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水洗历史:李清照相随,卓文君得心

清水洗历史:李清照相随,卓文君得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3/12/6 16:36:02

清水洗历史,樱桃小果上桌:

李清照的相随,卓文君的得心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是卓文君的名句。

卓文君得到的是马相如的心,于是他们的婚姻算是一起走到了白头。

李清照和赵明诚也算是相随,一路的走来,似乎也很是不容易。

不容易的有各自的家庭,有当时的时局,还有赵明诚的纳妾,离世。

赵明诚的离开成了关键,当时的形式,似乎也出使了李清照的再婚,再婚之后的生活,不仅是不容易,更为无奈的是,李清照还选择了离婚,还差点因离婚去坐牢。

一代才女,在离开赵明诚的日子里,似乎也如同了孤舟,而且孤舟还在风雨中飘零。

李清照没有办法,其他人似乎也都无助,赵明诚虽然在诗词创作上赶不上李清照,但是赵明诚还就是唯一,自然李清照的心情,李清照的创作源泉也应该得益于他。

赵明诚喜欢碑文研究,李清照同时也给予了很多的协助。

可谓是夫唱妇随,或者就是妇唱夫随,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都有收获。

但是赵明诚还是离去了,离去的自然让人惋惜。

惋惜李清照后来的漂泊,惋惜一对佳偶竟然就没有一起白头。

一起白头的还就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但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人生,也曾经并不是一帆风顺。

卓文君,本名卓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其父卓王孙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大亨,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孙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仆、百万两钱,成一段佳话。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所著《白头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

两位才女,生在不同的时代,分别还就带有了时代所留下来的不同烙印。

感情是感情,才学是才学。

感情影响了创作,创作也体现出了感情,及其人生的变化。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记载说:出嫁后丧夫,返回娘家住。

司马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用琴声暗自转达倾慕之情。

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宴会完毕,司马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赏赐卓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

这是多大的胆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可是汉朝呀?

汉朝人还就是出现了,因为一首音乐而寄托终身者。

卓文君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司马相如的胆量,似乎还就是不小。

不小的他俩还就是想到了一块,想到一块之后也没有告诉父母,而是选择了私奔。

私奔了自然也就是属于家人不认同,至少是卓文君的家人没被认同。

去人家家里做客,还就是拐走了人家的女儿,想来卓文君的父母也生气。生气之外应该也是看不起司马相如,也会担心自己不争气的女儿。

不管是才女还是普通人,对于父母来说,都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自然希望她好。

李清照没有私奔,据说早年生活非常幸福,父亲丈夫都宠她。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也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等,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

传说中的神仙伴侣也不过如此。

李清照赶上了,赶上了自然幸福,自然就会创作出很多的作品。

卓文君在遇到司马相如之前曾经有过一次婚姻,在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之后才遇到的司马相如,而且和司马相如还属于私奔。

看似草率的决定,对于卓文君来说似乎还在赌注。

赌注这场私奔能够有一个好的结局。

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在没有得到卓文君的家人认可和支持之前,他们确实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比如开饭店等。后来在得到卓文君的父亲支持之后,他们就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仅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

好事连连的到来,自然也属于他们各自的努力。

如果没有金兵的到来,李清照和赵明诚估计还在过着节俭而又幸福的生活。

不管是夫唱妇和还是妇唱夫和,也不过如此。

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但是金兵还就是来了,在南逃的过程中,赵明诚还就是去世了,去世之后,就留下了李清照,还有他们的一些藏书。

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时间短促,短促的时间仍然值得回忆。

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移官湖州,未赴,病逝于建康。

李清照即便是一个人,在南逃的过程中,还是都带上了他们的藏书,藏品。

那里就是他们的记忆或者是可以回忆。

回忆自然是在惦记人。

而赵明诚还就是已经属于了离去。

对于一个才女来说,还有什么比失去自己的伴侣更重要?

李清照后来的日子,自然就属于了”悲悲切切”。

卓文君生活在汉朝,汉朝有汉武帝,汉武帝的强势自然就恐吓住了匈奴。没有出现匈奴的入侵,但是司马相如在有了身份之后,还是出现了迷失。他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给相如。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的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

有了一次婚姻的失败,似乎卓文君在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时候就放低了要求。看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的时候也没有放弃。

李清照没能和赵明诚一起白头偕老,甚至据说赵明诚后期模仿起了别人还纳有妾,这显然让才女很失望,让看客们也都很失望,失望中自然给他们的婚姻生活拉低了层次。

才女也没有脱俗,也没有脱离现实的生活。

后来在不断的南逃中,不仅藏品没有留下多少,而且李清照也再婚了,再婚了不久又离婚了。

赵明诚不完美,李清照也降低了自己。

毕竟赵明诚还就是赵明诚。

赵明诚比起后来的丈夫张汝舟,比起自己的表妹夫秦桧似乎就要好的多。

李清照的表妹嫁给了秦桧,秦桧陷害了岳飞,结果连她的表妹王氏都受到了牵连。直到目前,还在陪着秦桧跪在岳飞铜像的面前。

赵明诚不可替代,不容替代的似乎也如同她的诗词。

同样是一个人,环境不同,心境不同,写出来的东西还就是有差距。

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这有什么办法呢?

