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换成赵云败走麦城,赵云是否会步关羽的后尘被马忠所杀?

如果换成赵云败走麦城,赵云是否会步关羽的后尘被马忠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2299 更新时间:2024/1/17 13:28:37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前期大胜曹军,后期不幸被曹魏与东吴夹击。前方战事紧张,后方老巢荆州被东吴偷袭。糜芳、傅士仁在吕蒙偷袭荆州的情况下不战而降,以至于关羽大败。荆州失守后,关羽从前线败退麦城,在回成都的路上遭到了东吴人马的追击,被一小将马忠砍下了头颅。

关羽此次死后,引发了蜀汉内部一系列的矛盾斗争。事情两年后,刘备不顾群臣的劝阻,倾国出兵,讨伐东吴,欲报关羽被东吴所杀之仇。不过在这一点上本人明确表示,刘备是想要去收复荆州,有可能的话将东吴拿下。双方战至猇亭僵持不下,当时天气炎热,刘备令大军入植被茂密的地区避暑,这也同样给了东吴大都督陆逊机会,一把火烧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

至此刘备回到秭归城中养病,在不久后悲愤交加下而死。秭归托孤后,蜀汉开始走了下坡路,盛极而衰也发生在了蜀汉的身上。这也为魏军在四十年多年后灭蜀埋下了伏笔,其实说白了一切都是关羽走麦城造成的,荆州一失,蜀汉的确是没有更好的发展路线。不过按照关羽的脾气,即使他当时丢了荆州,他也会向刘备借兵重新夺回荆州,或许刘备也不会发动东征。

蜀汉也就不会对东吴方面动兵,说白了一切都是源于关羽的死。那么若是当时不是关羽走麦城,换成擅长突围的赵云呢?他是否会被马忠所杀呢?先来阐述本人的观点:赵云不会被杀,有极大的可能追杀的敌将可能会被赵云反杀。

1、赵云不会被杀的原因

赵云是蜀汉五虎中被轻视的一名将领,他能力非常强。当年长坂坡一战的时候,赵云怀抱阿斗,斩将四十余人,其中明确记载的有: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赵云一战成名,此后曹军将领见到赵云无不胆寒,他的突围能力是非常强大,一般是没有能够困住他,他突围前有一个怪癖,就是一定要将敌将打败。

赵云在长坂坡的战役没有被曹军擒杀,有多人认为是曹操没有放箭,才让赵云如鱼得水,杀的不亦乐乎。抛开这一点,汉末、三国中又有谁能怀穿揣一幼子,在大军之中杀的敌将不敢上前呢?当时曹军很多名将都在曹操身边观战,曹操问身边众将:此乃何人?张辽回到:此人乃常山赵子龙,之前在公孙瓒手下效力。

曹操听后,直接下令弓箭手不能放箭,只许活捉赵云。当时曹操在爱才这方面的确做的是比较好的,可是他的爱才之心放在忠肝义胆的赵云身上根本不起作用。赵云横冲直撞杀出重围,最终将刘备的亲生儿子刘阿斗交到了刘备的手上,刘备当场差点摔死阿斗。赵云请求刘备不要这样,并说没有救回糜夫人是他的过错。

长坂坡若不能说明问题的话,还可以从孔明第一次北伐带赵云出征,赵云阵前连斩八将,灭韩德满门来举例子,当时的赵云已经七十高龄了,他在战场上还能够从容不迫与魏军将领战斗,足以可见赵云突破能力,临阵单挑能力,在汉末三国时期是无人能挡的。说实话赵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与吕布交过手,不然这样就真的能够看出谁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

按照当时关羽被杀的年纪来算,赵云在当时根本不算老将,莫不说马忠,就算是吴军任意派将领追杀赵云,赵云估计都能够孤身一人将其斩落马下,说白了当时关羽的确是右臂有伤,他一只手不论怎么说都是不可能战过马忠的,何况马忠还是偷袭。可赵云就不一样了,赵云拥有天下最锋利的宝剑——青釭剑。即使是单手马忠也没有取胜的机会。

赵云根本不怕偷袭,长坂坡之时,他在曹操布置的阵法中横冲直撞,畅通无阻。根本没有人敢拦,只不过赵云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担任蜀汉皇帝的保镖,导致他空有一身屠龙术,却无上阵杀敌日。

总结:

不论怎么来看,赵云就算是败走麦城,他也不可能失败让马忠等小人算计。麦城之败完全由于关羽咎由自取,当时他得知荆州丢失后,他原本可以选择不去重新夺回荆州,走另一条小路回到成都,可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不顾将士的死活,硬生生的被他拉着回到了荆州,最终无奈之下才走了麦城回荆州,关羽殒命实属咎由自取。对此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

