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年,沮授得知汉献帝东躲西藏,便对袁绍提议:“只要把天子接到邺都,主公就能掌握先机。”在袁绍犹豫的时候,老对头郭图却直接反驳:“万万不可!现如今天子就是个累赘,接他过来弊大于利!”
心知机不可失的沮授,再次恳求道:“主公若是再不行动,天子这杆大旗或许就要被那曹操给抢走了!”
然而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或许是依旧敬畏着天子、或许是觉得天子没有用处,最终袁绍还是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于让曹操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力!
面对目光短浅的袁绍,沮授无奈暗叹:“天赐良机就这么错过,真是可惜啊!”
沮授本不是袁绍的嫡系,原本身为冀州别驾的他,在袁绍轻松占领冀州后,这才选择跟随他的脚步。
为了获得袁绍的赏识,沮授便献策:利用冀州的兵威控制黄河以北,然后借机发兵扫除黄巾、黑山两军,之后再调转兵力对付公孙瓒,最后利用河北之兵吞并天下。
袁绍对沮授的计策很满意,因此先后授予他(监军、奋威将军等官职),那段时间袁绍对沮授言听计从,不权严格执行他的计谋,更是逐步占据河北等地,也让袁绍成为了汉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然而随着袁绍身边的谋士不断增加,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便开始了对彼此的打压,也让沮授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这次沮授建议袁绍迎回汉献帝刘协,老对手郭图就开始捣乱,还以汉献帝刘协是个累赘为由,阻止沮授的建议。
恰巧当时的袁绍想要称帝,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郭图的意见,然而当袁绍得知曹操将汉献帝弄到许都后,当即就要威逼曹操将汉献帝交出来,否则就等着兵戎相见。
沮授急忙上前劝阻:“将士们连年征战,我们管辖的地区也大多民生凋敝,此时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不宜妄动刀兵!”
感觉袁绍目光转冷,沮授接着劝道:“当然我们休息的时候,还可以派出骑兵骚扰曹操的边郡使其只能疲于应付,待曹军疲惫不堪之时,主公神兵天降必破曹军。”
可惜的却是,沮授中规中矩的计策却被袁绍置之不理,最终依旧选择出兵袁绍果然遭到了曹操的反击。
接连的失败让袁绍灰头土脸,自尊心极强的袁绍从此便开始迁怒于沮授,不仅对他开始冷落,甚至只要是沮授提出的建议袁绍都无动于衷。
心灰意冷的沮授预料袁绍必败无疑,因此当袁绍出兵黎阳时,沮授便将家产分给亲朋好友,面对众人不解的目光,沮授暗叹道:“主公若胜将能威震四海、若败我必难保全自身。”
官渡未战的时候,沮授再次献计:“我们河北兵人多势众,但勇猛却不及河南兵,可南兵粮少只能速战速决,我们适宜打持久战,利用时间拖垮曹操。”
然而沮授的正确做法,却被袁绍认为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恨不得将他直接就地免职,而没有听从沮授建议的袁绍,只能默默地吞下失败的苦果!
公元200年,官渡袁绍战败沮授被擒,曹操想让他效忠,便试问道:“袁绍已败,我愿与先生共图天下,不知您是否愿意?”
沮授却感叹道:“我家人都在袁氏手中,若明公开恩,还请放我离去。”
曹操怎么也舍不得这么做,因此常常厚待沮授唯恐怠慢,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相对于这里的荣华富贵,沮授还是想要与家人团聚。
最终,得知沮授还在谋划逃回河北与家人团聚,曹操虽不舍沮授的才华,但不愿放虎归山的曹操,最后不得不含泪将他处死。
结后语
沮授虽然算无遗策,谋略方面也不输诸葛孔明,但是此人个性过于刚直!
面对袁绍对自己的建议置之不顾,倘若是郭嘉、荀彧、诸葛亮等人,势必会为自己的主公提前考虑好下一步的行动与计划!
而沮授在官渡之战前散尽家财,还对身边的亲信告诫袁军必败无疑,此举实在是有扰乱军心的嫌疑。
然而,沮授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危舍弃荣华富贵,甚至守愿求死也不愿投靠曹操,或许也可被称之为忠义之士…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
#古籍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