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入狱,为何张良能够独善其身

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入狱,为何张良能够独善其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083 更新时间:2024/1/23 3:37:58

刘邦麾下有三位首功之臣,他们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他们分别是治国天才萧何,军事天才韩信以及大谋士张良。刘邦曾经说过,论治国平天下他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足智多谋他不如张良,后世之人称他们为“汉初三杰”。刘邦解决完项羽以后,立即夺了韩信的兵权,刘邦称帝以后,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在皇宫内,最后韩信因谋反罪被诛。

西汉建国之初,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刘邦的猜忌,连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也不例外,萧何曾经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同乡与恩人,刘邦十分信任他。但是刘邦晚年连萧何都猜忌,萧何曾经还一度被捕入狱,只有张良是个例外,刘邦一生都很尊敬张良,刘邦称呼手下一直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张良为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代表一种尊称。那么张良为西汉王朝都立了哪些功?功高盖主的他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一、张良简介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其先祖五世相韩,韩国灭亡以后,张家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他为了报国仇家恨将家产全部变卖,聘请了一位大力士刺杀秦始皇,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张良为了逃避秦帝国的通缉,逃往下邳隐居起来。

十年以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张良也集聚了一百多人准备投靠楚假王景驹,在途中遇到也去投靠景驹的刘邦,俩人一见如故,张良便率众投靠了刘邦。

二、张良是楚汉时期一等一的谋士,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汗马功劳

秦将章邯派兵围攻当时势力最强的赵王歇之时,楚怀王派刘邦、项羽兵分两路战秦国,一路由刘邦率领西进入关灭秦,一路则由宋义与项羽率领北上救赵,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本想从函谷关入关中,但是一路上不是很顺利,于是准备南下从武关进入关中,途中与南阳郡守大战于犨,刘邦大破秦军,南阳郡守退守宛县。此时刘邦有点心急了,他并没有继续攻打宛县而是率军直接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刘邦想赶紧通过武关进入关中,因为楚怀王说过先入关中者为王。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太着急了。

刘邦不打宛县遭到张良的竭力反对,张良认为绕过宛县直接入秦非常危险,秦兵在前,宛兵在后,会对刘邦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刘邦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能够从谏如流,他立即采纳张良的建议率兵包围宛县,南阳郡守投降,并将自己手下的军队献给刘邦。

刘邦占领咸阳以后,被豪华的宫殿所吸引,留居秦始皇宫中不想离开,有点忘乎所以了。张良劝诫说:你是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占领咸阳,如果贪欲享乐跟秦始皇又有什么区别呢?刘邦听后立刻采纳张良的建议还军霸上。

后来项羽进入关中把刘邦赶到巴蜀之地,刘邦不服,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人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军队打得大败。

刘邦惨败以后,他对张良说只要有人帮他打败项羽,他愿将函谷关以东的领土献出来。刘邦便问张良可以献给谁,张良说:“韩信、彭越、英布,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三位猛将的支持,灭楚指日可待。”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将彭越和英布收入自己的麾下。彭越、英布、韩信是汉初三大名将,刘邦没有他们难以歼灭项羽。

刘、项荥阳之战,这段时间是刘邦被动挨打最艰难的时期,刘邦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准备复兴六国,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张良说:大王如果复兴六国,那么就完了,天下的人跟着你打天下,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被裂土封王,如果你把土地都分完了,谁还跟着你打天下呢,那你不成了光杆司令了吗?

刘邦听后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坏我的好事。

楚汉争霸后期,刘邦与项羽大战于固陵,刘邦仍然打不过项羽,此时韩信与彭越不听从调令,拒不参战。

张良对刘邦说:韩信、彭越之所以负约,是因为楚国马上要灭亡了,可他们还没有得到一块土地,如果大王能够与之分天下,他们便会立即参战。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许诺韩信和彭越,只要他们愿意参战,自己将把陈郡以东一直到海边的领土封给韩信,把睢阳一直往北到谷城的土地赐给彭越。彭越、韩信得到好处以后,立即出兵,将项羽合围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

三、张良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刘邦登基称帝定都关中以后,他便借口身体不好,整天闭门不出,效仿道士修炼气功,张良说是为了锻炼身体。

据《汉书》记载,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论功行赏,封张良齐国三万户食邑,张良辞封,请求刘邦赐封经济比较落后的留地,留地是张良与刘邦的相遇之地,就是在今天江苏的沛县,刘邦同意了。

有一天,张良对刘邦说:我的先祖做过五代韩国丞相,韩国灭亡以后,我便想报仇雪恨。现在秦国已经灭亡,我已经完成了灭秦大业,夙愿已尝。皇上又给了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已经很知足了,所以我想云游四方去了。

刘邦听后虽然舍不得张良走,但是在张良的坚决要求下,刘邦同意了,那么张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明哲保身,这些都是张良的保身之计。刘邦登基以后铲除异姓诸侯王,张良很少参与其中,很少替刘邦出谋划策。张良知道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决心已定,自己说了也没用,还有就是为了明哲保身。

