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武帝卷26——皇室奇葩,栗姬的儿子们终于都死光了!

《资治通鉴》武帝卷26——皇室奇葩,栗姬的儿子们终于都死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弗兰力艺术 访问量:2204 更新时间:2024/1/16 13:23:02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西汉的武帝时代比较长,涉及到的人和事非常多,头绪多线索多脉络复杂,有朋友留言催促赶紧写汉匈大战、卫青霍去病……稍安勿躁,莫要小孩子心性,这些兵事放在历史长河里,固然璀璨,但历史远不止打仗,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事同样闪光、甚至更加灿烂,值得我们研究、熟悉,至少也应该知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抽点时间介绍一下那个时代武帝身边的人,这些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会频繁出现……好吧,我知道大家更喜欢八卦啥的,首先我们来讲讲武帝的兄弟、子侄们,看看当时这些生于顶级圈层的人物,都是些怎么的奇葩!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刘彻)。栗姬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程姬生鲁共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汉书”

这里整体罗列一下,武帝的老爹景帝,在古代帝王当中算是比较能生的,一共十四个儿子,够一个足球队了;景帝下线后,这十四个小子一帝十三王,形成武帝时代最顶级的圈子。

多说一句,文中红色标出的王夫人,大家要注意一下,这是武帝的小姨——是的是的,武帝的外婆是个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将俩女儿全部送给景帝了!

一、河间王刘德

“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金帛招求四方善书, 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刘)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刘德)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采礼乐古事 ,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资治通鉴”

事物都是相对应的,武帝上位的反面,是栗姬、以及栗姬儿子们的全线溃败——栗姬长子是前太子刘荣,由于老娘不给力,被刘嫖、王皇后联手薅下来,最后自杀;其余儿子,小心翼翼、夹着尾巴,苟延残喘。

这位河间王刘德,也是栗姬的儿子,在藩国(河北沧州一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刘德这里!不仅如此,刘德还发榜求书,重金从民间搜罗各种古代散落的书籍,其图书库的藏书量与汉王朝中央政府的国家图书馆有一拼。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投身文化(意识形态)事业,但刘安动机不纯,招揽的文人都是些浮辩之人,能说会道,混吃混喝,没啥节操。

刘德搞到了很多先秦时期的古书旧书——科普一下,秦汉是中国文字的分界线,西汉以前,都是用篆书,特别那种古篆体,如同蝌蚪文;汉代开始,除了玉玺、印章啥的,都用隶书,这就精简多了……中国文字有严格的演化线,秦汉之际是比较重要的一次演进。

总之,刘德好学、下士,自身血统尊贵不说,家里书多、身边文人多,其行为举止符合古典礼节,思想言行遵循儒家传统……因此,这人在当时上层圈子里口碑非常好,形象十分正面。

总之,上层人物就该这个样子,刘德就是大家伙的标杆、楷模——我想说的是,按照历史阴暗的惯例,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颇有气候……就算刘德本人没啥野望,但也不可避免会被有心人利用!

“冬,十月,河间王(刘德)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武帝)下太乐官常存肄yì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hōng,中尉常丽以闻,曰:“王(刘德)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guān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资治通鉴”

这一段讲了几件事——

1、-130年十月,岁首,刘德来朝,献雅乐,就是朝廷祭祀大典使用的音乐……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那是唯二的重大项目(你一个藩王,还是栗姬的儿子,献啥不好,献雅乐,这是献么,这是示威!)

2、并对三雍宫的各种典章问题发表意见、同时回答了皇帝布置的作业,三十多道题目,其所答,不仅依据儒家道统,而且得事之中,文约指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语言精简直接,赢得一片喝彩(这些人对刘德喝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武帝喝倒彩?)

3、武帝很高兴,让乐师收藏刘德所献的雅乐,经常练习,但武帝极少使用(这能用吗?人家献这个就是打你脸的)

4、同年,正月,春天,刘德薨hōng,诸侯死曰薨,这事搞滴,从长安回来没几天就下线了……最后朝廷给了个谥号,献(叫你丫献雅乐!),这是个美谥,聪明睿知曰献。

刘德死得这么突然,就没人怀疑有啥问题?

