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字意,东汉王朝第十一任帝,为汉章帝刘炟的曾孙,汉章帝第六子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其母匽明为刘翼妾室。
东汉安帝永宁元年(庚申,120年),邓太后召蠡吾侯刘翼入京,封为平原王,留于京师,奉汉和帝刘肇长子怀王刘胜之祀。次年,邓太后卒,汉安帝刘祜的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诬陷邓骘兄弟与刘翼谋图不轨,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从此闭门谢客。
东汉顺帝永建五年(庚午,130年),汉顺帝刘保在位,其父河间王刘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予儿子刘翼,得以诏准。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壬申,132年),刘志出生在蠡吾县(今河北博野县)。后来,蠡吾侯刘翼卒,刘志承袭侯位。汉顺帝驾崩之时,13岁的刘志入都会葬,因其面目其扬,为梁太后所见,欲将己妹嫁之,只因国有大丧,一时未便与议,所以遣令归国。
东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146年),刘志年已15,乃由梁太后召令入朝。
同年闰六月初一,大将军梁冀将年仅9岁的汉质帝刘缵毒杀,朝廷再次议立新主。时值,刘志正在京城洛阳城北的夏门亭,梁冀与其妹梁太后皆属意于他,遂召三公、大臣,以及列侯一同讨论。然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为了削弱梁氏外戚势力,主张迎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汉质帝刘缵的堂兄)。梁冀苦于找不到理由反对,只好宣布暂停讨论。次日,重会公卿讨论,梁冀严厉逼迫群臣策立刘志,公卿惧其淫威只好屈从,唯有李固继续坚持,遂被诏免官职。当月初七,梁太后正式下诏,遣大将军梁冀亲持符节,以帝王乘坐的青盖车,迎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即位,是为汉桓帝。至此,梁氏外戚风光无限,家族前后有7位王侯、3位皇后、6位贵人、2位大将军、尚公主者有3位,夫人妻女食邑称为君的7人,其余国卿、军将、府尹、校尉多达57人。
九月,追尊桓帝的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其嫡夫人赵氏为‘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其父蠡吾先侯刘翼为‘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并且按照规制设置令、丞,负责掌管陵墓事宜,又遣司徒以隆重大礼祭祀。
十月,又尊桓帝生母匽明为‘博园贵人’。
这一年,左冯翊腾抚性情方直,不交权势,为宦官所恶,论讨贼功当封,太尉胡广承旨奏黜之,卒于家。
东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147年)正月,发生日食,诏令三公九卿,各言得失。
同年四月,京师发生地震,又诏大将军公卿,荐举贤良方正。
六月,太尉胡广被罢免,光禄勋杜乔代之。然而,自从李固被废,朝野丧气,群臣侧足而立,就算太尉杜乔正色忠直,却也无所回桡。
七月,为了报答拥立之功,桓帝下诏增封梁冀食邑13000户,封梁冀之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梁冀之子梁胤为襄邑侯。与此同时,册封中常侍刘广等宦官为列侯。对于这样的大肆封赏,杜乔上书劝谏:“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务。”然而桓帝不予回复,梁冀于是更加跋扈、为所欲为。
八月十八日,桓帝按照梁太后之意,册封梁太后之妹梁女莹为皇后。梁冀本欲借此大出风头,拟令桓帝特备隆仪,偏偏杜乔据执旧典,声称礼制不合,只准依照前汉惠帝纳后故事,毫不增饰。
九月,京师再次发生地震,梁冀以此为由,奏请免去杜乔官职。宦官唐衡、左一道一向嫉恨杜乔,亦在桓帝面前诬告:“以前杜乔与李固反对陛下即位,认为您不能侍奉汉朝宗庙祭祀。”桓帝遂对杜乔、李固产生想法。
