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楷书鼻祖钟繇,文与王羲之并称开创不朽书体,武可助曹操成就霸业

楷书鼻祖钟繇,文与王羲之并称开创不朽书体,武可助曹操成就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4/2/8 0:24:44

导语:钟王——钟繇、王羲之。王羲之当然是家喻户晓,然而钟繇,却鲜为人知。但是,能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在河南长葛市老城镇小南门里面,有一个长60米、宽30米、深三四米的池塘,池塘常年不涸,相传为钟繇当年练字洗砚的地方,故名钟繇洗砚池。民国时期池中曾建亭、榭、曲桥,今已不存。

池边有石台,为钟繇台。清乾隆十二年《长葛市志》载:“钟繇台在县治前,繇常学书其上,洗砚于池,池水尽黑……”

《宣示表》局部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功臣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魏大臣,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在三国时期,河南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魏都城所设的洛阳、许昌便在河南境内。

而这两座城与钟繇也是助曹操成就霸业的重要节点。

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胁迫至长安后,便遭遇了董卓身死,李催、郭汜兴兵作乱。钟繇先是说服叛党,令曹操与汉献帝互通消息,后又协助曹操帮汉献帝逃至许昌。

这两件事为曹操成就霸业的重要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以实现帮助巨大。

汉献帝东归后,拜钟繇为御史中丞,接着升任侍中、尚书仆射,累计前功封为东武亭侯。

《荐季直表》局部

建安七年,南匈奴单于在平阳郡兴兵作乱,钟繇举军围攻,相持不下。河东太守郭援前来援匈奴,多数将领因敌方势众,建议撤离,钟繇力排众议,坚持作战,在得到马腾派来的儿子马超帮助下,击败了郭援部并斩杀郭援,降服匈奴单于。

建安十年,钟繇平定卫固、张晟、张琰及高干之乱。十六年,钟繇任前军师。黄初三年, 转封平阳乡侯。

曹丕称赞他和华歆、王朗“此三公者,乃一代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黄初七年,明帝登基,钟繇升任太傅,进封为定陵侯,太和四年,钟繇逝世,魏明帝着素服前往吊唁,谥成候。

钟繇除了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他还是一个书法家。

《墓田丙舍帖》

古雅朴拙,一派天机

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钟繇开始的。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五表”中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当时他身居高位、德高望重,并身体力行地倡导楷书,这对楷书的兴起和普及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意义。故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他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其中,“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宣示表》

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字的捺脚有浓重的隶书波磔意趣,极为古雅,是楷书发展史上承上下的一个里程碑,被后世奉为楷书法宗。

《荐季直表》

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较《贺捷表》刻本笔画较肥,书写更加自然,没有后世书家那种有意为书的人工气。

此帖为清代拓本,字迹虽然模糊,但仍不失美感。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

《贺捷表》

《宣和书谱》言:“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为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表是楷书,带有行书笔意,但还保留较浓的隶书笔意。如字形多呈扁方,章法行列中无统一的倾斜度与约定的重心,也与形容的“群鸿戏海”有相近处。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这些,在此帖中都可约略见到。

《力命表》

是魏晋四大名家之一的钟繇晚年给明帝的一份表章,《御临钟繇力命帖卷》是乾隆十一年临摹于三希堂,该年乾隆36岁,精力充沛,所以笔下神清气朗。手卷上还同时钤盖了“静宜园”“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十数枚印鉴,乾隆皇帝对此作的珍爱程度可见一斑。

《调元表》

小楷法帖,钟繇"五表"之一。书于黄初元年,真迹久佚,仅有重刻本可见。此摹本用笔尽管不及《宣示表》精致内敛,但兴味意趣颇佳,也是好帖。

《得长风帖》

结语:

梁武帝萧衍认为“锺繇书如云鹄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

唐朝李嗣真比拟钟书为“寒涧豁,秋山嵯峨”;

唐太宗说钟书“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

可见,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可谓是仙圣一级,他多体俱精,更开创了多体汲取、融古出新的书学思路,在书体的创立过程中有着最为突出的贡献,其风格古雅朴拙,一派天机。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和钟繇的同一个字放在一起,会发现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书法作品,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兰亭序,钟繇,三国,晋朝

