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最强辅助,负责稳定后方,为刘邦管理后勤,君臣和谐的典范

萧何:最强辅助,负责稳定后方,为刘邦管理后勤,君臣和谐的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52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三十一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我给你讲了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身边的这群开国功臣。第一个要讲的,就是萧何。#萧何#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后世人称为“兴汉三杰”,刘邦亲口承认“此三者,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而如果说张良是这个团队的超级大脑,负责出谋划策,韩信负责领军出征,攻城略地,那么萧何就是这个团队的最强辅助。他为人恭敬谨慎,能力极强。在战争年代,萧何负责稳定后方,为刘邦管理后勤,被刘邦列为第一功臣。而在和平年代,萧何则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汉王朝初期的法令制度,就是萧何主持制定的。

但是,翻开《史记》你会发现,位列“世家”的萧何,出身并不高。在《萧相国世家》的最后,司马迁给萧何的一生做了总结,说他一开始是刀笔吏,也就是县里掌管文书的小官,而且“录录未有奇节”,意思是平平无奇,没有什么作为,后来跟随汉高祖刘邦,才建立了功勋。

那么,萧何是如何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官,跃升为汉朝丞相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到《史记·萧相国世家》,看看萧何的人格形象。

择主而事

据司马迁记载,萧何也是沛县丰邑人,和刘邦是老乡。萧何不仅比刘邦年龄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萧何的级别、影响力也比刘邦高。但是,萧何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大、年龄大,就小看这个小老弟。

《史记》里记载,刘邦还是普通平民时,萧何就常常关照、保护刘邦。等到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司马迁又用了一个词,叫“常左右之”。“左右之”,有陪伴、辅佐的意思,一般下级对上级会用这种词,而此时萧何是以“上级”的身份,去辅助刘邦这样一个“下级”,这是很不寻常的。

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刘邦担任亭长的时候,一次他奉命押送刑徒修骊山陵墓。按照当时的惯例,同僚都要封个红包送行。大家都是按普通标准,每人给了刘邦三百钱的红包,只有萧何给了五百钱。司马迁这独特的一笔,已经是在告诉我们,萧何其实很早就赏识刘邦,而且有意跟刘邦交好。

后来,萧何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被秦朝御史看中,准备提拔他到咸阳任职。但是面对升迁,萧何却再三推辞,坚持不肯进入咸阳当官。而这个拒绝了秦朝御史的萧何,却唯独看好刘邦。在沛县起义的时候,萧何和曹参一起,推辞掉成为领袖的机会,大力推举刘邦担任领袖,甘心做刘邦的下属。

要知道,刘邦当时在沛县并没有什么威信,很多人不愿意做刘邦的手下。其中,有一个豪杰叫王陵。这个人当年曾经是刘邦混社会时的大哥。刘邦成为领袖后,王陵愤怒地离开了沛县,单独组织自己的队伍。不过,王陵的事业并没有成功,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头投奔刘邦。

事实证明,从放弃平步青云的机会,坚持在小地方当一个小官吏,到在一群草莽之中选中刘邦,萧何的选择一直是正确的。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位千古名相的第一大特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智,能在乱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来,秦朝覆灭,乱世中,刘邦乘势而起,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帝王,而萧何也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大放异彩,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丞相。

政治能力

不过,当年像萧何这样,心甘情愿追随刘邦的人很多,但只有萧何是被刘邦钦点的丞相。萧何为什么能够坐上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呢?在我看来,其原因就在于,萧何有极强的政治能力,能够辅佐刘邦,更好地贯彻君权。

《史记》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刘邦攻入关中后,将领们都忙着抢金银珠宝。只有萧何,一头扎进秦王宫的档案库,把里面的重要文件、地图和各种统计数据全部搬走,给刘邦保留了重要的战略数据。

正是靠着这个数据库,刘邦在跟项羽对战的时候,才能根据既有信息,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哪里适合防御、哪里适合进攻、哪个县征多少兵、征多少粮最合适等等,都尽在刘邦的掌握之中。

