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话春秋 访问量:2240 更新时间:2024/1/21 16:34:03

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郎官,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持节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到了之后,却被匈奴扣了下来。

匈奴人的意思,是想劝降苏武,而苏武也是个硬汉子,说啥都不投降。

而为了迫使苏武屈服,匈奴人将他囚禁于露天的大地窖内,并且不给吃喝,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武依旧未曾屈服。

渴了,就抓一把雪吞下,饿了,则撕下一块毛毡咀嚼,就这样居然坚持了数日不死,连匈奴人都惊叹苏武乃是“神人”。

到了后来,匈奴人又想到了一个“恶毒”的主意。

他们将苏武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并给他了十几只公羊,同时告诉他,啥时候公羊生出小羊了,那么就放苏武归汉。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

至此,苏武就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牧羊人”生活,在此期间,匈奴人不给他供应粮食,导致苏武吃饭都成了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吃饭都成问题,为何苏武在此期间,不吃匈奴人给他发放的羊呢?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匈奴人给苏武的这些羊,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羊,而是一种极富象征意义的东西。

什么东西呢?简单两个字,气节。

匈奴人为何要把苏武送到北海?又为何给他出了这么一个刁钻的难题,说什么等公羊生小羊后就放他走,其实这背后,都是匈奴人满满的“小心机”。

匈奴人这么做,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匈奴人把“公羊生出小羊后就放苏武走”的话放出来后,就可以对外展示,自己是很讲道理的一面。

尽管他们知道公羊不可能生的出小羊,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表了态。

其潜台词就是,你看,我们可没说不放你苏武走,只要公羊生出来小羊,那么你就可以离开这里返回大汉了。

而第二,则是匈奴人的最终目的。

这个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苏武在没有粮食供给的情况下放羊,必定会挨不住饿,那么到时候,苏武为了解决肚子问题,就肯定会吃羊。

没错,匈奴人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苏武能吃到一只或者几只他们发放的羊。

而一旦苏武把这群羊吃掉一只或者几只后,那么匈奴人的目的就达成了。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说,你苏武作为一个大汉使节,居然偷偷摸摸吃我们的羊,而一旦如此,那么麻烦就大了。

首先,作为之前坚定不屈的苏武,就没有了再继续坚定不屈的底气。

为何?很简单,古语有云,拿人家的手短,而吃人家的嘴软,你都把人家发放给你的羊吃了,还怎么和他们据理力争?

到那个时候,匈奴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劝降苏武,而苏武就算心里不愿意投降,但奈何被人拿住了把柄,也不得不就范。

更重要的是,匈奴人还有可能会借助此事,来对大汉进行羞辱。

别以为这是开玩笑,试想,到时候匈奴人就派人到长安城,公开宣传大汉使节偷吃匈奴人的羊一事,甚至还会提出让大汉赔偿他们羊被偷吃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让大汉怎么办?让一向心高气傲的汉武帝又该如何处理?

虽说几只羊不值什么钱,就算是赔了,也不会给大汉造成什么损失,但是,他恶心啊,到时候依照汉武帝的脾气,绝对会气的吹胡子瞪眼。

而这些道理,作为一个代表大汉的使节来讲,苏武是十分清楚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那匈奴人干嘛不直接杀了苏武,非得弄出来这么一出,拐着弯的让苏武投降呢?

实际上,如果熟悉当时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态度后,就会明白,匈奴人是何等喜欢来自汉朝的各类人才。

匈奴是游牧民族,很多方面都无法跟强大的西汉相比,并且,有不少生活必需品,他们也不会生产,都需要依赖汉朝。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匈奴人只能靠着机动性强的马匹和骑兵去抢掠,但抢掠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匈奴人也希望自身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只有这样,才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但技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得有人教才行,而最好的老师,自然是汉朝的人。

所以,对于汉朝的人才,匈奴人是打心眼里喜欢,而为了更多吸引人才,匈奴人就在当时开出了不少极其诱惑的条件。

比如在当时只要是汉朝人投降匈奴,那么送官、送老婆都不是什么问题。

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大将李陵,他在投降匈奴后,就被封官加爵,甚至,还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

