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13年的困难踏出了一条千年之路

张骞:13年的困难踏出了一条千年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4/1/19 2:13:05

作者:不贰过

19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成为皇帝,可是朝政却把持在奶奶太皇太后窦漪房的手中。

可是汉武帝并不想一辈子当一个傀儡,所以他一直在布局,一直在提防着匈奴。

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可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不止匈奴一个,还有一个大月氏。

匈奴打败了大月氏,并且将大月氏君主的头颅打造成了酒具。

大月氏不堪受辱,一直寻求复仇。而汉武帝就是看出了大月氏的不甘,所以派遣使者出发。

19岁的汉武帝还是一个少年,他一眼选中了已经27岁的壮年张骞

张骞领皇命,开始了一路的征程。

对于汉朝而言,这是为了边境安稳。对于汉武帝而言,这是对奶奶的反抗,可是对于华夏而言,是第一次的探索之旅。

张骞的一步,是华夏的一大步,他是一个先驱者。

张骞带着汉朝的符节,开始了河西走廊的未知前程。符节代表着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符节代表了信物。

河西走廊一直在匈奴人手中,所以张骞的出使只能选择偷渡。只是张骞失败了,还是被匈奴俘虏了。

张骞不想死,所以选择投降匈奴单于。

匈奴单于见到张骞,也十分好奇,你干嘛来了?

而张骞也不说假话,张骞奉我皇之名,出使西域大月氏。

张骞的坦诚让匈奴单于很不开心,我凭啥让你通过?

就这样,惹怒匈奴单于的张骞,在匈奴人的监视下,渡过了11年的时间。

匈奴单于没有杀害张骞,首先是佩服张骞的勇敢,其次是不想放过张骞这个年轻的劳动力。就这样,张骞在匈奴安营扎寨地活下来了。

11年的时间,没有让张骞同化,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记得自己手持符节的坚定。

而匈奴也十分看好张骞,所以为了让张骞甘心臣服,将一个匈奴美女赐给了张骞做老婆。

在匈奴人的眼中,打倒了张骞的脊梁,就是战胜了大汉朝。

张骞十分不客气,坦然地娶妻生子,在匈奴过着幸福日子。

11年的伪装,终于让匈奴人放松了对张骞的警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张骞顺利出逃,怀着不曾忘却的使命,遗弃了妻子和孩子,一路西,直奔西域。

或许匈奴11年的时间淬炼了张骞,让张骞一个人成了一个勇士,他已经适应如何在草原上生存下来。

张骞和副使,以马尿马肉为食,穿过了苍茫戈壁,跋山涉水来到了大宛国,随后到了康居国,最终终于来到了大月氏。

11年的时间,生活得十分幸福的大月氏早已经忘了当年的仇恨。在张骞的游说下,大月氏还是拒绝复仇。

张骞的坚持,被大月氏泼了凉水。

张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使这是一次失败的出使,可是张骞还是要回到最初的地方,去回馈给自己的

张骞开始往返,为了避免匈奴,所以张骞决定走青海羌地。

可是张骞命不好,在他去往大月氏的时间里,匈奴和羌族联盟了。羌族俘虏了张骞,然后送给了匈奴。

而张骞兜兜转转又一次回到了匈奴,匈奴没有选择杀他,甚至把张骞送到了妻儿身边。

张骞的使命,从来不在匈奴,匈奴只是他人生中的过客。所以张骞还是想回到家乡。

一年后,匈奴兵变,张骞趁机逃离。这一次的张骞,没有放开妻子的手,将匈奴妻儿一起带走。

对于张骞而言,则是责任。可是对于那个女子,这是跨越仇恨的爱。

张骞带着妻儿,终于回到了梦中的长安。

离开的时候意气风发,回来的时候历经沧桑,这就是张骞给汉武帝的答卷。

这次出使,本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可是出使失败了。但是通过张骞的嘴,汉武帝才知道,在西域之地的广袤无垠,更加激发了汉武帝想要雄霸天下的心。