标签: 赵子龙关羽马忠刘备

更多文章

  • 赵云凭什么深受刘备信赖?竟因赵云在一开始就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备,袁绍,赵云,汉朝,三国,蜀汉,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只带数骑投奔袁绍。但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刘备苦思后,偷偷对同床眠卧的赵云授予秘计。次日,赵云秘密出城,打着“汉左将军刘备”的旗号,招募义士及刘备之前的败兵。就这样,赵云在袁绍眼皮子底下发展了数百精兵,袁绍全然不知,刘备心中这才有了些底气。数月前,衣带诏事发,刘备斩杀徐州

  • 两次硬刚吕布,两次追杀关羽,两次击败赵云,此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吕布,关羽,硬刚,赵云,三国,汉朝,赵子龙,夏侯惇,曹操手下

    吕布、关羽、赵云三人都是三国时期的超级猛将,一般武将在这三人手下走不了十个回合,便会败北,甚至丢了性命。但是却有一个猛将,竟然能够两次硬刚吕布,两次追杀关羽,两次击败赵云,最后还全身而退,此人是谁呢?此人是曹操手下头号曹魏宗亲大将夏侯惇,依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夏侯惇两次硬刚吕布事实上,夏

  • 他是赵云的师兄,战斗力堪称恐怖!关羽赵云皆不是他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UMAMI厨房标签:关羽,孙权,张飞,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本文基于三国演义)三国时代英雄之间的龙争虎斗,至今仍然让人回味无穷。说到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很多人会想起赵云,实际上,赵云非但有败绩,而且战败的次数还很多。即使抛开诈败诱敌的情况不说,赵云也至少败过三次。其一是跟随公孙瓒战斗时败于袁绍,其二是在诸葛亮南征时败于兀突骨,其三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败于曹真

  • 《三国演义》里面,赵云一共杀了多少个有名有姓的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刘备,关羽,赵云,赵子龙,诸葛亮,公孙瓒,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赵云斩杀的武将有七八十人,有名字的有二十三个,是整个三国演义中击杀的武将数量最多的一个,排名第一,被称为“终极杀手”。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死在赵云手下那些有名有姓的武将:一、鞠义盘江一战,赵云将公孙瓒从文丑手中救下之后,便投靠了公孙瓒。由于他是新来的,所以公孙瓒对他还不是很熟悉,所

  • 张飞遭遇人生中最惊险的一战, 若无赵云相救, 他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晓华谈生活标签:张飞,吕布,刘备,张任,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曹操手下

    战场一线拼杀,危机重重,即便武功再高,也有很大的几率阵亡,比如宛城之战的典韦,即便武功再高,也最终命丧乱刀之下。再比如凤鸣山之战的赵云,面对数万曹军,也只能发出“老之将至,要命丧于此”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张飞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刻,若无赵云相救,他必死无疑!勇猛的张飞张飞之猛,令人惊叹!早在刘备结识

  • 曹营名将,3人关羽没打赢,2人张飞不敢打,谁能战胜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七号说三国标签:关羽,张飞,曹营,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魏蜀吴三国中,曹操实力最强,其麾下谋臣武将最多。曹操手下的谋臣有荀彧、郭嘉、司马懿、荀攸、程昱、贾诩等人,武将有典韦、许褚、夏侯惇、张辽、夏侯渊、徐晃、张郃等悍将。孙权麾下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太史慈和江东十二虎臣,其中的顶尖高手,只有甘宁和太史慈。刘备手下,虽然谋臣武将较少,但大部

  • 刘备刚入川就犯下大错,赵云为此付出代价,诸葛亮是否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刘备,关羽,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这种说法的依据当然是《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全名就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小说中刘备称王的时间地点没有错,许靖和法正的官职也没有错,诸葛亮的“军师”后

  • 刘备不愧是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三国的将领中最风流倜傥的,除了吴国大都督周公瑾之外,就是蜀国的大将赵云了。他一袭白衣,在血雨纷纷的战场上留下了诸多的功绩。然而,他即便是有众多功绩加身,却并不得刘备的重用。要知道,在一众跟着刘备的将领中,除了张飞和关羽之外,他就是最早的了。但即便是这样,赵云也不如后来的黄忠和马超等人,要知道马超还是

  • 赵云救回阿斗时,张飞大怒说了8个字,赵云听懂了,从此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子龙,张飞,刘备,曹操,关羽

    赵云救回阿斗时,张飞大怒说了8个字,赵云听懂了,从此不受重用赵云一生的经典传奇似乎都被定格在了长坂坡的这场战役之中,长坂坡之战让赵云一战成名,成就了一世英明,却也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自己的一些前途。长坂坡之战笔者罗贯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赵云的英勇骁战,在救了幼主之后更是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与爱戴,可是在

  • 敢群殴吕布,敢单挑关羽,夏侯兄弟和五子良将为何忌惮张飞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吕布,关羽,张飞,赵云,三国,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三国乱世,将星璀璨。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江表十二虎臣,武庙七十二将中至少有十二位可以算后汉三国人物,这还不包括属于枭雄级别的将帅孙坚、孙策、吕布。在一般人看来,既然可以号称名将,那就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摸阎王爷鼻子的英雄好汉。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却发现:曹魏阵营的夏侯渊夏侯惇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