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样东西,成为如今女性的闺房挚爱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样东西,成为如今女性的闺房挚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4/2/20 3:04:49

穿越小说里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总是混得如鱼得水,好像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但是像三娘子这样的吃货要是穿越到大汉初期,可能就要饿死了,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三娘子爱吃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菠菜等这些蔬菜水果,还有三娘子不喜欢吃的,但是很多人爱不释手的香菜、大蒜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名鼎鼎的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成功打击了匈奴,还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许多西域的“稀奇玩意”源源不断的传入中国,张骞本人就带回了很多东西!

在这些植物中,经历最传奇的要数“胡瓜”了,也就是现在女孩子最喜欢的黄瓜,简直是闺房挚爱,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做面膜。

但是,当年张骞从西域带回黄瓜时,它还不叫黄瓜,而是“胡瓜”!

其实,很多人都很好奇,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偏偏叫“黄瓜”!

后来魏晋十六国时期,鞨族石勒建立了后赵,因为恼怒中原人把鞨族成为“胡”,石勒就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都不能出现“胡”字,否则就要处以极刑!

有一次,一个部下就因为说了一个“胡”字,惹怒了石勒,多亏这位部下机灵,当场告罪!石勒不好直接降罪,便指着桌案上的胡瓜说:“爱卿,可认识此物?”,心里却想:你敢答错了,我就砍你的头!

部下如果说是“胡瓜”,那就是犯了藐视尊上的大罪,如果瞎说一个名字,那可是欺君之罪。

心思灵动之下,学着曹植七步成诗:“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自此,这一趣闻传入民间,老百姓们也怕石勒砍头,跟着叫“黄瓜”!

大汉、大唐都是以开明包容的政策得以繁荣昌盛、万国来朝,大清就因为闭关锁国,才被洋枪洋炮轰开了大门,由此可见,“引进来”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现如今,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外国新鲜事物,而中国人也应该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这些新鲜事物。

标签: 张骞石勒匈奴刘彻曹植闺房

更多文章

  • 汉代风云人物-张骞篇

    历史解密编辑:游敦煌标签:匈奴,刘彻,卫青,敦煌,汉代,玉门关,风云人物,张骞出使西域

    玉门关遗址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距敦煌市区90多公里,西距罗布泊150公里,周边十几万平方公里都是大面积的戈壁荒漠。魏晋时期,玉门关和阳关是中国郡县辖制的最西端,从此往西,称为西尽,是当时社会成员最熟悉的远方。汉唐之际,玉门关一直是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地理分界线,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线。玉门

  • 张骞出使西域任务失败,却在失败中获得成功,至今仍然使人类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法兰喜多事标签:张骞,匈奴,刘彻,大月氏,匈奴人

    张骞出使西域任务失败,却在失败中获得成功,至今仍然使人类受益张骞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被人们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也被成为“东方的哥伦布”。他给东方国家带来了诸多的物资。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他的出使其实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失败中获得了成功。汉朝的

  • 张骞贻误战机,从博望侯贬为庶民

    历史解密编辑:慢慢读史标签:张骞,匈奴,霍去病,李广,刘彻,匈奴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制定了第二次河西战役的作战计划,分三个方向,四路纵队与匈奴开战。霍去病绕道去匈奴后方,公孙敖正面迎击,张骞和李广斩断匈奴的援军。汉武帝旨在全歼休屠王和浑邪王,朝臣将领为这个作战计划兴奋不已。然而世事难料,只有霍去病按计划到达作战地点,公孙敖迷路,李广被围。霍去病不得不孤军奋战,

  • 张骞出使被囚13年,对得起汉武帝对得起感情,结局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三哥职场故事标签:张骞,刘彻,匈奴,匈奴人,大月氏,秦国

    西域这个地方我们都不陌生,但具体的位置没有几个人能明确地说出来。西域的位置很广阔,从古至今对于这片区域都是很模糊的。那么在今天具体是哪一片呢?这一大片包括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塔吉克,西亚,土耳其,伊朗,哈萨克,阿拉伯,这一大片都属于西域,在古代汉朝的时候,西域这一片有很多国家存在,但都是一些

  • 大医张骞:敬佑和拯救生命的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杂志标签:张骞,外科,手术,微创,肿瘤,大医,吴阶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3年第3期@文-本刊记者 蔺玉红 彭姝疑张骞2023年1月13日,癸卯春节前一个周五的早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的门开了。一助、二助、麻醉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都已就位,生命体征监测仪有规律地嘀嘀响着,无影灯的白光投在手术室正中一块绿色洞巾上,患者就躺在下面。这是

  • 开天辟地兜兜转转,初探西域,张骞究竟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大宛,匈奴人,大月氏,张骞出使西域

    哥伦布秉承执着的远洋精神,探索新的世界,最终为欧洲国家发现了美洲大陆,使得世界能够连成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东方亚洲地区,恰恰有一位使者被称之为东亚的哥伦布,他便是张骞。他的探索旅程比哥伦布早上千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鼻祖,更是中国外交家的一代典范.他耗尽毕生心血

  • 张骞:世界这么大,我先去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大月氏,刘彻

    出使之因,国家重任公元前141年,大汉王朝已经经历了60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富强,百姓无忧。十六岁继位的汉武帝刘彻看似并无什么担忧。可是十六岁的武帝心中明白,西北部仍有黑压压的,一股不得不除去的威胁。匈奴,此生必除之。在一次边境与匈奴的对战中,边境的军官俘获了一名匈奴人,名叫甘夫。对于互不了解的双方来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他如何找到大月氏,至今还是个谜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骞,丝绸之路,大月氏,匈奴,中华文明,匈奴人

    “丝绸之路”到底是怎样一条“路”呢?不但小朋友们说不清楚,恐怕很多大朋友也一知半解。《北京日报》首席记者、作家黄加佳,是一位非虚构作品写作者,是历史的拾荒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想找到一条道路,让孩子爱上历史,爱上阅读。于是参考《史记》、《汉书》、《山海经》、希罗多德《历史》等史料,以“一带一

  • 疑似西汉开拓丝绸之路的张骞头颅骨,在南阳出土!

    历史解密编辑:南阳家长汇标签:张骞,丝绸之路,张骞墓,南阳,墓葬

    一颗疑似西汉外交大使张骞的头颅骨,出现在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间仓库里。整个头颅骨呈褐色,脱落的下颚上还残留着白色的牙齿。在场参与检测鉴定的人员认为,这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长年在户外活动,并且饮食牛奶和肉有关。在现场,“洛阳眼”检测仪的发明人王光辉用该仪器对这颗头颅进行了测年,结果显示,头颅的

  • 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张骞,匈奴,匈奴人,大月氏,乌孙,大宛

    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不为中原人所知,西周时期虽有穆王游昆仑见西王母的传说,但具体的内容无人知晓。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朝的版图“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辽宁至甘肃之间。那时候最西部的地方为临洮郡,距离关中一千五百五十一里,再往西便是古诸羌之地了,所以《汉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