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夏侯玄的生平说起,“名士风流”背后的夏侯玄

从夏侯玄的生平说起,“名士风流”背后的夏侯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楼讲故事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13 18:42:50

关于夏侯玄我们对其历史的定位从来都是“正始名士”、“玄学领袖”等等,也由于其在李丰一案之中面不改色、从容赴死更令其增添一抹悲剧色彩。在笔者看来“名士风流”体现在夏侯玄、嵇康、山涛等人身上才更能突出他们的价值;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夸夸其谈、醉生梦死的类似王衍一般的“假名士”又有何担当“名士风流”这几个词呢?在生死攸关的关头一向自诩风度的他们毫无节操骨气,这不是对“名士风流”最大讽刺吗?不过除了“正始名士”这个词,夏侯玄的身上还有诸多的历史光环在其身上,诸如“政治家”、“曹魏大都督”等职衔加在他身上,由于我们更多的侧重于他的“名士风度”,以至于对这些我们有时候并没有重点关注,今天我们也尝试着从夏侯玄之生平来关注一下夏侯玄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少年时期:“名士自风流”之下难掩其狂傲本色导致仕途坎坷夏侯玄,字太初,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且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上的夏侯玄也是一个大帅哥,比之同时期的何宴可能稍有所不如,然也可谓一时之风云人物。

夏侯玄的“名士风流”形象在这个玄风初兴的年代就有体现:诸多的史料之中都可以看到,夏侯玄青年时期常与贵族的一些青年才俊有来往,这其中有些是他后来的同道,有些则成为了日后的生死大敌,而他们聚集在一起所谈论的正是后世称之为“谈玄”的交流活动。夏侯玄本人就经常喜欢这种辩论活动,谈玄也拉开了“正始之音”的序幕影响力魏晋时期的文学,而夏侯玄的一些思想也为何宴所借鉴,也成为了“玄学”的开创者。不过夏侯玄“名士风流”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夏侯玄的另一种性格:狂傲。这个我们也能从史籍之中可以看到:有一次宴会,夏侯玄被安排与毛皇后之地毛曾同坐,由于其出身高贵,毛皇后姐弟出身寒微,因而夏侯玄对毛曾的不悦之色,因而这也引起了魏明帝的不悦,故而其仕途多有压抑。夏侯玄对毛曾的一种态度可以看出其在“名士风流”之下有一种狂傲的色彩,这种色彩可以理解为骜不驯,当然也有人可以理解为不攀附权贵(虽然其本身就是权贵),也可以理解为对坐享其成的普通士族的不屑。然而也正是这种狂傲让他之后的仕途坎坷。

不过在笔者看来他的这种狂傲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不擅于伪装的简单,比起司马师的阴狠,司马师和夏侯玄两人之间的差距则是一目了然。正始改制之下的夏侯玄:虽有政治眼光,但太过于理想化魏明帝曹叡死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然而司马懿和曹爽本就属于不同阵营,也造就了他们的矛盾。为了打压司马懿的声望以及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曹爽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夏侯家本就和曹家是世交,曹爽和夏侯玄也有姻亲关系,夏侯玄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就是著名的“正始改制”。关于“正始改制”是当时夏侯玄根据曹魏的弊病所制定的一系列整改方针:改革“官制”,限制中正官之权利。改革“郡县制”,裁撤郡一级的行政单位。改革服饰,改善奢侈风,提倡古朴风。而关于夏侯玄如何改制笔者也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之中有了详细的介绍,在这不详加叙述。可以说夏侯玄的眼光的确很准,在“九品中正制”刚确定不久的曹魏时期,夏侯玄已然看到了世家豪门的持续壮大已经开始进一步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因而他的这些改制方式与其说是针对曹魏的一些弊病,倒不如说是进一步限制世家的实力从而加强集权。

然而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的话就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他的主张则遭到了诸多大臣强烈的反对,而其中又以司马懿为最,在《三国志》之中便清楚的记载了司马懿和夏侯玄之间的争论,由于“正始改制”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最终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所废除。而酿成这一后果的就是夏侯玄以及曹爽等人太过于单纯,或者说太过于理想化:首先就是以曹爽等人才能以及手段都有限,凭他们根本无法彻底清除这些弊病,而曹爽本人最终也因为世家的反扑而灭亡。其次就是世家豪门的消除绝非一二十年之功就可以限制的,门阀的消亡经历了数百年,而郡的废除也经历了数百年。可以说夏侯玄的想法的确是极为美好的,然而现实要消除这些弊病绝非一朝就能解决,正如司马懿在史籍之中所言,这些事情就需要后人不断去完善。平心而论,从这也能看到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比起夏侯玄的理想化,司马懿则更加的现实。

