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著名的美女政治家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有人说她救了东汉

东汉著名的美女政治家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有人说她救了东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3/12/24 18:35:07

邓绥绝对是值得我们后人铭记的杰出女政治家,她二十五岁之前是“小女人”,活得谨小慎微,是汉和帝温室里柔嫩的花朵;二十五岁之后是“女汉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岌岌可危的大汉帝国。

邓绥是谁?

邓绥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的孙女,西羌校尉邓训的女儿。

东汉是一个皇权与豪门士族共治天下的时期,邓氏、马氏、阴氏、樊氏、梁氏、窦氏等功臣家族与皇族,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姻,掌握帝国的核心权力,几大家族会以选秀女的方式,将本家族的姑娘送入宫中为嫔妃。当然,她们中间肯定会产生一位皇后,皇后的家族将成为诸豪门势力的领头羊。

邓绥16岁参加选秀,被汉和帝一眼相中,以“贵人”身份入宫。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史书说邓绥“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一米六八,姿色甩别人几条街,是男人都会动心。

更重要的是邓绥不是绣花枕头,人家肚子里有货,她6岁读史书,12岁读《诗经》、《论语》,学问比家里的兄弟们都要好,被称为知识分子(诸生),连她父亲大事小情都喜欢跟她商量。

可见,邓绥从小就是“小大人”,有见识,有主见,古人说“从小看八十”,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邓绥不光脸上有姿色,腹中还有诗书,胸中还有丘壑。除此而外,邓绥还有一个伴随了她一辈子的美德——谨慎自律。正是这个美德,让她赢得了美名,也助她打败了阴皇后

邓绥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

汉和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阴家姑娘,东汉开国皇后阴丽华的娘家曾孙女。说起这位阴皇后,她跟邓绥其实也是亲戚关系,邓绥的母亲也是阴丽华的侄女,按辈分阴皇后应该称邓绥为姑姑。

姑侄俩都嫁给了汉和帝,为了争夺皇帝的恩宠,两人逐渐走上了你死我活的路。邓绥是气质美女,知性美女,怀德美女,自然汉和帝的宠爱要远高于其她嫔妃。阴皇后忍不住生气:你一个嫔妃,凭啥比我皇后还要受宠?于是她处处给邓绥穿小鞋。

可阴皇后忘了一点,男人喜欢女人绝不是她的强势,而是她的柔弱,她的退让,她的谦逊。所谓女德如水,身处卑下而其势久,女人的弱才是真正的强,邓绥把这个道理诠释得很完美。

面对咄咄逼人的阴皇后,邓绥愈发谦卑,她常常装病让汉和帝换个地方过夜,还主动帮汉和帝寻摸别的美女。她对阴皇后时时刻刻陪小心,只要阴氏在场,她从来都像个仆人弓着身子站立一旁。阴皇后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她绝对不敢穿。

邓绥越谦卑,汉和帝越喜欢,阴皇后越恼火,这个蠢女人发下毒誓:将来等我当了太后,就把邓氏灭族!这话传到邓绥耳朵里,吓得她想自杀,以避免因为自己连累家族。

终于阴氏被妒火烧昏了头,玩出后宫女人的杀手锏——巫蛊。东窗事发后,汉和帝正好借机废黜了阴氏,并改立邓绥为后。

放在别的女人身上,人们可自然地会怀疑:邓绥是不是心机婊?这一切是不是她精心设下的计谋?如果我们通读了邓绥的一生,就会打消这个怀疑。

当上皇后的邓绥,依然保持了低调谦逊,不光在后宫杜绝奢华之风,还坚决推掉对家人的封赏。她的哥哥邓骘,在汉和帝时期也仅仅是个中郎将,大大低于外戚的标准。

邓绥走向政治舞台,源于汉和帝的早逝。元兴元年,时年27岁的汉和帝驾崩,出生才百天的皇子刘隆即位,邓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拉开了她艰辛而又伟大的执政之路。

邓绥对东汉帝国有多重要?

后人评价邓绥用了六个字——兴灭国,继绝世!

