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读过《史记》的,应该对上面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刘邦夺取天下后,在表彰群臣排座次前夕,说出的一句震惊四座的话语。
论功行赏、切分蛋糕,刘邦想把最大的一块送给萧何。这在一线功臣中,引起不小的争议:萧何从未上过战场,我们才是最美逆行者,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而萧何不过就是个总务主任,凭啥反而居上呢?
作为回应,刘邦就说出了上面这个震古烁今的功人功狗论。
意思就是,出兵打仗的,就只是见兔子逮兔子、见狍子逮狍子的狗,而这发号令的,才称得上是个人嘛。狗和人的KPI,能一样么?
这评价都上天了。那么,萧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中排名也第一。这次序,是他的老板刘邦排的。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邦这地痞混混,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就是整个团队的业绩。而团队里的三大支柱,就是这“汉初三杰”。当然刘邦也顺带夸了下自己,是我带领他们组团打怪升级,最后顺利通关,所以当皇帝这事,跟考试一样,你光会做题有个毛用,会做人才行!
项羽和刘邦各自起义造反,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表面看,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好像是最大的赢家。但是如果把起义的投入和最后的收益进行一下比较的话,真正的赢家其实不是刘邦,而是萧何。
萧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眼光毒辣的创投大神。
如果把刘邦起义比作一个创业的话,那么萧何更像是一个风险投资人,而他最初的投入只有区区五百钱。
起义者最初的目的无非有三个,第一是摆脱当前的社会地位;第二是称王称霸封侯拜相,安享荣华富贵;第三是留下江山或地位家产,造福子孙后代。
但起义是需要投入的,而且要冒较大的风险。起义最基础的资本就是身家性命,最大的风险是丢掉自己的性命,甚至整个家族的性命。只有保全了性命,讨论起义的回报率才有意义。
如项羽,虽然实现了起义的第一个目标,但是却在和刘邦争霸的斗争中命丧乌江,亏得血本无归,连个后代也没留下,更不用说江山了。
刘邦虽然三个目标都实现了,但是后两个目标却严重打了折扣。刘邦从打败项羽做皇帝到去世,总共只有七年时间。而这七年,他几乎每年都在外打仗,风餐露宿,席不暇暖。有时是抗击匈奴,有时是平定叛乱,几乎没过一个安生日子,最后还死于箭伤。
谁才是真正的老板?
反观萧何,一直安稳地躲在幕后,安全地呆在大后方,安静地进行各种投资管理。而其中两次至为关键的投资,回报极其丰厚,巴菲特要知道了,都得甘拜下风:
第一次,也是最重的一笔投资,他给了刘邦。
萧何在担任沛县组织部长的时候,刘邦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亭长,等同于现在的社区治保委主任,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但从那时起,萧何就对刘邦进行了天使轮投资。
事实上,萧部长算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公道之人。《史记》说他“以文无害”,就是这个人特别能照顾平衡,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偏袒一个坏人。
但是,对刘邦,他却不讲原则大开方便之门。《史记》载,“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意思就是,刘邦即便在业务上出点纰漏,萧何能打马虎眼儿的就打个马虎眼儿。且之于刘邦,“常左右之”,可谓形影不离,一副“好基友一辈子”的架势。
后来,刘邦得了一个征调徭役的差事,马上要进京了,同僚们组了一个局,送送行。随份子的时候,所有人几乎都是随行就市,都只送给刘邦300钱,唯独到了萧何这里:五百!事后证明,萧何眼光是何其独到,赚大发了。
这多出来的200钱,后来获得的超级回报是,刘邦在封赏功臣的时候,特意“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当徭咸阳时和送我独赢奉钱二也”。也就是说,在萧何已经拿到8000个原始股的前提下,就因为当初多随了二百,刘邦又多送2000股!
刘邦正式创业后,萧何又继续追加A轮投资,率全族数十人追随。但是,刘邦并不是一个好创业者,不管是和秦朝打还是和项羽打,多次败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每次都是萧何帮着收拾残局,资产重组、重新注资,各种骚操作不断。
别看萧何不会开拓市场,但是他能稳住整个集团的基本盘,并且源源不断地为刘邦打楚汉战争提供现金流。今天谁要是也有这样的能力,什么云哥、腾哥、东子哥,还不抢破头让担任CEO?
萧何第二笔重要的投资,稳准狠地投在了韩信身上。
韩信身上到底有哪些因素让萧何如此着迷,《史记》并无过多记载,一句话带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也就是聊了几次天,萧何一下就看出此人肚里有货。
以至于,当韩信嫌官小撒手开溜的时候,萧何当时就急了!投资要黄!
立马月下追韩信,上演了一场惜才、爱才的好戏码。这还不算完,一回来就拎着“韩跑跑”再次郑重地向刘邦举荐。
最初,刘邦决定破格提拔韩信为将军,被萧何当场否决。刘邦一咬牙:统帅三军的大将军够了吧!萧何还是摇头:光玩嘴上的不行,还得隆重!您先斋戒几天,找个良辰吉日搞一场全军干部战士动员大会,风风光光地正式任命。
天才的操作!把一小小的粮草官直接推荐提拔至统帅三军的大将军,在喜怒无常的刘邦面前,萧何这无异于来了一把梭哈,拿政治生命上了一场豪赌!
但是,他还是赢了。事实证明,萧总那天花了一晚上追韩信回来,真是太tm值了!
韩信一上任,即刻展现了卓越的统帅才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拿下汉中平原;木罂渡军、井径之战,三分天下刘邦占一;十面埋伏、垓下之围,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谢江东。
由此可见,萧何识人、投资的本领,实世所罕见!
萧何投资眼光独到,政治头脑也人间清醒。
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后,封韩信为楚王,后来又贬为淮阴侯,但韩信功高震主,成为刘邦的心头大患。韩信虽然是萧何推荐给刘邦的,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但萧何始终站在刘邦这边,关键时刻,他下手一点也不含糊,亲自参与设计诱杀了韩信,虽造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骂名,但对一名投资家而言,这只是个合格的最基本操作而已:及时割肉止损,甩掉负资产!
萧何虽然处事低调,不在繁华的地方住,不修豪宅,但他本人依然安享了起义带来的荣华富贵,而且寿终正寝。所以说他的第二个目标实现得很完美。
萧何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世袭了爵位和封地、财产,而且备受皇家恩宠,虽然四次因罪失去爵位,但马上又得到恢复。因此他的第三个目标也完美实现了。
综观萧何一生,既没有“披坚持锐”,到战场上厮杀冒生命危险,也没有风餐露宿,辗转跋涉遭受身体摧残;革命成功以后,他既没有像张良那样避祸隐居,更没有像韩信等功臣那样狡兔死,走狗烹。大汉后世几百年,都对他尊崇备至,甚至还留下“萧规曹随”的千古美名,简直是完美收官。
大道至简,萧何成功的一生,给我们职场人最大的启示,其实无比简单明了——永远保持自己的价值,让价值大于威胁。你优秀了,自然会有对的人与你肩并肩。只要脚踏实地,有主见,有决心,有毅力地朝着目标走去,这一路的风景和回报,一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