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查抄诸葛亮的财产,却为何让刘禅勃然大怒?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查抄诸葛亮的财产,却为何让刘禅勃然大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455 更新时间:2024/2/7 2:49:59

“此间乐,不思蜀”让刘禅被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窝囊是窝囊了点,但总比后来写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煜要显得智慧的多。

因为刘禅这句话,让自己得以寿终正寝,这要比同样是俘虏的李煜,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很多人都诟病这种做法,即便是有意而为之,也难称之为大丈夫。但是,大丈夫在顶天立地的同时,还需要能屈能伸。

因为,人只要是活着,就会拥有无限可能,而当人一旦死了,那就真的是一了百了,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刘禅能够演得像,能够演得真,这和他的家教以及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要知道,白帝城托孤之后,面对着聪明的诸葛亮,幼主刘禅能够顺利地活下来,并且还能最后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足以可以说明,刘禅这个人,非常不简单。

诸葛亮在世之时,蜀国的国家大事,诸葛亮事无巨细。刘禅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省心,除了拜祖祭祀他说得算之外,一切的军国大事,都不需要他来过手,刘禅只需要安心的学习即可。

但是,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未免有些让人难以忍受,毕竟,不管是大皇帝还是小皇帝,本身就对权力有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进而会导致他们与权臣产生矛盾。

可是,刘禅忍住了。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是什么都不管,唯唯诺诺的当一个清闲皇帝,让心细如发的诸葛亮都不得不相信,阿斗是不是真的被刘备摔坏了?

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便开始展现出一副不一样的嘴脸,他立刻派人去查抄了诸葛亮的家产,打算以此来推倒诸葛亮在蜀国的光辉形象,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

但没想到,结果让刘禅大怒不已,那么,刘禅到底在诸葛亮的府邸搜出了什么“高端货”,能够让刘禅暴跳如雷?

刘禅为何盯着诸葛亮不放

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能臣,对于刘备的创业团队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才会表示得相当“暧昧”,甚至默认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行为的出现。

诸葛亮当然心里也是一惊,他和刘备相处了半辈子,刘备到底心里想的是啥,他想必早已了然于胸。

按照蜀国当时的情况来看,正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显然不是改朝换代的最好时机。因此,诸葛亮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取刘禅而代之。

刘禅虽然被刘备当年摔了一下子,背上了一个“扶不起”的坏名声,但是刘禅的情商,绝对得到了刘备的真传。

诸葛亮动不了刘禅,而刘禅也无法动诸葛亮,两者便维持了一个平衡,但是刘禅丝毫不担心这个状态,他只需要盯紧了诸葛亮,确保自己的安全即可。

诸葛亮是个权臣不假,但是他却不如刘禅年轻,而且刘禅为了能够稳住诸葛亮的心态,便表现出一幅“无知”的样子,这对于他来说,反而是最好的保护色。

自古以来,皇帝与权臣之间,就看谁的忍耐力最强,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刘禅治国理政的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弱。

诸葛亮死后,刘禅命人查抄诸葛家

诸葛亮在后刘备时代,将国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干,一手将蜀国的大权抓到了自己的手中。

诸葛亮穷尽蜀国国力,前后六次北伐,为的就是用进攻来弥补防守端的劣势。因为蜀国的地域面积小,综合国力差,等到魏发展壮大起来,蜀国最终的结局就是灭亡。

而且诸葛亮也想凭借此事,将蜀国所有的大权收到自己的手里,如果顺利地完成了这件事,那么是不是取刘禅而代之,又有什么关系。

就跟曹操一样,他一死,曹丕直接就抢了刘家的江山,而诸葛亮如果想的话,也完全可以这么干。

对比来看,刘禅就显得聪明得多,那些叫嚷着不想当傀儡的皇帝,基本上都避免不了被取而代之的下场,但是刘禅每天美滋滋的当傀儡皇帝,反而熬到了诸葛亮闭了眼。

诸葛亮一闭眼,刘禅的精神头就提起来了,那就要重新将自己多年来形象重新刷新一下,改变下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刘禅就想着能挑诸葛亮点事儿,借以衬托自己的英明强悍。于是,诸葛亮在去世之前写的那封信便派到了用场。

诸葛亮自然也怕刘禅报复,在去世前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仅仅有800桑树,十五顷薄田,除此之外并无他财,为蜀国兢兢业业,是个清官。

而有人则看出了刘禅的真实想法,便趁机告发诸葛亮贪污,刘禅打着为诸葛亮正名的幌子,派兵去搜查诸葛亮的家,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

刘禅为何勃然大怒

搜查的结果让刘禅大为震怒,诸葛亮果真向他说的那样清贫,而刘禅大怒的背后,看起来是因为不怀好意之人对诸葛亮恶意中伤,实则是对这个结果有些失望。

刘禅和手下的臣子,一唱一和之下,便将刘禅的本意掩盖了起来。虽然诸葛亮没有被刘禅趁机扳倒,但是刘禅也完美地化解了这一尴尬,让君臣之间的仅有的这层纸得以继续存续,由此可见,刘禅的情商不是一般的高。

