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

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3758 更新时间:2024/2/12 17:23:05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张飞是由于关羽之死极为苦闷,强令将士在三天内造出十万件白甲白衣,结果,负责此事的张达﹑范强(范疆)未能按期完成,遭到了张飞的毒打。

而遭到毒打后,张达﹑范强气不过,趁着张飞醉酒,直接将其谋害。

而在《三国志》中,虽说没有强令军士制造白衣白甲这个情节,但最终,张飞也是被张达﹑范强二人在夜里刺死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疑惑,张飞好歹也是蜀汉的高级武将,怎么轻而易举地就被两个部下刺死了呢?

难道,他休息的营帐中,就没有卫士来护卫其安危吗?实际上,张飞之死,最大的责任人是他自己,与大帐里有没有卫士关系并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相信看过94版《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关、张三人结拜的情节十分熟悉,而除了结拜的情节之外,还有一个细节十分有意思。

当时,刘备因讨伐黄巾有功,本想着能封侯拜爵,结果不曾想仅仅被封了个县尉,这就让刘、关、张三人相当郁闷。

之后,当地的一个督邮(官职),试图勒索刘备,结果刘备压根没对其“孝敬”,这就让督邮对刘备怀恨在心。

在这种情况下,督邮一门心思地想加害刘备,甚至强令百姓对刘备进行诬告。

而这件事恰好被张飞得知,当场就将督邮抓起来捆在一棵柳树上,扯下柳条就打,而在张飞鞭打督邮之前,关羽曾出言相劝,要张飞不能鲁莽行事。

结果张飞还是把督邮给打了,等到刘备、关羽赶到现场后,督邮已经被打得浑身是血。

而这个时候,关羽就对刘备说了这么一句,即“不如杀了他(指督邮)”,意思是既然情况都已经这样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督邮以免后患。

之所以要提到电视剧中的这个情节,其实这正是张飞为何会被刺死的关键。

关羽的建议,是出于“斩草除根”的目的,而他这种做法,显然在当时的乱世是比较正确的,也是为了减少未来的麻烦。

但历史上的张飞,就是不明白这一点。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张飞这个人,勇武确实勇武,也有“万人敌”的称号,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张飞对于部下、下属,并没有体恤之心。

所以,历史上的张飞对于部下确实极为严苛,动不动就是责罚,士兵挨他的打,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这一点,与历史上的关羽刚好相反。

历史上的关羽,是“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他看不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反而对自己的部卒十分不错,也正因为如此,为他赢来了不错的名声。

当然,每一个武将的个性与脾气是不一样的,类似于张飞这样秉性的武将在历史上不在少数,这一点都无可厚非。

但张飞在不体恤下属,经常责打士卒的同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忌讳。

什么忌讳呢?举个例子,今天张飞因为一件小事把士兵甲给打了,并且打得还很严重,但前脚刚打完,后脚张飞依然将这个士兵甲留在身边任用。

这一点,就是明显的“取祸之道”。

古语有云,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张飞责打士卒那是你的事,但你打完就应该将这个士卒调走,或者让其“消失”,总之就是不要让他在你身边继续晃。

而张飞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何在前文提到鞭打督邮这个例子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关羽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而张飞则是只顾着当时泄愤,却从不考虑此事会带来的后果。

而对于张飞的这个毛病,刘备并不是不知道,并且还亲口劝过他。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三国志》

你看,刘备短短几句话,就已经直击要害地点出了张飞的致命缺陷,并且也指出张飞这么做,是“取祸之道”。

但是,张飞对此不以为然,史料记载他“犹不悛”,总之就是没听进去。

而没听进去的结果,就是在准备起兵征伐东吴的前夕,被曾经挨过他的打,且怀恨在心的“帐下将”张达和范强,找了个机会刺死,并将头颅送到了东吴。

可以说,张飞之死,死的是真不应该,他但凡能听进去刘备的劝告,对这方面多注意点,也不至于落了个如此下场。

所以,说张飞之死,最大的责任在他自己,一点都不为过。

说完张飞个人的责任,我们再来说说大帐卫士的问题。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张飞作为蜀汉的高级武将,大帐里肯定是有护卫亲兵的,但问题是,有护卫亲兵,不代表不会被行刺。

