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出身官宦之家,早年在父亲苏建与兄长苏嘉的庇荫下,自己很快也做到了栘中厩监的位置,即管理汉宫栘园、马厩的官员。虽说这个官职很小,但他的潜力在当时是少有人能够比肩的,毕竟他还年轻。
也就是说是,苏武是官二代,又有潜力,所以自然很早就有各种各样的人盼望着自己女儿能够攀上苏家这根高枝,因此苏武在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匈奴之前,就已经娶妻生子,留下了后代,而这个儿子的名字叫做苏元。
苏元在被困在匈奴的时候,仍旧呆在汉朝与母亲相依为命。而借着家族庇佑与苏武的功劳,他在朝中也算有点地位,不过在后来苏武归国后不久他却被杀了,原因则是牵扯到了党争。
——当时的苏元看到自己老父亲为国如此尽忠,但在归国后却没有受到国家器重,十分的痛心;加上与当时的上官家族还有燕王走的近,所以在出于不甘心在后来参加了与权臣霍光的势力角逐,最终失败受到牵连被杀了,而老年苏武也因此被霍光罢免了官位。
不过在后来,汉宣帝即位,念及苏武功勋,对其十分敬重。
《汉书》记载:“(宣帝)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而在看到已经老了的苏武儿子死了,一个人孤苦伶仃,就想帮帮苏武,找个人给他养老送终。显然,再娶妻生儿子已经不切实际了,但想起他在匈奴呆了几十年便象征性的问了下苏武在匈奴有没有儿子,这一问恰巧还真有。
《苏武传》记载:“(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 胡妇适产一子通国。”
从中可以看出,苏武在匈奴时再娶了一个老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苏通国。
而汉宣帝得知后,大喜过望,立即遣人用重金去匈奴将苏通国带回来,而苏通国来到中原后就没有了任何记载,但想必富贵终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苏通国好歹是苏武之后,为何史书对其记载如此之少呢?原因无非有二。
——首先,苏通国虽说是苏武之子,但毕竟在匈奴长大,受匈奴文化影响颇深,内心是更偏向于自己是匈奴人,到了中原对他也得谨慎小心,如果是间谍就麻烦了,所以汉宣帝会给他富贵一生,衣食无忧,但不会让他在朝做官,涉及政治。而他远离了官场,自然就记载的少了。
再者,与胡人结婚生子,这在有些后人看来对于拥有完美人设的苏武来讲,这或许是一个人生污点,因此这个儿子并不光彩,所以史书一笔带过,不对其进行过多阐述,是为了苏武人设着想。
不过这真是苏武的人生污点吗?其实是不算的,苏武去匈奴的初衷是为了出使,是为了让两国关系重归于好,早前甚至都有过不少汉朝公主前去匈奴和亲的,苏武娶匈奴女子自然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其实这不足为奇。我们不需对苏武太过苛责。
那苏武为何会与匈奴女结婚呢?这就得从苏武放羊开始说起。
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匈奴单于为何要让苏武放羊,而不是让他干其他的呢?其实就是为了让他适应匈奴的生活,因为放羊属于游牧民族正常的生产生活形式。而在单于看来,苏武只要适应了匈奴的生活,就肯定会主动留在匈奴了。
而在19年的放羊生涯中,苏武也确实是改变了生活方式,他逐渐潜移默化的适应了在匈奴的生活。实际上也是没办法,如果不能适应匈奴生活的话,或许他就不能在匈奴过19年了,早就应该去世了。
而与匈奴人娶妻生子,其实就是他适应匈奴人生活的一个表现,并不足为奇。
只不过令单于没想到的是,习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但他的心却没变,他一直记得自己是汉人,所以他仍旧心念着归国。单于的如意算盘算是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