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王献之为逃避公主的逼婚,把自己弄成了瘸子。究其原因竟然是他长的太美惹得祸。
王献之到底有多美?史载“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当时迷恋王公子的世家小姐们多的是,但是王献之独爱一人——他的表姐郗道茂。
王献之和郗道茂是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长大后二人就结了婚,两个人你侬我侬,日子过得羡煞旁人。王献之无心仕途,原以为这样做做诗、写写字,夫唱妇随,白头偕老的过下去,此生足矣。哪里想到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短暂,他们的甜蜜生活仅仅只有七年就结束了。
这一切都因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司马道福是简文帝的女儿,原是嫁给了权臣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温死后,桓济因为谋反被流放。司马道福的这场婚姻,本来就是政治婚姻,她当然不会随桓济去受苦,于是干脆利落地与之离了婚,成了单身贵族。
从此恢复了自由身,可以放眼于整个建康城,尽情寻找自己的猎物了。
其实司马道福痴迷于王献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因为当时“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她才不敢表达。现在,她在整个都城环顾了一圈,仍然觉得还是王献之最好。
虽然王献之有妻子,但司马道福觉得,郗道茂对自己形不成阻碍。她们郗家如今早已是落魄贵族,今非昔比了,大可以把郗道茂休了。当然,这都是她的一厢情愿。
公元373年,被司马道福闹得无计可施的晋孝武帝给王献之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休妻再娶。这不亚于是一道晴天霹雳,把幸福中的小两口给震蒙了。郗道茂一时之间六神无主,泪水涟涟,一想到以后夫妻二人就要劳燕分飞,就心如刀绞。
王献之在震惊之后勉强平静了下来,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自己:别慌,一定会有办法的。一旁的妻子看着王献之丰神俊朗的容颜,无助地说:“早知如此,我真希望你长得丑一些才好。”
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王献之,“司马道福不就是看上自己的外表了吗?我毁了不就可以了吗?”他抓起放在几案上艾草,点燃之后,狠心地炙烤自己的脚心。他豁出去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婚姻,他不惜自残。
平时,一点艾灰落到皮肤上都会烫出泡,可想而知,这灼伤脚心的滋味该是一种怎样的酷刑?
可是王献之忍了,只要能打消司马道福的念头,自己受点皮肉之苦算得了什么呢?终于,他成功地把自己弄成了瘸子。
他一瘸一拐去见孝武帝,并告知:
“臣已残疾,配不上公主。”
没想到公主也是铁了心,
“只要是你王献之,瘸了我也要。”
至此,这件事便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为了家族的安危,王献之也不得不屈从于权势。无奈,他只能眼看着郗道茂凄惶远去的身影,心中不胜悲凉。
郗道茂嫁给王献之七年,曾经生下过一个女儿,但是不幸夭折。如今,她孑然一身,父亲也已不在,只能投奔她的叔父,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心情可想而知,30多岁就郁郁而终了。
王献之与司马道福婚后,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做到了中书令。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对于公主,他也一直爱不起来。他的后半生是在对前妻无尽的思念中度过的。
他曾留下有名的《奉对贴》,就是写给郗道茂的。大意是:
我们一起过了那么多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本以为可以白头偕老,却不想被迫分开。我多想能和你早晚相见啊,一想到这些,我就悲伤流泪。可是没办法,也许只能等到死了,才能相见了。
如此情深的话语,可以想见,他和司马道福的婚姻能好到哪里去。
公元386年,43岁的王献之抑郁而终。死前有道士问他:“这一生可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他说:“不觉有余事,为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到死都对郗道茂念念不忘,司马道福又得到了什么呢?她得到了王献之的人,却没得到他的心。
为了一己私欲,司马道福毁了包括她自己在内三个人的幸福。她拆散了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婚姻,也为自己的痴心妄想买了单,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强扭的瓜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