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证明刘邦杀功臣并没错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证明刘邦杀功臣并没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4081 更新时间:2024/1/27 6:51:48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秦朝末年之时,刘邦曾领导一支反抗秦二世暴政的起义队伍。在不断的厮杀中,刘邦的势力逐渐扩大。之后刘邦更是打败了最具威胁力的项羽,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汉朝。

在刘邦打下天下的过程中,身边总少不了为其出谋划策,或者浴血奋战的得力干将。而这些得力干将在汉朝建立后也成为了开国功臣。

说到此,刘邦身上有一个争议点,就是后世的史学家认为他手段残忍,杀害开国功臣。

不过纵观历史,其实刘邦杀功臣并没有错。毕竟他所倚仗的那些托孤大臣们,可是杀光了他的嫡孙,也就是汉惠帝的后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前195年,刘邦卧病在榻,此时的刘邦已是气数将尽之时。奄奄一息的刘邦心心念念的,就是他创立的大汉王朝,他把汉朝的重要政事交托给吕后。

刘邦临终托孤

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早年间刘邦还未建立汉朝时,吕后就已经嫁给他。在刘邦掌权汉朝以后,吕后更是成了尊贵的大汉皇后。

吕后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常女子,她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拥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所以刘邦在临终时,才会将汉朝的国事托付给吕后。

此外,刘邦还托孤了四位大臣,分别是曹参王陵陈平周勃。除这四人之外,汉朝的朝堂中被刘邦封王拜侯的,就多达150多位功臣。

这些功臣是陪着刘邦打天下的,刘邦在世时当然会听命于他,而刘邦去世后,就无法保证他们同样会听命于吕后。在汉朝的朝堂中,这些功臣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势力,可以说是几乎瓜分了汉朝。

哪怕是心狠手辣的吕后,也不得不步步为营,展开一系列巩固刘氏王朝的措施。

刘邦在生前曾立下一个契约,“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这是为了防止其他势力入侵,比如外戚干政。

而吕后把持朝纲之后,就破例将自己的吕氏一族通通册封为王,朝堂由汉惠帝和吕后共同管理。

汉惠帝后代的结局

汉惠帝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的儿子,不过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实在难以担当治理汉朝的重任。所以刘邦在临终前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汉惠帝身上,而是将国事交给吕后。

汉惠帝有六个儿子,分别是刘恭、后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刘朝。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年纪轻轻因病去世,吕后让刘恭继承汉朝的皇位。

而刘恭是张嫣皇后的儿子,但实际上刘恭却并非张嫣所生。是吕后将刘恭的亲生母亲杀死之后,放在了张嫣那里抚养。

而这一传闻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刘恭的耳里,他扬言长大后要杀吕后,吕后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先一步杀死了刘恭。

而汉惠帝的后代只有刘恭是吕后杀的,其他五个全是刘邦的托孤大臣所杀。在汉朝朝堂中,这些开国功臣们的权势非常大。他们看不惯吕后把持朝纲,掌控着整个汉朝的天下。

功臣们表面上对吕后表忠诚,其实背地里在筹谋刺杀计划,因为他们害怕将来的汉朝会姓吕。

陈平和周勃等人,以汉惠帝那五个儿子,并非他亲生为由,将他们全部杀死。他们虽然说得言之凿凿,但如今的我们知道,这不过是这些功臣对汉惠帝的子孙的污蔑罢了。

他们只是想找一个理由,好诛杀汉惠帝的后代。只有把这些后代全部杀死,这些人才有可能夺得汉朝的政权。毕竟权力的斗争,一直都是一场真刀实枪的战役,有人死才有人活。

汉朝的功臣势力虽大,前面却有两座大山挡着,一个是吕后提拔的吕氏外戚一族,一个是汉惠帝的后代皇室一族。

吕后去世以后,这些功臣便又展开了诛杀吕氏一族的计划。为了防止吕氏外戚的死灰复燃,功臣将所有与吕后有关的全部杀害。所以这些汉朝的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并没有错,不仅没错,还杀少了。

正是因为杀少了,才给汉朝带来了这么大的隐患。刘邦死前,托孤给这些功臣是希望他们能在他去世后撑起整个汉朝,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辅佐吕后。

只不过没想到,权力的诱惑实在是太大。在刘邦死去15年后,那些曾被刘邦仰仗的功臣,通通杀光了吕氏一族和皇室一族。

标签: 刘邦吕雉汉惠帝刘恭张嫣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是功臣杀少了

    历史解密编辑:寻鉴历史标签:刘邦,吕雉,曹参,汉惠帝,丞相,韩信

    说到刘邦这个皇帝,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他是草根出身,当了皇帝之后,还把功臣给杀了。这个人不地道,干的事不是君子所为!事实上刘邦真的有杀很多功臣吗?要知道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分封的侯爵多达143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得到了善终的。当然了刘邦是有杀了几个王的,比如说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

