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学成语番外篇(39)因触怒曹操被杀的孔融,年少时就嘴巴不饶人

国学成语番外篇(39)因触怒曹操被杀的孔融,年少时就嘴巴不饶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日报 访问量:1344 更新时间:2024/1/25 10:32:52

微历史,大智慧。

赶巧了,今天要讲的又是一个山东老乡的故事——北海孔融,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文武双全。

读中国古代史可以看出,当权臣或者皇帝即将做坏事的时候,必定先收拾读书人,以制造“寒蝉效应”,秦始皇时,甚至出台了“非所宜言”的法律条文。曹操和后来的司马氏等也有样学样,概莫能外。

更有意思的是,曹操收拾和糟践东汉王朝的方法被司马家族“依样画葫芦”,全盘接收,反过来用在了曹魏皇族的身上。

当然,也有人说曹操更厉害,因为他“留了一手”,那就是引进了大量胡人当兵,结果这些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繁衍,终于兵强马壮,成为司马氏乃至整个中原地带的最可怖的对手。

扯远了,今天说孔融,就是大伙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孔融让梨”的主人公。可惜,他是“让钱不让言”的人,嘴巴上从不吃亏,以致惹来塌天大祸。

孔融作为东汉末年的超级“网红”,影响很大却不阿附甚至多次讥讽曹操,为曹操所忌恨。最终曹操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陷孔融,以“意图不轨”“诽讪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并株连全家。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孔融被杀,还与一个人有关,就是前文提到吃饭时用嘴巴藏点饭菜救下外甥和侄子的名士郗鉴的儿子——东汉御史大夫郗虑,此人曾迎合曹操心思,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后来郗家一度穷困潦倒,不能不说是郗虑亏了阴德。

闲言少述,先讲孔融小时候的故事。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到洛阳。当时的司隶校尉李元礼久负盛名,比现在的超级“网红”还红,想要见他一面,通过“打赏”根本不灵,必须是才子、名流或者内外亲属等才有资格通报,至于见还是不见,李元礼有“最终解释权”。

孔融听说后,决定会一会李元礼,于是跑到李元礼家门口,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门官一听,不敢怠慢,连忙通报。李元礼也觉得纳闷,于是立刻邀请进门。

孔融进门后,也没有客气,特地来到前排落座,李元礼一看是一个小毛孩,而且压根就不认识,于是问道:“您和我什么亲戚?”

孔融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说来,我和您是奕世为通好啊。”一语惊四座,李元礼和在座诸人非常赞叹。

不一会,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有人急忙把孔融刚才的应对述说了一遍。陈韪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咋样。”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啦?”众人一听,哄堂大笑,陈韪非常尴尬。

有句话,三岁看老。孔融从小聪明绝顶,但不知道适可而止,喜欢逞口舌之利,不仅伤害了他人,更伤害了自己,以至于最终被曹操杀害。

还有,孔融的两个儿子也特别聪明,可惜受父亲的连累,不得善终。

史载,孔融被逮捕时,中外惶怖。此时,孔融年56岁,老来得子。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八岁,仍旧在玩游戏,一点没有害怕。孔融央求官差说:“能否罪止我自身,不连累两个小孩呢?”

一个孩子上前说:“父亲大人可见过倾覆的巢穴下还有完整的鸟蛋吗?”果不其然,不一会,来拘捕两个小孩的差役走进了家门。

这就是成语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来历,可惜太残酷了。

有人说曹操如何伟大云云,从这件小事上,我觉得他也是个恶魔而已。

国学经典欣赏:

(一)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二)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三)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更多文章

  • 孔融4岁就让梨,长大之后怎么样了?老师不敢讲,曹操:死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娱娱快乐生活标签:孔融,曹操,长大之后,孔子,宦官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每个人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都会学到一篇文章《孔融让梨》。孔融和哥哥在吃梨的时候,孔融就把大梨给了哥哥,自己吃小梨。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孔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应该向孔融学习。孔融在四岁的时候让了一次梨,成了一个“小网红”,可是后来孔融就消失

