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刚入川就犯下大错,赵云为此付出代价,诸葛亮是否追悔莫及?

刘备刚入川就犯下大错,赵云为此付出代价,诸葛亮是否追悔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4170 更新时间:2023/12/18 16:22:38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这种说法的依据当然是《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全名就叫《三国志通俗演义》。

演义小说中刘备称王的时间地点没有错,许靖和法正的官职也没有错,诸葛亮的“军师”后面少了“将军”二字,《三国志》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就是五虎大将的由来。

我们细看《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就会发现,赵云在入川之战中比诸葛亮和张飞的战功大,但最后打完汉中之战,也不过是封了一个杂号“翊军将军”,桂阳太守和牙门将军的实职都丢了:桂阳已经在建安二十年划归江东孙权,牙门将军早已变成了魏延魏文长。

桂阳太守是二千石高官,牙门将军是禁卫军司令,赵云拿这两个实缺换一个翊军将军的虚衔,显然是吃了大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入川作战的功绩超过了诸葛亮、张飞,入川后又让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面子,也得罪了很多荆州勋贵和益州新贵,给他高官厚禄不利于蜀汉团结。

《三国志》只说“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却没详细记载这三人的战果,《华阳国志》的立场比较公正:“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不管赵云的战功是超过了诸葛亮张飞,还是与这二位持平,刘备拿下益州还没拿下汉中也没有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就已经把赵云挂起来了:“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刘备的四位爪牙中不包括赵云,其中原因,在上面一段话中已有所暗示,那就是刘备瓜分了刘焉刘璋父子数十年积攒下来的金银布帛,这也是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对众将的承诺:“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刘备军团这种做法,几乎等于“大掠三日”,刘备却不好干预。正在大家抢得酣畅淋漓的时候,赵云站出来表示了强烈反对:“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刘备顺水推舟,“采纳”了赵云的铮谏而停止了抢掠,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不可避免了:府库被搬空,军队粮饷出现困难。

高官和将领们抢得沟满壕平,几十年不发俸禄也饿不着(事实上靠俸禄生活的高官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但是“皇帝不差饿兵”,士卒没有粮饷,是要哗变的。

刘备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采纳了刘巴的建议,在西川发行“当百大钱”对老百姓进行二次敲骨吸髓——你拿一枚五铢钱的铜铸造面值一百个五铢钱的货币,在“铜本位”的汉朝末年,人家曹操地盘上的老百姓会认吗?

咱们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某骑兵小队长的月俸是一百枚五铢钱(当然事实上不是这个数),结果刘备只发了一枚跟五铢钱含铜量相等的“当百大钱”,这枚“当百大钱”拿到中原去花,却只能当一枚五铢钱用,这岂不是士卒收入缩水了百分之九十九?

铸造铜钱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曹操把自己手里的铜锭都铸成在益州流通的“当百大钱”,然后偷偷运进来,还不把刘备的家底都买空了?

刘备铸造“当百大钱”,是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弥补前一个错误,颜面尽失抓耳挠腮的刘备无处撒气,战功赫赫的赵云就倒了霉:实缺全部丢掉,往后他只能拿“当百大钱”买糙米吃榨菜了。

刘备犯错,赵云买单,这在历朝历代都不罕见,表现得比主公还明智、高尚,这样的臣将最后只能“沉降”。

赵云彻底消停了,直到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赵云才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一直没有封侯、开府的丞相诸葛亮,也终于开始掌握实权:“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刘备打破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定下的规矩,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却既不封其为侯,也不让他开府治事,这是既不给地位也不给实权——不封侯就是“白身”,见了关内侯也得行礼,不开府治事,就没有自己的人马班子,只能给刘备当大秘。