汉武帝在张骞之后,开始了发展西域,才有了后来的丝绸之路。

而丝绸之路的开发,繁荣了汉朝的经济,也成了历史的辉煌一笔。

而张骞,他是最先睁开眼睛的人,只有他看到了一望无际荒原的财富。

张骞一人的苦难,是后世千百载的幸福。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

标签: 张骞匈奴大月氏匈奴人刘彻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秘密:寻找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高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提示:河源事关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大事中的大事。在这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出了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重大意义。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弄错了地方”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世界两大神话主体之一的昆仑神话,面对巍巍昆仑,却有一种中华民族自古是一家的彻悟,当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外面的世

  • 疑似张骞头颅骨在南阳出土,南阳博望侯墓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张骞,张骞墓,墓葬,墓主,南阳

    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年在户外活动,并且饮食牛奶和肉有关。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受访者赵海均供图在现场,“洛阳眼”检测仪的发明人王

  • 很多人都知道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文爱谈史标签:张骞,刘彻,大月氏,匈奴人,丝绸之路

    说起张骞,更多的人会说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此话没错,但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张骞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壮举,之所以称之为壮举,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历经了13年的艰苦磨难,矢志不渝。13年里,张骞两次被匈奴所扣,但他不忘初心,最终返回长安复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不是一个使者,而是一个外交家和探

  •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不是葡萄,而是……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大宛,西域,葡萄,水果,香草,司马迁,汉高祖刘邦

    后人喜欢侈言“盛唐”,“盛唐气象”被当作中国历史的顶点和巅峰,但其实“盛唐”是汉朝结出的果子。唐朝名将高仙芝之所以能够横行西域,甚至翻越帕米尔高原征战,得益于汉朝解决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边患——匈奴。自此之后,历经“五胡内迁”,经济和文化中心向江南转移,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结出了一颗熠熠发光的果子

  • 被匈奴人逼迫娶妻生子的张骞,实为人生赢家,今后子孙丰茂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卫青,刘邦

    前言张骞,一位树立在中华民族外交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欣赏他出色的外交能力,也钦佩他异于常人的忍耐力,更被他忠于自己国家的信仰所打动。他肩负使命出使西域,不畏匈奴,恪守本心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所知晓,但是他在西域一段美好又特殊的婚姻却鲜为人知。我们都知道张骞在西域被困十三年,逃跑两次才成功,却不知成

  • 民勤县苏武镇:党建引领农牧业发展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养殖,党建,苏武镇,民勤县,农牧业,现代农业,村镇名单

    在位于苏武镇元台村的武威市西牧生物有限公司养殖场内,牛舍宽敞气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吃得津津有味,欢快地“哞哞”高歌;育肥羊养殖区域,数千只育肥羊头挤头,个挨个在吃草喝水。武威市西牧生物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赵多敬介绍说:“我们现在牛的存栏量有96头,预计明年下半年达到180—200头,现在羊的存栏

  • 魅力民勤丨苏武沙漠大景区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摄影,摄影家协会,苏武,民勤,民勤县,苏武沙漠

    摄影:民勤县摄影家协会制作:周旦编辑:裴艳春责任编辑:陈达程

  • 【三抓三促进行时•党组织书记谈落实】民勤县苏武镇党委书记张有辉:聚焦落实抓执行 提高效能促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民勤县,张有辉,苏武镇,示范点,党委书记,基层一线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日,民勤县苏武镇党委书记张有辉就如何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武镇将紧紧围绕全县“1235”发展思路和全镇“12345”产业发展布局,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年旺目

  • 【一把手谈落实】民勤县苏武镇党委书记张有辉: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历史解密编辑:大美民勤标签:党代会,苏武镇,党委书记,民勤县,苏武,党建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甘肃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陇原振兴的前进号角。苏武镇把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与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定位目标,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近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苏武镇党委书记张有辉接受了记者采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科学

  • 西域名城,节比苏武——奇台石城子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石城子,古城,陶窑,瓦当,西域

    考古成果:中部天山北麓的石城子遗址由古城、手工业作坊和墓地组成。古城依山形水势而建,北、西筑墙,东、南以深涧为屏障,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保留有城墙、角楼、马面、护城壕城门等建筑。城内又有子城及大量房屋建筑,房屋人字披顶,盖有青瓦,椽头装饰有瓦当。另外还有灶、储藏坑、车辙印、散水等活动遗迹。城内出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