    ▲钟繇书法 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 接触新思想或是掌握新技能, 都离不开“老师”, 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 ▲王羲之书法 ▲钟繇书法 在书法界也离不开书法传承的教与学,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 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

  • “正书之祖”钟繇只会写楷书?他这件神作,将楷、行、草融为一体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钟繇,楷书,行书,草书,正书,三国,王羲之,宣示表,书法家,书法作品

    三国时期的名臣钟繇,也是我国书法史上开山祖师式的人物。宋徽宗主持编写的《宣和书谱》当中说:钟繇楷书“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他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楷书从隶书的体势中脱离出来,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我们最熟悉的钟繇的作品就是这件《宣示表》,虽然《宣示表》真迹也已经不存于世,我们看到的是后人临

  • 孙礼钢:风里雨里,牵挂百姓冷暖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孙礼钢,百姓,居民们,居民区,独居老人

    退役军人孙礼钢2013年转业至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现任纺大居民区社区民警。他脱下戎装,换上警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书写新的“战绩”。今年,他还获得“长宁区十大最美退役军人”的荣誉。孙礼钢1994年参军入伍,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天山路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

  • 孙礼钢:守护社区平安是他最开心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长宁标签:长宁,孙礼钢,居民区,公安分局,独居老人

    家就在社区,社区就是家,对于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孙礼钢来说,守护社区平安的每一天,都是安心的也是开心的。“五一”劳动节来了,“最美社区民警”孙礼钢并未休息,于他,默默地坚守、无声地付出早已成惯例,只为心中深深牵挂的居民们。在纺大居民区眼中,有孙礼钢警官在,心里就踏实。殊不知,这份信任来之

  • 感动上海2022回顾——“最美社区民警”孙礼钢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徐汇标签:孙礼钢,宣传队,上海市,独居老人

    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回顾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于去年举办了“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第十一届)。活动以本市涌现的事迹突出、精神可嘉、社会认可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为推选对

  • 孙礼钢:风里雨里,牵挂百姓冷暖!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君标签:孙礼钢,百姓,居民们,居民区,独居老人

    退役军人孙礼钢2013年转业至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现任纺大居民区社区民警。他脱下戎装,换上警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书写新的“战绩”。今年,他还获得“长宁区十大最美退役军人”的荣誉。孙礼钢1994年参军入伍,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天山路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

  • 孙礼平用专注服务 帮助了500多个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央时空标签:孙礼平,驼奶,养生,骆驼奶

    爱笑的人运气不差,事业更是好!湖南文艺路驼宝汇店内,经常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店长孙礼平是一位地道的“湘妹子”,不管任何时候都是笑脸盈盈,阳光自信,跟她聊天总能让人如沐春风。记者来到驼宝汇店里,见到了这位爱笑的“杰出健康大使”,采访了孙礼平这五年来从事驼奶大健康行业的心得与她的爱心故事。孙礼平与骆驼奶

  • 长宁民警孙礼钢,他让居民心不慌!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长宁标签:孙礼钢,长宁,公安分局,居民区

    孙礼钢是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是这次大上海保卫战中,长宁公安分局2100多名民警中的一员。他和同事们连续奋战70多天,坚守在“三区”分类管控、阳性拔点转运、方舱医院安保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孙礼钢服务的天山路街道纺大居民区建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有居民52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

  • 长宁民警孙礼钢,他让居民心不慌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孙礼钢,长宁,公安分局,居民区

    孙礼钢是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是这次大上海保卫战中,长宁公安分局2100多名民警中的一员。他和同事们连续奋战70多天,坚守在“三区”分类管控、阳性拔点转运、方舱医院安保等疫情防控第一线。孙礼钢服务的天山路街道纺大居民区建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有居民52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

  • 杜畿、杜恕、杜预,祖孙三代见证魏晋兴亡,杜甫居然是他们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杜畿,杜恕,杜预,杜甫,曹魏,魏晋,三国

    杜畿ji、杜恕、杜预是祖孙三代。杜畿是曹魏第一太守,杜恕是曹魏名臣,杜预则是西晋开国元勋、灭吴功臣,祖孙三代人见证了魏晋兴亡。曹魏第一太守杜畿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畿出身京兆杜氏,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