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她是汉朝的末代皇后,也是曹操的亲女儿—献穆皇后曹节

她是汉朝的末代皇后,也是曹操的亲女儿—献穆皇后曹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揉碎在你眼前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3/12/8 9:47:12

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被他胁迫的这个天子就是汉献帝刘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穆皇后曹节就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任皇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

曹节是曹操的女儿,生母不详,但是据我猜测很大的可能是曹操的妾室。那曹节又是怎样嫁给汉献帝的呢?这一切还要从曹操代替董卓掌握朝中大权后说起了,在曹操掌握朝中大权后,为了更好地控制汉献帝,便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送进了宫,曹节就是其中一个。在进宫之后,曹节三姐妹都被封为贵人。也是在这一年汉献帝的原配皇后伏寿被曹操幽禁至死,我想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伏皇后的死因。其实这件事还要追溯到几年前了,在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伏皇后曾经暗中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让父亲秘密地铲除曹操,但是伏完却一直不敢动手。这件事就一直被搁置了,伏完直到去世也一直没有行动。在曹节三姐妹进宫的那一年这件事不知被谁泄露给了曹操,伏皇后也因此被杀。在伏皇后去世的第二年,曹操便让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

曹节一共做了五年皇后,根据后来曹皇后的表现来看,她与汉献帝的感情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在她是皇后的时候却一直没有生育。在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去世,曹操的魏王爵位由曹节的哥哥曹丕继承。曹丕一心想要取代汉朝,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在万事俱备后,曹丕还需要汉献帝手中的玉玺,便派使者前去索要玉玺。曹皇后十分生气,不肯交出玉玺,后来曹丕又派了好几批人前来,曹皇后知道自己留不住玉玺了,便将使臣叫到了自己面前痛骂他们,然后哭着把玉玺扔到了地上。在同年曹丕便称了帝,史称曹魏。在曹丕称帝后,便将汉献帝刘协改封为山阳公,曹节也因此改称为山阳公夫人。曹丕还给予了刘协很多特权,例如在山阳县的区域内,刘协依旧可以按照天子的礼仪来进行郊祭(郊祭即郊天之礼,郊天之礼是周代最为隆重的祭典),在写奏折的时候也不用自称为“臣”。

相传曹节和刘协初到山阳县的时候,山阳县十分贫穷,百姓们都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就在这个时候,曹节鼓励刘协换下官服,深入百姓当中,利用自己在宫中学到的医术医治百姓。由于曹节和刘协后来经常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所以当地的百姓都称他们为“龙凤医家”。据说在今河南焦作市的百家岩景区的石碑上还刻着“汉献帝行医图”。不仅如此每遇灾荒之年,曹节夫妇都会下令减免赋税,节衣缩食,和当地百姓一起度过难关,在他们的治理下,短短几年山阳县就从当初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富庶之乡。而且曹节夫妇还十分重视教育,他们不仅出钱建立书院,还为书院找来了好的老师来教授四书五经,并且向山阳县的百姓宣布,不论富贵贫穷,只要想让孩子们读书,都可以送过来。百姓们十分感激曹节夫妇这些年为山阳县做出的贡献,无以为报,只好把自家的蔬菜瓜果赠送给他们,但是往往都被他们婉言相拒了。

就这样,曹节在山阳县呆了很长时间,在景元元年,曹节才病逝。由于生年不详,所以曹节的具体年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她嫁给刘协的时间来推算,在她去世的时候应该在六十岁左右。曹节死后是按照汉朝皇后的礼仪下葬的,与汉献帝合葬于禅陵,谥号为“献穆皇后”。

上面我提到的曹节和刘协在山阳县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史料依据的,只是野史上面的一些记载以及后世的一些传说。所以我不能保证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存疑,就请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来看。

创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请点点赞,点点关注吧,同时我也在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

标签: 曹操曹节穆皇后汉献帝刘协曹丕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刘协比汉少帝刘辩聪明,更不好掌控,董卓为何要立他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大魔王的创始人标签:刘协,刘辩,董卓,汉献帝,皇帝