  • 大秦赋后续:秦始皇到刘邦,二十余年间,因分封制而倒霉的人和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嬴政,刘邦,项羽,齐国,先秦,分封制,大秦赋,秦始皇,古装片,历史故事

    历史连续剧《大秦赋》已经完结,电视剧在播放期间,网络上争论的是演员表演和选择的好坏,以及电视剧本身的各种不足,电视剧也从刚开播时的超高评分,降低到结束时的中等评分,证明了,鸿篇正史长剧真的很难驾驭。现在该剧已经结束好几天了,网络风暴转变成对秦朝大一统,以及秦始皇本人的争论,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抛开见

  • 刘邦死前, 为何要除掉忠心的樊哙! 这就是帝王权术的巅峰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晓可说生活标签:刘邦,樊哙,周勃,韩信,吕雉,汉朝,帝王权术,霸王项羽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皇帝,在他以前,当统治者的全部都是贵族,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打败项羽后,曾经提出汉初三杰。打仗不如韩信,战略不如张良,后勤不如萧何。没有他们三个,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项羽的。那么问题来了,他只不如这三个人吗?事实上远远不止,所以当他解决韩信后,他曾封赏的异姓诸侯王纷

  •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贯高,皇帝,冒顿,张敖,刺客,汉朝,汉高祖刘邦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时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便是汉高祖刘邦著名的诗歌——《大风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屠杀功臣的刘邦必然是个残忍、刻薄之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刘邦却有着充满人情味的另一面。他心胸宽大,曾赦免了一位想要刺杀自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吕雉,周勃,刘恭,曹参,汉朝,汉惠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读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给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说起刘邦,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屠杀功臣。但是大家敢相信吗?刘邦其实或许是最善待功臣的开国君主之一。从史书记载来看,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被封为侯爵的功臣达到143人之多。除

  •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卢绾,燕王,匈奴,吕雉,张胜,汉朝,汉高祖刘邦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有这么一个能人,在整个汉初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他与汉高祖刘邦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异姓兄弟。刘邦并未起兵之前,一直与他关系很好。哪怕刘邦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追随刘邦。刘邦正式诛灭项羽,成为皇帝后的第五年七月份,燕王臧荼谋反失败。他在韩

  • 刘邦敲响寡妇曹氏的门,称帝后欲接入宫,曹氏:你把儿子带走吧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刘邦,吕雉,刘肥,齐王,封地,汉朝,曹氏(窦建德)

    一天深夜,刘邦来到了村里寡妇曹氏的门前,轻轻叩门。曹氏询问来者何人,刘邦应声:“是我。”曹氏心中欢喜,连忙打开了门,她娇嗔的说道:“这段时间又去哪鬼混啦,想死人家了”。面对如此绝色佳人的挑逗,刘邦哪里能够把持得住,抱起曹氏便走进了卧室。两人一番云雨后,刘邦起身就想要拿曹氏的钱出去玩。曹氏说道,我怀上

  • 吕雉对戚夫人下手时,戚父手握重兵,为啥不肯援手救自己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吕雉,刘邦,刘盈,太后,戚父,戚夫人,平民百姓

    在古代的宫廷里,宛如花园一般的世界,众多妃嫔仿佛盛开的花朵,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皇后吕雉与美丽而聪慧的戚夫人之间的恩怨,成为了一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吕雉,聪明而妩媚,自幼出身名门,被视为宫廷的璧人。她的地位高贵,威势无可匹敌,宛如宫墙上的明月。然而,她的心中却隐藏着一股深深的嫉妒之情。当戚夫人

  • 吕雉:被黑化2000年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吕雉,刘邦,刘盈,皇后,刘如意,汉惠帝

    “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自古以来,对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贬义的。但是无论历史给予怎样的评价,她能被诸多世人所评论,可见吕雉此人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下面我们来走进这位独具个性的皇后的一生。下嫁刘季

  • 刘邦刚去世,就有人向吕雉求婚,吕雉:我年老色衰,把公主嫁给你

    历史解密编辑:诗停停标签:刘邦,吕雉,刘盈,匈奴,霍去病

    若说起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那么吕雉必定占据一席之地。她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也是始皇统一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太史公将她列入本纪,评价她掌权期间"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