另外还有汉朝大将赵破奴李广利等,基本上也是都在投降匈奴后,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匈奴人这么做,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想把中原的先进文明以及技术学过来,总之就是,只要能让汉朝的人投降,他们是不介意开出高额的优待条件的。

所以,匈奴人对于苏武,也是同样如此,他们最想得到的结果,就是让他投降,而不是一刀杀了他。

并且,如果苏武投降的话,匈奴人还能顺带恶心恶心汉朝。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坚定不屈的苏武,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才会一直不愿意投降。

而不投降的前提,就是不能让匈奴人有任何把柄在手里,不然到时候,气势上就会弱上一分。

有道是饿死事小,失节是大,古人尤其是汉朝时期的人,对于气节是相当重视的,不辱使命这简单四个字,很多时候,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信奉一生的操守。

而作为一个忠君爱国的大汉使节,这点气节,苏武还是有的,他绝对不会干出那种不要面皮之事,更不会让匈奴人拿住他的任何把柄。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被扣押之初,直接一刀砍向自己,宁死也不愿意投降,更不会在冰天雪地之下的大地窖里,宁可吃雪啃毛毡,也绝不屈服。

所以,这羊,是万万吃不得的。

这就是苏武在没有匈奴人供应粮食的情况下,说啥都不愿意吃他们发放的羊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苏武不想吃人嘴软,最终不得不置忠君爱国的气节于不顾。

不过,既然苏武不愿意吃这些羊,那么他这十九年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实际上,除了不能吃这些匈奴人发放的羊之外,苏武在当时,能吃的东西还真不少,并不是完全处在忍饥挨饿之中,甚至还可以说,苏武至少在食物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首先,苏武可以吃野鼠所储藏的果实。

这一点,在《汉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最初刚到北海时,匈奴人断了苏武的粮食供给,而为了果腹,苏武就开始在当地四处挖掘野鼠的洞穴,将这些野鼠藏在洞里,用以过冬的粮食拿过来吃掉。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汉书》

实际上,苏武这种方式确实可行,老鼠这种生物,最擅长在洞穴里藏一堆各种各样的食物,本人小时候还见过大人们从老鼠洞穴里,掏出一堆花生或者玉米粒。

因此,苏武从老鼠洞穴里找出一点果腹的粮食,自然是能够实现的。

当然,这老鼠洞穴也不是遍地都是,找起来也有点麻烦,因此仅靠这个的话,苏武肯定是饥一顿饱一顿。

而他能吃的其他东西,就是得自己动手想办法了。

譬如,既然都找到老鼠的洞穴,那么抓几只老鼠肯定是没问题,抓到后或是火烤,或是水煮,总归是能当食物吃掉的。

什么?你说苏武没火源?别忘了,苏武是大汉使节,而当年能当使节的,功夫可不仅仅只在嘴皮子上,别的不说,野外生存能力还是具备的。

况且,苏武也不会不知道什么叫“钻木取火”,毕竟他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人,因此,想办法弄出点火源真的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苏武还会不少其他生存本领。

史料记载,在苏武与北海放牧大约五六年后,匈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带了一帮人到北海打猎,并且见到了苏武。

而苏武当时因为会编织打鱼用的网子,同时还会矫正弓弩,因此让於靬王十分器重他。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汉书》

从这里就能看出两点,第一,苏武的野外生存技能确实不错,而第二,他既然会矫正弓弩,同时还会编织渔网,那么利用这些技能,给自己弄到点吃的,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别忘了,他所在的地方叫做北海,也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贝加尔湖,这个地方,生物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除了天上飞的不太容易弄到,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对于苏武来说,都是各种各样的食物来源,再不济,等到天气暖和时,挖点野菜也是没问题的。

所以,单是苏武靠着自己本身就具备的生存技能,就不至于饿肚子。

另外,有人还接济了他。

这个人就是对他十分器重的於靬王,史料记载,在苏武帮助他矫正弓弩,以及帮他编织一些渔网之后,於靬王赐给他了一些衣服、食物,以及居住用的帐篷。

这么一来,苏武生活方面就更没有问题了,不仅有了吃的,还有了御寒的衣服,连居住的地方都解决了。

并且,在於靬王赐给苏武衣服、食物的三年后,於靬王病重,由于他十分敬佩苏武不屈的气节,所以在临终前,特意命人又给苏武送去了一批物资,其中包括马匹、牲畜等等。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汉书》

