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一度控制着,相当于现在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东部大面积土地。
刘备,赵云等,也都曾投奔在在公孙瓒手下。但他的结局却是那么惨淡,皆因他与一人闹翻。
公孙瓒出生豪强家庭,心志远大,不像其他纨绔子弟吃喝玩乐。他仪表堂堂,声如洪钟,机智果敢,骁勇善战。
得到涿郡(zhuojun)太守赏识,将女儿侯氏嫁给了公孙瓒。从此公孙瓒开始步入仕途。
他担任辽东郡附属国的长史的时候,曾带着几十个骑兵,在边疆遭遇鲜卑的数百名骑兵。
他毫无惧色,手持长矛,两端都装上利刃。一马当先,带领众人杀入敌阵,血战中击杀鲜卑骑兵数十人。那种气势,直接将鲜卑骑兵吓得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再来边塞逞凶。
后来,渔阳人张纯唆使辽西郡乌丸力居反叛。公孙瓒带领三千铁骑,一战击败叛军,收降乌丸贪至王部族,因功被提升为骑都尉。
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他就是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汉宗室贵胄。东阳太守刘舒的儿子,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官拜刺史,太尉,封容丘侯。刘虞被称为乱世中的真君子,威望很高。公元190年,董卓之乱时,袁绍等人要拥立他为天子,他坚决不从。
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节制公孙瓒。他采用怀柔仁政,使周边外族,甘愿朝贡称臣,从来不敢侵扰汉朝领地。如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对刘虞非常崇拜,还编成民谣传唱。
刘虞虽位居三公,但一向倡导节俭,只穿破旧衣服;除非公务,自己基本不吃肉。在他的影响下,当地的百姓,以及豪族都以节俭为荣。民风也变得淳和不少。
因着刘虞的威信,这些外族对公孙瓒提供了巨大支持。从而使得公孙瓒,能够在南下的作战中,战无不胜,势力迅速扩大。
但是,公孙瓒毕竟是勇武有余,智慧一般。他不善待百姓,不懂笼络民心;小心眼,不容人,若乡里有贤士的名声盖过了他,他都想办法杀掉。
(范晔评价他:“瓒持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这样的公孙瓒,注定了容不下刘虞,二人蕞终走向对立。但仁慈的刘虞,错误地把仁慈用在了带兵打仗上。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在幽州决战,刘虞被公孙瓒打败被杀。
公孙瓒杀掉刘虞后,北方外族纷纷起兵对战公孙瓒,乌恒峭王还在鲍丘击败公孙瓒。
从此之后,公孙瓒的事业一路走下坡路。与袁绍在龙凑之战后,进一步失去部下的信任,士气非常低落。
公孙瓒蕞后被袁绍打败,自己焚灭于高楼之上。
刘虞推行仁政,公孙瓒属于冷血好战。开始时二人互相配合,彼此互补。公孙瓒一度称霸北方,成为蕞强大的势力。
但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很难吸附人才追随自己,很难做大做强,失败是早晚的事儿。
从这个角度看,赵云借故离开公孙瓒,刘备公开脱离公孙瓒,都是非常明智之举。
每个人都当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要能容团队中,有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警醒自己,方能少犯错误,多建功业。
但是,你觉得公孙瓒战败后,该不该自己了断?
我是
@博一弦
,为你讲述古人的故事,启迪人生大智慧。喜欢就请关注我啦!
#我要上头条#
#历史故事#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