十月,桓帝进司徒赵戒为太尉,封为厨亭侯;司空袁汤为司徒,封为安国侯;之前太尉胡广为司空,封为安乐侯。自是三公各得侯封,遂皆党同梁氏,唯命是从。再说,李固、杜乔虽然相继免职,尚于都中居住,外戚中宦,统因二人抗直,引为大患。
十一月,清河人刘文与南郡人刘鲔勾结,妄称‘清河王当统天下’,欲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桓帝大怒,遣军逮捕二人杀之。于是,梁冀借此指使一些官员弹劾,刘蒜贬为尉氏侯,放逐桂阳。刘蒜遭此冤诬,愤不欲生,仰药自尽。梁冀又乘机诬以李固、杜乔曾暗与刘文、刘鲔通谋,请求逮捕治罪。然而,梁太后素知杜乔为人,阻止梁冀不得为难杜乔,因此杜乔得免,李固下狱。李固门生王调、贯械上书,证明李固冤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自伏斧鑕,诣阙通诉。梁太后诏令释放李固,京城百姓无不欢欣雀跃。梁冀大为吃惊,不料李固如此深得人心,更加引为后患,于是再次上书,又将李固捕入狱中。李固情知此次不再得免,因在狱中写好手书,托狱吏转交太尉赵戒、司空胡广。二人得书,明知李固忠臣,为人所害,却因害怕鉵忤权奸,不敢代讼。
几日后,李固冤死狱中,梁冀又将矛头指向杜乔,派人传语:“你还是赶紧自杀!这样还可保全妻子儿女。”次日,梁冀遣人前往杜乔府门打探,得知不受威肋,于是进宫面见太后,杜乔遂捕入狱,冤死狱中。梁冀并不罢休,将二人陈尸京城集市,下令‘有敢来哭泣吊丧者,予以惩治。’汝南人郭亮为李固学生,左手拿奏章、斧子,右手抱铁砧,前往宫门上书,乞求为师收尸,无人理睬;又与南阳人董班一同守在李固尸旁,吊丧哭泣,夏门亭长喝斥:“你们是何等迂腐的书生!公然冒犯圣旨,想试度官府厉害吗!”郭亮答:“我们为大义所动,为何以死相胁?”再有杜乔故掾杨匡,自陈留星夜入都,犹著前时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卫尸丧,驱逐蝇虫。3人守至第12日,由司隶察状奏闻,梁太后亦觉兄长过分,尽加赦宥,听令收葬二尸。董班送李固丧还汉中,杨匡送杜乔丧还河内。
这一年,南匈奴呼兰若尸逐就单于卒,车兒嗣立,是为伊陵尸逐就单于。
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戊子,148年)正月初一,桓帝加元服,大赦天下。
同年二月,桓帝与梁太后亲临大将军府,与梁冀就像普通一家人那样‘饮酒为欢’。这个时期,桓帝与梁冀之间因有梁太后从中调和,彼此十分融洽,对于梁冀的要求,皆尽力满足。当月,白马羌寇广汉属国,杀死长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蛮,讨破之。
四月,桓帝封弟弟刘顾为平原王,奉祭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北宫掖庭中德阳德以及左掖门发生火灾,车驾仓猝奔徙,避居南宫。
七月,京师大水。
东汉桓帝建和三年(己丑,149年)四月,发生日食。
同年六月,洛阳地震,宪陵寝屋,俱被震坍。
七月,廉县雨肉,形似羊肺,或如手掌,远近称奇。
八月,有孛星出天市垣,继而京师大水。
九月,地震二次,山崩5处。太尉赵戒因灾免官,迁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张歆为司徒。梁太后下诏自责,令有司赈恤流民,掩埋饿莩,禁止苛刻。
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庚寅,150年)正月初二,梁太后身体不豫,归政19岁的桓帝,大赦天下,改元和平。
同年二月二十二日,梁太后薨,丧礼甚隆,谥曰‘顺烈皇后’,合葬宪陵。增封大将军梁冀食邑万户,加上之前所封,共为30000户;诏封梁冀之妻孙寿为襄城君,待遇等同长公主;就连梁冀最为宠信的管家秦宫亦任为太仓令。时值,各地方州郡刺史、太守,离京赴任之前,除了拜见梁冀,还要谒见秦宫,否则官位不稳。
梁冀于洛阳近郊霸占大量民田,修建园林。因其喜欢兔子,在洛阳城西建立一处兔苑,面积达数十里,公开发布文书,向各地官府征收兔子,并将每只兔子剃掉一撮兔毛,以作标识,如果有人伤害兔苑之中兔子,必受严惩。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不知禁令,误杀一只苑兔,结果被杀,不少人遭到株连,最后因罪致死的多达10余人。梁冀又于该处建造一座大宅院,用以藏匿违法乱纪之徒,并将数千名良家子女抓入府中为奴为婢,称之‘自卖人’,声称自愿卖给梁家为奴。因梁氏家族为官众多,在梁冀的指使下,他们派出自家门客,前往所辖地方郡县,暗中调查当地有钱人家,然后虚拟罪名,照单抓人,严刑拷打,逼迫人家出钱赎罪。