赵明诚在诗词创作上赶不上李清照,但是因他而给李清照营造的环境,带来的好心情,其实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自然也是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分离”,司马相如还算是做到了,而赵明诚没能和李清照相随到白头,或者还真就是李清照后半生的遗憾。

遗憾的还有,金兵还真就不该进入中原。有着心灵创伤的自然也不仅仅是一个李清照,而是整个的中原老百姓。

李清照后来的悲苦,自然也可以看成是太多人的心声。

太多人的心声,似乎也都能从一个女词人的作品中寻到痕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心头的愁肠自然也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说卓文君前期的婚姻属于天灾的话,那么李清照的遭遇多是人祸。

首先是赵明诚的纳妾和死去,以及金兵的入侵出使了李清照的再婚。

再婚对于她整个的人生来说,成了最大的不幸。

”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是人生,人生也属于才女。就是才女的人生。

更多文章

  • 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休书,妻子卓文君回了一首诗,竟成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刘彻,蔺相如

    司马相如辞赋水平一绝,青年时期备受赏识、春风得意,是汉武帝眼前的大红人,在大都会逐渐迷失,产生了纳妾的想法。妻子卓文君才艺绝伦,睿智桀骜,曾与父亲断绝关系陪伴司马相如度过艰难岁月,他碍于情面委婉地给妻子寄去了一句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才女卓文君秒懂,用言简意赅的诗句回复,司马相如感到羞

  • 看看卓文君是怎么对待丈夫纳妾的,有第三者插足危险的可以看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桃花,孤雁,卓文君,艺术家,小说家,司马相如,第三者插足

    历史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当时的才子配佳人,而且卓文君也是著名的才女。司马相如为官之后,也想和其他达官贵人一样,来个三妻四妾的,卓文君听说这件事后,没有潵泼打滚,而是写了一首诗寄过去的,司马相如看后,立马打消了纳妾的念头。那么卓文君写的什么呀,不要着急,下面我就把原作介绍的大家。一朝别后,两地相悬。只

  • 当初抛弃卓文君的那个渣男怎么样了?《白头吟》又有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卓文君,白头吟,司马相如,才子,书生,才女

    “白头吟”我想一部分人应该有所耳闻,如果不知道,说起“愿得一人心”一句,你应该就会有所印象。仔细想一下这首诗,你可能说这首诗充满的是恋爱的酸臭味,尤其是对于单身狗来说,感觉身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而其实呢,这其实是分手诗,或许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吧。这首诗就是卓文君给司马相如写的一首诗,其实仔细想想

  • 一曲《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为卓文君编织的爱情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柚风小圆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刘启,刘彻

    图:网络/侵删两千多年前的一天晚上,四川临邛的富商之女卓文君,做了此生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跟刚认识一天的才子司马相如私奔了。随后,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刚一进门,卓文君就被眼前的一幕吓懵了,她转身指着司马相如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骗子。”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第一次见面,是在卓府一次宴会上。

  • 《史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初读情深义厚,细品爱情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追悼红轩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司马迁,爱情,爱情阴谋

    一篇《子虚赋》让司马相如登顶西汉文学顶峰,自此,文学领域形成了【文章西汉两司马】的局面,这一局面也影响中国文学长达两千年之久。【两司马】是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能和司马迁齐名,司马相如幸甚!然而在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也为我们描绘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好爱情故事

  • 名人大讲堂|卓文君“娘家人”:希望更多人关注卓氏父女对司马相如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卓氏,史记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今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一段记载于《史记》上的“花边新闻”让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一事在后世传为佳话,卓文君故里邛崃也成为司马相如研究中不过缺少的部分。9月29日下午,“名人大讲堂”迎来“司马相如季”的首场讲座,西南民族大学教

  • 四川女人家庭地位到底有多高?看看这个敢休老公的卓文君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刘彻,卓文君,白头吟,四川省,艺术家,小说家,司马相如

    文|简平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责编|谦钟素她温婉可人、知书达理,和司马相如的爱情一直被津津乐道。《西京杂记》也不乏对她的赞美之词: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滑若如脂。其中,“当垆卖酒、为爱私奔、白头兴怨”传为千古佳话。这位千娇百媚、贤惠睿智的女子在《白头吟》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旷世绝恋,是一场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凤求凰”的爱情故事曾是古人追求婚恋自由、大胆逐爱的一则经典,然而司马相如在抱得美人归之后,却没能把不渝的爱情坚持到最后——他平步青云后,也有了花心,想纳一位娇美的茂陵女子为妾。素有才女美名的卓文君为了挽回一切,用一首诗作来征服了司马相如的心,从而让他们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有了一个“

  • 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休书,妻子卓文君回了一首诗,成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白头吟,怨郎诗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寥寥数字,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佳句,正是出自于我国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笔下。千年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知相爱,携手走过半生贫瘠日子,却在晚年收到丈夫的13字休书。她以诗回应,竟换来了丈夫的回头,成就了一段传奇佳话。卓文君是如何回应的?二人之间

  • 卓文君给丈夫写了一首诗,就让他打消了纳妾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刘彻,诗人,卓文君,凤求凰,怨郎诗,小说家,司马相如

    穷小子获得白富美的芳心,步步高升之时,竟动了纳妾的心思,白富美哪能忍他,一首诗就让他立马乖乖听话。卓文君作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家世更是显赫,父亲卓王孙是冶铁巨商,在汉代那个严管铁盐业的朝代,他家却能混的风生水起,地位和权势可想而知,因此卓文君从小就饱读诗书,远近闻名。含着金钥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