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剩下一人结局如何?

公孙瓒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剩下一人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4/2/19 10:59:33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即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不是那么强大的军阀,都存在一两个武功高强的将领,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些人数众多的名将,构成了三国时期最激动人心的画面。

在当时的河北,就有这么一个军阀,论实力,完全比不上曹操、袁绍、袁术这样的大军阀,但是凭借着严纲、赵云和田豫这三个将领的强大的实力,成为了当时一支生力军,特别是他的“白马义从”,不仅让北方的游牧民族俯首称臣,不敢南下,也让觊觎幽州这块肥肉的其他军阀望而却步。不过在他真正失败之后,手下的将领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赵云投靠了刘备,田豫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只有严纲,为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没错,这个人就是雄踞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字伯圭,也写作伯珪,曾经与刘备和刘德然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就有公孙瓒有难的时候,刘备主动去救援。这也是同窗之间的情谊。

在第七回合中,公孙瓒与袁绍在界桥火拼,公孙瓒不敌,于是“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

除了刘、关、张三人前来助阵之外,其实公孙瓒手下的三员大将严纲、赵云和田豫也全部参与其中,而严纲更是在这场战役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说起严纲,就不得不说一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虽然公孙瓒号称“白马将军”,但是真正能够打仗的还是他的部下严纲。根据《后汉书》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而严纲则是“白马义从”的实际首领,平日里的训练都是有严纲一手包办的。

因此,在公孙瓒讨伐北边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时,严纲都是作为得力助手的身份出现的,每战不落,为抵御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导致北方的游牧民族如乌桓和鲜卑等各部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风格正是在长期的战争生涯里,用实实在在的军功铸就出来的。

然而,在界桥之战中,严纲迎来了自己最终的悲惨结局,由于指挥失误和轻敌冒进,被新投奔袁绍的鞠义射杀,连带他培养起来的“白马义从”也一起成为了他的陪葬品,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而在界桥之战中大放异彩的赵云就此登场,先后两次救公孙瓒与为难之中。“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这个少年就是赵云,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不过耻于袁绍的所作所为,所以投靠了公孙瓒。

由于在界桥损失了自己最大的资本——“白马义从”,公孙瓒之后的军事生涯就开始了下坡路,最后被袁绍击败。但是赵云却在千军万马中杀了出来,最后投靠了刘备,成为蜀汉的五虎将之一。

至于公孙瓒的另一个大将田豫,本来与刘备交好。然而在公孙瓒败亡之后,却与自己的好友鲜于辅一起投靠了曹操,因为他认为将来能够问鼎中原的一定是曹操,所以为了避免将来的祸事,投降曹操成为了最明智的行为。

在投降曹操之后,田豫被委以重任,特别是在三国鼎立之后,田豫一直作为镇守北方的大将,多次与鲜卑等游牧民族大战,威震北方,成为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最大的屏障。而在对抗蜀汉和吴国的时候,田豫也立下了许多的功劳。

关于田豫的本事,在《三国演义》里面涉及到的不多,但是后世人的评价却是公孙瓒三员大将里面最高的。如著名的学者王歆就曾经说过:“谁谓刘备不遇俊才,惜田豫遇而不能得用也。英雄地势,亦须得时,君臣相知,良有缘也。豫之名,不传于民间,而按其史迹,御伍之才,用兵之能,可与满宠郭淮等比类,陈寿将之并传,宜也。”

如果田豫真的能够与刘备在一起的话,那么未来之事真的未可知也!其实,最为可惜的还是公孙瓒,拥有赵云这样的不世名将,严纲这样的猛将以及田豫这样的治世能臣,却早早地败亡了,真是令人可叹可怜,不过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后汉书》等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早年对刘备亲如兄弟,为何刘备还是选择独闯?