我们从诸葛亮后来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中那句话,就能知道丞相一旦开府,权力就会发生质变,甚至是可以皇权分庭抗礼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指的是刘禅的皇宫,“府”指的是诸葛亮的相府,刘备当皇帝的时候,是没有真正“相府”的,刘备夺取成都和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诸葛亮只是个军师将军,跟赵云一样是杂号,他还有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粮食和兵源从而何来?新招募的士兵需要发多少铜钱?大家都去打仗,农田谁来耕种收割?这些事情,刘备都甩给了诸葛亮:干好了是本分,干不好要担责,因功封侯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可能就有读者要问了:既然诸葛亮管的是后勤工作,他当年为什么没像赵云一样挺身而出,阻止刘备和骄兵悍将的大肆掳掠?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在瓜分益州府库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得了实惠的,“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诸葛亮和关羽、张飞、法正这四个人的待遇是一样的。

刘备发奖金和蜀锦的时候,还没有铸造“当百大钱”,两千斤黄金、四千斤白银、两亿五铢钱、四千匹蜀锦摆在面前,即使诸葛亮不想要,又怎么敢断了法正、关羽、张飞的财路?你断人家财路,人家就会断你的生路,这个道理,连谢若林都懂,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怎会不懂?

诸葛亮并没有拒绝刘备的重赏,所以他即使看到了刘备集团即将出现危机,也只能一言不发,但是到了汉中之战时,身心俱疲的诸葛亮肯定已经十分厌倦了:“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杨洪,后为蜀郡太守、益州治中从事、忠节将军、越骑校尉),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读者诸君可以细品一下诸葛亮和杨洪这番对话,就能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诸葛亮愿意并有足够的储备给汉中前线的刘备提供支援,他又何必跟杨洪商量?这种急如星火的事情,哪有得商量?

杨洪在无奈之下出的主意虽不高明,但也别无他法,这时候就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男子全去大战,女子全去运输,今年的庄稼谁来种?明年大家吃啥?

刘备跟曹操争汉中,这场仗足足持续了两年之久,至少误了五个农时(据说成都平原一年两到三熟)。战争的结果,是刘备“得其地而不得其民”,曹操卷走汉中人口的时候,当然不会留下多少资源——刘备的汉中王冕旒,是用益州百姓血泪铸成的。

我们分析史料可知,诸葛亮虽然没有出面阻止刘备寅吃卯粮,但也没有把那数以千万计的财宝据为己有,他最后还是“还”给了刘备,所以当了那么多年丞相领益州牧,家里却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诸葛亮不但为刘备鞠躬尽瘁,还把绝大部分俸禄补贴出去,他的忠贞自然不容质疑,而他当年不发一言,也是可以理解的:法正“卖川”,不给足够的回报是不行的;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不能不给他一些分肥。至于其他“有功之臣”,刘备的赏赐也不能太吝啬。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刘备进入天府之土,却没有使自己和百姓变得更富裕,他哪一步走错了?瓜分益州府库,刘备犯错赵云买单,诸葛亮在汉中之战时是否早已心生厌倦?如果诸葛亮不愿意穷兵黩武涂炭生灵,为何在掌权后多次出祁山伐魏?在那次的大肆抢掠中,刘备集团为何只有赵云一人看着不顺眼?诸葛亮后来捉襟见肘,是不是也为当年没有开口而追悔莫及?

更多文章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三国的将领中最风流倜傥的,除了吴国大都督周公瑾之外,就是蜀国的大将赵云了。他一袭白衣,在血雨纷纷的战场上留下了诸多的功绩。然而,他即便是有众多功绩加身,却并不得刘备的重用。要知道,在一众跟着刘备的将领中,除了张飞和关羽之外,他就是最早的了。但即便是这样,赵云也不如后来的黄忠和马超等人,要知道马超还是

  • 赵云救回阿斗时,张飞大怒说了8个字,赵云听懂了,从此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子龙,张飞,刘备,曹操,关羽

    赵云救回阿斗时,张飞大怒说了8个字,赵云听懂了,从此不受重用赵云一生的经典传奇似乎都被定格在了长坂坡的这场战役之中,长坂坡之战让赵云一战成名,成就了一世英明,却也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自己的一些前途。长坂坡之战笔者罗贯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赵云的英勇骁战,在救了幼主之后更是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与爱戴,可是在