汉和帝是东汉第四位皇帝,远没有到末世,哪来的“灭国”和“绝世”之患?

首先东汉皇族子嗣不旺,从汉和帝之后,大多皇帝都无后。比如汉和帝,儿子没少生,就剩下一个从小病恹恹的刘胜和出生不久的刘隆。儿子们都保不住,汉和帝吓得将儿子们悄悄养在宫外。

刘胜根本不能当皇帝,奶娃子刘隆也仅仅当了几个月皇帝就夭折了,邓绥被迫从藩王中选择了清河王之子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

其次,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天灾最频繁的时期,汉安帝期间尤甚,旱灾、水灾、蝗灾、瘟疫、地震、火灾等连年爆发,还常常一年中结伴而来。国家和皇室拿出所有的库藏,都远远解决不了难民问题。

再者,西域、西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轮番寇边,国力不济的东汉帝国左支右绌难以抵挡,羌人的兵锋常常进入三辅地区,严重威胁到汉帝国的政权。

因此邓绥这个帝国实际掌控人当得非常艰辛!汉和帝的离世,让年轻的邓绥在政治大熔炉里成熟,也让她烨烨生辉。

  • 一,开源节流,拼命解决民生问题

为了补充资金缺口,邓绥首先从皇宫压缩开支着手,《后汉书》花大篇幅记载了她的举措,包括裁减宫中服务人员、压缩所有人员的待遇、变卖宫中珍宝、禁止狩猎、禁止例供、禁食反季节蔬菜、划园林为农田、降低祭祀标准等等,甚至汉殇帝的皇陵费用,被压缩到了十分之一,真的做到了无孔不入。

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位太后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苛刻”到这种程度,这些节省出来的费用每年达数千万钱,为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 二,开荒兴农,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东汉之前南方尚属于蛮荒之地,人口稀少,农业不发达。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邓绥决定开发南方,将大量人口迁徙到南方开荒,政府在农具、种子、农业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南方有大片的平原,河道纵横交错,非常适合农业发展,正是在邓绥的主持下,我国开始了有计划地对南方的开发,这个举措的历史价值跨越了当朝。

  • 三,狠抓吏治,加强官场廉政建设

邓绥非常注重抓吏治廉政,尤其重视救灾中的贪腐问题,以及冤狱问题。她曾经多次亲临监狱提审犯人,曾经一次清理出受冤的死囚犯36人。

史书记载了一个故事:洛阳有个人被冤枉杀人,县令营私舞弊,将嫌疑人屈打成招,判了死刑。执行前正好赶上邓绥到监狱检查工作,该嫌疑人当时已经被打得不能行走,被抬到邓绥面前,却失去了开口伸冤的勇气。

就在此人被抬走的瞬间,邓绥隐隐约约看到此人欲言又止的神态,预感有问题,当即决定重申,结果果然发现是冤案,县令因此被处死。

太后多次跑到监狱审案,历史上独一无二!

为了防止自己的家人骄纵犯法,邓绥对娘家人非常苛严,邓骘早年辞官,邓康被免职,侄子邓凤因为接受贿赂,被剃光头发向天下人谢罪。东汉一朝,邓绥和明德马皇后,是对娘家最苛严的太后。

邓绥为了警示邓氏和皇族子弟,特地在宫中请老师给他们授课,她还亲自当老师,多次以经书、历史教育他们。

  • 四,打击异己,牢牢掌控朝政大权

当然,政治家也不可能只有温情脉脉的一面,邓绥后来发展成了强权女政治家。

为了牢牢掌控国家权力,她曾经挫败司空周章的叛乱阴谋,并逼死周章。郎中杜根上疏抨击邓绥不肯归政于汉安帝,被邓绥下令装进口袋打死。行刑人做了手脚,杜根被打得骨碎筋断,扔在那里三天,眼睛里生了蛆,邓绥以为杜根已死,才下令抬走。

