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三国时的曹操,猜忌心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连辅助他成就霸业的荀彧,都因反对他称公而被调离中枢,忧郁而亡。但偏有些人不信邪,就喜欢在钢丝上游走的那种刺激。
曹操
今天我们说几个敢于捋曹操虎须的牛人。
山东大侠张邈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曾任陈留太守,参与讨董诸侯之一。
张邈
张邈少以侠闻名,扶贫济困,不置产业,壮士多有归附,颇有小孟尝的意味。举一个例子,就知道张邈有多海交了:曹操、袁绍这种官二代,都曾是张邈的座上客。也因此,他与度尚、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被江湖合称“八厨”。厨者,言其以财救人、供养天下之意也。
因名气太大,朝廷向他发出征召令,于是他被任为骑都尉,旋任陈留太守,成为一方诸侯。
讨董之战,张大侠与曹操首举义兵,参加过汴水之战。袁绍被推为武林盟主后,公子哥傲娇的小尾巴就露了出来。作为有正义感的侠义人物,张邈当然不惯着他,多次不客气地数落这位老熟人。但袁盟主显然心眼小了,让曹操找借口杀了张邈。曹操当然不是袁绍那种小把式,马上严辞拒绝。
袁绍
经过这件事,曹张基情+10,二人进化到战略伙伴关系。曹操在征讨陶谦时,说过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若不还,往依孟卓。”这是把后事都托付给张大侠了。
但人们感激的眼泪还未干,这哥儿俩就掰了。
原因是三姓家奴吕布被江湖舍弃,流浪经过张邈住处时,张大侠的侠者仁心又泛滥了。当时张邈拉着这位传说中的江湖一哥,把手共誓。誓的什么,史书没说,我不敢妄加揣测。这事传到袁绍耳朵里,袁前盟主又对着空气发了一顿飙。
袁绍和张邈在讨董时就结下梁子,袁绍的发飙倒也在意料之中。但不好的一点是,曹操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有走上反革命道路的征兆——时任兖州牧的曹操,因不满名士边让的讽刺挖苦,将之杀了。
不要小看这件事。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曹操杀边让,让兖州那帮世家看到了江湖在江山面前的不堪一击。所以在兴平元年,曹操再次东击徐州刺史陶谦时,张邈与其弟张超,及曹操手下小弟陈宫、许汜、王楷共同举事,迎接吕布,叛离曹操。
陈宫
这一招杀曹操个措手不及,吕布迅速占领濮阳,将曹操老窝基本给端了,兖州只剩鄄城、东阿、范县在荀彧、程昱的周旋下保存。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打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刘备。张邈随吕布东走,留张超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数月,终破城池并屠戮全城,张超及其家属全被杀。此后,张邈向袁术讨救兵,半道却被部下杀害。
一代大侠就此陨命。
临乱脱逃魏种
史书有关魏种的记载少得可怜。但通过仅有的一点记载,还是可以看到,这是个很奇葩的人物:其人有心反曹,但似乎无胆无节。
魏种
魏种举孝廉出身,而负责举荐的,正是曹操。其曾任河内太守,曹操征徐州,属其以河北事。
张邈兖州叛曹操,举州郡县响应,仅剩三城存留。正在前线的曹操听说后,笑着说了句大话:“唯魏种且不弃孤也。”意思就是说,即使别人都叛离了我,我的老铁魏种肯定不会干这事。
但“宁闻曹操哭,不闻曹操笑”,曹操一笑,历史就开玩笑。这魏种打曹操脸比张邈还狠,兖州一乱,这家卷起铺盖卷就跑了,跑了,了——
曹操后来听到这个消息,发下毒誓:“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就是你向南跑到南极洲,向北逃到北冰洋,我也要掘地三尺把你给挖出来。
