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爱情故事之王献之和桃叶:桃花潭畔许终身

古代爱情故事之王献之和桃叶:桃花潭畔许终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笙情 访问量:192 更新时间:2023/12/25 16:05:48

桃花潭畔许终身,便是献之的爱妾桃叶。桃叶,名陶叶,相传是东晋金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边人,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爱妾。在献之生活中后期为婚姻问题而痛苦的岁月,她给了献之感情上的慰藉。千百年来,为人们,特别是江南一带人们所传扬。

  那时,王献之住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一天,擅长书法的王献之听友人说,秦淮河边的桃花渡对岸有一老汉正在出卖一方雕有山水及牧童放牧图的优质桃形巨砚,献之听了很高兴,第二天就赶到桃花渡,向老汉买了这方珍贵的砚台。  临走时,老汉告诉他说,这砚台最好用桃花水洗,墨不易干,写出来的字墨又匀又好看。又说,这桃花渡口那里有一大片桃树林,林中有一个深潭与秦淮河相通,每年春暖花开的三月初三,他都在桃花潭里洗砚台。第二年三月初三,王献之按照老人的嘱咐,带着书童,到桃花潭洗砚台。  这时,桃花树边站着一位卖扇子的漂亮姑娘,她看到这块砚台便叫道:“哎呀,这砚台是我家的。”献之好不奇怪,问姑娘:“这砚台明明是我的,怎么说是你家的呢”这一问,姑娘的眼眶红了。原来她家过去也是读书人家,后来穷了,借了人家的银子,父亲只好卖掉心爱的桃砚还债,家里的东西卖光了,她只好做扇子卖了。

  王献之对姑娘的困境十分同情,本想掏几两银子给她,但怕她不肯收下,就在姑娘卖的几十把扇子上写了好多诗,落款写上自己的名字。姑娘见到有钱有势的人都请不动的王献之,竟肯给自己的扇子题诗,心里十分高兴。  这时,王献之抬头细看姑娘,不觉一愣,心想,这么好的姑娘,却落了这般苦命。那姑娘对王献之又敬重,又爱慕,羞得满脸通红。王献之又问姑娘的姓名,姑娘摘了一段桃枝,对献之说:“你猜,我的名字还没有发芽呢!”献之脱口便说:“你叫桃叶。”姑娘笑着说:“真给你猜到了!”原来她姓陶名叶,是卖砚台老汉的独生女。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那陶家真是厄运频频,祸不单行。  第二年冬天,老汉患重病,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不久,桃叶自幼定亲的男人也死去了。桃叶的婆家怕她守不了“望门寡”,败坏门风,硬把她抬去婚葬。一伙壮汉将她抬到半路,桃叶急昏过去,他们以为桃叶已死,就将她抬到其男人的坟边一放,草草一埋就走了。深夜,桃叶被寒风吹醒,从雨花台外乱葬岗一口气跑到桃花渡,决心跳进桃花潭。  王献之一生的婚姻是不甚幸福的。他二十岁左右,由母亲都漩做主,与她的娘家侄女(郡昙女,献之表姐)道茂结婚。王、郡两家联姻,可谓门当户对,亲上加亲,小两口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婚后情同手足,恩爱无比。不料,在献之三十岁左右时,当朝者为了保存王家贵族的势力,也为了皇族司马氏权益的集中,不至于“飞入寻常百姓家”,于是他被选为简帝司马显的验马,与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结婚。

  婚后担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当时他虽然当上了东晋王朝最重要的决策官吏,因他是为了摆脱皇家及监司胁迫的困境,被迫离开爱妻的,故良心受到谴责,内心世界十分空虚和苦恼,以至成为终生的心病,直到临终忏悔时,还认为是一生中唯一的过错。  桃叶之歌团扇,乃借题发挥,感情真挚,先是顾虑失宠,继而乐在其中,结尾是不怨之怨,顾影自怜,害怕自己像西晋荆州刺史石崇侍牌、才女翻风那样退为房老,被主人遗弃。的确,翩风由于半老而鄙退,失爱在于容貌憔悴,像花一样临秋而飘零。所不同的是桃叶与献之之间的感情远比石崇与翩风之间的感情深厚,所以桃叶以团扇遮面,期风则空锁娥眉。  献之致桃叶歌词,石崇使翩风难堪。此中足见桃叶与献之的深厚情感。

标签: 桃花潭王献之石崇题诗扇子

更多文章

  • 王献之因为长得太美,被公主惦记,郁闷了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做梦的人标签:王献之,东晋时期,中书令,圣旨,郗道茂,司马道福

