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本无错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本无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下有警官方 访问量:378 更新时间:2023/12/21 16:49:32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当一个全新的王朝建立并稳固后,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发展,而是“清理”。

也许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曾经有无数功臣,都为君王提供过莫大的帮助,也曾在危难之际得到过君王的承诺。

但一个全新的国家真正建立后,以上都由皇帝决定是否作数。

封建专制主义的偏袒下,君王的决定无从抗逆。尤其像刘邦这样的汉朝开国皇帝,压迫、猜忌、杀害功臣们的时候,也没人敢说他的不对。

只是刘邦是否真的杀错了呢?于情理而言,或许是错的,甚至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但就历史发展证明来说,刘邦是正确的。

仅仅过去十五年的时间,曾经深受他信任的托孤大臣们,便将他的嫡孙,全部杀害。

导火线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这位刘邦之后的汉朝实际掌权者,终于放下身上背负的重担。

然而吕后人生的结束,却不表示汉朝风波的结束。曾经被打压的汉朝大臣们磨刀霍霍,正准备开始各自的复仇。

也恰好是在这个时候,吕氏的诸侯王以及吕氏嫡系们,正在吕禄家中密谋造反一事,这让所有大臣找到机会。

欲望本身没错,但在追求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出现纰漏,那就不得不为自身的行为付出代价。

僧多肉少的局面,终于有了改变的机会,功臣们自然不会放过。

周勃陈平陆贾等人的带领下,吕氏一族全部被诛杀。可笑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吕氏内部竟然还主动为功臣们提供了机会。

彼时拥有北军印绶的吕禄,本身就处于不败之地。军权在手,即便被大臣们苛责,也依旧有反制的实力。

可轻信好友,将足以决定生死的印绶,交给骊寄后,他便彻底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

刀锋悬于脖颈之上,要不要挥下、什么时候挥下,全由大臣们决定。总之,功臣们拥有兵权,吕氏一族再无任何机会。

那么就彼时的权力倾轧而言,周勃、陈平等功臣仅仅只是针对吕氏族人,这和刘邦的子孙又有什么关系?

即便在行动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地误杀了一两个刘氏嫡系血脉,也不至于夸张到全部诛杀。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功臣们,并未因吕氏的覆灭感到满足,当刀锋上还沾满鲜血的时候,他们便忍不住挥向下一个群体。

即长用事 吾属无类

用心狠来形容功臣集团,反倒是一种贬低。想要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想要让朝堂之上,再无其他的声音,必须要做到斩草除根才行。

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如此残忍,原因就在于周勃、陈平等人担心会出现“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的局面。

皇帝长大后,自己处境位置尴尬,于“党争”不利。

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开始想办法,合情合理地杀掉汉惠帝所有子孙,便对外宣布: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意思是说现存的几个刘邦嫡系,都不是他真正的子孙,全都是吕后包装出来的皇亲国戚,不值得任何信任。

至于动机,原因就在于吕后,想要让吕氏一族真正的壮大。潜移默化中,汉家天下,或许就会变成吕氏王朝。

只要稍微留心思考就会发现,陈平、周勃等人的措辞,漏洞很大,吕后即便造假子,也不可能连续造出六个,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然而时不待吕,权力之所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很多人或许会想,既然功臣们将刘邦嫡系杀完了,那谁来当这个皇帝。倘若从功臣集团中选择,岂不成了明目张胆地造反。

别说朝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其他大臣,不会答应,各地的藩王大概率也不会答应。

为此,功臣们只好将自认为更好掌控的刘恒接入宫中,让他继续做明面上的傀儡皇帝。嫡系都不是对手,旁系又如何逆天改命。

刘邦杀功臣,韩信、韩王信、英布张耳等等,所有能够威胁到汉朝的封疆大吏,几乎都被杀完。

可刘邦却没能勠力诛杀,朝堂功臣,历史最终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只是刘邦没能明白,中央集权不仅是个人的集权,更是朝堂的集权。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他自己能够躲过灾祸,子孙却没这个福气。

标签: 刘邦吕雉三毛周勃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证明刘邦杀功臣并没错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邦,吕雉,汉惠帝,刘恭,张嫣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秦朝末年之时,刘邦曾领导一支反抗秦二世暴政的起义队伍。在不断的厮杀中,刘邦的势力逐渐扩大。之后刘邦更是打败了最具威胁力的项羽,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汉朝。在刘邦打下天下的过程中,身边总少不了为其出谋划策,或者浴血奋战的得力干将。而这些得力干将在汉朝建立后也成为了开国功臣。说到此,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是功臣杀少了