扶风人孙奋为当地首富,梁冀派人送他1匹马,要求借贷5000万钱,孙奋明知有去无还,所以只借3000万钱。于是,梁冀遣人到郡县地方官那里,诬告孙奋之母原是梁冀家中看守库房的婢女,多年前偷窃梁家白珍珠十斛、紫金1000斤逃遁。当地官员遂将孙奋兄弟逮捕下狱,严刑之下居然将兄弟二人打死,孙奋家产共值17000余万钱,全部没收,交付梁冀。
对于朝中大臣,梁冀亦是任意处置。一次,梁冀有事托付乐安郡太守陈蕃,专门遣使登门拜访。然而,不喜结交权臣的陈蕃,拒绝接见,使者只得慌称其他来访客人,这才得以接见。等陈蕃听之说明来由,怒将使者鞭打致死。梁冀气极,找了个理由将陈蕃贬为武县县令。郎中袁著年青气盛,看不惯其所为,奏请减小梁冀权限,桓帝不置可否。梁冀得知之后,派人追杀袁著,被迫无奈之下,袁著只得假装暴病而亡,并让家人为自己安排后事,抬着棺材举行葬礼。就算这样,也没瞒过梁冀门客,还是被抓,施以鞭刑,活活打死。名士郝絮因与袁著交好,受到牵连,自知逃不出梁冀手心,只好叫人抬着棺材去见梁冀,并在梁府门前服毒自尽,以求放过家人。
五月十九日,桓帝尊母亲郾明为‘孝崇皇后’,遣司徒持节奉命授予玺绶,加帝王车乘器用服饰、备帝王仪仗所用器物,称其母所居宫殿为‘永乐宫’,宫内设置太仆、少府以下各级官职;又设置虎贲、羽林卫士,并将巨鹿等9县,封作母亲汤沐邑。
七月,梓潼山崩。
东汉桓帝元嘉元年(辛卯,151年)正月初一,桓帝依例接见文武众臣,大将军梁冀腰佩宝剑,大步上殿。尚书张陵严厉斥责,叱之退下,又命虎贲、羽林军将其佩剑取下。梁冀自知理亏,赶紧跪拜,承认犯下大错。张陵没有丝毫饶恕之意,奏请将之交由廷尉治罪。桓帝虽然有心袒护,却又不好驳回,诏罚梁冀1年俸禄。梁冀之弟梁不疑喜爱儒学,与兄性情完全不同,忠厚良善的他曾推荐张陵为孝廉。此事发生之后,梁不疑亦不悦,指责张陵不应惩罚梁家。张陵回答:“您是认为我有才能才向朝廷举荐,今日我在朝堂之上伸张法令,就是报答您的举荐之恩。”梁不疑听完,面有愧色。
梁不疑虽是梁冀之弟,却并不为兄长喜欢。早年,梁冀将梁不疑从河南尹调任虚职光禄勋,而让自己16岁的儿子梁胤为河南尹,还派人全天监视在梁不疑府外,将每个登门拜访官员,全部记录下来。然后,梁冀再找这些官员的不痛快,并且将这些官员流放偏远地区,或是直接杀害。时值,南郡太守马融、江夏郡太守田明接到任命外派,离京正好路过梁不疑府第,进去觐见辞行。梁冀听说,示意相关人员上书弹劾马融于南郡贪污,将之流放朔方郡。二人凭空遭此不白,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则死于发配途中。自此,朝中百官再也不敢登梁不疑的府门。
同年四月初三,桓帝微行,仅着几个随从悄往河南尹梁胤(梁冀之子)府舍。当日突刮狂风,树木都被连根拔起,白日瞬间变得漆黑,人心顿时惶惶。尚书杨秉(杨震之子)乘机劝谏:“据臣所知,上天不会说话,以降灾异,警示人们,谴责君王。陛下身为九五之尊,出入皇宫应当遵循礼仪制度,理该遣人清理宫殿,方可进入居住。按照祖宗定规,君王銮旗御车,只能是郊外祭祀天地或去皇庙祭祀祖宗时,才可离开皇宫,就连各封国王侯至臣子家中,《春秋》中亦有说明,以此作为鉴戒,何况陛下身着祖宗规定朝服,私自离宫去往臣属家中玩乐,更是‘降乱尊卑,等威无序’的举动。”桓帝不以为然。时值,京师大旱,任城、梁国饥顿,出现人相食现象。
七月,武陵蛮反。
十一月,京师发生地震。
十二月,桓帝提出褒奖大将军梁冀,以示对其尊崇宠信,召朝中奉禄二千石以上大臣商议,有司顺应帝意,奏定加之殊礼,入朝不趋(不必小步疾行),履剑上殿(可以带剑穿鞋上殿),谒赞不名(拜见皇帝,礼宾官只称之官衔,不报姓名),礼比萧何;增封四县,礼比邓禹;赏赐金帛奴婢、车服甲第,礼比霍光;位列三公之上,十日一朝,专决大事。然而,梁冀认为大臣们所提议的礼仪还是太薄,并没流落喜悦之色。
东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152年)正月,西域长史王敬为于阗王(今新疆和田),于阗国人杀王敬,立故王子安国为王。当月,京师发生地震。
同年四月初四,桓帝生母孝崇皇后郾明薨,以桓帝弟平原王刘硕主丧,礼仪参照‘恭怀皇后’(汉章帝刘炟的宋贵人)旧制,遣司徒持节、大长秋奉吊祭祠,耗用钱财4000万、布匹40000匹;由中谒者仆射监管葬事、御史监护车驾品级次序,诏令安平王刘豹、河间王刘建、勃海王刘悝、长社长公主(桓帝之姐)、益阳长公主(桓帝之妹),以及地处300里以内的各国诸侯、官俸宫职为中二千石、令、长、相等,皆来参加葬礼。