单是於靬王的赏赐,就足以让苏武渡过了缺乏食物的阶段,况且,苏武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因此是绝对不会挨饿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有必要吃最初匈奴人发放给他的那些公羊吗?完全没这个必要嘛。

另外,既然有了公羊,那么找一些母羊配对,就可以生出一堆小羊来,这样的话,苏武就可以吃到羊肉,并且也不用吃那些匈奴人发放的公羊。

这个浅显的道理,相信苏武不会不明白。

当然,苏武在北海的那段时间,也不是没有遭遇过困难事儿,比如他在於靬王病逝的那年冬天,就遭受了一次财产被盗。

当时,一群丁零人(其后裔为现俄罗斯境内的涅涅茨人)趁着漫天风雪,盗走了苏武几乎全部的牛羊,而这就让苏武再度陷入穷困之中。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也没有难倒苏武,毕竟丁零人仅仅是盗走了牛羊而已,其他物资还在,所以,活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而从这个记载也能看出一点,苏武与北海附近的其他族群,平时是存在一定交际的,不然他们也不会知道苏武有牛羊资源,更不会知道苏武是一个人。

所以,既然有交际,那么掌握着中原先进文化以及技术的苏武,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这些在当时极为落后的人,来换取一些食物或者生活上的物品,想必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苏武同样不会让自己饿肚子。

也正是靠着汉人素有的坚韧不拔性格,以及坚强不屈的气节与信念,苏武在茫茫北海,足足坚持了十九年之久,期间他在牧羊时,始终手持代表汉朝的节杖。

西汉将领李陵在投降匈奴后,曾经来见苏武,试图劝说他不要继续坚持,但苏武依然不为所动,始终没有向匈奴投降。

到了后来,苏武从李陵口中得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后,不由的悲从中来,面朝南方痛哭至吐血,以纪念他的君王。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汉书》

直到汉昭帝登基数年后,随着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匈奴人愿意向大汉臣服,苏武这才几经辗转,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得以返回了汉朝。

回国之后,苏武受到了汉昭帝的极高礼遇,不仅命他去祭拜汉武帝,并且还被封为典属国,而到了汉宣帝时期,由于苏武有拥立之功,又被汉宣帝赐爵为关内侯,另外,汉宣帝还特意恩准,将苏武在匈奴时所生的儿子苏通国接了回来,并安排以官职。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苏武病逝于长安,享年八十余岁,这位一生忠君爱国,危难时刻宁折不弯,不屈气节老臣,就此走完了一生。

综上所述,苏武在匈奴被放逐至北海时,生活条件确实很苦,但他具备有一定的生存既能,因此是可以解决吃喝问题的,而那些匈奴人发放的公羊,某种意义上来讲,代表的是立场,所以,苏武是绝对不会吃的,这牵涉到气节问题,而从古至今,也正是有了很多像苏武这种坚守信念,不弃气节的先贤,才让我们的文明始终璀璨,也让历史充满了回味。

标签: 苏武匈奴人匈奴李陵刘彻汉书

更多文章

  • 匈奴王想杀苏武,苏武怒喝:已有三国因杀汉使被灭,你也想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苏武,刘彻,陈汤,大宛,匈奴王,郅支单于

    匈奴王想杀苏武,苏武怒喝:已有三国因杀汉使被灭,你也想试试?读通鉴,说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本文内容,全部取自《资治通鉴》。汉朝,是中国最强横的王朝之一,可以说是从头强大到尾,甚至有“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的说法。而汉朝名将陈汤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

  • 苏武牧羊生活那么苦,他吃羊吗?其实他牧羊的地方如今是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苏武,匈奴,刘彻,张胜,苏武牧羊,牧羊

    《苏武牧羊》我们耳熟能详,他宁可在苦寒之地牧羊19年,也坚决不肯向匈奴屈服。但他在此期间吃过羊肉吗?他又是在哪里牧羊你知道吗?公元前140年,苏武出生。苏武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名叫苏建,乃名将卫青手下的武将,数次跟随卫青征讨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凭借这些战功,苏建被封为平陵侯,风光无限。苏武和