因为邓绥久久不肯归政,导致汉安帝对她怨恨不已,也给她去世后邓氏一族遭遇报复埋下了祸根。因此,历史上一直有人认为邓绥太贪恋权力。

不过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说法,权利这东西很少有人会主动退让,我们的评价标准应该看掌权者究竟做了什么,倘若是利国利民,她的贪权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事实也证明,汉安帝就是个低能儿,邓绥去世后这家伙迅速把东汉帝国搞散了架。

邓绥留下的几个争议

永宁二年,40岁的邓绥积劳成疾,壮年早逝。执政15年的她,从不谙政治的柔弱女子成长为政治强人,帮东汉帝国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她的功绩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太后相比,都不逞多让。

不过,也有人指责邓绥犯下了一些错误,给汉帝国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

一、放弃西域、放纵西羌

汉明帝时期重新收复西域,可邓绥执政期间,撤销了西域都护府,事实上再次放弃了西域。面对西羌叛乱,东汉帝国征伐不力,邓绥下旨边民内撤,导致大量人口伤亡,边境大批土地丧失。

这确实是邓绥整治期间的“污点”,不过我认为也不应该过多指责她,因为当时的东汉帝国面临内外交困,根本无力扩充军备。邓骘当时还打了个比方:两件旧衣服,拆了一件补另一件,至少还有一件能穿。

以当时的窘境,作出放弃西域虽然可惜,但也不能算作决策错误。

二、开了重要宦官的恶例

东汉宦官势力的兴起,就从邓绥开始。不过我觉得批评声难免有偏见,东汉宦官势力的崛起几乎是必然的,即便没有邓绥,结果也一样。

宦官本质上是皇权用来对付豪门集团的工具,只要豪门势力对皇权形成威胁,皇帝第一个就会想到培养宦官势力,历朝历代都如此。

三、开了卖官鬻爵的恶例

提到卖官鬻爵大家牙根痒,其实大可不必,中国古代卖官鬻爵就从来没有禁绝过,只是我们被舆论误导了。

首先鬻爵是一种很常规的操作手段,每当朝廷出现经济困难,都会利用这个工具。比如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匈作战的需要,汉武帝多次公开鬻爵。

鬻爵其实没多大危害,毕竟爵位这东西无非就是一个称号,而买爵位的人付出的代价,对帝国的经济帮助往往能解燃眉之急。

卖官则不同,官是要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去的,买官的人绝不是为了荣誉,而是回报,所以往往滋生贪腐行为。因此卖官的现象并不普遍,我们不能把卖官和鬻爵当一回事看待。

邓绥确实卖官了,但基本都是郎官和吏员。郎官是预备官员,吏员就是办事员,严格讲这二者都不算官,顶多说他们将来可能会成为官。

像邓绥这种卖低级别官职的情况,历史也不算少,其实也没必要太大惊小怪。

考虑到邓绥执政期间,东汉帝国“灭国”、“绝世”的窘境,卖官鬻爵,包括放弃西域,未尝不是断臂求生的手段,虽然痛苦也是迫不得已,还是那个标准,我们要看这个牺牲值不值得,如果卖官鬻爵的钱用来奢侈了,那就该批,否则这个痛苦就该承受。

综上所说,我认为和熹皇后邓绥配得上一个“杰出”的称号,她对东汉帝国的历史贡献值得后人尊敬和纪念!

标签: 邓绥太后宦官刘彻刘隆阴丽华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强“白莲花”皇后!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手段,邓绥上位史

    历史解密编辑:欢乐小青年标签:邓绥,太后,皇后,皇帝,邓太后,白莲花

    一入宫来宫似海,宫宫都是钮祜禄。欢迎大家收看三妹频道“拼了命地让”系列——史上最不争不抢的和熹太后邓绥,她是那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天妒英才皇帝刘肇的老婆。邓绥刘肇我们都知道东汉皇帝虽多,但基本都萌萌哒,短命且不出名,纵观整个东汉公司,能记住的没几个,最多撑死前面四个,那属于业界良心了。东汉皇帝这四

  • 东汉著名的美女政治家邓绥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邓绥,霍光,阴丽华,皇帝,皇后,和帝