五月十二日,将作大匠负责掘穴下棺,覆土掩埋,修缮祠庙,与‘孝崇皇’刘翼合葬博陵。
七月,发生日食。
十月,京师再次发生地震。
东汉桓帝永兴元年(癸巳,153年)七月,32郡遭遇蝗灾,黄河水溢,人民饥穷,流亡数十万户,其中尤以冀州最为严重。桓帝诏令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前往察看。朱穆尚在路途,冀州所属地方官吏40余名,自解绶印,去官离职;朱穆到任,弹劾贪官污吏,又有几个惶急自杀,也有几锢死狱中。时值,宦官赵忠之父卒,归葬安平国,逾制僭用只有皇帝王侯才可穿着的玉衣装殓。朱穆遂命当地郡太守核实,郡太守迫于威严,只得掘墓开棺,出尸勘视,果有僭越之实。然而,赵忠大怒,哭述帝前,桓帝立遣朝使拘捕朱穆入都,交付廷尉,输作左校(署名属将作大匠管理,凡官吏有罪,令入左校工作,亦为汉朝刑罚之一种)。此事引起一片哗然,太学生数千聚集皇宫门前,共报不平,推刘陶为领袖,上书请愿,指出朱穆秉公处事,宦官目无国法,朱穆得以释放,放归南阳故里。
同年十月,武陵蛮詹山等反,武陵太守汝南应奉招降之。时值,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忿戾而反,攻围屯田,杀伤吏士。后部侯炭遮领余民畔阿罗多,诣汉吏降。阿罗多迫急,从百余骑逃奔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王。然而阿罗多又从匈奴返还,与之争国,收其国人。戊校尉阎详虑其招引北虏,将乱西域,于是开信告示,许复为王,阿罗多乃降,更立其为王,将卑君还敦煌,以后部人300帐与之。
东汉桓帝永兴二年(甲午,154年)二月,京师发生地震。
同年四月,又起蝗灾,东海朐山崩。时值,桓帝封乳母马惠之子马初为列侯。
九月,出现日食。
十一月,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人公孙举与东郭窦率众3万起义,破郡县、杀官吏,自建年号,转战青、兖、徐3州,屡败官军。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乙未,155年)二月,天降灾荒,冀州(今河北高邑)等地颗粒无收,灾情严重,人民食不果腹,发生人相食现象。侍御史刘陶上书,怒斥桓帝‘妄假利器,委授国柄’,指出朱穆、李膺等‘履正清平,贞高绝俗’,应当予以重用,这篇措辞激烈的奏章同样没能引起桓帝重视,照样置之不理。李膺为颍川人,是由孝廉进阶,累迁青州刺史,复转调渔阳蜀郡诸太守,更任乌桓校尉。当时,鲜卑屡次兴兵犯塞,李膺率领步骑,亲冒矢石,得破强虏万余,斩首两千级,致使鲜卑不敢窥边。然而,李膺因事免官,退居纶氏县中,教授生徒。
同年四月,河南南阳大水。当月,巴郡、益州郡山崩。
至秋,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纠合虏骑,入寇美稷,东羌亦举种相应,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击平之。
这一年,孙坚出生,曹操亦出生当年,几年后(161年),刘备出生。在此提及这么一句,因为此3人是东汉的替代者,更是三国鼎立的缔造人。虽然桓帝在位期间,他们尚为幼童,无所作为,但在东汉未期,他们撼动了王朝的覆灭,走到了历史前端。
东汉桓帝永寿二年(丙申,156年)三月,蜀郡属国夷反。
同年七月,鲜卑都酋檀石槐早年立庭弹汗山,去高柳北300余里,招兵买马,逐渐强盛,东、西部大人皆归之,因而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14000余里。于是,檀石槐率同虏骑3000,入寇云中。桓帝再起李膺为度辽将军,鲜卑素惮李膺之威,望风震慑,当即将所掠男女牲畜,尽行弃置,出塞自去。李膺也不穷追,安民设障,塞下自安。再说,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30000,寇青、兖、徐3州,破坏郡县,连年讨之皆不克。朝廷闻警,由诸尚书简选能员,以司徒掾颍川人韩韶为嬴长。贼闻其贤,相戒不入嬴境,于是流民万余户,仍得安然还乡,只是庐舍已空,无从得食,韩韶开仓赈之,主吏声称未得上命,韩韶慨然道:“能起沟壑中人,复得生活,就使因此伏罪,也足含笑九泉了!”
但是,韩韶只能保全县境,不能顾及他县,贼众飘逸山东,往来莫测,良民辄被劫掠,怨苦异常,地方长官,申奏朝廷,特举议郎段熲为中郎将,引兵东讨公孙举等,一鼓荡平,大破斩之,获首万余级,余党降散,段熲因功封为列侯。
