事都不能留下把柄给人议论。否则,他就没办法让那些忠义之将领跟随了。

其次,刘备之所以肯救孔融,也有英雄惜英雄的味道在里面。当太史慈找到刘备,并表达了孔融的求救愿望之后,刘备说了一句: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间有刘备?当时的刘备只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孔融却是一方太守,两人的地位天渊之别。而孔融竟然向自己求救,再加上要打的又是叛逆黄巾军,刘备自然赶紧答应了。但陶谦并没有直接向刘备求救,而是向孔融求救,如果刘备答应了,那很可能陶谦最后感激的人只会是孔融,而不是自己,这是刘备不想看到的。

不过,在小编看来,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刘备救了孔融之后,孔融非但没有赏赐些粮食和士兵给自己,还要自己帮他救他的好友。刘备自然不乐意了。所以,他一再提醒孔融说自己没兵没粮的,但可惜孔融也是老油条一个,装作听不懂。

因此,即使最后刘备被孔融逼着去救陶谦,他心里也是憋屈的很的。你们认为呢?

标签: 孔融陶谦刘备曹操公孙瓒袁绍东汉三国

更多文章

  • 陶谦明明有儿子,为什么将徐州交给刘备?遗命被篡改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陶谦,刘备,徐州,曹操,刘表,袁绍

    陶谦这个人很有名气,不过他的名气不是来源于他本身的文治武功,而是来源于两个人,就是曹操和刘备。曹操进攻陶谦的徐州,陶谦没有办法抵挡,找公孙瓒来帮忙,公孙瓒的部下田楷和刘备一起去助拳,刘备就脱离公孙瓒帮助陶谦,后来陶谦去世的时候,就将徐州让给了刘备。因为陶谦的命令并不是直接传达给刘备的,当时刘备并不在

  • 三国时期,陶谦在徐州麾下有哪些武将,你都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卧龙吟标签:陶谦,臧霸,曹操,刘备,徐州,笮融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汉末三国时代,天下纷争,群雄并立,而割据徐州的陶谦无疑是当时一股重要势力。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陶谦能够在徐州立足,麾下

  • 陶谦转让徐州之谜(入益州后, 糜竺为啥是蜀汉官职最高的人! )

    历史解密编辑:郭福来标签:陶谦,益州,糜竺,刘备,曹操,袁绍,麋竺,汉朝,三国,公孙瓒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阅览,做了一个魏国史的合集,在首页就可以查找到:接着上篇,刘备刚依附公孙瓒,不久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就打响了!战前的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公孙瓒拉起了一个反袁联盟,将袁绍团团包围。黄河对岸的兖州刺史刘岱还在观望,逼的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袁绍此时唯一的铁杆盟

  • 正史上的陶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陶谦,曹操,袁术,刘备,臧霸,孙策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桥段就是“陶恭祖三让徐州”。那这里面的陶谦陶恭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杀了曹操父亲,导致曹操屠城。《三国演义》里的陶谦过于窝囊和谦和,和正史里的陶谦截然不同,生逢乱世,陶谦要真是那样的人,也不能成为一镇诸侯了。当然,陶谦让徐州给刘备也是真的。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

  • 陶谦转让徐州之谜(入益州后,糜竺为啥是蜀汉官职最高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陶谦,益州,糜竺,刘备,袁绍,麋竺,三国,汉朝,公孙瓒,曹操手下

    刘备刚依附公孙瓒,不久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就打响了!战前的形势对公孙瓒十分有利,公孙瓒拉起了一个反袁联盟,将袁绍团团包围。黄河对岸的兖州刺史刘岱还在观望,逼的袁绍为了安抚刘岱,把妻子儿女都送过去当人质。袁绍此时唯一的铁杆盟友就是后来和他决战官渡的曹操。公孙瓒还拥有东汉末年最强大战力之一的幽州军,此

  • 从陶谦的北徐州,到下邳陈氏的南徐州,看徐州重心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陶谦,徐州,太守,袁术,曹操,汉朝,下邳陈氏,史说三国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出过汉末南、北徐州的概念。我们留意下就会发现,下邳陈氏在徐州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徐州南部的下邳国、广陵郡两郡国。(南北徐州)本系列介绍下邳陈氏,有必要先介绍清楚,下邳陈氏在南徐州的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这和基本盘主要在北徐州的陶谦的没落,有很大的关系。陶谦的北徐州基本盘188年十

  • 正史上的陶谦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从小以顽劣出名,不是省油的灯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陶谦,曹操,刘备,董卓,大军,汉朝,皇甫嵩,史说三国

    一直以来,三国中的陶谦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温静长者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记载:陶谦为人温厚纯笃,礼贤下士,是一个老好人般的存在,只不过后来不小心得罪了曹操,因此惹上了血祸。陶谦不单单三让徐州,在临死之前用手指指向自己的心,对糜竺说:“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希望他能够好好辅佐刘备。看罢小说,陶谦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节气,二十四节气,七月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作者:吴格格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有15天。古人又将这15天分成三段,每5天一候,用来进一步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吴汉杰国画作品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二十四节气,节气,国画,萤火虫

    作者:吴格格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处在三伏天的中旬左右,也表示着炎热到了极点。吴汉杰国画作品 《晨雀》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天气开始变得闷热

  • 吴汉杰谈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历史解密编辑:艺禾标签:吴汉杰,二十四节气,节气,吃饺子,二伏面

    作者:吴格格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