    邓绥,一个少女,她只走了两步,就完成了人生的极致。从一个妃子升为皇后,皇太后,没有点手腕是难以想象的。一,邓绥年少性格禀异,颇受父爱邓绥年方五岁,显示出独特的性格。一次她祖母替她裁鬓,总角,无奈年高眼花,误伤邓绥前额,邓绥忍痛不吭声。大家都觉得奇怪就问邓绥痛不痛,邓绥说:痛嘛,只是太夫人怜爱我,为我

  • 邓绥:将门之女,临朝称制16年,挽救了一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邓绥,皇上,宦官,阴丽华,皇帝

    东汉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她临朝称制达16年之久,有史学家称赞她为了东汉的发展殚精竭虑,克己奉公;还有一些史学家则批判她专权朝政,信用宦官,卖官鬻爵,丢了西域。她就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和熹皇后邓绥,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位皇后呢?关注我,一起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将门才女,美艳绝伦邓

  • 邓绥:19岁宫斗皇后、25岁拥立皇帝掌权16年,她的故事比甄嬛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邓绥,甄嬛,皇帝,皇后,妃嫔,太后

    公元102年夜,月色朦胧暗香浮动,汉和帝刘肇地来到贵人邓绥的宫殿,准备留宿在此。但是他却发现宫门紧闭,于是他高声叫道:“爱妃开门,朕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稍后里面传来美丽女性温婉柔媚的声音:“臣妾偶感风寒已经就寝,今夜不方便侍寝,请陛下留宿别处吧。”汉和帝一下子愣住了,他是东汉皇帝一直以来后宫妃嫔都

  • 和熹皇后邓绥:历史上另一个与武则天匹敌的女性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大鱼爱历史标签:邓绥,皇后,皇帝,太后,和熹,唐朝,阴丽华,女皇武则天

    邓绥,被史学家誉为“皇后之冠”,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与武则天一较高下的女人。作为东汉时期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她到底是辅官贤后还是最强白莲花呢?邓绥出生在今天的河南新野,她的祖父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曾是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将。而邓绥的父亲邓训则是护羌校尉。邓绥自幼喜欢读书,六岁就能阅读《史

  • 爆笑新来一个同事叫何莲,那个娴静那个美貌,真是跟莲花有一样的气质

    历史解密编辑:天天明星标签:何莲,闺密,乞丐,女神,冷笑话

    1.爆笑加油搞笑冷笑话,某加油站为了招揽生意打出一块招牌:凡买汽油者可免费获赠一张当地的地图。一天,有个外地人把车驶进加油站,他加了5元钱的汽油并索要免费地图。服务员说:“你要地图做什么?凭你买的那点儿汽油,你去的地方我指给你看就行了。”2.搜索关注天天一笑笑网看更多冷笑话,朋友在追女神,那短信内容

  • 高清经典 | 吴让之 行楷《东方朔画赞》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东方朔画赞,楷书,行书,书法,书法家,吴让之,书法作品

    吴让之《东方朔画赞》纸本,行楷,27x432cm《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为晋散骑常侍夏侯湛之所作,唐颜真卿书写,赞扬东方朔的丰功伟绩,而此幅书法与颜氏楷书有所不同,其以楷书书写,并融入了行书笔法,字正圆润,刚劲有力,彰显书法家楷书的独特魅力。高清局部—版权声明—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

  • 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雍容华贵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行书,书法,倪瓒,赵子昂,黄公望,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书法作品

    董其昌有着这样的一个绰号,叫做“海内文霸”!他出生于16世纪中叶,出生在今天的上海,是明朝中后期的大书法家、大画家,影响了后世400多年。在万历十七年的时候,董其昌考中了进士,足见其才学精深,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最后在崇祯九年的时候病逝于家乡。董其昌在书画方面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其擅

  • 《东方朔偷桃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画国际大学标签:东方朔偷桃图,吴道子,东方朔,名士,后世

    《东方朔偷桃图》,明,吴伟,绢本水墨,纵1346厘米,横876厘米,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 大楷典范|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楷书,唐朝,颜平原,柳公权,颜真卿,书法家,国防部门,书法作品,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创新出了与大唐以肥为美的审美习惯相一致的颜体书法,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