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 ,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
贾逵少孤家贫,甚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家境虽贫寒,贾逵还是立志从军。他的祖父甚异其志,说:“汝大必为将。”,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
后来,贾逵先任河东郡郡吏,后迁绛邑县令。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派遣他与并州刺史高干以及南匈奴单于三路兵马联合,牵制曹军。郭援攻打河东,攻无不克,唯绛邑有贾逵坚守,怎么也攻不下来。他就召南单于并军急攻,贾逵势单力孤,抵挡不住,这时绛邑父老为避免城破后被屠杀,只得向郭援开城投降,但也与郭援有约定,不能杀害贾逵。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于是派兵将他抓来。
郭援见到贾逵后,要求贾逵向他叩头,贾逵不仅不叩头,反而义正辞严地斥责郭援,郭援恼羞成怒,就要将贾逵处死。绛邑的吏民听到消息后,都站在城上高喊:“你违背约定要杀我们的贤良官长,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郭援的人也深为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替他请命。郭援无可奈何,只得赦免贾逵。 后来曹军击败并斩杀了郭援。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欲南征东吴,却正好赶上雨季,三军将士大部分都不愿意进军。曹操知道后恐有人劝谏,于是下令有谏者处死。贾逵与三位主簿仍执意进谏,曹操大怒,问何人是发起者,贾逵承认,遂被曹操下狱。后来,曹操果真遣人到狱中探视贾逵。后来,曹操认为贾逵无恶意,恢复了其职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阳逝世。贾逵以谏议大夫负责办理丧事。当时,魏王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有人主张把消息压住,暂不发丧。贾逵没有采纳这种意见,坚持派使者到各地去发丧,让内外官员都来吊丧。
可是,曹丕还没到,曹丕的兄弟、鄢陵侯曹彰倒先带着兵马从长安赶来洛阳,意欲抢夺其兄的继承王位的权利。他问贾逵:“先王的玺绶在哪里?”贾逵很严厉地回答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你该问的!”说得曹彰无言以对,不敢再争。就这样,贾逵和在洛阳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遗体入殓,然后与夏侯尚将之送还邺城,由太子曹丕主丧,并奉诏迎曹丕为魏王、丞相,领冀州牧。
魏王曹丕对贾逵感恩戴德,即王位后先任贾逵为魏王都邺县令,后迁为魏郡太守。贾逵曾受别人牵连而要被治罪,曹丕说道:“晋国贤大夫叔向的不朽功勋使得他传到十世的后代还能得到宽宥,何况贾逵的功德就是他自身所立的呢?”于是赦免了贾逵。
同年六月,曹丕亲自率领大军队南下,假意准备征讨东吴(实则是为代汉称帝造势),贾逵随军。大军向南到达黎阳,军士渡河时毫无秩序,贾逵立即斩杀了数人,秩序才得以恢复。到达曹氏故乡谯县后,曹丕任命贾逵为豫州刺史。
当时天下刚安定不久,州郡的法纪松弛。贾逵认为“地方长吏轻视法令,盗贼肆无忌惮,州里明知却不加纠正,天下人怎能得到公正”。贾逵在任豫州刺史期间,革新吏治,锄强抑暴,兴利除弊,政声卓著。曹丕嘉奖道:“贾逵是个真正的刺史!”同时布告天下,要求各州效仿豫州的治理措施,并封贾逵为关内侯。
豫州南部与东吴接壤, 贾逵缮甲兵,加强战备,使东吴不敢侵犯。同时也不忘民事, 贾逵在境内断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阳陂,又疏通运渠二百余里,人称“贾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跟大司马兼扬州牧曹休私通消息,约他发兵去接收鄱阳郡。曹休中计,率领骑步兵十万,往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去接应周鲂。曹休从寿春发兵以后,魏明帝又派贾逵、满宠、胡质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贾逵至五将山时,曹休已孤军深入吴地。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魏明帝诏司马懿停止前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贾逵料到东吴是将军队集中在皖城,曹休孤军深入必败无疑。于是,水陆并进,行了二百多里,抓到一个东吴兵盘问,才知道曹休已经战败。
原来,孙权早就亲自到了皖城,拜陆逊为大都督与朱桓、全琮,各带三万人马,三面埋伏。曹休的兵马进至石亭,就立即被吴军包围。曹休遭遇突袭,一时不知所措,慌忙退兵,吴军斩杀魏军万余,缴获无数。曹休退至夹石,发现退路已断。此时,后有追兵,前无退路,士卒叛逃,几乎将要全军覆没。
贾逵军既已闻知曹休兵败,而且孙权正在遣兵截断夹石。有人表示不应深入犯险,最好等待援军到来。贾逵说道:“大司马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能还,危在旦夕。东吴没有接应的军队,才大胆追上来。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地赶到夹石,必夺其心,东吴见我军必然退兵。”于是,他备道兼程,到了夹石附近,命士兵在山口要道上竖起了很多旗子,留少数士兵不停地打鼓,以作为疑兵,然后亲率大队人马迎战吴军。
东吴军队以为魏国大军已至,迅速撤离战场。因曹休此前便一直与贾逵不合,所以 曹休得到救援后,便埋怨贾逵救援太迟,当场呵责贾逵,以大司马的名义敕令豫州刺史贾逵为他捡拾弃仗。贾逵认为自己心中无愧,于是对曹休说:“本是为国家担任豫州刺史,不是来为大司马拾捡弃仗的。”乃独引军而还。随后贾逵与曹休互相上表弹劾对方,魏明帝知道贾逵为人正直,但仍须倚仗身为宗室重臣的曹休,于是判定二人都没有过错。
此次石亭之战,如果没有贾逵的及时救援,曹休肯定全军覆没,贾逵不计前嫌,奋力相救,深受时人赞誉。同年,贾逵逝于任上,年五十五岁,谥肃侯。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