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三国:曹操的冷静和刘备的意气用事,两人的成就差距大是有道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薇史小范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1/22 2:38:45

三国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叫“煮酒论英雄”。

这是发生在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当时,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喊去喝酒聊天,两人纵论天下英雄,曹操一语定音:“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不管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看人还是很准的,刘备确实是一定程度上能跟曹操相提并论的枭雄。

当然,刘备最终取得的成就比曹操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哪一项都不比曹操强。

而仅就个人性格而言,我觉得,刘备相比起曹操,太过于感情用事,有时候会因此丧失理智,这是两位枭雄之间最大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人成就的差距。

下面举两个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来看看曹操和刘备在事业和感情上出现混淆时,各自不同的选择。

先来说曹操,从他和小军阀张绣之间的纠葛,就能看出曹操从不感情用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张绣曾向曹操投降,但因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并让其服侍,引发了张绣的怒火。

张绣随即反叛,率兵偷袭曹操的营帐,曹军大败,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亲信护卫典韦均死于乱军之中。

由此,张绣跟曹操结下了深仇大恨,仇恨指数相当高,仅次于当初徐州刺史陶谦派遣部下干掉了曹操的父亲和兄弟。

要知道,当初曹操找陶谦报仇时,曾被仇恨蒙住了双眼,在攻打徐州的过程中,甚至于屠城泄愤。

有这个先例,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要是落到曹操手中,还能落到好?

可当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时,曹操却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他不但接纳了张绣,给予厚待,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跟张绣结成了亲家。

这个行为让天下人都看到了曹操的大度,对曹操未来的事业帮助巨大。

很显然,曹操在重新面对张绣时,没有被个人感情羁绊,他选择了相对理智的做法。

再来说刘备,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次年,刘备称帝。

刘备当上皇帝后,马上抛弃了高举几十年的“复兴汉室”的口号,没有想着去征讨篡汉的曹丕,却要以举国之兵去攻打孙权

而刘备如此做的原因是,要为麾下大将关羽报仇,“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

当时,蜀汉政权中的元老派重臣赵云苦劝刘备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因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

赵云认为,即使要为关羽报仇,也应该先顺从天下大义,“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但刘备不听。

除元老派的赵云外,蜀中大族也不赞成刘备伐吴,知名人士秦宓站出来劝说刘备,愤怒之下的刘备,马上把秦宓抓起来关押。

赵云和秦宓的出头,说明刘备的嫡系将领和蜀中大族都不支持刘备打孙权。

虽然赵云和秦宓的出发点未必一样,赵云是坚持要先“复兴汉室”,蜀中大族却是不想为刘备打仗,打谁都不想。

可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要伐吴是不得蜀汉人心的。

刘备没有听任何人的劝说,一意孤行,他已经被个人感情左右了理智的心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最后,感情用事的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把蜀汉最后的元气全给输出去了,直接让蜀汉政权从“三足鼎立”变成了“三国最弱”。

从上述两个例子就能看出,刘备对比曹操的差距,在面对仇恨时,曹操要比刘备冷静得多,处理事情的方法也高明得多。

曹操不恨张绣吗?肯定恨,但他能知道怎么做对事业最有利。至于张绣,报仇的事情急啥?有的是时间慢慢来,自己万一等不起,不是还可以交给后人?

如《魏略》中就记载,在张绣投降数年后,曹丕曾直接向张绣表达对兄长曹昂之死的不满,吓得张绣自杀(此事有争议)。

在张绣死了12年后,曹操又把张绣的儿子张泉连坐进一起谋反案中杀掉。

看看曹操的做法,名声有了,不耽误事业,还不耽误报仇。

所以才说,刘备相比起曹操有差距,没有曹操成熟,过于意气用事,这是刘备的事业做得不如曹操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三国时的7次托孤:除了刘备托孤,你还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孙休,孙权,何进,曹丕,曹叡,司马懿,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提到三国时期的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帝城托孤。当然,除此之外,三国的诸侯和帝王在临终之际,大多都会选择可以信任的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君主,从而确保基业的传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七次托孤。一、汉灵帝托孤公元189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病重时,将皇子刘协托孤给了蹇硕这位宦官。虽然刘