  • 敢群殴吕布,敢单挑关羽,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将为何忌惮张飞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吕布,关羽,张飞,赵云,三国,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三国乱世,将星璀璨。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庙七十二将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后汉三国人物,这还不包括属于枭雄级别的将帅孙坚、孙策、吕布。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可以号称名将,那就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摸阎王爷鼻子的英雄好汉。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却发现:曹魏阵营的夏侯渊夏侯惇曹

  • 从三方面考虑:吕布在建安十三年后遇到赵云,可能连十招都接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吕布,张飞,刘备,关羽,赵云,三国,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建安十三年是很多三国名将的分水岭:从那一年后,关羽单挑就没赢过,张飞单挑没输过,马超茁壮成长威名显赫,如果吕布活到建安十三年,也会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这个前浪已经被拍在了沙滩上。吕布应该庆幸,如果他在建安十三年后遇到赵云,可能连十招都接不住。吕布遇到张飞或许还能逃得活命,但是遇到赵云则必败无疑,

  • 诸葛亮赵云反对刘备伐吴,诸葛亮心情可以理解,赵云为何要劝谏?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刘备,赵云,蜀汉,三国,诸葛亮,赵子龙,曹操手下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于公于私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公,荆州丢失,就失去了进取中原最便捷的通道,挨打不还手也会影响蜀汉士气;于私,不替关羽报仇,张飞首先就不答应,魏延可能也会心里不舒服。刘备不是一个只重义气不管大局的莽夫,这位一代枭雄的政治远见,未必在诸葛亮之下。权衡利弊得失,刘备不得不向孙权施加军事压力

  • 跟关羽单挑打成平手,这两位三国名将,有一位跟赵云单挑也没输?

    历史解密编辑:镜头下的文化标签:黄忠,徐晃,赵云,赵子龙,夏侯惇,古装片,关羽单挑,三国名将,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在演义小说和民间传说中,关羽是无敌的存在,在他的青龙偃月刀下很少有三合之将。正史中关羽是用刀还是用枪矛槊,这个且不去讨论,即使是在《三国演义中》,不算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和襄樊前线战庞德那两次,关羽也至少有两次单挑没有打赢,有一次还差点丢了性命。这时候我们禁不住要问:有胆量跟关羽单挑,并且有本事打成平手

  • 娶大小乔后,孙策活26岁周瑜活36岁,为何全都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厌食的大胖标签:孙策,周瑜,曹操,曹仁,袁术,大乔

    孙策和周瑜,素有“江东双璧”的美誉,他们两人分别娶了三国时期的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了。说起来呢,周瑜之死还真跟大小乔有一点关系,而孙策之死,就跟大小乔完全无关了。但是,两人之死,的确都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三国一代枭雄曹操。孙策和周瑜之死,为什么和二乔无关,却和曹操有关?我们从头说

  • 为周瑜正名,历史上的周瑜一代名将,绝非气量狭隘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周瑜,刘备,孙权,诸葛亮,东吴,曹仁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提起周瑜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形象是一个完美的人设,有文采、会打仗、容貌佳、懂音律。唯一的缺点就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最终被气死。周瑜第一回是

  • 周瑜英年早逝,小乔与谁共度下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瑜,小乔,孙策,孙权,诸葛亮,曹操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对这句话,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都会熟知。这里说的“夫人”,并不是周瑜的夫人,而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东汉末年三国争霸,孙权欲取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不料,被诸葛亮识破。不但被刘备将计就计,娶走了孙尚香,还没能达成夺取荆州的战略部署。这次事件也是周瑜与诸葛亮的

  •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还要传位于孙权?周瑜为什么没有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孙策,孙权,周瑜,东吴,张昭

    孙策去世前,命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接管自己的权力。兄终弟及的事情古代并不是没有,但是多是出现在兄长并没有留下子嗣的时候,孙策明明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还要将自己的权力留给孙权呢?并且,孙权虽然有名,但是当时的兵权实际上掌握在周瑜的手中,为什么周瑜不夺权呢?首先,在小编看来,他这样做非常对,他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