  • 曹操杀了孔融后,问他的子女为何不跑?9岁小孩这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饭小妹说历史标签:曹操,孔融,董卓,何进,刘备,曹魏,东汉,汉献帝,史说三国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从小便被教导要礼让他人,因此,孔融让梨的事迹在我们小时候几乎人尽皆知。但是随着时间飞逝,我们似乎没怎么关注过这位儿时榜样成长后的人生轨迹。因此很多朋友可能不清楚,他步入仕途之后,曾先后与董卓、曹操起过摩擦,最后更是死于曹操之手。孔融少时便有聪慧之名,他十岁那年

  • 曹操诛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还有“衍圣公”?其实我们想复杂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孔融,曹操,衍圣公,孔子,刘邦

    谈及孔融这个人,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毕竟当年他凭借着“四岁让梨”一事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典范。但我们对于孔融的认知也只是局限于“四岁让梨”的故事罢了。虽然孔融小时候以懂事孝顺出名,不过在他晚年的时候却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株连了三族。 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等到宋朝的时候,当时的大宋皇帝却

  • 孔融全家被曹操处死前,9岁儿子说了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操,孔融,李膺,袁术,汉献帝,孔子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写的一本记录魏晋名士言行与轶事的笔记小说,里面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注重容貌的人可能会焦虑,因为长不到掷果盈车、观者看杀的程度,实在不敢说自己是美男子;如果注重内在的话也可能会自卑,因为其开篇讲的就是“德行”,接着马上就讲“言语”,从说话做事上来全方位评判一个人的厉害程度。孔融

  • 4岁就能让梨的孔融却被曹操所杀,孔融:曹操你耍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孔融,曹操,后汉书,丞相,献帝

    孔融自小就有让梨的美名,后人也常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小时候的孔融以谦让而闻名,但长大后可不是这样了。据史料记载,孔融对曹操没有什么好感,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讽刺曹操。曹操是上位者,不可能容忍别人常常去削他的脸面。所以,曹操对孔融也是咬牙切齿,但孔融是名士,曹操稍有顾忌,不敢轻易杀死孔融。建安十三

  • 名儒孔融被曹操所诛,是曹操残暴的原因吗,曹操:你看他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孔融,曹丕,纣王,妲己

    导语: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立秋已经过去,但高温还时常肆虐着许昌,但这一天对于孔融一家来说,感受到的只是彻骨的寒意;一代名士孔融,这个从小就被人熟知的天才,生命将定格在这酷热的一天,孔融黄泉路上并不孤独,因为他连同全家老小,一起被曹操处死;当屠刀砍向五十六岁孔融脖颈的那一瞬间,不知他心中是否悲愤难

  • “孔融让梨”成为反面教材?美德被讥为作秀,网友:想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孔融,曹操,孔子,反面教材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鲁国人,也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第20代孙。"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是《三字经》中的句子。也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也因此成为“恭谦礼让”的典型,长辈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现在有些人喜欢刻意从另类的角度解读经典,提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观点,来说明

  • 孔融被曹操诛杀了三族,为什么孔子家没有断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的小助理标签:孔融,曹操,孔子,董卓,曹丕,汉朝,三国

    知道《孔融让梨》这个历史典故的人多,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你认识的那个打小就资质聪颖的孔融,其实还是孔子的第19代世孙。知道曲阜孔家后人,血脉延绵千年不断的人多,但今天我要告诉你,其实作为孔家第19代世孙的孔融,并没有为孔家血脉传承留下子嗣。因为孔融死前落下的罪名,光是致命的就有“不孝父母”、“欲图不轨

  • 让梨的孔融被曹操处死,9岁女儿的话,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飞云如水标签:孔融,曹操,刘备,曹丕,妲己,曹魏,诗人,汉献帝,建安七子

    208年,曹操下令处死孔融,孔家顿时鸡飞狗跳,哭声一片。但孔融的两个孩子,却在墙角旁若无人地下棋。曹操犯难了,这两个孩子,杀?还是不杀?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还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但孔融这个人,实在是太傲,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204年,曹操包围了袁绍的老巢邺城,一心一意要打下来,好娶袁绍的儿媳

  • 原来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坏人!蔡伦、孔融、纪晓岚,简直颠覆三观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蔡伦,孔融,匡衡,曹操,东汉,三国,纪晓岚,建安七子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自己的一杆秤,是好是坏,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实际上很多历史人物并非如我们知道的那般好。有些人是被影视剧虚构改编,将一些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活生生地洗白成为了大好人。还有些人则是“高开低走”,小时候聪慧过人,演绎的故事甚至能流传数千年走进现代世界的课本,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