  • 苏武牧羊的北海究竟在哪,前苏联的一项考古发现解开了谜题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苏武,匈奴,匈奴人,刘彻,苏武牧羊,北海

    苏武牧羊,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则典故,我们常常引用这则典故表达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历史上,苏武是汉武帝名将苏建之子,早年依靠父荫当上了中郎将。当时,经历卫青和霍去病持续打击,匈奴人损失惨重,漠南无王庭,到了公元前100年,主战的伊稚斜单于病逝,匈奴新单于即位,开始改变以往敌对政策,尊汉武帝为丈人,汉

  • 苏武被匈奴流放贝加尔湖, 饥饿难忍时, 为何宁愿吃草根也不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双鱼座电影标签:苏武,刘彻,匈奴人,霍去病,贝加尔湖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李白古代人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很多人或许会不假思索的说出两个字“气节”!尽管古人曾流传下“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俗语,但这句话更多是对人的一种劝慰而已,在古代诸多士大夫的眼中,节气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如果失去了节气和死了似乎没有区别,所以古代士大夫在

  • 苏武牧羊到底是在今天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武,匈奴,苏武牧羊,匈奴人,刘彻,霍去病

    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事实上如果时光倒流两千多年回到中华民族初生的秦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张骞、刘解忧、冯嫽、常惠、郑吉、傅介子、冯奉世、陈汤......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见证的一段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岁月。苏

  • 苏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个匈奴美女,偷偷生了个混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苏武,李陵,李广,刘彻,牧羊,匈奴人,汉高祖刘邦

    苏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个匈奴美女,偷偷生了个混血儿子在班固的《汉书》中,将两个看起来不是特别相干的人,放在同一个列传之中。这个列传便是《李广苏建列传》。从职业上来说,李广和苏建均为大将军卫青手下将领,同为战友。但是两人交集不多,而苏建的名声更是远不能和李广相比。那么,作为大史学家的班固,为何

  • 苏武饥饿难耐,为何宁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饥?他吃一只或许就会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苏武,李陵,北海,匈奴人

    苏武饥饿难耐,为何宁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饥?他吃一只或许就会被杀苏武,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原本作为使节出使于匈奴,却不幸卷入了匈奴的内乱,最终为匈奴人所扣押。由于苏武坚贞不屈,不肯投降匈奴。因此,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于北海(今贝加尔湖附近),并且还给了他一群公羊,并扬言:“等你的公羊能产奶水,我就放你

  • 诛灭诸吕的幕后大佬是谁?不是陈平,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南空念安标签:三毛,诸吕,周勃,丞相,吕雉,灌婴,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周勃与刘章联手发动宫廷军事政变,诈取北军兵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丞相吕产于厕所中,吕氏集团瞬间土崩瓦解,彻底覆灭。这次“倒吕”,大家都以为是陈平在幕后操作。其实不然,而是另有其人。此人隐藏极深,职位不显,但为西汉立下了的功劳不亚于任何一位开国功臣。他名叫陆贾,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只是刘邦身边一个随

  • 陈平牺牲2000少女,助刘邦突围,悲叹:我家必败于女人!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三毛,吕雉,项羽,樊哙,周勃,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看不起上门女婿。在秦汉时代,上门女婿更是被视作罪人,每当有征伐和徭役,他们总是首当其冲。但在所有上门女婿中,却出现了一个佼佼者——陈平。陈平本是一名穷汉,却爱读书。他的家中有田三十亩,基本由其兄长操持,陈平从不劳作。因此,陈平因平民之身,却养得高大而白胖,丝毫看不出劳动人民的样子。

  • 被明枪暗箭伤害了,别光发火,学学陈平的霸气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魏国,萧何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29引子: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多次助刘邦逃离险境。然而,在陈平刚加入刘邦阵营时,却受到了刘邦嫡系们的举报。陈平的品德有瑕疵,与嫂子通奸,卖官。因此,大家对此很有意见,集体向刘邦报告。刘邦很气愤,召见了陈平。结果,陈平只说了五句话,便平息了刘邦的怒火,并且反而让刘邦升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