当时肯定有质疑的,但因为距事发年代忒近,有所避讳,所以史记、汉书都语焉不详……不过,肯定是有确凿史料流传下来——

“河间献王(刘德)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fú然难之,谓献王(刘德)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刘德)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陈寿的汉名臣奏”

这一段出自东汉末、三国期间陈寿编篡的集子,大意是说,刘德来朝,不仅以地方藩王身份向中央献了雅乐(打脸示威),还侃侃而谈,武帝问啥他都接得住,这个接得住,我估计,不是说他都能有精彩的回复,而是——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能讲,但都是强词夺理,而且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大放厥词,大家都知道这厮是胡扯,但涉及道德又没法公开反驳,只得内心问候丫。

武帝是不是也被刘德满嘴的道德震撼住了,不能公开斥责,但还是发了脾气,非常不高兴,直接上手揭露刘德内心的阴暗——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性质就非常严重了……商汤(商朝的开国者)起家的时候只有七十里的地盘;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起家的时候,只有一百里的地盘;那谁,刘德,没有华,你加油啊!(你那点小九九我能不知道?你就是想谋逆!)

这话总结起来意思就是,你赶紧死吧!不管别人有没有听懂,反正刘德肯定是听懂了,回到藩国啥也不做,天天嗨皮,日日作乐,不几天就完蛋了——刘德一死,栗姬这边就彻底没人了,再没翻盘的指望!

身边人:大王,为了家人,你要保重啊!

刘德:为了家人,快,扶我起来,我还行……

二、鲁王刘馀

“鲁恭王(刘)馀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汉书”

鲁王刘馀,程姬所生,起初为淮阳王,吴楚之乱后调整为鲁王。

这厮,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喜欢大房子、大花园,还喜欢斗鸡狗马,晚年溺于音乐,不爱辞赋这些,为人口吃,可能还口齿不清。

“鲁恭王(刘馀)好斗鸡鸭及鹅鴈yàn。养孔雀鵁鶄jiāo jīng俸一年费二千石。——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在史学界很有地位,可以当作正经史料。

上面这段的意思是说,鲁王这厮,喜欢斗鸡斗鸭,还喜欢斗鹅和大雁,鹅和雁应该是一类,战斗力颇强悍。另外还养了孔雀啥滴,鵁鶄,应该就是池鹭一类的飞禽……孔雀、池鹭这些东西,一年饲养费用高达二千石——二千石,这是帝国顶级高官的俸禄,亲王们用来养小动物!

“恭王(刘馀)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闻钟馨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汉书”

鲁王起初喜欢建造宫室,就是盖房子,修园子,鲁国,孔子的故乡,为了扩大宫殿,不停将周边百姓的屋子拆了,给不给补偿不好说,就算给估计也是三瓜俩枣,最后竟然孔子旧宅也不能幸免——管你啥大师、导师,在亲王面前,屁都不是!手下人问这是老孔的宅子,拆不拆?鲁王大手一挥,拆丫滴!

结果,孔子显灵,闻钟馨琴瑟之声,老孔点你了,差不多得了,再乱来,召你下来面谈——鲁王也怕了,立即叫停……这个过程中,从老孔旧屋的墙壁里,发现一些古典旧书,都是先秦文字,古篆,蝌蚪文,“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

今天讲了河间王刘德和鲁王刘馀,这俩还算正常,后面说点奇葩。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标签: 栗姬武帝资治通鉴王皇后文王陈寿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宠妃栗姬,儿子贵为太子,却愚蠢无知,葬送自己和儿子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栗姬,刘启,馆陶公主,刘彻,王娡,刘荣

    一日,汉景帝感觉身体不适,心情郁闷的来到宠妃栗姬寝殿,对她说道:“爱妃呀,要是我死了,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皇子们啊!”谁料,听到此话,栗姬竟破口大骂道:“你是不是缺心眼?竟然要我善待那些女人,绝不可能!”气得汉景帝当即拂袖而去。而让栗姬想不到的是,这竟是她离后位最近的一次……栗姬,是汉景帝刘启早年非常

  • 刘启病重:“我百年后,栗姬你要善待我的姬妾。栗姬大怒:没门儿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栗姬,刘启,王娡,馆陶公主,刘彻,刘荣

    有一天,刘启病重将栗姬叫到床前:“我百年后,你要善待我的姬妾和儿子们。”没想到,栗姬大怒:“你生前与她们卿卿我我,死后还想让我照顾她们,没门儿!”愚蠢的栗姬,说完拂袖离去,刘启看着她的背影,脸色由怒转冷。栗姬竟不知,自己拈酸吃醋的一番话,竟然断送了儿子刘荣太子之位。因此,栗姬也成了史上,最“坑儿子”