也是因此,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留守关中,安抚民众,通过高效的行政管理,不断将粮草、兵员补充前线。用刘邦的话说,就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魄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无论刘邦输多少次,萧何总能再集结新的部队送上前线,源源不断地给刘邦提供支援,这才是刘邦与项羽一直耗下去的资本。对此,刘邦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在西汉开国,论功行赏的过程中,刘邦力排众议,认定萧何是第一功臣。

而萧何的第三大功绩,常常被人忽视,那就是等到汉王朝建立后,萧何又辅佐刘邦,对秦王朝的法令制度进行改良。刘邦团队中,只有萧何了解并重视法制的建设。而由萧何编订的《九章律》更是一经编定,便成为汉朝的基本大法,一直沿用到东汉时期,影响非常深远。

恭谨忠诚

当然,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光有高超的行政能力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与帝王的相处之道。而萧何,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起义之初,到汉朝建立,刘邦对萧何不是没有起过疑心,但每一次,萧何都通过自己的谨慎和忠心将其化解了。

比如,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两军在荥阳对峙。刘邦深陷险境,连吃败仗,却多次派人慰劳萧何。萧何手下,一个姓鲍的学者看出了问题,他提醒萧何注意,越是前线吃紧的时候,越要适当表忠心。于是,萧何为了化解刘邦的猜忌,主动将家族里的青年子弟,都送到前线,变相给刘邦送人质。

再比如,韩信被杀之后,刘邦怀疑萧何有不臣之心,不断给萧何封赏,还加派护卫。这一次,萧何意识到了刘邦的怀疑之后,倾尽家财犒赏三军,又躲过一劫。

萧何遇到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发生在刘邦的晚年。当时,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领军出征,让萧何看家。为了让刘邦放心,萧何主动出钱充军费,没想到,这仍然不能让刘邦放心。

这一次,在幕僚的提醒下,萧何选择了以自污的方式化解危机。自污,就是故意在自己身上制造污点,将把柄交到帝王手中,以示自己别无二心。据司马迁记载,当时,萧何在都城大肆买地,闹得长安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回城时,得知此事,表面上非常气愤,实则对萧何放下心来。毕竟,一个不受爱戴的萧丞相,才没有威胁。

讲到这里,相信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司马迁说萧何“素恭谨”,素就是向来,一贯。恭谨就是恭敬、谨慎。这既是萧何的工作风格,也是萧何为人处世的风格。

正是因为具备了长远的战略眼光、强大行政能力以及恭谨忠诚的性格,萧何成了刘邦、刘盈,两代皇帝都无法离开的左右手,一代辅佐者的典范。

总结

好,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本讲的内容。

今天这一讲,我给你讲了司马迁笔下,萧何身为一个辅佐者的人物形象。他为人谨慎,又有自知之明,甘愿辅佐刘邦成就大业。他具备强大的政治能力,不仅能够在战争时期帮助刘邦打好后勤,更是在和平年代辅佐刘邦治理国家,被刘邦钦点为丞相。同时,身处高位,即便遭到猜忌,萧何也是任劳任怨,做到了善始善终。

最后,再给你留一道思考题:除了萧何,你觉得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备辅佐型人才的品质?欢迎你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理由。

上期回顾:刘邦:流氓、无赖、地痞,从平民到皇帝,48岁中年男子如何逆袭?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史重读

标签: 萧何刘邦韩信项羽丞相曹参

更多文章

  • 韩信被诛时,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说了4个字,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来趟西藏之旅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齐王,刘备,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历史上功高盖主最终被皇帝所杀的将军不在少数,未登上帝位的时候,是随行在旁,一起打天下的过命之交;而登上皇帝这个九五至尊的高位后,身居高位让人不得不一心慎重,考虑的事情也逐渐增多,或许迫不得已,或许身不由己,最终还要因为自己的疑心深重而错杀。说起西汉时期的故事,总要有西楚霸王项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身

