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私通”家族——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候家”。你说你在候家做事就做事吧,你想人家的女人干吗?不,偏不!这小子一激动,把平阳公主家的家僮卫媪给睡了,卫媪有孕而诞下了“私生子”——卫青,而之前卫媪已有小女卫子夫。所以,卫子夫卫青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俩。
那你说这事是郑季主动还是卫媪主动呢?
还真不好说!毕竟,在卫青之前,卫媪已经育有三女(长女卫君孺、二女卫少儿,以及三女卫子夫)。一个女人家要养仨孩子,压力还是挺大的,她想想郑季这个“县吏”的“帐”也不为过吧?
正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女”,二女儿卫少儿也“私通”了。她看上了一个叫“霍中孺”的“河东平阳人”,这小子也以“县吏给事平阳候家”。之后,卫少儿便有了儿子霍去病。
或许是见卫少儿并未显怀,霍中孺在平阳候家办完事就回家了(“吏毕归家”)。不久后,又与人结婚生下了小儿子霍光——正因如此,当二十年后骠骑将军霍去病找上门来“认爹”时,穷困潦倒的霍中孺还以为是来报复他的,遂“叩头不起”,悔恨不已。霍去病待父不薄,先是“为买田宅奴婢”,又在第二次来时,将弟弟霍光带至长安,做了武帝的“侍中”。这可真是人生无常啊!霍中孺怎会想到自己偶然的一次放纵,竟会运命非凡呢?
所以,霍去病与霍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除却以上两轮“私通”外,“老卫家”最厉害的还是要数三女儿卫子夫,因为她把当今皇帝汉武帝刘彻给睡了,“拜皇后”,且诞下了太子刘据,真可谓是荣宠至极。
或许有朋友好奇,为何以上种种“私通”之事均发生在平阳公主家呢?
这个……笔者也不清楚,或许是因为她家有这样的意外吧,不然,何以在连死两任丈夫后,平阳公主竟又改嫁给了小自己数岁的卫青呢?
行文至此,大家也就清楚霍光和刘据的关系了,二人事实上就是个“表亲”的关系。
但是这个所谓的“表亲关系”,好像也比较远,一则霍光之母与卫家并无关联,二则霍光之父虽是霍去病亲生父亲,但也多年远离长安,亦未介入“卫家”之事,还是霍去病自己怀念父亲去把他找出来的。
如此看来,即便霍光不在巫蛊之祸中帮助戾太子刘据,在亲情上讲也不算过分。
至于巫蛊之祸时霍光是否要帮助刘据,就要依情况而定了。
首先,霍光自己都身处险境,不敢轻举妄动。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暴发。“直使绣衣使者”江充,受武帝命令进宫搜巫蛊,以至“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两汉年间,无论民间,还是皇庭,巫蛊之术盛行,如果真要查,那肯定能查得出来。于公,这是为了保护刘彻安全;于私,则江充有陷害太子刘据之意。江充为什么想要陷害刘据呢?一来之前江充曾得罪过刘据,江充就担心刘据登基以后会报复自己;二来借助巫蛊之祸,江充也能够加官爵。
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江充采用了由外及内,逐步缩小包围圈的方法,“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可如此一来,由于范围过广,就搞到人人自危。虽然霍光身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是刘彻的“身边人”,可此事都已然牵连到皇后太子的至尊之躯,更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奉车都尉”呢?万一江充要查他,估计他也不能反对。更何况,他与刘据还是“表亲”的关系。
是以,处于这种人人自危的情况下,霍光只能先顾自己,至于刘据那里怎么办,他也就鞭长莫及了。
其次,霍光有不在场的理由。
上面讲过,霍光与刘据的“表亲”关系有点远,但无论多远,有关系就是有关系,这又怎能不引起武帝的怀疑呢?那霍光要怎么自证清白呢?
很简单,他只要不在现场就能摆脱很多嫌疑。
事实上,巫蛊之祸时,霍光真的就不在长安城内,而是跟随武帝去甘泉宫疗养去了。这主要是跟霍光的官职“奉车都尉”相关。是时,就是霍光负责组织车队护送武帝前往甘泉宫的,他人都不在长安,自然能减少很多的怀疑。
话说回来,既然我人都不在长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又何必入其中呢?明哲保身不更好吗?
最后,霍光“小心谨慎”,没有参与帮助刘据是大概率事件。
所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陪伴刘彻这种“好伐滥杀”的君主就更要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马虑。否则,小命不保!在这一点上,霍光就做得非常之好。据传,他每次出宫、下殿时,起止步都有固定的点,有人曾暗中跟随做出记号,事后再算量竟丝毫不差。
一个如此小心谨慎的人,要想犯错是很难的吧?
史书的记载也对此予以了证实,即在武帝薨逝之前,史书中没有任何霍光建言参政的记录。
那为何霍光如此小心谨慎呢?
或跟其身份官职有关吧?此时的霍光不过是武帝身边的“奉车都尉”,刘彻的车队队长而已,他又如何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但霍光小心谨慎,不代表他对刘据就没有多大价值。恰恰相反,对于刘据而言,霍光确有可能是个“大助力”,比如在之后的刘据谋反中,霍光就可凭自己“奉车都尉”的身份接近并劫持刘彻,甚至于将其杀害也说不定。那样一来,刘据谋反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增。
那么,既然霍光对于刘据来讲如此重要,为何刘据不将其拉拢到自己帐下呢?
一来可能是刘据没拿霍光当“表亲”,正如笔者所述,刘据的“表亲”是霍去病,跟霍光距离还是要远很多;二来刘据此人缺乏战略眼光,不懂得拉拢人才为己所用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后来谋反失败,以及出逃中又被朋友出卖的主因。
总之,虽然刘据和霍光有“表亲”之实,但却无“表亲”之情,刘据既没有看重霍光的才华地位将其纳入麾下,霍光亦不愿意主动相助而得罪武帝。
如此一想,直觉霍光不帮刘据实在是太正确了,大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