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指的是三国后期时,蜀汉集团内部缺乏人才,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多数人仅仅只了解三国前期的故事,毕竟三国前期人才济济,蜀汉诸葛亮、关云长,东吴周瑜鲁肃,曹魏帐下的荀彧等,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三国后期也同样不乏人才,比如邓艾和姜维等人。
姜维就不多说了,他是诸葛亮生前栽培的最后一名大将,也是蜀汉灭国之前唯一的顶梁柱,但是邓艾和姜维有所不同,此人虽然也有两把刷子,口碑却远远不如姜维,甚至一度被后世所诟病,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效忠司马、背负骂名
从广义上来说,邓艾是曹魏集团的一份子,但是从狭义上来看,他真正的上级是司马懿,说起司马懿这个人,那就不得不说起曹操,曹操在世期间雄才大略,效忠曹家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而司马懿也是得到曹操重用,才能一步一步掌控权力。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还不敢造次,毕竟玩城府他也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是曹操去世后,司马懿就逐渐开始展开自己的计划,而曹家两代人都不长命,这也间接给了司马懿机会,之后他直接夺得胜利果实,将曹家的天下改名司马氏。
司马懿是一个大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旧时代,人们对于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是极为反感的,特别是在乱世中,那些绿林好汉最重视的就是一个义字,虽然司马懿夺得了江山,但是同样他也背上了骂名,而邓艾作为司马懿手中的一员大将,自然也难逃民众的骂声。
居功自傲、触碰逆鳞
蜀汉后期的兵力已经无法和曹魏相比,但是姜维还是没有忘记诸葛亮生前的遗嘱,诸葛亮生前六出祁山,而姜维在他去世后一心壮大国力,为的就是完成诸葛亮生前所托,但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而邓艾也击败了诸葛瞻的大军,直接杀进了成都,单从这一点来看,邓艾的功劳确实很大。
历朝历代的大将建功立业后,往往有两个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做事,要么就是嚣张跋扈,到最后被朝廷制裁,而邓艾明显是后者,他为人高调,攻灭蜀国之后自以为功劳卓越,还主动向朝廷请命,请求处置刘禅,这也间接触碰了司马昭的逆鳞,毕竟这等大事,往往都是朝廷亲自解决,轮不到一个带兵打仗的人主动请缨。
虽然司马昭在信中明确告知了邓艾,但是他却不以为然,对于司马昭的提示也没当回事,虽然邓艾是灭蜀第一功臣,在军中深得人心,但是功高震主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司马昭本人疑心很重,因此邓艾最终注定难以落得个好下场。
过于自大、贪恋权力
攻灭蜀国,成为司马家手中的第一员大将,邓艾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成为军中的绝对首领,要知道,封建王朝的军队,从来不会出现让一人独自掌权的例子,可惜邓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战功赫赫,可以随意调遣军队作战,为人过于自大,所以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邓艾在第一时间交出手中大权,继续为司马家效力,也就不会带来那么多麻烦,可是人一旦被权力所迷惑,也就难以回头,邓艾之所以不能和姜维等人相提并论,归根到底是他的个人原因,姜维一心为公,而邓艾怀有私心,所以即便他最终是胜利者,也难以得到后人的认同。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纷争的一个时代,三家争霸为后世带来了太多影响,西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黑暗时刻,而在此之后的百年时间里,中华大地更是一片黑暗,可惜历史终归是历史,结局永远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