    历史解密编辑:寻鉴历史标签:刘邦,吕雉,曹参,汉惠帝,丞相,韩信

    说到刘邦这个皇帝,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他是草根出身,当了皇帝之后,还把功臣给杀了。这个人不地道,干的事不是君子所为!事实上刘邦真的有杀很多功臣吗?要知道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分封的侯爵多达143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得到了善终的。当然了刘邦是有杀了几个王的,比如说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

  • 大秦赋后续:秦始皇到刘邦,二十余年间,因分封制而倒霉的人和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嬴政,刘邦,项羽,齐国,先秦,分封制,大秦赋,秦始皇,古装片,历史故事

    历史连续剧《大秦赋》已经完结,电视剧在播放期间,网络上争论的是演员表演和选择的好坏,以及电视剧本身的各种不足,电视剧也从刚开播时的超高评分,降低到结束时的中等评分,证明了,鸿篇正史长剧真的很难驾驭。现在该剧已经结束好几天了,网络风暴转变成对秦朝大一统,以及秦始皇本人的争论,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抛开见

  • 刘邦死前, 为何要除掉忠心的樊哙! 这就是帝王权术的巅峰体现

    历史解密编辑:晓可说生活标签:刘邦,樊哙,周勃,韩信,吕雉,汉朝,帝王权术,霸王项羽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皇帝,在他以前,当统治者的全部都是贵族,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他打败项羽后,曾经提出汉初三杰。打仗不如韩信,战略不如张良,后勤不如萧何。没有他们三个,他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项羽的。那么问题来了,他只不如这三个人吗?事实上远远不止,所以当他解决韩信后,他曾封赏的异姓诸侯王纷

  •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贯高,皇帝,冒顿,张敖,刺客,汉朝,汉高祖刘邦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时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便是汉高祖刘邦著名的诗歌——《大风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屠杀功臣的刘邦必然是个残忍、刻薄之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刘邦却有着充满人情味的另一面。他心胸宽大,曾赦免了一位想要刺杀自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吕雉,周勃,刘恭,曹参,汉朝,汉惠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读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给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说起刘邦,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屠杀功臣。但是大家敢相信吗?刘邦其实或许是最善待功臣的开国君主之一。从史书记载来看,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被封为侯爵的功臣达到143人之多。除

  •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卢绾,燕王,匈奴,吕雉,张胜,汉朝,汉高祖刘邦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有这么一个能人,在整个汉初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他与汉高祖刘邦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异姓兄弟。刘邦并未起兵之前,一直与他关系很好。哪怕刘邦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追随刘邦。刘邦正式诛灭项羽,成为皇帝后的第五年七月份,燕王臧荼谋反失败。他在韩

  • 刘邦敲响寡妇曹氏的门,称帝后欲接入宫,曹氏:你把儿子带走吧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刘邦,吕雉,刘肥,齐王,封地,汉朝,曹氏(窦建德)

    一天深夜,刘邦来到了村里寡妇曹氏的门前,轻轻叩门。曹氏询问来者何人,刘邦应声:“是我。”曹氏心中欢喜,连忙打开了门,她娇嗔的说道:“这段时间又去哪鬼混啦,想死人家了”。面对如此绝色佳人的挑逗,刘邦哪里能够把持得住,抱起曹氏便走进了卧室。两人一番云雨后,刘邦起身就想要拿曹氏的钱出去玩。曹氏说道,我怀上

  • 吕雉对戚夫人下手时,戚父手握重兵,为啥不肯援手救自己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吕雉,刘邦,刘盈,太后,戚父,戚夫人,平民百姓

    在古代的宫廷里,宛如花园一般的世界,众多妃嫔仿佛盛开的花朵,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皇后吕雉与美丽而聪慧的戚夫人之间的恩怨,成为了一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吕雉,聪明而妩媚,自幼出身名门,被视为宫廷的璧人。她的地位高贵,威势无可匹敌,宛如宫墙上的明月。然而,她的心中却隐藏着一股深深的嫉妒之情。当戚夫人

  • 吕雉:被黑化2000年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吕雉,刘邦,刘盈,皇后,刘如意,汉惠帝

    “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自古以来,对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贬义的。但是无论历史给予怎样的评价,她能被诸多世人所评论,可见吕雉此人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下面我们来走进这位独具个性的皇后的一生。下嫁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