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瓒占有东部大部分土地,若非失去此人,三国历史可能改写

公孙瓒占有东部大部分土地,若非失去此人,三国历史可能改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关你西红柿 访问量:2018 更新时间:2023/12/24 21:31:28

公孙瓒一度控制着,相当于现在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东部大面积土地。

刘备赵云等,也都曾投奔在在公孙瓒手下。但他的结局却是那么惨淡,皆因他与一人闹翻。

公孙瓒出生豪强家庭,心志远大,不像其他纨绔子弟吃喝玩乐。他仪表堂堂,声如洪钟,机智果敢,骁勇善战。

得到涿郡(zhuojun)太守赏识,将女儿侯氏嫁给了公孙瓒。从此公孙瓒开始步入仕途。

他担任辽东郡附属国的长史的时候,曾带着几十个骑兵,在边疆遭遇鲜卑的数百名骑兵。

他毫无惧色,手持长矛,两端都装上利刃。一马当先,带领众人杀入敌阵,血战中击杀鲜卑骑兵数十人。那种气势,直接将鲜卑骑兵吓得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再来边塞逞凶。

后来,渔阳人张纯唆使辽西郡乌丸力居反叛。公孙瓒带领三千铁骑,一战击败叛军,收降乌丸贪至王部族,因功被提升为骑都尉。

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他就是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汉宗室贵胄。东阳太守刘舒的儿子,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官拜刺史,太尉,封容丘侯。刘虞被称为乱世中的真君子,威望很高。公元190年,董卓之乱时,袁绍等人要拥立他为天子,他坚决不从。

刘虞任幽州刺史期间,节制公孙瓒。他采用怀柔仁政,使周边外族,甘愿朝贡称臣,从来不敢侵扰汉朝领地。如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对刘虞非常崇拜,还编成民谣传唱。

刘虞虽位居三公,但一向倡导节俭,只穿破旧衣服;除非公务,自己基本不吃肉。在他的影响下,当地的百姓,以及豪族都以节俭为荣。民风也变得淳和不少。

因着刘虞的威信,这些外族对公孙瓒提供了巨大支持。从而使得公孙瓒,能够在南下的作战中,战无不胜,势力迅速扩大。

但是,公孙瓒毕竟是勇武有余,智慧一般。他不善待百姓,不懂笼络民心;小心眼,不容人,若乡里有贤士的名声盖过了他,他都想办法杀掉。

范晔评价他:“瓒持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这样的公孙瓒,注定了容不下刘虞,二人蕞终走向对立。但仁慈的刘虞,错误地把仁慈用在了带兵打仗上。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在幽州决战,刘虞被公孙瓒打败被杀。

公孙瓒杀掉刘虞后,北方外族纷纷起兵对战公孙瓒,乌恒峭王还在鲍丘击败公孙瓒。

从此之后,公孙瓒的事业一路走下坡路。与袁绍在龙凑之战后,进一步失去部下的信任,士气非常低落。

公孙瓒蕞后被袁绍打败,自己焚灭于高楼之上。

刘虞推行仁政,公孙瓒属于冷血好战。开始时二人互相配合,彼此互补。公孙瓒一度称霸北方,成为蕞强大的势力。

但是,由于他心胸狭窄,很难吸附人才追随自己,很难做大做强,失败是早晚的事儿。

从这个角度看,赵云借故离开公孙瓒,刘备公开脱离公孙瓒,都是非常明智之举。

每个人都当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要能容团队中,有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警醒自己,方能少犯错误,多建功业。

但是,你觉得公孙瓒战败后,该不该自己了断?

我是

@博一弦

,为你讲述古人的故事,迪人生大智慧。喜欢就请关注我啦!

#我要上头条#

#历史故事#

#人生#

标签: 公孙瓒袁绍刘备赵子龙太守刘虞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曾有三大不世出名将,曹刘各得其一,最强的却倒在袁绍脚下

    历史解密编辑:斯克的技能标签:公孙瓒,袁绍,刘备,赵子龙,曹操,刘禅

    汉末群雄,最初崭露头角的那批人仅剩曹操一人走到乱世中期,其余董卓、丁原、吕布、孙坚、袁绍、袁术、公孙瓒、陶谦等,皆死于战火中。有人说还有一个例外,刘备,然而刘备的知名度远不及这些人,根本称不上是崭露头角。后世人可将汉末群雄分为三个层次的人物,董卓者属一流,陶谦者属三流,而公孙瓒则处于不偏不倚的二流。

  • 公孙瓒麾下三员大将,刘曹各抢一个,为什么最厉害的却没人要?