    黄巾之乱后,汉灵帝病逝,后朝中又爆发“十常侍”之乱,此时受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所召,董卓率兵进京,废了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初见二帝时,刘辩很怯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而刘协却能对答如流,明显要比刘辩聪明些。按理说越聪明的人越不好掌控,那董卓为何要拥立刘协为帝?第一、出

  • 董卓想要控制朝政,为什么一定要废掉刘辩,拥立更为聪慧的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董卓,刘辩,刘协,何进,汉灵帝

    在汉末三国时期,有几个重要的阶段。我们看现在广义三国时期的起点的三个说法: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以及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就是东汉末年的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初平元年就是董卓入京,各地起兵组成联军,继而形成各个军阀的时间点。而董卓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控制朝政是一个

  • 刘辩在给我压力,放弃王庭落荒而逃,要么就再也逃不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刘辩,王庭,成吉思汗,宇文成都,扩廓帖木儿,蒙恬

    “大汗,据族人回报,汉军的主力大军距离王庭已经不足五十里了。”完颜金弹子对铁木真禀报道。“这么快就来了吗?”铁木真似乎早已经知道汉军要到了,他并没有太多惊讶,只不过对于汉军来得这么快有些失落罢了,汉军来得越快,他准备部署的时间就越短。“是的,岳飞,蒙田,霍疾,高肃,卫庆汉军的五路大军全部到了,所有将

  • 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两个“争夺”皇位的兄弟,却都是遭人胁迫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辩,刘协,汉灵帝,汉献帝,何进,董卓

    西江月(杨慎)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在东汉时期,往往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皇帝的年龄太小,没有办法行使皇权,要由其他人来代劳,比如说外戚。外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羽翼逐渐丰满起

  • 汉灵帝的后嗣之谜:为何偏爱次子刘协,而不是长子刘辩?

    历史解密编辑:旧史新侃标签:刘协,刘辩,皇帝,董卓,汉灵帝,汉献帝

    自古以来,皇位的传承一直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的众多朝代中,东汉时期的皇位传承特别引人注意。汉灵帝在临终前,选择立次子刘协为皇帝,这一决定令人费解,对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汉灵帝在位期间,为了维持权力的稳定,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但这并没有为他的统治带来稳定。由于他生活奢侈,民众

  • 董卓进京后,为何要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董卓,刘辩,刘协,汉献帝,汉少帝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图谋除掉宦官,但是,何太后不从。于是,朝廷征召董卓率军到京师,准备胁迫何太后。董卓未至,大将军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

  • 任见:东汉小皇帝刘辩的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刘辩,何进,宦官,张让,董卓,曹操

    任见:东汉小皇帝刘辩的末路任见:东汉小皇帝刘辩的末路第二章 开弓能有回头箭吗?14何进代新少帝刘辩制作了诏书并写私信一封,快马飞递,召董卓火速带兵入京。何进哪里知道,他不听曹操之言,这一轻率之举,招来了一把“西凉大砍刀” 。大砍刀进入洛阳,将狂挥乱舞,杀瓜切菜,生灵涂炭,血流成河。都城洛阳,此时,是

  • 东汉少帝刘辩的悲惨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辩,少帝,汉灵帝,董卓,何进,刘协

    #头条中国史#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

  • 汉献帝刘协继位后,少帝刘辩去哪儿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刘协,刘辩,汉献帝,董卓,汉灵帝,宦官

    刘辩我想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是谁,他是东汉末年继承汉灵帝之位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东汉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公元189年9月28日刘辩在董卓的胁迫下,被迫让位于其弟刘协,后被贬为弘农王。不过一般的史书和史学家因刘辩在位不足一年且被废黜,所以并不把他当作东汉正统的皇帝。刘辩是汉灵帝刘宏和何皇后

  • 沮授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执意不肯听?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袁绍,沮授,曹操,董卓,汉献帝,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诸侯相攻,东汉政府名存实亡。众诸侯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袁绍,袁绍虎踞青、幽、冀、并四大州,手下兵精粮足,谋士如云,是最有潜力夺取天下的诸侯。但袁绍如此大的势力却被势力小得多的曹操给收拾了,曹操一统北方,雄霸中国。曹操能称霸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挟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