  • 曹操和刘备谁才是真英雄?两人各有千秋!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曹操,刘备,蜀汉,魏国,曹魏,诗人,三国

    曹操与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曹操和刘备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对于他们的英雄地位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曹操与刘备到底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以下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政治和

  • 三国被忽略的一位文臣,和刘备师出同门,却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史开淡墨痕标签:刘备,曹操,文臣,丞相,曹丕,三国,蜀汉,曹魏,汉朝,汉献帝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了袁术、吕布、袁绍、张绣、张鲁、马超、韩遂、刘表等割据势力。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其中,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国渊”,虽然也是曹操的部下,却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并且,国渊和刘备之间,还是师出同门的关系。具体来说,国渊,字

  • 汉献帝没有被杀,刘备为何要强调他死了?他称帝的时机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刘备,曹魏,蜀汉,汉朝,三国,汉献帝,曹丕篡汉,曹操手下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的记载,公元220年末,汉献帝刘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不到半年后,在益州的刘备以:“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 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的理由登上帝位,承继汉室。另《三国志·先主传》中关于汉献帝是否被害死还说了一句话:“或传

  • 卧龙、凤雏助之,刘备为何终不得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凤雏,孙权,庞统,蜀汉,曹操,三国,汉朝,诸葛亮,五虎上将

    如果你亲耳听到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出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你会有什么感想?作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听到这样的评价,内心该有多得意和自信?毕竟他不仅得到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位一代谋士,还得到了水镜先生这样的权威推崇。以此,刘备心中定已可以掌控天下,高高在上,谁人能敌?然而,历史的

  • 许田围猎刘备射兔曹操射鹿,明眼人一望而知:天下是曹操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许田,刘备,关羽,刘协,曹魏,科学家,曹操手下

    在大汉天子刘协看来,曹操刘备孙权都不是什么好鸟,而且他最恨的人,可能不是曹操而是刘备:“曹操虽然霸道,但怎么说他也是我老丈人,而你刘备实在是不讲究——当年丢下我自己逃掉,后来又把我这个大活人的户口给注销了!”刘备宣布刘协死亡,是在建安二十五年、曹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事实上刘协一直活到曹魏青龙

  • 高居文臣廊第二的简雍,不仅是刘备最早追随者,还是他真正铁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达浩然说奇闻标签:刘备,简雍,刘璋,庞统,张飞,关羽,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文臣廊,曹操手下

    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简雍都不是特别著名的一位。但后人在成都武侯祠建文臣廊时,却把他放在第二位,仅在庞统之下。这是为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简雍为刘备做了哪些贡献。简雍是冀州涿郡人,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算是发小。后来刘备南征北战打天下,简雍常年担任其账下从事,为他奔走联络,也是最早追随他的文官。简

  • 戎马半生的刘备,伐吴时突然“不会用兵”了?夷陵之败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寒山远殆标签:刘备,陆逊,孙权,蜀汉,三国,汉朝,诸葛亮,夷陵之战

    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奠基人,他展现了强大的气势和争夺天下的野心。然而,他在征讨东吴时遭遇陆逊的火攻,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这场战败使蜀汉政权一蹶不振,失去了国家的命运。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刘备这个人的战略智慧和卓越的统治能力。他经历了半生的战乱,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西蜀政权也不是毫无付出就建立起来的。刘

  • 刘备仁德之名不是偶然,却有过人之处,让曹操束手无策!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仁德,之名,关羽,蜀汉,曹魏,汉朝,汉献帝,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决断果敢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手段,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发展成为掌握北方九州、拥有百万雄师的霸主。他曾经挟持汉献帝,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平定群雄,消灭袁绍、吕布、袁术等强敌,一度势不可挡。然而,在他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却始终无法彻底打败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小小的敌人

  • 如果襄樊之战刘备获胜,蜀汉能够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刘备,蜀汉,关羽,曹魏,孙权,襄樊,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著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统领大军,争夺天下。其中,关羽襄樊之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战役。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大胜,刘备能统一天下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关羽打赢襄樊之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历史上,关羽是一个素有牺牲精神的英雄,一旦发起攻击,就可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