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王想杀苏武,苏武怒喝:已有三国因杀汉使被灭,你也想试试?

匈奴王想杀苏武,苏武怒喝:已有三国因杀汉使被灭,你也想试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3486 更新时间:2024/2/12 7:11:57

匈奴王想杀苏武,苏武怒喝:已有三国因杀汉使被灭,你也想试试?

读通鉴,说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本文内容,全部取自《资治通鉴》。

汉朝,是中国最强横的王朝之一,可以说是从头强大到尾,甚至有“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的说法。而汉朝名将陈汤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成为如今很多民族主义者的口头禅。那么陈汤为何会放出“虽远必诛”的豪言呢?而这就要从汉朝的一块逆鳞来说起了。

相传,巨龙脖子下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状,即俗称逆鳞。对于龙来说,逆鳞是绝对不可触碰的位置,谁碰谁就死。而汉朝这条巨龙,也有自己的逆鳞。

众所周知,汉朝武力昌盛,经常用暴力压服周边诸国。然而,汉朝对于外族的控制实际并不算苛刻。他们不仅不会像匈奴一样,用重税盘剥自己的附属国。相反,还会“厚往薄来”,大肆赏赐前来朝贡的外国君主和使节。对于附属国,汉朝不会,也不屑进行直接控制,只需要他们表面上服从自己即可。因此可以说,汉朝的对外政策,还是相当宽大的。对于附属国的一些小错误,汉朝也能睁一只闭一只眼。

然而,汉朝的宽大也是有限度的。一旦对方触碰了“汉使”这块逆鳞,即使对方是天王老子,逃到天涯海角,汉朝也一定会派兵将之诛灭。

所谓汉使,就是天子的使节,他们手持皇帝亲自赠予的节杖,代表着皇帝的威严。因此胆敢侵犯汉使之人,就意味着直接向汉天子宣战,而这也是绝不可饶恕。

在汉朝国内,随意杀害汉使就已经是无法饶恕的大罪。例如汉文帝的舅舅薄昭曾杀害汉使,而汉文帝则不念亲情,亲自将他逼杀。

而对于外国人来说,汉使同样是不容侵犯的存在。只要谁胆敢杀害汉使,就会面临灭国屠城的危险。例如,南越国的丞相吕嘉,曾悍然杀死汉武帝派出的使节终军。结果导致南越国被五路汉军击穿,身死而国灭。

再如卫氏朝鲜,他们无故杀害了汉使涉何。结果朝鲜同样被汉武帝派兵灭掉。

与此同时,西域的楼兰、车师依附于匈奴,自恃山高水远,不把汉朝放在眼里,甚至多次遮杀汉使。结果,汉武帝派遣赵破奴进击楼兰、车师,擒获了楼兰王。

而远在帕米尔高原以西,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宛,也同样因为杀害汉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听闻此事后,汉武帝决定派遣一支史无前例的大军,灭掉大宛国。对此,公卿以耗费巨大为由,坚决表示反对。

然而汉武帝却坚定地说:“如果不灭大宛这个小国,大夏等西域国家就会轻视汉朝,乌孙、轮台等国也会杀害、厌苦汉使,让外国笑话我们!”因此,汉武帝将所有反对自己出征大宛的大臣全部关入监狱,然后动用全国的力量,终于大败了大宛,杀死了大宛王。

由于杀害汉使的代价非常大,因此连自称天之骄子、百蛮之长的匈奴单于,也不敢拿汉使怎么样。因此汉使在利用汉朝强大的国威而有恃无恐,甚至敢当面指着匈奴单于的鼻子痛骂。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统18万大军到北地,扬言要和匈奴单于决一雌雄。为此,汉武帝派使节郭吉前往匈奴单于的驻地。到了匈奴的地盘,郭吉假意和接待人员说:

“我要跟匈奴单于说一些吉祥的话!”

接待人员不知是计,于是将郭吉引荐给了匈奴单于。谁知见面后,郭吉却厉声喝道:

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下。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汉。何但远走,亡匿于幕(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简单翻译来就是,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挂在汉朝北阙了,单于如果想和汉朝战斗,天子亲自带兵在边塞守候;如果不敢打,你就应该臣服汉朝。哪像现在一样,像个老鼠一样躲在穷乡僻壤。

听了郭吉的怒骂,匈奴单于勃然大怒。然而由于忌惮杀害汉使的风险,匈奴单于甚至不敢动郭吉哪怕是一根手指头,只是将之扣留了下来。而那位接待人员到底倒了霉,被匈奴单于杀了头。

到了后来,汉朝使节不仅敢痛骂,甚至还敢暗杀匈奴单于。苏武带领使团到达匈奴后,其副使张胜卷入匈奴的政治阴谋,差点暗杀了匈奴单于。而苏武受到牵连,遭到了匈奴人的威胁。面对屠刀,苏武却咬着牙说: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简单翻译来就是,南越、大宛、朝鲜都因杀害汉使被灭,现在只剩下匈奴了。如果因为我不投降就杀我,匈奴的大祸就从今天开始了!

