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战场大将,如吕布、关羽、张飞等人,但是让小编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赵云。尽管赵云名声比不得关羽响亮,可他三国之中最为正直的人,而且武艺高超,屡次于危难之际解救刘备,在世人的眼中他是对刘备最忠心的人。后来赵云说出了一句话,表明他内心深处最忠心的并不是刘备,也正是这句话让刘备勃然大怒。
赵云第一次见到刘备是在公元191年,当时赵云刚刚领兵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为什么不去投靠袁绍而选择他公孙瓒,赵云说,现在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才是明主,因此我们要追随行仁政的人,不是因为我个人不喜欢袁绍。可见赵云是公心大于私心的人,而且内心信念上更倾向于施行仁政的人。而刘备当时也在公孙瓒手下,见过赵云后就非常欣赏他,经常刻意结交。
刘备一生的立身之本就是仁义,这也是刘备为他个人打造的品牌形象。刘备在依附公孙瓒期间就乐善好施,不摆架子,形象非常亲民。在刘备的刻意结交和笼络下,赵云对刘备好感大增,而且也非常认可刘备向他传达的匡扶汉室,施仁德于天下的人生抱负,因为这也是赵云的个人抱负。在多次深入交流后,赵云就已经认定刘备是可以带领他匡扶汉室,实现人生抱负的明君。只是当时赵云已经投靠公孙瓒,他认为如果转投刘备是有违德操的行为,因此即便后来辞官回乡也不愿跟随刘备。
直到公元200年,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赵云才重新出山前往投靠刘备。而在这期间,刘备的宣传效果做的非常好,大汉皇叔,仁义刘玄德的名号天下皆知。天下人都知道刘备为匡扶汉室而奔波,敢于正面和权臣曹操作对,这更加坚定了赵云对刘备的认可。因此,赵云跟在刘备身边后,一直舍生忘死的保护刘备,因为赵云已经认定,只有刘备才是复兴汉室,让天下过上太平日子的明君。
可是,刘备入川后的行为却让赵云越来越失望。巴蜀刚刚平定,刘备就要将土地赏赐给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有功之臣,而在赵云心里,这些土地都是百姓的,于是他委婉的劝刘备“国贼还没除掉,不能让自己先安乐,应该把土地分给百姓”。
后来曹丕称帝,百官都上书劝进,请刘备称帝,唯独赵云没有劝进,因为刘备的所作所为已经偏离了赵云的初心。当刘备因关羽被杀,要以举国之兵攻打东吴时,一向唯刘备之命是从的赵云终于忍不住了,当着百官的面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但他儿子曹丕篡位,应该先讨伐曹魏,伐曹是公,伐吴是私,不应该去打东吴,”。在赵云眼里,公事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是刘备也不能以私废公。
但可惜,此刻的刘备已是花甲之人了。如今又正是蜀汉鼎盛的时期,儿子指不上,刘备就只能是拼了老命任性搏一把,所谓,为子孙做牛马!赵云说不动,诸葛亮说不动,哪怕法正活过来,也照样说不动。但诸葛亮却明白刘备,所以搬出死的法正来为自己开脱。赵云看不懂,横着膀子阻拦,致使刘备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