    东晋时期,王献之为逃避公主的逼婚,把自己弄成了瘸子。究其原因竟然是他长的太美惹得祸。王献之到底有多美?史载“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当时迷恋王公子的世家小姐们多的是,但是王献之独爱一人——他的表姐郗道茂。王献之和郗道茂是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长大后二人就结了婚,两个人你侬我侬,日子过得羡煞旁人。王献

  • 王献之为了不休妻,宁可用火烧自己的脚,造成残疾,也不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眠于流年标签:王献之,王羲之,残疾,圣旨,郗道茂

    公元376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把自己关在屋里,看着手中熊熊燃烧的艾火把,咬紧牙关,拿着艾火把就往自己脚上摁。撕心裂肺的疼痛从脚上传来,王献之的五官都变了形,可他仍不松手,实在受不了了,才痛呼出声。妻子郗道茂听到声音闯入房中,看到王献之被烫得面目全非的双脚,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她抱着王献之泪如雨下

  • 中秋节,赏王献之《中秋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中秋帖,王献之,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乾隆,董其昌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名帖简介】《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

  •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不惜自残双腿,公主却仍然要他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王献之,王羲之,王导,王羲

    历史上琅琊王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特别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就生于这个时期,他们两父子书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合称他们为“二王”。王羲之是怎么有王献之这个儿子的呢,说起来其中还有一个典故,他16岁那年,太傅郗鉴久仰琅琊王氏家族大名,恰巧他跟王氏家族的王导同朝为官,就想把女

  • 胡咧两晋(增五)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谢安,桓温,王导,王敦,宰相,胡咧,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

  • 公主要嫁王献之,不惜当第三者,王献之:把我的腿弄瘸也不娶你!

    历史解密编辑:乖史论标签:皇帝,圣旨,富贵,皇上,诗人,晋朝,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

    一天,孝武帝召来王献之:“朕的皇姐看上了你,你俩就择日成婚吧!”王献之一脸惊愕:“陛下万万不可,臣已有妻子。”谁料皇帝一脸冷漠:“有妻子?休了不就好了!”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7个儿子。出身世家,王献之承袭了家里的富贵,也继承了父亲的一手好字。更难得的是,他有着一张千古难逢的好容貌。王献

  • 书圣王献之:被爱情成全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爱情,桓温,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地黄汤帖

    作者:不贰过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出生在父亲的光环下,自小就备受关注。父亲王羲之是大书圣,儿子王献之就是小书圣。王家父子,一门两书圣。人生如此高光的王献之,是用永失所爱换来的。王献之作为王羲之的七儿子,自小和表姐郗道茂青梅竹马。郗道茂是王献之母亲的侄女,也是名门大家闺秀,两个人是门当户对,最重

  • 王献之为拒公主求爱自残,结果还是休了妻,真痴情还是假道义

    历史解密编辑:柚风小圆标签:王献之,王羲之,谢安,宰相

    图:网络/侵删公元386年,43岁的王献之病重,弥留之际,家人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未了之事,躺在床榻上的他透过窗台,遥望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只道了一句:“生平唯一憾事,便是与郗家阿姐和离。”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第七子,跟父亲一样,是个书法大家,其书法造诣甚至能与王羲之齐名,两人并称“二王”。除了在书法界

  • 民间故事:王献之与桃叶仙

    历史解密编辑:北三坡标签:王献之,道士,钟繇,文才,曹植,王羲,民间故事,桃叶歌,晋朝,艺术家,书法家

    古时,有个叫尚延采的天津人文才非凡,却是近视眼,半步之内只能看清人的轮廓。一日他去拜访友人,看到曹植写的《洛神赋》,读后面带喜色:“人世间竟然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朋友取笑他:“只怕你见了这样的美人,也与见到丑妇没什么区别。”尚延采不以为然:“就算我看不清美女的样子,难道还闻不到她身上的芳香吗?”说完

  • 桃叶诗:王献之不爱公主爱歌姬,身份可以换来婚姻,却换不来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孙毅娱乐说标签:王献之,桃叶歌,王羲,王导,王羲之,歌姬,桃叶诗,歌女,歌手,晋朝,声乐

    古今中外的大才子们总喜欢为心爱的人写诗,著名的有叶芝写给茅德·冈的《当你老了》,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再别康桥》;古代诗人中有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李之仪的《卜算子》等。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东晋书法家“小圣”王献之为他的小妾写情诗的故事。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连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