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颖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官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官至相国,位列三公;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力命表》,钟繇小楷代表作。钟繇墨迹今已无存,此为后世摹刻。钟繇小楷书,章奏体。《快雪堂帖》刻本中作:“传为王羲之临本”。小楷8行。文物出版社与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印本。
《力命表》,三国魏钟繇书,章奏体小楷书,文凡八行。真迹久佚,仅有刻本传世。
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无所立,帷幄之谋,而又愚
耄。圣恩低徊,待以殊礼。天下始定,帅土欣戴。唯
有江东,当少留思;既与上公,同见访问。昨日䜩(宴)见
复蒙逮及,虽缘诏令,陈其愚心,而臣所怀造
就问。臣所怀未尽,冀益丝发,乞使侍中与
臣议之,臣不胜愚,款慺慺之情,谨表。陈间臣
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上极具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历史,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卫烁、王羲之、宋翼等人都曾经受业其门下,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瘐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的一生,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卓有成就,更重要的是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对推动书法由隶变楷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被世人誉为楷书艺术的鼻祖。此后,楷书被普遍应用于公文、书籍和重要的公私事物记载文书之中。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