听了苏武的话,匈奴单于果然不敢对他动手,只是将他流放到今天的贝加尔湖。可以说,苏武之所以能成就“苏武牧羊”的爱国佳话,完全是因为匈奴人不敢直接杀害汉使。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而五单于之一的郅支单于在汉军的压力下,逃亡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自以为山高路远,汉军肯定不敢来袭,竟悍然杀死了汉使谷吉。

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听闻此事后,立即假传圣旨,召集西域各属国,纠集了数万军队。而陈汤则率领番汉大军,一举杀入康居,并将郅支单于杀死于郅支城。而郅支,也成为汉匈战争中,唯一被杀死的匈奴单于。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杀死了汉使。而正是因为如此,郅支单于成为陈汤“虽远必诛”豪言,最好的注脚。

汉使,对于汉朝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外交人员那么简单,他们也象征着整个国家的尊严。当国家尊严受到侵犯,汉朝即使付出举国之力,也会将之击灭。或许,这也是汉朝之所以被称为“强汉”的原因。

每当读到汉朝的故事,总是那么令人心潮澎湃。要实现盛世,那么汉朝就是榜样。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标签: 苏武刘彻陈汤大宛匈奴王郅支单于

更多文章

  • 苏武牧羊生活那么苦,他吃羊吗?其实他牧羊的地方如今是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苏武,匈奴,刘彻,张胜,苏武牧羊,牧羊

    《苏武牧羊》我们耳熟能详,他宁可在苦寒之地牧羊19年,也坚决不肯向匈奴屈服。但他在此期间吃过羊肉吗?他又是在哪里牧羊你知道吗?公元前140年,苏武出生。苏武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名叫苏建,乃名将卫青手下的武将,数次跟随卫青征讨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凭借这些战功,苏建被封为平陵侯,风光无限。苏武和

  • 苏武牧羊的北海究竟在哪,前苏联的一项考古发现解开了谜题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苏武,匈奴,匈奴人,刘彻,苏武牧羊,北海

    苏武牧羊,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则典故,我们常常引用这则典故表达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历史上,苏武是汉武帝名将苏建之子,早年依靠父荫当上了中郎将。当时,经历卫青和霍去病持续打击,匈奴人损失惨重,漠南无王庭,到了公元前100年,主战的伊稚斜单于病逝,匈奴新单于即位,开始改变以往敌对政策,尊汉武帝为丈人,汉

  • 苏武被匈奴流放贝加尔湖, 饥饿难忍时, 为何宁愿吃草根也不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双鱼座电影标签:苏武,刘彻,匈奴人,霍去病,贝加尔湖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李白古代人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很多人或许会不假思索的说出两个字“气节”!尽管古人曾流传下“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俗语,但这句话更多是对人的一种劝慰而已,在古代诸多士大夫的眼中,节气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如果失去了节气和死了似乎没有区别,所以古代士大夫在

  • 苏武牧羊到底是在今天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苏武,匈奴,苏武牧羊,匈奴人,刘彻,霍去病

    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事实上如果时光倒流两千多年回到中华民族初生的秦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张骞、刘解忧、冯嫽、常惠、郑吉、傅介子、冯奉世、陈汤......这一个个名字的背后见证的一段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岁月。苏

  • 苏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个匈奴美女,偷偷生了个混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苏武,李陵,李广,刘彻,牧羊,匈奴人,汉高祖刘邦

    苏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个匈奴美女,偷偷生了个混血儿子在班固的《汉书》中,将两个看起来不是特别相干的人,放在同一个列传之中。这个列传便是《李广苏建列传》。从职业上来说,李广和苏建均为大将军卫青手下将领,同为战友。但是两人交集不多,而苏建的名声更是远不能和李广相比。那么,作为大史学家的班固,为何

  • 苏武饥饿难耐,为何宁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饥?他吃一只或许就会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苏武,李陵,北海,匈奴人

    苏武饥饿难耐,为何宁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饥?他吃一只或许就会被杀苏武,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原本作为使节出使于匈奴,却不幸卷入了匈奴的内乱,最终为匈奴人所扣押。由于苏武坚贞不屈,不肯投降匈奴。因此,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于北海(今贝加尔湖附近),并且还给了他一群公羊,并扬言:“等你的公羊能产奶水,我就放你

  • 诛灭诸吕的幕后大佬是谁?不是陈平,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南空念安标签:三毛,诸吕,周勃,丞相,吕雉,灌婴,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周勃与刘章联手发动宫廷军事政变,诈取北军兵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丞相吕产于厕所中,吕氏集团瞬间土崩瓦解,彻底覆灭。这次“倒吕”,大家都以为是陈平在幕后操作。其实不然,而是另有其人。此人隐藏极深,职位不显,但为西汉立下了的功劳不亚于任何一位开国功臣。他名叫陆贾,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只是刘邦身边一个随

  • 陈平牺牲2000少女,助刘邦突围,悲叹:我家必败于女人!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三毛,吕雉,项羽,樊哙,周勃,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看不起上门女婿。在秦汉时代,上门女婿更是被视作罪人,每当有征伐和徭役,他们总是首当其冲。但在所有上门女婿中,却出现了一个佼佼者——陈平。陈平本是一名穷汉,却爱读书。他的家中有田三十亩,基本由其兄长操持,陈平从不劳作。因此,陈平因平民之身,却养得高大而白胖,丝毫看不出劳动人民的样子。

  • 被明枪暗箭伤害了,别光发火,学学陈平的霸气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魏国,萧何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29引子: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多次助刘邦逃离险境。然而,在陈平刚加入刘邦阵营时,却受到了刘邦嫡系们的举报。陈平的品德有瑕疵,与嫂子通奸,卖官。因此,大家对此很有意见,集体向刘邦报告。刘邦很气愤,召见了陈平。结果,陈平只说了五句话,便平息了刘邦的怒火,并且反而让刘邦升了自己的

  • 刘邦派陈平处死樊哙,陈平违背诏书,反而保住了他与樊哙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刘邦,三毛,樊哙

    汉高祖12年,燕王卢绾反形毕具,汉高祖刘邦任命樊哙为相国,带兵攻打卢绾。刘邦此时病情严重,性命危在旦夕,他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的安危。樊哙已经击败燕军主力,即将平定燕国时,有人在刘邦面前诋毁他说:“樊哙是吕皇后(吕雉)的党羽,等你驾崩之后,他准备用这支军队攻打赵国,杀掉戚夫人与赵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