    历史解密编辑:唐德看世界标签:公孙瓒,刘备,赵子龙,曹操,袁绍,大将

    公孙瓒麾下三员大将,刘曹各抢一个,为什么最厉害的却没人要?对于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相信很多人都和书生一样非常的感兴趣,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就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出现过很多占地为王的诸侯,那段历史非常的精彩,人才辈出,群雄逐鹿。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物,现代对于说三国时期的人

  • 袁绍最强大将,颜良文丑只是他小弟,用八百人击溃公孙瓒四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斯杰趣谈标签:袁绍,大军,刘备,颜良,文丑,汉朝,公孙瓒,赵子龙

    《三国演义》中“尊刘”的色彩非常浓,在罗贯中的笔下,凡属刘备阵营的人和事都尽量美化、拔高,比如刘备的仁德宽厚,五虎上将的英勇无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罗贯中不惜篡改史实、张冠李戴,甚至是无中生有,最终把刘备集团的文臣武将都塑造成“超人”,能力不是一般的高。在这其中,对赵云的“拔高”尤

  • 虎牢关吕布杀死方悦、穆顺,杀伤武安国、公孙瓒,关羽为何还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吕布,公孙瓒,关羽,虎牢关,张飞

    虎牢关吕布杀死方悦、穆顺,杀伤武安国、公孙瓒,关羽为何还不上?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们会纠结一个问题:关羽和吕布两人之间的武力值到底差距有多少,虎牢关之战,为什么关羽不抢先出马迎战吕布,而是张飞去打头阵呢?汉末三分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艺高强的猛将如栉比鳞次,层出

  • 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司马,忠于汉室,可惜被公孙瓒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公孙瓒,董卓,袁绍,东汉末年,太守,刘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司马和大将军一样,都是地位显赫的武将官职。《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韦昭《辨释名》曰: “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 如黄帝时期的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西

  • 谁是三国时代的骑兵之王?吕布马超公孙瓒都要靠边站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吕布,马超,张郃,三国,汉朝,公孙瓒,夏侯渊,骑兵之王,曹操手下

    三国时代的名将不少,但是要论骑兵作战能力,能排上号的却屈指可数。骑兵作战自从汉武帝时代以后,就成了中国战争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三国时代,骑兵的数量有时候可以起到战略威慑作用。比如公孙瓒鼎盛时候拥有一万骑兵,堪称后汉群雄之最;比如吕布以并州骑兵闻名,纵横中原;又比如马超的凉州骑兵,横行西部,所向无敌。但

  • 演义中神秘的军阀公孙瓒,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老李谈古今标签:公孙瓒,袁绍,刘备,三国演义,刘虞

    #头条中国史#公孙瓒是粗鄙武夫吗?否也!师从刘宽、卢植等当世大儒,自然是知书达理之人。郡吏之身,仍义无反顾九死一生地陪护主君刘太守,流徙万里之遥的日南郡,可见其忠义守信的品质。后来还从戎征战、抵御外敌、保家卫国,又可见其男儿血性、志向远大,同时又有着北方汉子与生俱来的豪爽与侠气。这样的好儿郎,偏偏格

  • 公孙瓒手下有三大名将,刘备得其一,曹操得其一

    历史解密编辑:羞羞的谈标签: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赵子龙

    导语:要说三国时期的霸主,除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外,曾经北方的霸主公孙瓒可谓是傲视群雄。他出身草根,曾经是刘备的学长,从一个基层小兵做起,击败了幽州牧刘虞后成为幽州霸主。掌权后依靠自己的实力抵御异族,然后又两线作战把袁绍死死压制。公孙瓒也为那个时代培养了三大名将,曹操和刘备各得一个,但最后那个才

  • 公孙瓒之死-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公孙瓒,袁绍,袁术,资治通鉴,东汉末年,刘虞

    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的兼并日趋激烈,在北方,袁绍和公孙瓒最后的对决也到来了。为什么曾经战斗力爆棚的公孙瓒最终会败给袁绍?公孙瓒的失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教训呢?我们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公孙瓒之死。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文03收获与反思关于公孙瓒,我们之前已经在几篇文章中讲过了。公孙瓒是东汉

  • 公孙瓒麾下三员大将,曹操刘备各抢走一个,最厉害那个却无人能降

    历史解密编辑:三哥职场故事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赵子龙,袁绍

    东汉末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除了大家众所周知的曹操、孙权、刘备,其实还有很多在东汉和三国之间的英雄人物,比如公孙瓒。公孙瓒长相俊美,武艺高强,被人称为白马将军,他与刘备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大儒卢植的徒弟。因为主张强硬政策,公孙瓒与上司不和,最后他在193年击杀上司刘虞,并且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