  • “女秀才”程姬智对罗文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罗文,女秀才,才女,程姬

    早年,万家庄有一富户不幸家道中落,及至到了万无幸这一代,更是人丁不旺,家业不兴。好在瘦死骆驼比马大,破船也有三斤钉。万家在当地也还是殷实人家。这个万无幸,虽不善言辞,木呐口呆,但心眼不坏,为人实诚,不善言辞,耕田种地倒也是一把好手。后来经人介绍,娶了贫寒人家姑娘程姬为妻。这程姑娘不仅人生得端庄秀丽,

  • 汉景帝召程姬侍寝,她因月事让侍女顶替,谁知却为大汉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刘启,程姬,皇帝,刘秀,侍女,分封,大汉,汉景帝

    汉景帝安排程姬侍寝,不巧程姬来了月事,于是她急中生智来了个招偷梁换柱,不仅救了自己,还为大汉续命200多年。程姬本是汉景帝刘启的爱妃,由于容貌国色天香,又能说会道,十分讨皇帝欢心。刘启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程姬一人,这让其他妃子十分嫉妒。这天,程姬忽然来了姨妈,身体十分不适,向内监禀报了之后就早早

  • 孝平皇后: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后,竟是篡朝逆贼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孝平皇后,王政君,皇后,王莽,太后,平帝

    01自从王政君当上太后,王家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迅速被王家外戚所占据,长兄王凤更是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统领王家子弟横征暴敛、铲除异己。待到老一辈的王家外戚们,陆续作古西归后,剩下的小辈们依旧沿袭着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张扬跋扈,仗势欺人。唯独王政君早逝的三哥的儿子,王莽,洁身自

  • 东汉开国太子刘强的外孙女,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章德窦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强,刘炟,窦皇后,章帝,窦太后,太后,东汉,汉章帝,章德窦皇后,刘强(1971年),书法家,艺术家,中央金融企业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东汉开国太子刘彊(“彊”同“强”)的外孙女,汉章帝刘炟的第一任皇后,章德窦皇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她的一生。窦氏的出身高贵,她的母亲是东汉开国太子刘强的女儿沘阳公主,她的父亲是大司空窦融的孙子窦勋。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但沘阳公主的公公窦穆被人举报,称窦穆父子

  • 刘肥去世后,其子为何公然反吕?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肥,吕雉,齐国,刘邦,齐王,高祖,鲁元公主

    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在刘邦和吕雉结婚前便已诞生。对于这个在沛县陪自己一起生活的儿子,高祖对他的喜爱溢于言表,为了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将富饶的齐地赐给他做封地。齐王刘肥刘肥为人本分,不愿意过多参与政治斗争,终其后半生都待在齐地养老,最终

  •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为何继承皇位的却是次子刘盈?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刘肥,刘邦,刘盈,吕雉,皇位

    说起古代的皇位传承,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一个规矩:立长不立贤。这个规矩的意思是册立自己的长子。不过,这个长子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嫡出的长子,第二就是现存的嫡长子。因为在古代,医疗条件较为落后,即便是皇家的孩子,也未必都能长大成人。而嫡长子如果去世了。嫡出的次子有机会进位成为嫡长子。刘邦的长子,就因

  • 惠帝的哥哥刘肥的母亲曹氏,是怎样的一个人?刘肥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刘肥,刘邦,吕雉,鲁元公主,刘盈,惠帝,曹氏,曹氏(窦建德),汉惠帝

    众所周知,刘邦的三个女人都比较有特点,戚夫人最悲惨被做成了人彘、吕后则是威风凛凛的权势女子、另一个不太出名的则是当年村里的俏寡妇曹氏。那么,生下了长子刘肥的曹氏,最后结局如何?(一)曹氏身份根据史书记载,刘肥的生母姓曹,是刘邦的同乡。在吕雉正式成为刘邦的结发妻子时,曹氏与刘邦已经同居了,并且还生下一

  • 吕后赐刘肥毒酒,刘肥的大智若愚,保了一世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拾忆轻尘标签:刘肥,吕雉,刘邦,刘盈,鲁元公主,太后

    一天深夜,刘邦瞅着四下无人,敲响了村里曹嫂子的家门,“谁呀?”曹氏问道,“是我,隔壁老刘。”曹氏闻言,赶紧跑去打开门,把刘邦迎了进去。这个曹氏是刘邦当年在沛县,还是草根的时候就认识的,曹氏丈夫死的早,独自开了一家酒馆,因为长得有几分姿色,经常遭到一些登徒子的扰乱,刘邦因帮助曹氏出头,二人而结缘。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