    历史解密编辑:南派将军标签:刘备,公孙瓒,袁绍

    公孙瓒早年对刘备亲如兄弟,为何刘备还是选择独闯?文|南派将军刘备家里生活艰苦,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可以相依为命,为了谋生,刘备干着织席贩履的生意,要知道,在古代,从来都是重农轻商的,所以刘备当时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多人都瞧不起他,更不相信他会有什么大作为。所以当初刘备打江山的时候,是

  • 公孙瓒明知道赵云很能打,为什么愿意让他跟刘备走?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袁绍,关羽,赵云,汉朝,三国

    与谋士不同,一个武将能不能打,上了阵就一清二楚,不是那么容易“怀才不遇”。公孙瓒认得赵云,赵云也曾随公孙瓒征讨,按理说,赵云的武艺人品,公孙瓒应当是看在眼里的,赵云本应是一块“宝”。然而,刘备投公孙瓒后,公孙瓒却将赵云“支走”,让他做了刘备的主骑。以赵云的勇猛,让其留在身边,随从作战不好吗?为什么公

  • 老同学公孙瓒兵败被围,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袁术,吕布,孙瓒,汉朝,三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公孙瓒:这波还是草率了,看来还是得伪报截粮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孙礼,刘虞,援军

    继续继续。第三年10月10月21日消灭了刘虞的进攻之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继续支援赵云方面了。公孙度源源不断的援军还是消耗的我难受,再加上赵云又经常性的不给力。第三年11月11月1日有了援军,赵云方面军压力大减。只是貌似后面还有敌人的援军,真的烦。本来想着公孙瓒亲自出马来帮忙的,结果刘虞又来人了,真是

  • 赵云是在何时追随的刘备?他为何会放弃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公孙瓒,刘备,袁绍,文丑,关羽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赵云跟随刘备,公孙瓒左右不了,因为那时候,赵云已经离开公孙瓒7年,早已不是公孙瓒的手下,与公孙瓒一毛钱关系没有。即使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也管不了。再者,赵云虽然能打仗,但是公孙

  • 汉末势力鲜于辅,推翻公孙瓒统治的重要力量,袁曹争霸中倒向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公孙瓒,曹操,汉末,袁绍,曹魏,袁术

    汉末三国时期不仅有二袁、曹、孙、刘这些比较大的军阀,还有很多比较弱小的、影响力较低的小势力。这些势力在大军阀的倾轧下很难独立生存,不过有的时候也能在特定情况之下发挥出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历史走向。下面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汉末一支不太强大,也不太出名的势力——鲜于辅,他是推翻公孙瓒在幽州统治的重要力量

  • 刘备为什么不救援被困的公孙瓒?只因为公孙瓒做了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太守,汉朝,三国

    历史犹如滔滔江水,淘尽了许多英雄,只留下了最后的王者。公孙瓒拥有一个天胡的开局,出身贵族人家,长得又高大帅气被涿郡太守看重,招为女婿,从此进入官场顺风顺水。公孙瓒教育也是非常好的,他拜了当时庐江太守卢植为老师,卢植实力可不一般,剿灭了庐江一带的南蛮叛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公孙瓒在他那里求学,约到了

  • 刘备投公孙瓒后,为何公孙瓒却将赵云“支走”,“分配”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黄元说体育标签:刘备,公孙瓒,赵子龙,袁绍

    与谋士不同,一个武将能不能打,上了阵就一清二楚,不是那么容易“怀才不遇”。公孙瓒认得赵云,赵云也曾随公孙瓒征讨,按理说,赵云的武艺人品,公孙瓒应当是看在眼里的,赵云本应是一块“宝”。然而,刘备投公孙瓒后,公孙瓒却将赵云“支走”,让他做了刘备的主骑。以赵云的勇猛,让其留在身边,随从作战不好吗?为什么公

  • 公孙瓒傲慢失礼,赵云绵里藏针,小说为什么要抹去赵云一件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袁绍,关羽

    不管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赵云的出身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此公一开始投奔的是公孙瓒,但是看公孙瓒难成大事,就找机会离开,并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毅然追随,从此不离不弃。公孙瓒是刘备的同学,关系也很不错,《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自然不能写“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当然也没有写他对赵云

  • 曹操有战将千员和公孙瓒单挑,有多少人能20回合内斩杀公孙瓒?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曹操,公孙瓒,吕布,许褚,袁绍,文丑,典韦,艺术家,汉朝,三国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主公们大多是在中军大帐内指挥,很少上战场厮杀。但是也有少数几个主公,战力高强,多次在战场上和别人单挑,如孙坚、孙策、公孙瓒、刘备等人。其中公孙瓒的战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曹营有战将千员,如果他们和公孙瓒单挑,有几个人能在20回合内杀了公孙瓒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只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