为啥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行刺张飞的张达和范强,其本身,并不是外围的军官士卒,他们原本就是张飞的卫士之一。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三国志》

这里提到了一个名词,叫做“帐下将”,所谓帐下将,并不是一个官职,简单可以理解为是主将的心腹,比较受信任的将领。

比如像项羽,就有帐下“五大将”的说法,而这五大将,也都是项羽心腹之人,如龙且英布钟离眛等。

虽说史料上没有交代张达和范强是张飞的心腹,但起码能算得上是可以近距离接近张飞,且还是经常能接近的人。

而这就是问题所在,要知道,人一般是对较为信任的人不会有太大戒心的,而张达和范强由于是张飞的“帐下将”,自然张飞也不会对他们有过多的戒心,同时也更不会想到这二人会杀了他。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二人轻而易举的得手,用一个名词就叫做“熟人作案”。

而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少赫赫有名的将领,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比如丁原,比如董卓,这俩人最终是怎么死的,不都是被其所极为信任的义子吕布给一刀结果了的吗?

包括吕布自己,当初他在徐州时,由于部下郝萌被袁术怂恿谋反,差点要了吕布的性命,得亏郝萌的部将曹性又反了郝萌,斩掉了其手臂,加上高顺救援及时,这才让吕布脱了险。

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布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三国志》

像吕布这样的猛将为何会如此狼狈,说白了,就是他没想到自己的部将会谋反,所以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此外还有曹操,史料记载,他手下有个叫做徐让的人,某次趁着曹操的王牌护卫许褚换班的时候,就计划行刺曹操,结果,当天许褚不知道脑袋抽了什么筋,居然下班后又回来了。

最终,许褚发现徐让的脸色不对,马上将其拿下,并结果了徐让的性命。

若不是许褚突然折返,怕是曹操有很大概率就交代在了徐让手里。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这些例子中的行刺之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为被行刺之人的心腹或者部下,至少是让被行刺之人不会起疑心的那种。

毕竟,这种活儿,也只有“身边人”下起手来,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而说回张飞,道理也是如此,范强和张达二人,本身就是张飞的“帐下将”,每天都在张飞面前晃来晃去,张飞又怎么会想到这二人会起了谋害他的心思呢?

况且,张飞的性子又不似曹操那般多疑,加上前文所说的他对于刘备的劝告也不以为意这点,所以,在他不防备的情况下,自然会被部下所杀。

除非是张飞的运气爆棚,要么是防护到位,再者他有刘备能感召刺客的本事,这样才有几率保住性命,而没有这些,他被杀掉也不奇怪。

毕竟还是那句话,被身边人处心积虑的惦记,是极难防备的。

所以,张飞之死,并不在于他的大帐里有没有卫士,一来他时常责打部下,却依旧让这些人留在身边,这就无形中把自己放置在了危险之地,虽说刘备劝告过他,但他却不听。

二来,行刺张飞的范强和张达二人,本身就是张飞的“帐中将”,因此张飞也不会对他们有所防备,更不会想到这二人心怀鬼胎。

所以,基于这两个原因,张飞才会被突然杀掉,至于他大帐里的其他卫士,也确实没想到有人敢杀主将,这便是张飞之死的真正原因。

标签: 张飞张达刘备关羽吕布曹操

更多文章

  • 张郃许褚哭的心都有了:喝了酒的张飞很可怕,没喝酒的张飞更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许褚,张飞,张郃,夏侯渊,马超

    提起曹营诸将最害怕的蜀汉将领,一个是赵云赵子龙,另一个就是张飞张翼德了。对后来成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他们好像还不是那么畏惧——五关六将都敢跟关羽动手,夏侯惇庞德徐晃也有胆量有底气跟关羽比划几下。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赵云赵子龙自不必说,长坂坡一战,曹操轻飘飘一句“务必生擒不可放箭”,就让五十多员战将白

  • 父亲被张飞斩杀,母亲被曹操霸占,他长大终成一代名将,名字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张飞,关羽,刘备,曹叡,曹魏,诗人,汉朝,东汉,秦宜禄,曹操手下

