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的兼并日趋激烈,在北方,袁绍和公孙瓒最后的对决也到来了。
为什么曾经战斗力爆棚的公孙瓒最终会败给袁绍?公孙瓒的失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教训呢?我们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公孙瓒之死。
01
《资治通鉴》原文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关于公孙瓒,我们之前已经在几篇文章中讲过了。公孙瓒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在对外战争中在捍卫国家主权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对于这样有能力的人而言,其权力的欲望也是在不断的膨胀的,所以才有了后来与自己的上级刘虞的对抗,直至最终杀掉刘虞,成为了幽州的割据者。
但在文章中,我们也提到公孙瓒杀掉刘虞其实是一着臭棋。刘虞身后团结的是幽州的士人和贵族阶层,而公孙瓒杀掉刘虞是让幽州的士人和贵族彻底与公孙瓒决裂助力袁绍来推翻公孙瓒,从而公孙瓒变成了孤家寡人,他与袁绍的对抗的天平就已经悄然倾斜了。所以失去贵族和百姓支持的公孙瓒即使再能打仗,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能持续获得优势地位。
而在过去,因为袁术与袁绍的对立,所以公孙瓒的策略是联合袁术,一起攻击袁绍,正是因为有了袁术的牵制,所以袁绍才不能集中精力来对付公孙瓒。但当袁术已经落败,战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时候,袁绍跟公孙瓒希望讲和,联合起来,却遭到公孙瓒的拒绝,再次显现出来公孙瓒的傲慢。
而公孙瓒最后其实还是败给了个人英雄主义。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了,而忽视一个团队带给自己的价值。经常是其它部队被围困时,公孙瓒不去救援,而当袁绍大军向幽州公孙瓒推进的时候,这些将领知道公孙瓒不会救援他们,所以就纷纷溃败和投降,
所以公孙瓒的失败,失败在了失去了人心。对于一个带团队的人,如果让自己的团队里的成员都失去安全感,让团队成员都觉得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领导愿意站出来帮自己抗责任,那这些冲在前面的下属凭什么为你卖命呢?
所以公孙瓒的失败,一方面失败在其骄傲和自大,但一个人即使再英雄,没有团队的配合,他也无法抵挡百万大军。而公孙瓒的失败还失败在失去人心。不管是当时杀刘虞,还是在危难之际放弃下属,都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了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一个人成为孤家寡人的时候,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作为一个社会人,就要承担社会责任,你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从社会中获得的支持就越多,我们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非常脆弱的,战争,瘟疫,洪水,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人如蝼蚁。只有放弃自己的部分自由,换取一个集体的团结合作机制,才有可能形成合力战胜远超自己实力的社会威胁。人类的成功和失败都记在历史里。这才是我们读历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