十二月,京师发生地震。当月,桓帝封梁不疑之子梁马为颍阴侯、梁胤之子梁桃为城父侯。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丁酉,157年)正月,居风(今越南清化北)令贪暴无度,县民朱达与蛮夷同叛,攻杀县令,聚众四、五千人。
同年四月,朱达进攻九真(今越南清化),九真太守儿兒式战死,于是诏令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
闰四月,发生日食,继而京师遭遇蝗灾。
十一月,长沙蛮叛,寇益阳。
东汉桓帝延熹元年(戊戌,158年)五月,发生日食。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提及‘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梁冀’。梁冀大怒,立将陈授下狱,搒死杖下。继而蝗虫又起,遍及京师。
同年六月,大赦天下,改元‘延熹’。
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连同乌桓、鲜卑连兵入寇沿边9郡。时值,度辽将军李膺,已经调为河南尹,遂使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出镇朔方。时值,桓帝改选幽、并二州刺史,蠲除并凉1年租赋,俾民少苏。及至陈龟到任,州郡震栗,鲜卑不敢犯塞,节省费用,岁约亿万。然而,梁冀与陈龟有隙,偏说陈龟沮毁国威,沽取功誉,不为胡虏所畏,陈龟因而坐罪征还,免官回里。不久复征为尚书,继续弹劾梁冀罪状,请即加诛,桓帝始终不报。陈龟自知必为梁冀所害,索性绝粒不食,7日乃殁。
东汉桓帝延熹二年(己亥,159年)二月,鲜卑寇雁门。当月,蜀郡夷寇蚕陵。
同年四月,京师大水。
六月,鲜卑寇辽东。时值,梁皇后恃姊、兄之势,恣极奢靡,兼倍前世,专宠妒忌,六宫莫得进见。自梁太后薨,恩宠顿衰,加之得宠数年,却无子嗣,每有宫人孕育,往往设法陷害,鲜得保全。桓帝已经28岁,不免衔恨,只因心惮梁冀,未敢发作,不过足迹罕至中宫,惹得梁皇后郁郁成疾。
七月,梁皇后卒,谥曰‘懿献皇后’,葬入懿陵。早就气愤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的桓帝,与宦官唐衡、左悺、徐璜、具瑗、单超等5人共谋。史书记载:汉桓帝上厕所时,单独叫入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与梁冀不和,唐衡答:单超、左倌、徐璜、具瑗。
八月,桓帝遣兵围梁冀宅邸,梁冀及妻孙寿自杀,梁、孙二族无少长悉斩,其他公卿大臣受牵连而死者数十,故吏宾客被罢免的达300余人,朝官几乎一空,百姓莫不称庆。诏赏诛梁冀之功,封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为县侯,谓之‘五侯’。由此,东汉政权落入宦官之手,五侯比外戚更为腐败,东汉政治愈加衰颓。不久,中常侍侯览献绸缎5000匹,亦封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8人为侯,东汉国势益弱。
十二月,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8种羌,入寇陇西金城塞,护羌校尉段熲击破之,追至罗亭,斩其酋豪以下二千级,获生口万余。
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庚子,160年)正月,宦官单超卒,赐以东园秘器,棺中玉具,下葬时发五营骑士,将作大匠起冢茔。其后尚余4侯,时人谓之:“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宦官专权列比上戚残暴,兄弟姻戚均任地方官,刻虐人民,如同盗匪,民不堪命,海内民变蜂起。
同年闰正月,西羌(烧当、烧何、当煎、勒姐)复叛,攻张掖。护羌校尉段熲击之,战至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出塞2000余里,羌众悉降。
五月,汉中山崩。
七月,长沙蛮反,屯益阳,零陵蛮寇长沙。时值,九真余贼屯据日南,众转强盛,桓帝以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
十一月,日南贼众20000余,相率投降夏方。时值,勒姐、零吾种羌围允街,段熲击破之。
