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4字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4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1/2 3:03:38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了4字

“飞鸟尽,良弓藏”。杀害功臣,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常见的戏码。而其中,第一个猜忌、杀害功臣者,要数汉高祖刘邦。

韩信,被称为“兵仙”,一生中计谋百出、勇猛果敢,“攻必取,战必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强将,却遭到刘邦欺骗、猜疑与囚禁。最终在一场难辨真伪的“谋反”中,韩信被吕后、萧何联合夺去了性命。

韩信死后,功臣人人自危,当然也包括和韩信一样有“汉初三杰”之称的萧何与张良。刘邦曾说:“我打仗不如韩信,搞后勤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不如张良。”表面上看,这是对三人才能的夸奖。同时,这句话也是一种威胁,毕竟臣子怎能比主君强?

相比于萧何,被称为“智圣”的张良反应很快,他早早地遁入府中,不上朝也不结交宾客,整日修仙辟谷,从此不过问世事。

萧何的智谋远逊于张良,不能一眼看出刘邦对他的试探,因此屡次险些中了刘邦的圈套。好在萧何的门客能人辈出,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他出主意。为了避免刘邦打击,萧何自掏腰包为刘邦支付军费,还大肆侵占民田,玷辱自己的名声。然而就算萧何低调若此,仍不免受到刘邦的打击,还曾被刘邦关入监狱。出狱后,萧何在刘邦面前总是表现得战战兢兢,对于国士,更是不发一言。

就在萧何、张良战栗于刘邦的威压中时,另一位国家级天才却活得悠然自得,似乎丝毫不怕像韩信一样,被兔死狗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阴谋家——陈平。

在智谋上,陈平完全可以和张良相比,因此史学家经常以“良、平”并称。与张良的计谋相比,陈平更偏向于阴谋,主攻下三路。陈平一生六出奇谋,项羽范增、韩信、冒顿单于这些大豪杰,都被陈平耍得团团转。更重要的是,陈平还曾两次救刘邦于危难,正所谓“功大莫过于救驾”。

很显然,陈平的能力在多是大老粗的汉初群臣中,属于出类拔萃的。然而,我们的陈平同志为何从不惧怕刘邦“杀功臣”的利刃呢?这是因为,刘邦曾对陈平有个四个字的评价——“难以独任”。翻译过来就是,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说到独当一面,汉初三杰自然都当仁不让。首先是韩信,作为千军万马的统帅,他硬是带着一支偏师,打下大汉帝国半壁江山。对于他的功劳和才能,汉朝没有人敢不服,因此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封王的。

再说萧何,他廉洁为民、奉公执法,使他在关中地区享有极大的威望,有一呼百应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尤为刘邦所忌惮。这是因为易守难攻关中是汉朝的基本盘,刘邦又要经常出函谷关平叛。若萧何阻塞函谷关,在关中作乱,刘邦便退无可退。因此韩信死后,刘邦最想整的就是萧何。

最后是张良,别看他是个谋士,但他绝不是光说不练的人。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便是他的手笔。此外张良是旧韩国公子,在韩地有巨大影响力,试问刘邦又如何不顾忌张良?

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刘邦为何说陈平“难以独任”“不足为虑”呢?这是因为陈平为人诡诈,经常行不端之事。

当陈平刚刚投靠刘邦,就闹出了贪污和玩女人的丑闻。其中,那个女人甚至可能是他嫂子。因此,刘邦的许多手下都不喜欢他,并经常弹劾他。若无刘邦的回护,陈平或许早就被处死了。

纵观历史,凡是能造反者,总能团结一大批人。韩信有能力团结自己的旧部,萧何有能力在关中作乱,张良也有能力动摇天下。与他们相比,陈平不过只是个孤臣孽子,即使想造反也没人支持,更成不了气候。

因此,刘邦并不担心陈平造反,他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陈平的才能。而聪明的陈平自然也能懂刘邦,他既不会像韩信那样“造反”,也不会学张良隐居,更不像萧何一样“自污”,因为陈平本身已经很污了。他只需老老实实地服务于皇家,自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刘邦临死时,他确实没有让陈平独任,而是让忠厚实在的周勃当他的顶头上司。最终,周勃、陈平珠联璧合,共同抵御了吕氏外戚作乱,将汉文帝迎入长安,从而开了文景之治的新时代。