    秦朗,一个经历了坎坷和挫折的人物,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命运在早年就注定了充满艰辛和痛苦的道路。秦朗的母亲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但她却遭到了强权者的霸占。这个悲惨的遭遇让秦朗深感无力和愤怒,但他却没有放弃,而是积蓄了内心的力量。不久后,秦朗的父亲被斩杀,家族陷入了危机之中。年幼的秦朗目睹了这一切

  • 关羽去世,刘备痛哭失声,张飞死后,刘备却只说了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刘备,张飞,关羽,东吴,汉朝,蜀汉,三国,五虎上将

    刘备、关羽、张飞三位结拜兄弟,名动天下,成为了历史上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三人结局各异,关羽被东吴擒杀,张飞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刘备也在乱世中历经沧桑,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痛哭失声,表示了对兄弟的悲痛和对于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的认可。关羽的死,让刘备对乱世的命运感到了无助和绝

  • 诸葛亮最看重的不是张飞、关羽,这位将军死后,诸葛亮以泪洗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飞,关羽,三国,汉朝,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运筹帷幄于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为蜀汉大业奉献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而后来却被刘关张三兄弟毁于一旦,真可谓是,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刘关张三兄弟身上得到了准确的验证,而对于诸葛亮来说,虽然关羽张飞陪伴刘备征战沙场,是蜀汉最猛的两员大将,但是还不足以被诸葛亮器重。很多人都疑问

  • 诸葛亮惊走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诸葛亮,刺客,刘备,曹操,三国演义

    有位客人前去拜见刘备。刘备那时刚刚当上皇帝,政务繁忙,但一向礼贤下士的他还是接待了客人。 客人很有礼貌,他称赞刘备当了皇帝是顺天应人。客人也很健谈,畅论起天下大势,头头是道,把刘备听得津津有味。 客人越坐离刘备越近,他的目光似乎流露出异样的神情。这时门开了,诸葛亮走了进来,说是有

  • 诸葛亮和关羽地位相同,刘备入川,诸葛亮关羽共镇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刘备,诸葛亮,关羽,荆州,杨洪,曹操

    首先,诸葛关羽地位相同,刘备入川,诸葛关羽攻镇荆州,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权力。而且诸葛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坐镇成都,关羽董督荆州,地位依旧是诸葛大于关羽,这一点在《劝进汉中王表》已经体现。。决定军师将军和前将军地位的不是这个军职,毕竟军师将军是刘备自己创的,地位完全由刘备说了算。诸葛一边署府事,掌握行政

  • 刘备手下一员大将,诸葛亮北伐时夺取了曹魏两郡,之后却突然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刘备,郭淮,关羽,孙吴,曹魏,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深受广大男性同胞喜爱,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一本著作主要写的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各大英雄人物相互争夺势力的故事。其实这本书涵盖的内容特别丰富,将政治、地理、军事融合在一起,作者罗贯中在写这本书时找了很多素材,首先有正史,毕竟里面的重点人物要有历史

  • 神机妙算的半仙诸葛亮与鞠躬尽瘁的贤相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张佳玮写字的地方标签:诸葛亮,刘备,三国演义,王朗,魏延,蜀汉

    ‍之前聊到过:《三国演义》小说的诸葛亮,不是被过度神化,是被夸偏了。今天得补一句: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小说情节,但还努力把诸葛亮往历史形象上的形象拽了拽。鲁迅先生吐槽过《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想显得诸葛亮多智,然而显得诸葛亮像妖道了。正史,诸葛亮

  • 国学大师:关羽之死,诸葛亮阴谋策划!诸葛亮真要谋害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关羽,诸葛亮,刘备,刘封,国学大师,关羽之死,汉朝,天文学家,三国

    1900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訄书》(qiú,逼迫之意),书中有一篇《正葛》的文章,让人至今读来仍毁三观。(关羽)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压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说到底,章太炎认为诸葛亮策划了一场阴谋,谋

  • 诸葛亮的遗憾:留下这三员大将或许能改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左都护卫标签:关羽,张飞,大将,曹魏,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的智慧和才华被后人传颂不已。但是,据最近的研究表明,诸葛亮也有一些遗憾,他认为如果当年能够留下三员大将,或许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据了解,这三员大将分别是:张飞、关羽和赵云。这三位将军都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诸葛亮认为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