这一年,泰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桓帝遣中郎将宗资讨破之,诏征皇甫规为泰山太守,广设方略,寇虏悉平。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辛丑,161年)正月,南宫嘉德殿发生火灾,继而丙署亦发生火灾。
同年五月,原陵长寿门发生火灾。当月,京师遭遇雨雹。
六月,京兆、扶风、凉州,发生地震。继而岱山、博尤来山颓裂。当月,犍为属国夷寇钞百姓,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零吾羌与先零诸种反,寇三辅。
七月,桓帝诏减王侯半租,以及百官俸禄,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官职。
十月,先零、沈氏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护羌校尉段熲将湟中义从讨之。凉州刺史郭闳贪共其功,稽固段熲之军,使其不得进击。义从役兵久恋乡旧,皆悉叛归,郭闳归罪段熲,下狱免官,输作左校;转以济南相胡闳代为校尉,然其没有威略,羌遂招结,唐突诸郡,寇患渐盛。
十一月,朝廷再遣泰山太守皇甫规为中郎将,出击西羌,斩道800级,先零诸种羌迫于其威,相劝降者十余万。
这一年,刘备出生。
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壬寅,162年)正月,南宫丙署发生火灾。
同年三月,沈氐羌叛,攻张掖、酒泉,皇甫规发先零诸羌种,共讨陇右。然而,因为道路隔绝,加之军起病疫,死者十之三四,皇甫规亲临庵庐巡视将士,感动三军,士气大增。于是,东羌遣使气降,凉州复通。皇甫规对待羌人恩威并施,武力收服,羌人数十万主动来降,基本解除多年来东汉朝廷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皇甫规恶绝宦官,不与交通,就连宦官中的‘五侯’徐璜、左悺,亦向之亲自示好,婉转向他索取贿赂,全遭回绝。宦官遂共诬皇甫规‘贿买羌人降汉’,桓帝不问真相,将皇甫规下狱,输入左校为徒。朝野顿时哗然,诸公以及太学生张凤等300余人,为之申冤。桓帝见起众怒,知道自己对待此事草率,诏将皇甫规无罪释放。
四月,长沙贼起,寇桂阳、苍梧。当月,恭陵东阙发生火灾,继而虎贲掖门亦发生火灾。
五月,康陵园寝发生火灾。当月,长沙、零陵贼入桂阳、苍梧、南海,交趾刺史以及苍梧太守望风逃奔,朝廷遣御史中丞盛脩督州郡募兵讨之,不能克。时值,京师发生地震,继而中蔵府丞禄署遭遇火灾。
七月,南宫承善闼发生火灾。当月,鸟吾羌寇汉阳,陇西、金城诸郡兵,讨破之。时值,艾县贼攻长沙郡县,杀益阳令,众至万余;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击之,然而军败,马睦、刘度奔走,于是零陵蛮亦反。
十月,武陵蛮又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奔走,主薄胡爽扣马直谏,李肃不听,将之杀死,继续逃奔。桓帝闻知,征还李肃,斩首集市,复胡爽门闾,拜其家1人为郎。
十一月,尚书朱穆举右校令山阳度尚为荆州刺史,又以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冯绲,将兵十余万讨伐武陵蛮,斩首4000余级,受降十余万,荆州平定。当月,滇那羌寇武威、张掖、酒泉。
东汉桓帝延熹六年(癸卯,163年)四月,康陵东署发生火灾。
同年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七月,平陵园寝发生火灾。当月,桂阳李研等寇郡界,武陵蛮再叛,太守陈举讨平之。
八月,因为宦官素恶冯绲,诬以军还盗贼复发,免其官职。
十二月,西羌滇那种势炽,凉州危急,朝廷任张奂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匈奴中郎将、段熲为护羌校尉。
东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164年)三月,有陨石坠于鄠。
同年五月,京师遭遇雨雹。时值,荆州刺史度尚募诸蛮夷击艾县贼,大破之,降者数万。然而,桂阳宿贼卜阳、潘鸿等逃入深山,度尚穷追数百里,破其三屯,多获珍宝,但是贼众犹盛。度尚还欲击之,士卒骄富,已无斗志,度尚以计激之,遂破平之。群寇悉定,度尚因功封右乡侯。
十月,桓帝南巡,至汉水而还,车骑万计,民怨沸腾。时值,护羌校尉段熲击当煎羌,破之。