  • 萧何功高盖主,刘邦却没有杀他,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韩信,张良,英布,丞相,皇帝,汉朝,萧何功,汉高祖刘邦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最可怕的一件事莫过于功高盖主了。纵观中国历史,发生过无数回在主子打下江山后大肆屠杀功臣的事情。而像这样的事情,当属西汉最为严重,最为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在楚汉之争中建功最大的几人都被刘邦想法子给依次除掉了,而唯一留下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世外高人张良,在打下江山之后直接就神神

  • 刘邦杀害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没有对萧何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邦,萧何,韩信,吕雉,张良,高祖,汉朝

    萧何、张良、韩信,史称“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隐退,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

  • 秦汉新城萧何路学校 首栋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秦汉,萧何路,学校,教育,西咸新区

    11月2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秦汉新城萧何路学校首栋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萧何路学校项目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汉高大道以东、汉书二路以西、萧何路以北、李广街以南区域,占地面积约77亩,总建筑面积74997.79平方米,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共设置51个标准班,其中小学30个班、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他能功盖汉初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萧何,刘邦,韩信,曹参,丞相,吕雉,汉初,霸王项羽

    秦朝末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沛县县衙里灯火通明,县令的朋友吕公从单父搬来,众人都赶去祝贺。县主吏掾萧何正忙前忙后地操办此事,来人太多,萧何只好宣布:“送礼不足一千的,请坐在堂下。”不一会,来了一个彪形大汉,说:“我送贺钱一万。”萧何一看,是泗水亭长刘邦,知道他是说大话,也不阻拦他,只是开玩笑地说:“刘弟

  • 西汉开国之后,萧何功高盖主为何却能善终?刘邦:萧何会做人啊!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萧何,韩信,项羽,吕雉,汉朝,西汉开国,汉高祖刘邦

    作为西汉的第一开国功臣,萧何最后之所以能够善终,原因其实有点复杂。实际上,西汉开国之后,刘邦曾经数次对萧何起过杀心。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最后刘邦已经举起来的屠刀,还是放下了。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萧何会做人。因为他会做人,所以刘邦一直比较信任他。再加上萧何自己也没多大野心,汉朝开国之后

  • 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丰县,真是人才辈出,今天才知道萧何也是丰县人

    历史解密编辑:家乡记标签:刘邦,萧何,韩信,丰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八字成语,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所造成的。然而这句成语的主人公萧何是何许人也,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知。带着这个疑问,咱们今天一起来参观一下萧何宅。萧何宅,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阳壹号文化街区。萧何宅是萧何故宅的遗址,根据明版《丰县志》记载,

  • 萧何:大汉帝国的巴菲特,一个眼光毒辣的创投大神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萧何,韩信,项羽,张良,汉高祖刘邦,沃伦·巴菲特,美国政治人物,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读过《史记》的,应该对上面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刘邦夺取天下后,在表彰群臣排座次前夕,说出的一句震惊四座的话语。论功行赏、切分蛋糕,刘邦想把最大的一块送给萧何。这在一线功臣中,引起不小的争议:萧何从未上过战场,我们才是最美逆行者,多者百余战,少

  • 萧何晚年贪污保命,光着脚给刘邦请罪,681年后子孙夺走刘家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萧道成,夏侯婴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天威难测,大臣们受宠若惊。君臣相处需要顶级的智慧。如果处理得当,大臣们平步青云,能够获得极大的恩宠。如果处理不当,揭了皇帝的“逆鳞”,则会引起皇帝的震怒,那后果就非常难以估计,轻则遭到贬斥,重则抄家灭族。在汉朝初期,诚如“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也曾经遭受了汉高祖刘邦的猜忌,最后他不

  •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萧何到底有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吕雉,丞相

    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大将军韩信一生的写照。“成也萧何”指的是韩信从无名小卒变成大将军靠的是萧何的极力推荐。“败也萧何”说的萧何出计杀害了韩信。那么历史上的萧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1.萧何的独特慧眼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萧何的一生都有“知人”和“自知”的智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