曹操的毒誓还是应验了。魏种逃至射犬(今河南沁阳),后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河内围攻射犬。射犬破,魏种被生擒。曹操瞅着魏种说:小样,魏跑跑,你还能跑到哪去?魏种默然无语。
但曹操毕竟不是袁绍,他看了眼魏种说:“唯其才也。”看你小子还算有才能,算了,放了吧,于是释其缚而用之。这魏种到也恬着脸,真就在曹操手下又开干了。
只是后来,史籍再也无魏种的记载,这人人间蒸发了。
三国影帝毕谌
比魏种还不堪的是毕谌。
毕谌
初平年间,青州黄巾百万攻兖州。时兖州刺史刘岱轻敌冒进,出战阵亡。毕谌时任郡功曹,其与泰山太守鲍信、州吏万潜等到东郡,迎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曹操入兖,破黄巾于寿张,收降卒三十万,是为曹操的前期军事核心——青州兵。毕谌此次站队正确,被曹操任为别驾从事。
还是兴平元年的那一夜,张邈反了、魏种跑了,时毕谌之母、弟、妻、子都在东平,被张邈扣为人质。毕谌找到曹操,那个哭啊:大哥,我老婆孩子热炕头都在丫手上,你说我咋办啊?曹操倒也爽快:“卿老母在彼,可去。”这事做得比刘备辞别徐庶还符合历史。毕谌那个感动啊:大哥,你真是我亲大哥。算了,老婆是别人的,孩子可能也是别人的,我不要了!曹操被毕谌的感动感动了,擦着小毕脸上的泪水说:啥也不说了,是兄弟,就开干!
徐庶
但曹操一转脸,奥斯卡影帝毕谌转身就跑张邈那去了。曹操那个气啊,又发了一顿毒誓。后来,这毒誓又应验了,吕布破,毕谌也被生擒了。曹操瞅着毕谌说:小样,毕影帝,你还能跑到哪去?毕谌默然无语。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看了眼毕谌说:“夫人孝於其亲者,岂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啥意思呢?就是说,做人能尽孝,就能尽忠,算了,就这吧。然后以为鲁相。这毕谌到也恬着脸,真就在曹操手下又开干了。
毕谌初投曹操,即被任为州别驾,直接进入州牧核心。但经此事,毕谌在曹魏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只官至一校尉。
要我说,不错了,好歹还活着,背叛君主,还做到了地市级干部,该知足了。
四降三叛昌豨
作为压轴出场的昌豨,才是把作死捋虎须玩得淋漓尽致的标杆性人物。
昌豨
昌豨,又名昌霸,与孙观、吴敦、尹礼江湖合称泰山四寇。后仰慕江湖一哥吕布的威名,投靠吕飞将。但江湖从来不是武功第一就可稳坐山头的,吕布很快被曹操干掉,昌豨倒也识相,很快转投曹操,被任为东海郡守。此为一降。
刘备徐州赚车胄,重领徐州时,昌豨看到了大汉中兴的希望,遂连结多郡县反曹投刘。刘备得昌豨之助,瞬间有了数万兵马。此为一叛。
时袁曹决战在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曹操遂亲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昌豨再次归降,继续担任东海太守。此为二降。
官渡之战,袁败曹胜,昌豨不知哪根筋搭错了,不乘败反叛,反乘曹操得胜之时又起义了。此为二叛。
曹操令大将张辽与夏侯渊出兵讨伐,围昌豨于东海。张辽遣使诱其归降,昌豨一看,说你敢招,我就敢降,于是再次降曹。曹操也个姓,又把昌豨放还东海郡。此为三降。
张辽
曹操平定冀州,昌哥又起事了。此为三叛。
这次曹操派于禁征讨。于禁围了昌豨几个月,昌豨就上门投降了曾经的老朋友。此为四降。
当时诸将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当送与曹操处置。但于禁那时还是古之名将般的军队楷模,他说:“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然后含泪斩了昌豨。至此,作死的昌豨终于把自己作死了。
只是,当初义正辞严斩昌豨的于禁,最后干了和昌豨一样的事儿,樊城兵败,竟降了关公,你说可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