这一年,桓帝诬杀前侍中寇荣,寇氏由是衰废。
东汉桓帝延熹八年(乙巳,165年)正月,桓帝遣中常侍左棺之苦县祭祀老子。当月,有日食出现,遂诏公、卿、校尉举荐贤良方正。不久,千秋万岁殿发生火灾。时值,桓帝多内宠,宫女至五、六千人,邓皇后恃尊骄忌,与所幸郭贵人更相谮诉,结果皇后被废,送暴室,以忧死。
宦官五侯及其亲属专横,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桓帝也开始担忧,因而对之开始限制,重用宦官侯览等,分夺诸侯权力;继以残害人民为由,进行打击。司隶校尉韩演弹劾左悺罪恶,告其兄太仆南乡侯左称‘请托州郡,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左氏兄弟被迫自杀;韩演又奏具瑗之兄具恭贪污,亦下令征诣廷尉,具瑷只好上还东武侯印绶谢罪,贬为都乡侯,死于家中。于是,桓刘志诏令单超、徐璜、唐衡的袭封者,皆降为乡侯,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这就是所谓的‘一除内嬖’。然而,桓帝对于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为了强化皇权并不欲清除,所以对他们稍加抑制之后,又将大权交由他们,因而残暴专横如故。
中常侍候览贪侈奢纵,前后强夺民田118顷,住宅318所,模仿皇宫修建大规模住宅16区,皆有楼阁、池塘、苑园。由于宦官当政,卖官鬻爵等种种弊政,致使东汉朝政十分糟糕。为了维护东汉王朝,亦为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官吏和一些太学生以及郡国士人联合起来,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上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抨击,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也极力打击宦官势力。
同年三月,北海(今山东昌东)太守羊元群为宛陵大姓,赃污狼藉,河南(洛阳)尹李膺表按其罪。羊元群行贿宦官,李膺反被坐罪。时值,单超之弟迁为山阳太守,以罪系狱,廷尉冯绲考致其死,于是中官相党,飞章共诬冯绲以罪。桓帝大怒,将冯绲、李膺输入左校为徒。
四月,安陵园寝发生火灾。
五月,荆州(今湖南汉寿)兵朱盖等叛,与桂阳(今湖南永州)贼胡兰等,复攻桂阳,太守任胤弃城而走,贼众遂至数万,转攻零陵,太守陈球固守拒之。时值,度尚征还京师,诏以中郎将,率领步骑二万余,往救陈球;发诸郡兵并势讨击,大破之,斩胡兰等首3000余级,复以度尚为荆州刺史。胡兰余众南走苍梧,交趾太守张磐击破之,贼众只得还入荆州界。度尚慌报朝廷,声称苍梧贼入荆州界,于是张磐征入下狱,辩明曲直,度尚坐罪,以先有功劳抵之。
闰五月,南宫朔平署发生火灾。时值,段熲击破西羌,进兵穷追,辗转山谷,几乎无日不战,虏遂败散,凡斩首23000级,获生口数万,降者万余落,因功封为都乡侯。
七月,桓帝以太中大夫陈蕃为太尉。于是,陈蕃数言李膺、冯绲之枉,改任李膺为司隶校尉。时值,宦官张让之弟张朔在李膺属下任县令,被人告发贪残无道,张朔害怕李膺严办,逃回京师,藏匿其兄张让府中。李膺亲自带兵前往搜查,从夹墙中将之搜出,抓进监狱。在案情审理清楚后,立即将之处决。张让遂向桓帝哭诉,桓帝召责李膺‘不先请便加诛’。李膺据理力争,汉桓帝亦知张朔犯下死罪,不便降罪。自是,宦官害怕李膺,休假之时皆不敢走出宫门。
八月,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
九月,京师发生地震。
十月,桓帝改立窦妙贵人为皇后。
十一月,黄门北寺发生火灾。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丙午,166年)正月,发生日食,再诏公卿、郡国荐举至孝。时值,司隶、豫州饥荒,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于是,诏征张奂为大司农,复以皇甫规为度辽将军。
同年六月,鲜卑闻知张奂离去,招结南匈奴以及乌桓,共同反叛,数道入塞,寇掠缘边九郡。
七月,鲜卑复入塞,诱引东羌与共盟诅。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诸种共寇武威、张掖,缘边大被其毒。桓帝只得诏令张奂复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3州以及度辽、乌桓二营。