更多文章

  • 萧何杀韩信后,刘邦赏赐他500卫兵,一瓜农提醒:你要大难临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皇帝,秦朝,春秋战国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这么两位皇帝极为相似,他们都出生贫寒,靠着自己的奋斗而成为了一国之主,并且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帝国王朝。更加相似的是,这两位皇帝在登基之后,都毫不吝啬地对往日的手下重臣开始了大清洗,不仅是往日功臣,甚至自己的手足都屠戮殆尽。这两个皇帝一个是明朝的朱元璋,另一个就是刘邦,虽然刘

  • 汉初三杰韩信死的最惨,张良萧何有什么保命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韩信,张良,萧何,刘邦,项羽,齐王,嬴政,初三,汉朝,秦朝

    刘邦在夺天下的过程中,手下无数良将,而韩信张良萧何三人的功劳最高,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但最终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特别是韩信,死的那叫一个惨啊,而张良和萧何相比之下结局算是好的了。1、韩信在军事统帅方面,汉初三杰的韩信绝对是千古奇才。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

  • 吕后处死韩信后,萧何看着这位好友的尸体说了四个字,实在太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萧何,韩信,吕雉,项羽,项梁,吕后,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每个王朝的建立都是历经了千辛万难,当新王朝建立的时候,这个朝代乃至后世的人们都会永远记得新王朝的建立者。但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不够,王朝建立者身边一般都有很多能人异士,他们或许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武将,或许是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军师,总之对于新王朝的建立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西汉的建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宥沐说史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高祖,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一个曾经草寇出身的人,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从一介布衣成长为了一代霸主,创立了四百多年的汉朝。但是,这位创造历史的天子,内心却深深地怀疑着他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被他分封的异姓王。“我能够取得天下,全部仰仗他们三位。”高祖刘邦曾在一次宴会上如此赞扬着韩信、萧何和张良。但是,随着高祖的年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韩信,萧何,刘邦,吕雉,项羽,张良

    我国的古代史可谓是丰富多彩,在我国的众多朝代当中当属汉朝,是最传奇的一个朝代。汉朝的开辟者是刘邦他本是一介无名之辈,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对能人的运用,不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最后还打败了项羽,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张良,萧何,韩信中的任何一个人,而他们三个人又被后人称为初汉三杰。其中韩信最

  • 萧何弥留之际,汉惠帝含泪问道:谁能代替你做丞相?萧何这样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萧何,汉惠帝,曹参,刘邦,丞相,齐国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病重,18岁的汉惠帝亲自前去探望,他看到萧何病势沉重,一时难以痊愈,心里十分难过。汉惠帝虽然难过,但是考虑到平时政务多依赖萧何处理,如果萧何过世,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于是他含泪问道:“您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萧何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道:“知臣莫如主。”意思是陛下您最知

  • 躲不开的“中年危机”:人生已到下半场,萧何为啥还能逆势飞扬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萧何,刘邦,曹参,张良,项羽,丞相

    中年职场夹心男;中年三胎宝妈;衡中的高三学生。你猜他们谁最辛苦?这个玩意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真不好判定。衡中的学生不过,如果把范围缩小,单纯从职场上来说,那些中年夹心男,也许是最辛苦的,尽管——他们在人前总是不动声色,看上去沉稳持重的样子——就好像,那位沛县县政府的老公务员萧何。没错,后来萧

  •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不禁长叹,终于说出了心里话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齐国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苏轼骁雄韩信成语“多多益善”“明修栈道”“人心难测”“匹夫之勇”······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皆出自一位西汉名将——韩信。现在大家所知道的韩信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某手游的刺客打野,但是历史上的韩信是什么样的呢?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名将,位列汉初三杰,被后人

  • 天檀 | 萧何做怪海底捞月,市场又反转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天檀FB标签:萧何,沪指,横盘,早盘,熊市,天檀,权重股,创业板,海底捞月

    周期是证券市场最核心的分析要素,而其他诸如政策、制度变革、国际局势、经济数据、突发事件等等要素都是变量,这些变量是要以周期这个定量为核心而转动的,变量对于定量是助涨助跌的作用,但定量是绝对的轴心。正因为我们对于周期的深刻研究,所以才在文章中持续、明确的表达2022年至今以来都是熊市大周期的重要观点。

  • “老实人”的职场生存法则:萧何不害人,又是如何三次避免被人害

    历史解密编辑:齐文刀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项羽,吕雉

    书接上回:愤怒是目的还是手段?发一次飚竟能把事办成了,萧何是怎么操作的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陷入最困难的阶段。刘邦的五十多万大军被项羽的三万精兵闪击,几乎全军覆没,彭城得而复失,汉军一泻千里退守荥阳,只能据险与项羽展开对峙。此时,大后方的关中也发生了饥荒,饿殍遍野、兵员枯竭,刘邦不得不命令民众流亡