高平陵政变下的夏侯玄:愚蠢或者无可奈何?夏侯玄的悲剧命运已然决定对于夏侯玄较有争议的是其在“高平陵之变”之下的举动,彼时他担任曹魏西线大都督一职,手中握有十余万大军,当圣旨召他回来之时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有去无回,他竟然碌碌无为,甘心自解兵权回朝,要知道当时他并非没有选择:一种选择是不接诏令,起兵。另一种则是投靠蜀汉政权。然而夏侯玄最终什么也没干,既没有听从夏侯霸的主张投靠蜀汉,也没有起兵,他无奈的接受了司马懿的诏令:放弃兵权,卸甲回朝,成为司马家砧板上任人宰割之鱼肉。固然他的行为让后世诸多的人们对其敬佩,可是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太蠢了,然而我们不禁也会问此时的夏侯玄除了妥协还能做什么呢?另外两种办法真的可行吗?

首先就第一种情况而言,夏侯玄也是无可奈何:起兵则必然会引起曹魏内部的混乱,曹魏的内乱无疑会让彼时的蜀汉或者东吴有利可图,对忠于曹魏的夏侯玄而言是其不想看到的。夏侯玄本身的军事才华又不足以对抗司马懿,在经过骆谷之战后其更是声望跌倒了谷底,且雍凉之地的大都督在此之前本身就是司马懿,其部下是否肯听从他调遣也未可知。而判逃曹魏投降蜀汉对于夏侯玄来说更是不可能:从他在临刑前的举动来看,夏侯玄本身是一个不畏惧死亡的人,他自身虽然崇尚无为,然而从其身上也能看到儒家士人那种重视自身节气的风采,对于他们而言“忠孝节义”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叛国求生对于他们来说则是最大的侮辱。或许有人会说夏侯玄自解兵权回朝是一种迂腐的决定,然而我们不要尝试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对比身家性命有些人则是将自身的名节看的尤为重要,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所以这对于夏侯玄而言本身就没有多大的选择,他只有一条路,回朝,以自己的方式和司马懿等人斡旋。

夏侯玄与司马氏:本为至交,终成陌路“高平陵政变”之后,夏侯玄被剥夺了实权,司马懿任命夏侯玄为大鸿胪,在不久之后又被迁为太常。此时的夏侯玄是曹爽一党之中唯一的幸存者,然而司马懿终究没有下决心杀他:一个是夏侯玄彼时的声望对司马懿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虽然其名满天下,可和司马懿这个功勋卓著的四朝元老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另一个用司马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司马懿毕竟还念着世交,毕竟司马家和夏侯家本身就有姻亲关系。当然夏侯玄虽属于曹爽一党,可他长年镇守西陲防御蜀汉,曹爽的很多事情他都没有参与,这也让他侥幸逃过一劫。然而夏侯玄自己也知道他终究会难逃一死,这一点他看的很明确,或者说他对他这个早年的好友司马师看的很准确,两人早年间虽然经常混在一起,可是终究只是陌路人。而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在于对曹魏的关系上:夏侯玄本人是忠于曹魏的,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否则他在“高平陵之变”之后就可以起兵或者投奔蜀汉,然而他什么都没做,就证明他还是心存故土,不愿意曹魏陷入混乱之中。而司马师的野心早在青龙二年毒杀其元配夫人之时就暴露了,之后的“高平陵政变”司马师也是主使者之一,可见司马家对曹魏的觊觎早不是一两天了。

而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替父亲的位子之后,司马师和夏侯玄之间的矛盾则更加突出了:对司马师来说,此时夏侯玄成为了曹魏政权的最后一根标杆,且朝野声望颇高,成为了嬗代之路上的最大障碍。对夏侯玄来说,司马师此时是篡夺曹魏内政的乱臣贼子,而一旦有机会,那么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对其出手。然而比起司马懿、司马师,夏侯玄终究是太过于简单了,当时的整个朝堂都已经遍布司马家的眼线,李丰等人的手段又过于单一。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夏侯玄则必须死。然而也由于夏侯玄的声望太高,主审他的钟毓在其面前只能用黯然失色来形容,其最后还是自己伪造了一份罪状。公元254年。“正始名士”夏侯玄被司马师“夷三族”,至此曹魏朝堂的最后一根标杆轰然倒塌,他死前那面不改色的形象也令后世动容,而夏侯玄之死则引发了著名的“淮南第二叛”。

标签: 夏侯玄司马懿曹魏曹爽司马师蜀汉

更多文章

  • 高平陵政变后,夏侯玄有十万大军,却为何选择按兵不动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夏侯玄,司马懿,蜀汉,曹爽,夏侯霸,曹魏

