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都知道刘备生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刘备死前给他留下了蜀国的家业还有诸葛亮这样的大牛辅佐。作为蜀汉后主,理应励精图治才是。但偏偏表现得不尽人意,而且乐不思蜀的典故被人笑话了一千多年。但历史上的他真的这么傻吗?其实不是,单看他一些做法就知道他还是有水平的。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出生的时候刘备地盘还不稳定,大多数时间还在漂泊和跑路,小时候的刘禅就在战乱中几经易手。也有说法是这个时候刘禅脑部就受过了伤,导致智力发展出现障碍。但随着刘备吞并了荆州和蜀地,在汉中击败了劲敌曹操并直接称王后,刘禅成为合法接班人进行精英式教育和培养。但不久随着刘备去世,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因为很年轻,而且诸葛亮一直教他知识,他尊称诸葛亮为尚父并把国内大小事务都交给诸葛亮搭理,蜀国国力蒸蒸日上。
因为父亲遗愿,国家战略也还没达成,刘禅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收复故土,光复大汉。但好景不长,蜀中因为地少实弱,而且精英人才匮乏,连年兴兵征伐不仅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而且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全国上下都很是忧愁。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诸葛亮在进行第五次北伐的过程中病死,举国哀悼。
对于一直教导自己的老师,帝国的栋梁,同时也是帝国的权臣这些身份,刘禅是复杂的。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诸葛亮从小开始就教自己学兵法谋略,在父皇死去以后更是独撑蜀国的大梁,刘禅是很感激的。但从皇权的角度来看,刘禅已经长大成人理应亲政,但国内军政事务都由诸葛亮把持,那还要我这个皇帝干什么,你置我于何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很复杂,所以他也只能把这个问题抛给诸葛亮,参考诸葛亮给出的回答自己才能做最终决定。于是,他派人问诸葛亮:你死后,那你家人怎么办?话里话外就是你儿子要继承你的职务爵位呢还是怎么样。
诸葛亮何其聪明的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当今的主上不傻,只是我还在的时候他不想管事而已!于是他回答,我做官这么多年也没有别的遗产,但在成都还有八百棵桑树也可以让家人过日子了。意思就是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权力你收回去吧。这个答复让刘禅很满意,拿回了权力就撤销了丞相这个位置,重新部署朝纲。
评语:这个脸谱化的时代很容易就让人产生错觉,认为一个人就应该这样或者那样才符合他。但人是很复杂的动物,像刘禅作为当时蜀汉的一把手,丞相死后重新掌握军政大权。在和敌国如此劣势悬殊的对比下还能支撑蜀国几十年,而且作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长最长的皇帝,是一个傻子能做到的?我想他也知道那个时代结局会怎么样,他反抗也是苍白的,只能周游在时代中最大限度的安身立命罢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