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张燕生: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经济观察网 访问量:1539 更新时间:2024/1/11 6:30:55

燕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进入新时代,诞生了新发展机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更注重科创进步、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并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记者 |华请

图源 |图虫创意

9月26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2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阐述了其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发展机遇及未来方

张燕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进入新时代,诞生了新发展机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更注重科创进步、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并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挂钩不脱钩”。

湾区建设五年

张燕生指出,如果从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四方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算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有五年。

张燕生认为,总的来看,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守实体经济基础,打造一流的制造业;坚守科学创新,解决重大技术来源和技术转化问题;坚守金融开放,打造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坚守人才战略,培育、吸引和留住一流人才,打造世界大脑。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

张燕生认为,经过过去五年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正进入新时代——进入科创创新、制度创新,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社会分配差距,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的新时代,市场更加联通,区域一体化更加发展,包容共享。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融合发展肉眼可见,近三年,广东新引进港澳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港澳资金达3400多亿元;自2017年7月3日“北向通”正式开通以来,日均交易量增长超10倍。

湾区发展新机遇

在张燕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催生了不少新机遇,湾区建设者们可以重点把握四个新机遇。

一是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科技新兴领域在大湾区内广受青睐,这些新科技或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数字赋能、创新赋能、服务赋能趋势在湾区内日趋明显。

二是把握香港再工业化、澳门更多元化和广东工业高级化的机遇。湾区内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实体经济正深度融合发展,聚焦新产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三是把握粤港澳三地推进“硬联通”“软联通”的机遇。“硬联通”可以体现在交通设施等方面,“软联通”则可以体现在金融、科技交流等方面。

四是把握CEPA框架等政策机遇。在CEPA框架下,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的投资、营商享受到更便利的待遇,香港的优势不局限于律师服务、会计服务、医疗服务,也可以拓展到研发、设计、资讯等服务。

湾区未来方向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方向,张燕生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科创进步、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无疑是地区发展的长期方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强度,都表现突出,但未来,湾区还需注重基础研究,在国家层面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发展”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可以尝试借助技术力量,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远景目标,粤港澳大湾区更要先富带动后富,打造利益共同体,先着眼于促进湾区内更协调发展。

如果站在全球视野看未来发展,或许很多人会关心,中美的科技、产业和金融是否会脱钩?在张燕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潜力推动中国与西方经济不脱钩。

“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利于科技挂钩,香港的大学科研体系有利于挂钩,香港的应用科技研究院等机构有利于挂钩,我们湾区的创新活力有利于挂钩,湾区的开放机制有利于挂钩,湾区的大市场应用场景有利于挂钩。”张燕生在论坛上说。

The END

微信号 |eeojjgcw

新浪微博 |@经济观察报

更多文章

  • 龙永图、林毅夫、郑永年、张燕生等开讲,百川论坛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林毅夫,张燕生,郑永年,龙永图,徐扬生,科学家,百川论坛,经济学家

    4月22-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系列研讨会”在深圳前海举办。研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来自学界、政界、企业不同领域的25位专家和学者齐聚于此,共话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实现路径。论坛现场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原

  • 张燕生: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恢复企业信心是当务之急

    历史解密编辑:时代在线网标签:张燕生,外贸,imf,外需

    社零增速由降转升,投资增速今年首次出现回升……8月以来,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企稳回升在望。从今年经济表现来看,疫情对于接触性消费、接触性服务业产生较大影响,但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是得到了彰显。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以确定性的政策措施对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如何

  • 新晨科技股东张燕生质押52.2万股 用于股票质押的展期

    历史解密编辑:挖贝标签:张燕生,新晨科技,股票质押,上市公司

    挖贝网6月23日,新晨科技(证券代码:300542)股东张燕生向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质押股份52.2万股,用于股票质押的展期。本次质押股份52.2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6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0.17%。质押期限为2022年6月22日至办理解除质押手续为止。公告显示,张燕生共持有公司股份

  • 专家解读|张燕生:5月份我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

    历史解密编辑:新华社客户端标签:张燕生,解读,经济基本面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今年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未来我国经济走势如何?围绕重点议题,新华社记者线上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让我们

  • 张燕生:稳定民间投资预期 要解决三个不确定性

    历史解密编辑:看看新闻Knews标签:张燕生,李克强,民营经济,民间投资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近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屡屡成为热点话题。今天,报告中也多次提到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其中,“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振民间投资信心”等引发热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指出,统计显示202

  • “梅花奖”得主张燕:从艺30余年,在推广传承川剧的路上穿行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川剧,梅花奖,戏曲,演员,折子戏,死水微澜

    9岁登台演川剧,从艺30余年,三次冲击梅花奖……张燕的“摘梅之路”,映射出她麻辣酸甜的况味人生。终于,2021年5月,张燕凭借川剧《死水微澜》“邓幺姑”一角,成功摘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燕将代表川剧从业者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 张燕生:明年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重点还要扩内需稳消费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外贸,外资,张燕生,进出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主办方供图“当前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明年甚至后年都将很难,稳外贸难度加大。”12月17日,在2023《财经》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说。他转述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明年大约有1/3的经济体将陷入经济萎缩。

  • 张燕生:广州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是科技创新综合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香港,深圳,张燕生,广州市

    “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2月19日在广州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张燕生首先举出两组数据,一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广深港科技集群排名高居全球第2,广州在其中的“自然指数

  • 张燕生: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仍在止损、修复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张燕生,民间投资,财政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

    每经讯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消费、投资方面的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恢复到5%以上,但规上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仍在止损、修复之中。下一步,稳信心和预期、稳就业、稳物价仍是重中之重。比

  • 张燕生: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历史解密编辑:中企思智库标签:外贸,张燕生,民营经济,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张燕生: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3月18日,第十三届《今日经济》大会暨中国之路·名家讲坛在广州隆重开幕。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了题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经济成果举世瞩目,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