    公元249年,司马懿联合曹魏三朝老臣高柔、蒋济等人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此一役本来胜券在握地曹爽由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最终导致失败,面对曹爽的不争气,他的“智囊”桓范则是怒骂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最终结果是曹爽家族以及其朋党将近七人被夷三族,而司马懿自此大权在握

  • 夏侯玄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司马师不顾司马昭求情,执意要杀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夏侯玄,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爽,曹叡,三国,艺术家

    后三国时代,是第一代枭雄们的后代在主导。我们把目光移到曹魏,公元254年,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杀了一大批人,并夷灭三族,名单包括:李丰、夏侯玄、张缉……理由是他们要除掉自己。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开始掌权。夏侯玄是夏侯家第三代的子孙,夏侯尚的儿子,夏侯渊族孙。当时司马师

  •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夏侯玄手握重兵,却没有奋起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司马懿,夏侯玄,曹魏,曹爽,司马师,蜀汉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曹芳继位后

  • 夏侯玄李丰案:堂堂曹魏宰相高官,因何被人当庭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曹魏,曹爽,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氏,史说三国,夏侯玄李丰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想必对“衣带诏”事件并不陌生。建安五年,(据说)汉献帝密诏国丈伏完、车骑将军董承、左将军刘备等人,要他们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董承被夷三族,其女董贵人身怀六甲亦被处死,刘备出逃,伏完则在死后五年被查出涉及此案,其女儿伏皇后被废,所生皇子被杀。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大多都对曹操之残忍、献

  • 夏侯玄:完美男人,如玉树如日月,却被妹夫司马师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雅馨唠史标签: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懿,曹爽,司马昭,曹芳

    高平陵事件之后,司马懿就独揽朝政大权了,不过他已经垂垂老矣,没两年就死了。司马懿死了之后,所有的大权就被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师成为大将军。位极人臣,开始发号施令,左右皇帝曹芳和郭太后。曹芳慢慢长大了,他不满意司马师以及他的兄弟司马昭的横行霸道,在李丰、张缉的怂恿下想发动政变把司马师的兵权夺过来

  • 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曹爽,曹操,大权,夏侯玄,司马懿,魏明帝,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曾总结“清谈误国”。说起“清谈”,不得不追溯到魏晋时期流行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夏侯玄,就是魏晋时期一个典型的“清谈”代表人物,玄学领袖。出身名门,浮华交会夏侯玄出身名门,甚至可以说,跟曹操身上流的是同一个祖宗的血脉。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释里说,“嵩,夏侯氏之子

  • 中国台北选手曹纯玉 带着病毒跑完马拉松

    历史解密编辑:郑州日报标签:曹纯玉,中国台北,马拉松,马拉松赛

    ▶ 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举行的2022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帕特森以2米02的成绩夺得冠军。 ▼ 获得男子铅球铜牌的古德奇乌斯在决赛中。 新华社发 新华社美国尤金7月19日电(记者 王子江)中国台北选手曹纯玉在18日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最后几公里多次跌倒,但仍然挣

  • 15御曹纯渊骑开荒既成型无需转型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郭嘉,天蓬,周泰,夏侯渊,太史慈,曹纯渊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15御曹纯渊骑开荒既成型无需转型。十五御开荒怎么组呢?有没有开荒不用转型的呢?天蓬本期给予大家一个渊骑的成型队伍不需要转型。渊骑开荒与组队需要高红或者满红,要不伤害是真的不够很痛苦的哦。天蓬就玩过1红夏侯渊周泰替曹操的渊骑效果只能说一般,经常被别人按在地

  • 曹操和曹仁曹洪曹纯曹休曹真曹爽夏侯惇夏侯渊八人,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曹操,曹爽,夏侯惇,夏侯渊,曹休,曹仁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在关东诸侯们讨伐董卓之后,迅速崛起,击败袁术、陶谦、吕布、袁绍、刘备等人,降服荆州,统一北方。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不久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他登基为帝,建立魏国。曹操之所以能奠定曹魏根基,离不开手下大将。曹营之中,宗亲大

  • 【三国杀斗地主】曹纯全方位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三国杀冰岛标签:曹纯,武将,手牌,三国杀斗地主

    曹纯(魏国势力)游戏定位地主玩法我们选曹纯当地主。将面有利开局尽量先缮甲为主,找装备牌尽快完成缮甲进化成完全体形态,再来对农民进行输出。将面不利永远都是开局秒一个农民最稳,但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秒一个导致自己手牌全无,这样很有可能被他队友收割。当然最主要的是根据场上形势自行判断。1.手牌权重。武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