此时,‘素以方伎交通宦官’的河南方士张成,推占出朝廷即将颁布大赦令,于是唆使儿子在此期间杀死仇人,司隶校尉李膺逮捕张成父子。不几日,朝廷果然颁布大赦,张成洋洋得意,等着与儿子一同回家。李膺愤极,不顾赦令,将父子二人就地正法,此事一时轰动京师。素与张成交好的宦官,借机唆使张成的学生牢修上书,控告李膺‘养太学游士,勾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谤政府,疑乱风俗。’桓帝素信张成占卜,下令逮捕李膺,囚至黄门北寺狱。继而颁布诏令,逮捕党人200有余,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太尉陈蕃上书抨击宦官,请求赦免正直之臣,反被罢免官职。自是朝臣震栗,莫敢复为党人申诉。
这一年,匈奴、乌桓闻得张奂回来,相率还降,凡20万口。张奂仅诛首恶,余皆慰纳之,惟有鲜卑出塞而去。时值,朝廷患鲜卑大人檀石槐不能制服,桓帝遣使封之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接受,寇抄滋甚,并分其地为3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馀、濊貊20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20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领之。
东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167年)正月,东羌先零围祋祤,掠云阳,当煎诸种复反,段熲击之于鸾鸟,大破之,西羌遂定。时值,夫馀王夫台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
同年四月,先零羌寇三辅,攻没两营,杀千余人。
五月,出现日食。时值,颍川人贾彪赶至京师,说动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连名上书为党人求情。此时的李膺于牢狱之中亦改变策略,应付审讯,故将一些宦官子弟牵扯其中。宦官听此,心中不安,恐受牵累,遂向桓帝提议:“如今天象总不正常,看来到了大赦之时。”桓帝从之。
六月,桓帝下诏改元‘永康’,大赦天下,李膺等党人赦免,其名录入三府,禁锢终身不得为官。李膺虽然贬官遣返故里,却赢得世人尊重敬佩,家乡父老夹道欢迎其归,世人赞誉正义党人,为他们起了各样美号,例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其后,朝廷几次宣布大赦天下,皆会注明‘党人不赦’。由此,党人成为东汉王朝中特殊的政治分子,而桓帝在宦官的怂恿下制造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重记录。
八月,巴郡声称有黄龙出现。
十月,先零羌寇三辅,张奂遣司马尹端、董卓拒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三州清定。张奂论功当封,然因平日不事宦官,故而不得其封,只是赐钱20万,除家1人为郎。于是,张奂辞而不受,请徙弘农,许之。于是,陇西人董卓被拜为郎中,因其精猛有谋,羌胡畏之。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位21年的汉桓帝刘志崩于德阳前殿,时年36岁,谥曰‘孝桓皇帝’。因无子嗣,皇后窦妙扶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东汉灵帝建宁元年(戊申,168年)二月十三日,葬孝桓皇帝于宣陵(今河南洛阳东南),庙号‘威宗’。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190年),有司请奏:‘和帝穆宗(刘肇)、安帝恭宗(刘祜)、顺帝敬宗(刘保)、桓帝威宗(刘志)无有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皇后(汉章帝刘炟的梁贵人,即汉和帝生母)、敬隐皇后(汉章帝刘炟的宋贵人,即汉安帝刘祜祖母)、恭愍皇后(汉安帝刘祜的宫人,即汉顺帝刘保生母)皆非正嫡,不合称后,请求撤除尊号。’汉献帝诏令准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