挣扎了半天,蜀国也没有避免被魏灭亡的尴尬局面,但是不同的是,刘禅保留了百姓的性命,没有让蜀国人生灵涂炭。

而他自己,被抓到了魏国之后,又凭借着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换得了一世清福,成为为数不多得以寿终正寝的亡国之君。

由此可以看出,刘禅的情商与智慧,非一般人可以比拟。

标签: 刘禅诸葛亮刘备曹操

更多文章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禅用亲身经历完美诠释此话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刘禅,诸葛亮,刘备,蜀汉,司马昭,曹丕

    说起刘禅,相信大家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浮现出“扶不起的阿斗”、“乐不归蜀”等字样。这说明,刘禅不思进取的形象已经固化在我们的脑海中了,盖因他在贤相诸葛亮的辅佐下都不能有所作为,人们怒其不争,所以称其为“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刘禅的不思进取是生而有之,还是后天形成的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从刘禅

  • 蜀汉有十二位大臣有谥号,刘禅追谥一人为忠侯,情感比赵云深

    历史解密编辑:苟曼安趣闻标签:刘禅,蜀汉,费祎,董允,姜维,谯周,谥号,三国,赵子龙,赵云深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主要内容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的生平。在赵云传的后半部分,有一段话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陈寿表示,早些年间刘备只给了法正谥号。刘禅时期,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承担国家重大责任,因此他们三个人有谥号。陈祗受到刘禅宠爱,也有谥号。夏侯霸从魏国归入国家,也获得了谥号。关

  • 司马昭要杀刘禅,刘禅在门匾上写下3个字,司马昭顿时杀意全无?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昭,刘禅,蜀汉,姜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作为一个群雄涿鹿的年代,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曹魏、东吴、蜀汉三足鼎立,曾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毛宗岗曾中提出:“吾以为《三国》有三绝:诸葛孔明智绝也,关云长义绝也,曹操亦奸绝也。”在人们的印象里,这段百年的乱世中青史留名的都是乱世枭雄,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在

  • 三国群英传7:刘禅很弱?后期吕布赵云都不一定能打过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刘禅,赵云,吕布,网络游戏,电脑游戏,三国群英传7,三国群英传系列

    《三国群英传7》发行时间是2007年,那时这款游戏被看成是群英系列的最后一款作品,后来奥汀看群英系列热度可以,在2018年左右又宣布开始制作《三国群英传8》,并与2021年发行,勾起了不少老玩家的情怀,至于游戏好坏,玩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群英系列在《三国群英传7》就已经结束了,更有甚者说群英系列到2

  • 为何后主刘禅无能, 却能够维持蜀汉29年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禅,诸葛亮,司马昭,刘备,蜀汉,魏国

    刘禅是刘备死后的蜀国的继任者,他继位之时蜀国基本上就处于下风了,国力已经开始衰弱,并且小时候刘备因为赵云为了救他,他七进七出差点丧命。刘备一生气差点摔死他,童年时又被后母孙尚香绑架,当真是人生坎坷啊。刘禅继位之时,身边也就剩诸葛亮辅助了,魏延一死就更是蜀中无大将,纵使诸葛亮有神仙之能,还是丢掉了大好

  • 诸葛亮死后,刘禅立马杀了3个开国重臣,才发现刘禅很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剪辑标签:刘禅,蜀汉,刘备,刘璋,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说到“扶不起墙的阿斗”,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禅。我认为三个王国中最尴尬的人是刘禅。不知道刘禅是真傻还是假的。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争议,尤其是他曾经说过的那句“我很高兴离开这里”。我想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刘禅是真傻还是假的。诸葛亮死后,一口气杀了三位大臣,让蜀汉顺利过渡到“蒋琬治国

  • 解读蜀汉后主刘禅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刘禅,蜀汉,刘备,蒋琬,苻健,姜维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

  •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句话,诸葛亮吓得背后发凉:原来你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车载音乐会标签:刘禅,刘备,蜀汉,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一句,诸葛亮吓得后背发抖:你不傻。救国济民。不过,就影响深远而言,最被世人认可的还是三国时期那个能呼风唤雨、言杀人的智囊团。他就是诸葛亮。孔明的才干里有水吗?其实很简单,很好理解。当时与东吴、周瑜、孙权的结盟弹指一挥间,之前多次化险为夷。这足以说明,孔明绝对不是白出生的人。刘备

  • 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留下6个字,可保蜀汉江山,结果刘禅却记反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诸葛亮,刘禅,蜀汉,刘备,姜维

    点击下方关注 旧闻有新说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诸葛亮临死之前为刘禅留下6字真言,可保蜀汉无忧,但刘禅却把诸葛亮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最终导致蜀汉亡国。 所谓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稳,但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英雄人物。在冰与火的淬炼中,这些人物各为其主,最终开辟了魏、蜀

  •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派人来问了2个问题,这时他才知道刘禅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诸葛亮,刘禅,刘备,司马懿,法正

    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最是可怕。的确,如果真心对待一个人,但是最后却发现他有另外的一张隐藏的面目或者另一番过河拆桥的打算,是个人都会心寒。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可怕的就是认不清身边的人是个什么样子的。为此,很多人都会花尽心思去想。然而,一个人若是伪装到位,无论你是聪明或者愚钝,都不容易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