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江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张华江,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带头人,东北农业大学食源基活性包装学科团队负责人,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青年”。兼任亚洲蛋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绿色包装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天然产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畜产品蛋品加工分会理事、中国农产品贮藏加工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等,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食品科学》、《食品科技》审稿专家,《食品研究与开发》编委。研究方向为蛋制品深加工。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中央支持地方改革人才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共31 项,发表学术论文136 篇,其中SCI/EI收录57 篇(其中一区TOP期刊13 篇);主编科学出版社著作和教材7 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共12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 项。
主讲《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3 门本科生课程,主讲《高等食品化学》等3门研究生课。指导大学生参加“杜邦杯”“诺维信杯”“天食杯”“盼盼杯”等全国食品科技创新大赛项目共39 项,曾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1 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9 项(其中课程思政项目2 项);发表教学文章13 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共7 项。主讲的《食品化学》获得省级一流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获得全国食品学科党建联盟“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优胜奖。
作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积极组织和带领广大师生,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称号,2020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报告题目
以蛋清蛋白为基质活性包装薄膜制备及应用
摘 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薄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内包装”领域,也在积极寻找具备良好性能的食源基包装材料,据统计2021年中国用于食品“内包装”的塑料薄膜达到5 500 万t,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禽蛋生产第一大国,人均占有量位居世界第一。禽蛋市场在2018年以后增长趋势明显,2021年达到3 409 万t,约占世界鸡蛋产量的40%。鸡蛋蛋白质含量高,种类丰富,在一定条件可以得到伸展,通过疏水键、二硫键、氢键、范德华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可以呈现出良好的成膜特性。借助一定的改性、成膜技术以及适当增塑剂,可使鸡蛋蛋白分子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展,使内部疏水基团、巯基进一步暴露,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空间位阻和分子表面的疏水效应,这将促使蛋白分子成膜时在较低温度下完成变性和交联的过程,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食源基包装薄膜。
本研究在保证鸡蛋蛋白基薄膜良好机械性能基础上,优选天然功能活性成分,借助多糖接枝、多酚缀合、分子共价等技术包埋活性物质并形成有效控释,研究活性成分对成膜微观构象及食品贮藏品质的影响机制,针对易腐、易氧化、易吸潮等不同的食品类型,开发出抑菌型、抗氧化型、耐水型、智能指示型等活性包装薄膜,为我国在功能活性包装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会议通知
点击下方标题可查看之前发布的会议发言人简介及报告内容:
编辑/责编:张睿梅。 图片来自摄图网。
碳水化合物亲水胶体主要指在水中分散后能形成胶体体系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和低聚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营养配方中,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营养特性。为了更好地利用、配制和加工碳水化合物亲水胶体,改善食品质量,促进人体健康,需要对碳水化合物亲水胶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组织召开此次论坛,特邀在《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食物系统中的碳水化合物亲水胶体:从结构到人体健康”专辑和《食品科学》相关专栏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专家做报告,也欢迎相关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研讨,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网络直播入口:请于11月4日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会议室进行观看,可提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直播预约。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 2022年12月3-4日 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2022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