张良亲眼目睹韩信、彭越被杀,深深地领悟到了“敌国破,谋臣亡”的大道理,他怕韩信的命运会降落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不愿做官,向刘邦提出隐退,让刘邦不要惦记他。

更多文章

  • 萧何曾月下追韩信,后来为何不帮韩信,反而为吕后谋划除掉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项羽

    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早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来说明,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因为萧何而青史留名,成为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同时,韩信的被杀也和萧何有直接的关系。这里就有很多人问了,当初萧何既然能够月下追韩信,为何后来不肯救韩信,反而为吕后出谋划策将其杀害呢?其实这并非是萧何做错了,问题出在韩信和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召平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萧何,刘邦,韩信,丞相,秦国,秦王

    若论天下关系最好的君臣,刘邦与萧何、李世民与魏征、刘备与诸葛亮一定排在前几位,但李世民也曾说过“会须杀此田舍翁”,刘备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听诸葛亮的,刘邦也曾数次表现出对萧何的不信任,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关系其实没那么好呢?在君与臣的关系上,信任与被信任应该是一种双向奔赴的行为。治理国家方面,君臣既可以是

  • 历史故事:萧何谋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为何为“汉初三杰”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项羽,关中

    有这样一位臣子,见君王为何带着剑、穿着鞋上朝,面见皇帝时也不用小跑!这是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hello,欢迎大家来听涂狐讲故事,今天我们讲的是“汉初三杰”之首——萧何。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为何定萧何为首功,封为酂(cuó)侯,食邑也是最多的。排定众位大臣的座次时,萧何也居第一位,刘邦特准他

  • 司马迁写史记,为何把萧何张良放入世家,却把韩信放到列传当中?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萧何,张良,韩信,世家,史记,司马迁,艺术家

    将张良、萧何放入世家,将韩信放入列传,这还真不是司马迁老爷子歧视韩信,而是因为韩信没有后人继承他的爵位。简单来说,《世家》里面记载的,都是有一个爵位和封国,可以长时间传下去的家族。准确来说,《世家》里面记载的其实不是某个人的事迹,而是一个可以持续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家族的事迹。但是《列传》里面,真的就

  • 成也萧何败萧何,认真负责的人不被提拔的真相,你也要注意这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西西职场说标签:萧何,你也要,李响,提拔,张骏

    张骏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经理,自认为在中层干部中是最优秀的后备,当然他在一些员工中的呼声也比较高。于是乎,张骏在心里一直把晋级副总、最后当上总裁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今年过了年,这家企业按照惯例开展职务竞聘,自信满满的张骏在副总选拔中铩羽而归,而且得知总裁对他投了反对票,心情十分苦闷。我在中层

  • 刘邦一市井无赖为何萧何、韩信、张良还死心塌地的跟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刘邦,萧何,韩信,张良

    刘邦从一个市井无赖到开国皇帝,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功不可没,但为什么这样三个能人,却萧何、韩信、张良呢?在史记中有简要解释。我想最重要的是因为刘邦能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他能学会忍。而项羽脾气不好,且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这是其根本所在,也就是刘邦会用人。另一方面,刘邦的对手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贤良谋

  • 刘邦晚年最悲惨的两人:不是韩信,不是萧何,至今仍是千古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小乖的欧尼标签:刘邦,萧何,韩信,吕雉,刘如意,刘盈

    刘邦的一生可以说是平民励志故事的巅峰之作,这个最初的无赖,后来的泗水亭长,硬生生打下了一个大一统政权——西汉。但刘邦晚年有组织的残杀功臣却是很受人诟病,就拿他夺取天下最大的依仗“汉初三杰”来看:韩信处死了,萧何“自墨”下狱了,张良这个“小机灵鬼”更是早早就吓跑了。许多人说刘邦残忍,但是从作为皇帝的刘

  • 跟刘邦最对脾气的,不是张良,不是萧何,而是一个看大门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邦,张良,萧何,齐国,韩信,汉朝

    刘邦是出了名的流氓皇帝,并且有两大脾性,在秦汉之时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一项就是瞧不起人,你越是礼仪周到,谨小慎微的,他越瞧不起你。第二项就是讨厌儒生,来找刘邦的儒生,只要戴儒生帽的,就把人家的帽子拽下来,往帽子里撒尿。但是却有一个儒生,还是个地位低贱的看大门的,来到刘邦这里以后,刘邦不仅没往帽子

  • 张作霖的奉系债台高筑,哪来的底气挥师中原?后方全靠东北版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张作霖,萧何,汤玉麟,奉系

    王永江傅斯年曾赞许一军阀麾下的官员为民国第一循吏。傅斯年曾打算仿照正史写一部民国史,列传中有“循吏传”,上榜者只有3人,名列第一的就是这位军阀麾下的官员,由此民国第一循吏这个名号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就是张作霖的萧何——王永江。一、奉系的困境张作霖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以一草莽土匪起步,进行投机,被招安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地说了4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樊哙,汉朝,春秋战国,秦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相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早在汉朝开国时期就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奇佳话。韩信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宏图大展,离不开萧何的帮助。虽说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但是他在成名前,仍是一个无名小卒。踌躇满志却报国无门的他被萧何发现,得到引荐,从此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